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12

第12章 成熟——双向人生(8)

17凡外圆内方的人,都有忍的精神、让的胸怀、貌似糊涂的智慧、形如呆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笑的哭泣,有表面看似错误的正确,有“和群”的优秀品质。方是堂堂正正的做人脊梁,但做人仅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圆”来包装。

18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既有勇猛斗士的武力,又有沉静蕴慧的平和,还能对大喜悦、大悲哀泰然不惊,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左右。退 避时,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能抓住最佳时机。“方圆”之人,只有沉默,没有失败,面对挫折与逆境能积蓄力量,既发展自己,又保护自己。

19做人处世若能刚柔相济,把方与圆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那就是方圆无碍了。方圆无碍,按现在的说法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战略,最高级的政策,也是为人处事最高级的方式、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

20过分的方,刚愎自用,锋芒毕露,有勇无谋,等待你的,只有两个字——失败。过分的圆,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缩手缩脚,等待你的,还是那两个字——失败。方到何种程度?圆到何种程度?何时当方?何时当圆?文无定法,人也无定法。只能靠自己揣摩,靠自己感悟。“天机不可泄露”,谓禅者可以直觉天机,而不足与凡流道。聪明与愚蠢之分,也正在此。

21柔远之道是示弱、示柔、示敬、示卑于外,而实实在在地向内使劲,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做坚做实。日本人“鸭子划水暗使劲”,表面上点头哈腰,背地里苦练内功,这种做法是十分精明的,值得我们学习。“称强”的结果只会提醒对手加倍练内功,帮别人做强。“吹强”更是愚不可及,还没等你吹完,别人早已把你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打破你的牛皮毫不费力。

22外称弱而内图强才能真强,外示柔而内主刚才能大刚,一个国家也应当这样。

23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

24身处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时代,待人处世应该秉直刚正;身处世道混乱、天下纷争的时代,待人接物应该老练圆滑。如果是身处国力衰微、行将灭亡的末世,为人处世就要采取方圆兼用的方法。对于善良的人应该宽厚,对待邪恶的人应该严厉,对待一般平民百姓就要宽严相济、刚柔并用。

25对于经营者来说,方圆并用(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同步)、刚柔相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思想教育并行)是管理好一个群体的有效方法。古代皋陶氏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意为:宽厚而使人敬畏,柔顺而敢于决断,自信而能谦恭,散淡而能庄敬,繁忙而能持久,直道而能温和,高效而能廉洁,阳刚而能克制,强悍而能仁义。这些都是方圆并用、刚柔相济的中庸之道。

26对于一个为官一方的领导者来说,方圆并用、刚柔相济更是领导艺术的表现。古人所崇尚的安邦贵民不可专制,为官适变不可强权,取利公平不可豪夺,求名循实不可巧伪,为政随顺不可硬拧,交友和同不可勉强,美化天然不可矫饰,文章平易不可做作,执法严明不可藏私,用人唯贤不可任情,等等。这些都是宽猛相济、方圆并用的中庸法则。《管子》:“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评价一个人的要点:凡是有骄矜之气,能刚不能柔,能方不能圆的,没有一个能成大器。

27待人处事都要讲究圆融。在待人方面应当宽厚,给别人多留一些回旋余地,这样即使别人要求苛刻一点也可以容纳。处事要给自己留调整空间,不要将才能和智慧都耗尽,在出现不测事变时束手无策。

28外圆,是谦让有礼,不要占人家的便宜,不要因小失大,“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菜根谭》)

29内方,是以保护自己为原则,运用自己的才智守住生存底线,提防不测之事变。

30圆融不是圆滑。圆滑是没有原则,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察言观色,投人所好,怀私心而有所求。

31圆融是不放弃做人的原则,为了达到既成人、又成事的双向成功目标而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是一种处世技巧,生活艺术。

3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对于那些从来不提防别人,容易受欺骗的人有警示作用。“宁受人之欺,毋疑人之诈。”这句话对于那些一天到晚提防着别人伤害自己,以至不敢与人交往的人有警示作用。两句话都同时借鉴,就圆融浑厚而没有偏颇了。与人交流,应大胆接触,细心观察,听其言观其行,而后作出初步判断。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不可将心中所思和盘托出。不察者易受欺骗,至察者又没有朋友。既察而又不伤于至察,是谓圆融。

33“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君子胸怀坦荡,没有损人利己的动机,这个心迹就象朗朗青天上的太阳一样,应当昭示于人。但是君子之才华,就象蕴藏在隐蔽之处的珠玉一样,不能使人容易知道。与人交往,既要使人易于亲近,互不猜疑,又要防止被别人猜忌和误解。露德利大于弊,露才弊大于利。露德产生吸引力,露才只会产生排斥力。

