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15

第15章 内圣——以德立人(1)

内圣,不是成佛成圣成仙,有什么授灌顶水,现无边的神力,而是初心不退,睡梦得安的常心、凡心、良心,即仁爱、平等、清净之心。做人做圣人,做字是功夫。欲上超圣人境界,必须从事圣人修养;修字养字是功夫;圣人德行须修,圣人气象须养。

内立强志

1志、是志向,如舟之有舵;立志、是将志向定,如树之生根。舟有舵、才不教于迷失方向,树生根、才能养成合抱之木。凡志有所专,杂念自息;如好色的人当艳冶夺心时,如怕死的人当刀锯加身时,岂尚有他念?

2世人所以流转不定,只因脚跟不点地。能立志的,从本源上澈底理会,将种种凡心习态除得干净,便有个商量处。那学不能进的,都害在因循两字;才说明日,便是悠悠。至于被声色犬马汨没的,良心善性都蒙蔽了,如彘鸡营营,无超然之志的,更不足道。定要轩昂奋发,莫恁地沉埋在卑陋凡下处!

孟子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又说,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直看得上天下地,我处其间,须是做得人,才不枉了!莫说将第一等让与人,自己却做第二等,才这般说,便是自弃!所以孟子道,自弃者,不足以有为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到底重担子要硬脊梁汉方才挑得起,须从志上立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工夫来!当这人欲横流的时节,不是个刚毅的人,也断乎立不住脚,记取孔子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明强”二字从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引出。古之豪杰都称英雄,英即明也。雄即强也。明强,讲的是英雄之道。人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坚忍图强,以求用有限的能量尽最大努力把可能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得“止于至善”,便可称英雄。

4一个男人,你一定要吃硬饭,千万别吃软饭。要想吃硬饭,就得有职业、有专长、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人人都知道。人最难做的是——当困难来时,你必须大吼一声,抖落身上的尘土,敢于向生命发出闪电般的挑战,而不是立即回避、找借口,更不是发牢骚,发感慨,慨叹命运的不公。

5一个人存乎天地之间,应当是一个有定性、定力的人,不能因境遇而变迁。当外界热烈得象熊熊大火可以熔化金石时,我可以清风穆然。当外界清冷得象严冬的霜雪冻死万物时,我可以象春风和气霭然。当外界的混浊空气遮盖天空时,我可以穿云破雾慧日朗然。当外界的风浪排山倒海时,我可以砥柱屹然。这才是我要修持的宇宙间的真人品。

6“清风穆然”、“和气霭然”、“慧日朗然”、“砥柱屹然”,多么有定性、定力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精神!这就是华夏民族久盛不衰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华夏先祖传承给他的后世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7何谓人才?人只要有一点点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保存生命、增长智慧途径的便是人才。人才的概念是无限大的,可以说,只要有自信,你就能成才,自信就是才。《圣经》上说:“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华法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可见这个自信心的重要。

8人的自信心性往往是被周围环境攀比下去的。看到别人过好生活,自己也想同他一样,过不上就神情黯然,自卑自艾。“攀比”是否有道理呢?毫无道理。世界上没有一朵完全一样的花,人们的坐立跑跳也姿式各异。人们的生存发展形式更是天差地别,不可能一样。没有人会说多种开法的花儿不是花儿,没有人会说不同姿式的坐立跑跳不是坐立跑跳,为什么偏有人对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生存发展形式不可理喻、郁郁寡欢,甚至为了达到与人比齐的目的铤而走险、自暴自弃呢?

9距今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代,中国科学家的数量和科技成果的数量,都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那时,不是中国梦想赶超世界,而是整个世界都梦想着赶上中国。双目失明的高僧鉴真远渡东瀛,带去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不久即成为大和民族国魂的一部分。郭沫若有诗赞曰:“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诚致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唐风,那是强国之风,自强不息之风!

10著名华人领袖陈香梅先生指出:“中国人无论在何地方,因为来自地大物博的中华,有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又受孔孟礼教之熏陶,因此,无论从文从武,在朝在野,无时无刻都有点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可说是超越了党派、超越了地区,甚至超越了时空,这种使命感使中国人在今日多变的世局中仍然追求中国的强大与统一。”中国人“不可随境而迁”的定性、定力就来源于这样一种不负祖先、不负世界、不负自己的神圣使命感 。

11只有不肖子孙,才会不自信、不自尊、不自强、不自立地苟且活着,把取予关系颠倒过来,马马虎虎地应付生活和本职工作,不想费吹灰之力而只想把什么都攫为己有。饥寒时便卖身求荣,饱暖时便得意失态,谁炙手可热了就去攀附,谁贫寒破落了就去践踏。这种毫无定性、定力可言的下作行为也只有不肖子孙才做得心安理得。