34向人进言,十句话有九句话中肯,未必会说你正确,一句话说错了就会导致指责成堆。为人出主意,十个主意有九个成功未必归功于你,一个主意出错了说坏话的人便越来越多。正因为这样,君子应谨守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35不要想把完美的名节,各种荣誉都由自己独占,分一些出来让别人分享可以避免祸害自己。委曲、误会、屈辱和不好的名声也不要全部都推掉,拿一些过来归自己,这可以韬光养晦,让自己磨砺心性,修炼品德。职务、荣誉、称号、奖励、职称、名次……所有外在的光环对于一个想在品德、业绩上内外双修的人来说都是负担,不要如牛负重地背着包袱前进,那会把人累死的。

36为人一世,得一主流即可,其余皆可忽略。相反,该承担的责任不要推卸。出了问题拔腿就跑,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这样的人不叫圆融,那又叫圆滑了。把压力摆在自己头上并不吃亏,粪虫至秽反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却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洁从污出,明自暗生。能够承受污辱的人必可从心灵深处迸发美德,增长智慧。

37对待小人,不难在保持距离,而难在不动声色,引而不发。君子应当学会冷眼旁观,慎勿轻动刚肠。当发现这样的小人使用欺诈伎俩时不在言语上激怒他,受到他的侮辱也不要把愤怒表现在脸上。这中间有无穷的学问,也有无穷的实用价值。小人总是希望与君子对打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君子如果容易被激怒,那就与小人一般见识了。不需与小人结仇,小人自有对头。为图一时痛快去计较小人,就好比对着自己的脸打一只带粪的苍蝇,即使打中了,自己也挨了一大耳光,而且弄得一脸的晦气。

38功过分明,赏功罚过这是不容混淆和颠倒的,如果混淆了,颠倒了,那就会使人消沉、懒惰、涣散、堕落。个人的恩怨不可计较,计较它就会使人产生离心倾向。经营者代表的是一个事业。只有阻挡了事业前进的人才值得与他计较。奖罚不明,用人失当,那是经营者自己阻挡了事业前进,当与自己计较。个人恩怨应当忽略不计,以化解为宜。一时化解不了的可暂且搁置不使激化,等待适当时机再去化解。

39当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使企图征服你的人怒气平息下去,最好的办法是与他走到同一方向,助他的淫威,让他得逞、得意。他满意了,你安全了。而对方如果是一个贪欲十足的人,你应当助他的贪欲得以实现。他得到了所贪之物,其欲念稍淡,你也就安全了。这叫做因势利导,是一种救时应变的权宜之计。

40什么是幸福?悠闲无事便是幸福。什么是祸患?无事生非就是祸患。只有深明事理的人才知道事少为福,只有心平气和的人才知道心多是祸。应当尽一切努力把人的心思都集中到如何修炼个人品德,如何提高个人素质和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上,不要琢磨人,不要无事生非说张三道李四,把平静有序的生活撕扯得乱七八糟,把简单不过的人间友爱复杂化,弄得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吃了我。人生减一分便超脱一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日减而求日增,那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41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为人做事不讲究方法,将会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一个人如果过分圆滑,八面玲珑,事事都想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 人。人生的巧妙就在于能方能圆,方圆合一,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42气度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要忍让,气度是最高级的忍让境界,忍是什么?是超越任何坎坷的一种力量,不能忍的人 在这世界上没有更多的存活能力和成功机率。

43忍让是为了顾全大 局,而不是放弃你原本应该坚持的东西。忍让之度在道、在义、在伦理、在法律之能容。用忍让的精神去面对世界,自然就会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44千万不能认为讲仁爱就一味退让,也不能认为不该容忍的东西也要容忍。菩萨慈悲还要降魔除妖才能保护善良。与强盗不能讲仁,与骗子不能讲信,与强奸者不能讲爱,与杀人者不能讲忍。对奸佞小人的宽纵就是对正直、善良的残忍,就是鼓励践踏人权的误导。《孙子兵法》讲为将之道:“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一方面是平和幽静,另一方面是严明执法。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除恶扬善,正本清源,才能“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这是很有道理的。

45办事没有原则,有时就表现为一味地迁就、顺从别人。由于自己没有立场,所以很容易被他们所诱惑或利用。迁就别人,表面看来是和善之举,但实际上则是软弱的表现。软弱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力,而没有自信力的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的。

46有时,性格上的自卑和懦弱,也表现为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自卑,就会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怯懦则往往会导致卑微。时时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怎么能走好自己的路呢?其实,这样做是大可不必的。由于自卑和怯懦使我们对 那些高傲的名人仰慕不已。然而,一旦我们恢复生命的自信,勇敢地面对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就会觉得伟人并无什么神秘可言,而且会越来越觉得,所谓伟人和庸人的区别,无非就是:前者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且充满自信,按照自己的方法、义无返顾地走下去;而后者却终日顾忌重重,始终不敢向着未来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

47人如果懂得了这一点,成为一个伟人并不困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每块木头都是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美 的,只要除掉缺点和瑕疵。”是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那长处就是佛光,就是圣性!