12君子向外进取有所建树,在于他所处的环境地位。但只要他确实做到了反省自己的内心,毫无愧疚之处,那么仰观苍天,俯视大地,他也会宽心放怀不惭不羞。所以,春秋时公冶长对其老师孔子没有愧对的地方,东汉时的范滂没有辱没其母的谆谆教诲,他们都有内心安定足以自信的无穷力量。

13一个具有双向人生理念的人,在其生命的任何阶段都不会放弃前进。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是否觉得若有所失呢?如果确实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怅然,假如现实状况与自己期冀的目标和理想,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失落感就会更加深刻,最后就不得不采取办法改变现状以接近自己的理想,此时往往成为命运的分歧点。因为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觉得痛苦悔恨,同时为实现自己的希望和目标开始不懈地努力、拼搏、奋斗,在实施你的计划方案过程中你会与一切追求内圣外王境界的人不期而遇,于是,你的若有若失开始变得若有若得。这样的人才是善于抓住人生和自我的人。成功的机遇和好运也是更青睐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的人。

14相反的,凡事都听凭命运的安排,遇到困难就感到是上帝的惩罚而很快放弃进取,则是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心甘情愿地向现实屈服,毫无振作奋发的朝气,无形中自然地断送了自己的幸福。这种人遇事怕麻烦,怕问题。我们认为对峙宿命论的最好方法是:凡事首先保持冷静,仔细考虑处理它们的步骤以及克服的方法,想明白了,再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摆脱心理负担,面对现实迎接困难的考验。

15高尚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消极的、荏弱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为了怕沾上污泥浊水使自己远远地躲避斗争的人。

14坚守心中的目标(双向齐鸣),经常告诫自己专一不二,恪守前进不已的原则,战战兢兢恐惧失误,这样就会终身没有不顺的时候。这是圣人尽性立身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人回复善性立身处世的有效法则。

15在外向进取顺利时,以内主外,以内辅外,追求掀天揭地的事功。而在外向进取雍塞受阻,困蹇不顺时,却正可以借此机会向内深入,反躬自省,增厚智慧。

16千万不要认为停顿于坎坷之中,退身江湖之外而寻求虚静养智,向内潜修的人是“消沉”。用双向人生、两个世界的观点看,无论入世、出世、玩世、逸世都是生命之树的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生长形态,都有着维护生命本体生生不息、久郁长青的功能作用。

17胸怀苍生,兼济天下的人往往深藏着超尘脱世、移情山水的奢望,就是这种本能使然。向外进取困顿之时,一个人的阅历会跳跃式地加深;在周遭人际关系向深层演绎时,他需要破解的人生课题会更深更广地展开;他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会顺利地深化下去;他要更加深沉地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取向和价值取向,再次作出新的抉择;他需要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智慧潜能。改进智能结构以适应变化了的外界;他获得的知见会更加深邃、更加沉实。越是向内心深入、再深入,他越会发现这里的学问同外部世界一样,且有吸引力、新奇性和趣味性。上天给灵性的人预留了精神世界这个广博无垠的空间,原是一切寻道者的天堂。极乐世界,却只为陷入困蹇境遇而又不放弃前进的人所饱享。

18有六条龙依时云游于人的精神世界,象征着人生奋斗的六个不同阶段的形势特征和最高策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受益终生的意义。

19“潜龙”:人生奋斗之初,这是“度势”阶段,应严守“潜龙勿用”。其特征:清露繁霜,寒雾茫茫;紫气东来,大地重光;美目盼兮,吐纳清芳;敬畏天地,俯仰八荒。

20“现龙”:小试锋芒之时,这是“备势”阶段,“德普施也”,不必隐蔽,将你的才能展现出来。其特征:驰驱悠,跋涉茫茫,见龙在田,河水洋洋。旅力刚键,经营四方。载饥载渴,无逸无荒。

21“惕龙”:初获成就之时,需“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勤勉努力,经受磨练。其特征:健行不息,亦恐亦惶。 终日乾乾,心忧耽耽。辗转求索,溯流而上。不宜有怒,劬(qú)劳自强。

22“跃龙”:一举成功之机,需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其特征:杲杲华阳,新锐其光;唯德是辅,咸和万方;聚英纳贤,大蓄大壮;唯诚唯信,后顾前瞻。

23“飞龙”:事业大成之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时至即迎,天予即取。其特征:大明中天,光焰万丈;大道之行,明德荐香;飞龙在天,凤凰来翔;海晏河清,礼仪万帮。

24“亢龙”:事业极盛时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当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以不作首领为要。其特征:日之夕矣,牛羊下山;日月同辉,亢龙即返;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何物不衰,何草不黄。