48“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而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嗜好。原则是理智,而嗜好是偏激的情感冲动。如嗜酒之人,起初是不喝不喝,而后是少喝少喝,最后是一醉方休。“浮一大白”之后,没有不敢骂的人、不怕坏的事。因酒伤身的事令人无奈,因酒丧命的人更令人震惊。

49欲望无度与有度是检验人的智商高低的分水岭。有度与无度,其区别在利人或损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一己之欲与他人之欲必须兼顾方可得以实现。不利己而专利人唯有智商极高的圣人可以做到,凡人可望而不可及也;利人而又利己便可称“上达”;利己而不损人尚属“中庸”;为利己而损人、叛人则堕于下流矣。事物发展之因果是,利人者必得人利,损人者必被人损,叛人者必遭人叛。

50吕布以一名勇士,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被手下叛将生缚献俘于曹操;以濮阳之主不是被濮阳人拥戴而是被濮阳大户田氏出卖而弃城逃命;以徐州新牧不被徐州人接纳,反被徐州豪绅陈珪、陈登父子调虎离山而痛失徐州……这几件事已足令损人、叛人者警醒:为人纵不能上达,亦不可下流,否则便会南其辕而北其辙,欲望越高,失望越大!我在读三国这段时间看过电视连续剧《欲望》,我很喜欢那位坐过十几年班房,开一家小餐馆谋生助友的白先生,他用欲有度,处事善能为他人着想。

51“争财的为金钱迷失本性,争霸的为功名断送亲情;逞能的为虚荣招来祸患,斗气的为嫉妒扭曲良心;玩招的被圈套套牢自己,纵爱的被情潮冲垮家庭。叹方寸人我总难平,私欲涨时便损人。笑红尘几多痴男女,倒不如一个坐牢的捧得出平实、节制和宽容”。

52逞能是天下文人的通病。自以为学富五车,览尽古今,于是竖判历史,横评时政,恃才傲物,汪洋恣肆;真到危难关头,不过银洋镴枪头。似杨修,连“伴君如伴虎”这等小儿科知识也没有,天真到将曹操当作任其顽皮的“祖母”,够可笑可怜的了。其实,逞能还是浅薄的表现,老子、孔子也是文人,何曾被才华撑得不可一世?李世民开科举,见天下士子鱼贯入场,兴奋道“天下士子皆入我彀中矣!”毛泽东干脆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世界是造出来的,不是评头品足评出来的。有为之君爱的是“作为”,无为之君爱的是“无作为”,均与评头品足无关。评头品足最忌讳是“与上司争威信、争人心”,那是与方圆之道相违背的大忌了。

53方圆之道是智者之道,内圣外王之道。看起来复杂,实际最复杂的必定是简单——简单于内外双修的功力。对内越诚恳越方正,对外越深查越圆融。方正圆于内圣,圆融用于外王。方圆之道,斯言尽矣。

本立道生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是宇宙间的根本法则,“本”是循道而得的成人成事根本。成熟人生,必得大本大源方能与道相通,与道同行而相携不违。

2“君子之本,只在仁爱心、平等心、清静心。修好三心,即谓:“本立”。那么,三心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仁爱心是带着生命遗传密码(生命信息)与生俱来的。所谓仁爱,归根结底,是发生了“世界接纳了我”“我接纳了世界”这个事实之后的本能反馈,原始冲动。正因为它是本能反馈,因此仁爱心没有第二个人也会生出。

平等心是仁爱心的推衍。平等心是在除“我”之外,还有“你”、“他”或更多人之后才发生的。平等心就是“爱己爱人”的爱我同类之心。

清静心是在仁爱心、平等心出现了异化、失落、沉沦等问题之后,通过学习、自我修养和内在世界的磨练才产生的。清静心是保持仁爱心、平等心的纯净水、澄明液和还原剂。

“三心”是双向人生的根本智、根本德,是一切成功人士成人成事的大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