25这六条龙,分别象征度势、备势、蓄势、用势、固势、守势的六种“势”。“运势”情形各异,则结果亦不完全一样。“善谋势者得天时”,故成事在天,成人在己,谋事在己亦在人。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运用于双向人生自我经营总体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演绎和归纳,也是一个人、一个群体投身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战略性、决策性经验的总结。它是成熟之道、发展之道、决胜之道,是双向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27双向人生是顺逆自乐的人生,是只知快乐而不知困苦的人生。困苦是生活上、事业上的困苦,不等于是心灵上的困苦。存在于生活上、事业上的困苦又是相比较而言,是与同时代的境况攀比的结果。只要跨越时空,这种困苦就不存在或者没有意义。

28这个社会很现实,人们只认实的不听虚的,一万句好话比不过一个小小的阿拉伯数字。这时候你最好闭上你的嘴,多说伤神气、伤脾胃、伤心肝,还浪费表情,让人轻薄。不如“打脱门牙和血吞下去”,奋渡难关,自己救自己脱困境。

29人类的生存条件越来越优裕,同时带来一个危机,就是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弱化,坚忍能力越来越低下。一只野狼可以在冰天雪地的荒野里存活,而一个人常常在孤独困苦中崩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上帝爱人,最能忍受孤独和困逆的杰出人物才能享受到受苦最深的殊遇,在困心横虑中以坚忍卓绝而变得更成熟、更坚强、更完善,解开常人难以解开的“死结”而获得为人所羡的成功。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是曾国藩一生都崇尚的一句俗语。这句话讲的是由“艰难困苦”到“玉汝于成”的主体转化过程。首先要从战略上将艰难困苦囫囵吞下去都看作是可以消化的营养物质,然后再从战术上,反刍到牙齿唾液间,分门别类细细咀嚼,看怎么把这些艰难困苦一个一个全部化为成功的动力。细细咀嚼的东西,不管它原味是什么,都会越嚼越有味,生活中我们不都有这种体验吗?

在曾国藩一生中,困顿于祁门是其最艰难的岁月。李鸿章对于曾国藩将两江总督府设在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祁门向来持有异议,直通通地对曾国藩说那是“绝地”,但曾国藩想做出一个径取苏、常的姿态给咸丰看,就是不采纳李鸿章“及早移军”的建议。声称:“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元度是曾国藩的救命恩人,“辛苦久从之将”,这时因守徽州被李世贤攻破,回祁门之后又弃曾国藩私自离去,曾国藩一气之下,决定具疏弹劾,以申军纪。李鸿章“乃率一幕人往争”,并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则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此矣。”曾国藩更为生气:“听君之便”。曾坚持己见,将李元度弹劾去职。李鸿章见祁门奇险万状,便愤然辞幕,离开祁门返回南昌其兄家中。

这时曾幕因内讧而奄奄无生气。李秀成却带了大队人马逼近祁门大营。曾国藩急调鲍超驰援。未至,自料难逃一死,连遗嘱也写好了,见大营内乱作一团,乃心生一计。一天,对其中一人说:“死在一起何如?”众幕僚默不作答,悄悄将行李运至舟中,准备逃走。一日曾国藩忽传令:“贼势如此,有欲暂归者,支付三个月薪水。事平,仍来营,吾不介意。”幕僚听到这段话,大受感动,都表示生死同之。“人心遂固”。坚持了数日,鲍超援军至,击败李秀成,祁门之围暂解。

这次事件之后,曾国藩反思自己所作所为,认为在祁门驻兵问题上还是李鸿章颇识时务。及早移军东流的建议应采纳。于是按李前议移军东流。并情词恳切地写信给李鸿章敦促他回营相助。李鸿章于是捐弃前嫌赴至东流,重新投身曾幕。曾国藩“特加青睐,于政治军务悉心训诂,曲尽其熏陶之能事。”

从曾国藩处理祁门危机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坚忍是在战略相持阶段,特别是在打缠仗的关键时刻死撑硬挺、克敌制胜的手段。“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有大勇小勇之分,坚忍不是小勇,而是大勇的代名词。相持阶段的结果常常是:谁能硬撑到最后,谁便是胜利者。而杰出人物的杰出之处,恰恰是能够咬牙励志,硬撑到最后一刻。

30忍是一种能力。《说文解字》:“忍,能也”。忍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一种克制力、收敛力,它是生命适应外部世界的反馈调节能力,也可称为势能。它的作用是使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应于外界,保持良性平衡状态。

31单个生命进入复杂的社会,就如同一辆车开出车库进入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他要随时处理各种信息,不断根据客观外界状况进行反馈调节,不能一直全速前进。有时要减速,有时要后退,有时要绕道,有时要刹车,发生故障了还要进行修理。坚忍就如同这前进过程中减速、后退、绕道、刹车和制动装置。人不是机器,生命活动比机械运动要复杂得多,单个生命进入社会后会遇到更多始料不及的状况。需要我们及时地做出正确判断,明智抉择,而这些判断与抉择,无一不与忍字相关联。

32从身心关系来说,心应当主身,理智要控制欲望。你不能让欲望象脱僵的野马狂奔不止,否则性命将不保。存天理节人欲,揆情度理,这是“忍欲”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