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23

第23章 内圣——以德立人(9)

刘戢山说,世人无日不在禽兽中生活,但以市井人观市井人,彼此不觉耳。这就是眼前的活写照!

曾国藩说,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斯其可为浩叹者也!当时情事,大类今日。

世人不依本分,只道营求有益;不知非但无益,倒把本分上该有的消损了。忠廉自守者,一些不苟,那本有的财,必会从他途正路中得到。一正一邪,在那安危之间,却大有分别。何况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当下便是个天堂地狱呢!

88治生之道,只须守一俭字。一切动用,朴素些,简淡些,安静快活,有什么不好?

须知世间罪恶,都从多欲中来。不俭则奢,奢则多欲,做官的必贪,居乡的必盗,非至胡为速祸,败家丧身不止!奢用惯了,在物诱势迫之下,即使心想廉洁,也难自主,因此古人说,俭是养廉之法。

平日不取非分之财,不为外物所役,衾影无惭,泰然自得,再加上一勤字,非特可以丰家远罪,并且可以直道而行。古时雪峰和钦山同在溪边洗脚,钦山见有菜叶,喜道,此山必有道人,可沿流寻访。

雪峰不高兴地说,你智眼太浊,他日如何辨别人?他这样不惜福,为什么要居山!入山,果无名僧。可见不论在山出山,皆不可不俭。近代因社会组织的演进,人与人的关系,几乎分不开了。

一个人吃的、穿的、住的,对于大众都会发生影响。现代庞大的生产力,是跟著全部的消费量走的;消费方面如果人人肯节俭,生产方面自然会将奢侈品的供给减少,必需品的产额增多,于是物价见低,民生以裕。

无奈人类欲望促进了物质的畸形发展,物质的畸形发展再促进人欲横流,这种循环式高速度推进,自作自受,人类是有得苦了!

89谦、非止外貌卑逊,须是心存恭敬;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以受人,小人所短只是见得自己许多是,所以刻刻怨天尤人。足见今人病痛,大段是傲。

古时象不仁,丹朱不肖,都只为犯一傲字,便结果了一生。广义地说,凡诸善行,都因义务心重、权利心轻;凡诸恶行,不过权利心重、无义务心。所谓义务心,就是自己觉得还有个义务当尽,所以众善都含有谦德的意义在里面。

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易经也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的一卦,六爻皆吉。天道很简单,就是过分的要受制裁,吃亏的要受补益;世人对于谦德善行都知恭敬欢喜,对于骄满恶行都觉忿怒隐恨,则祸福虽说是天道、实是人情,虽说是天降、实由自作。可知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吃天道的亏。

90抑、是屈而不伸。世事本来逆多顺少,败易成难。人要在世上磨炼,美玉不冶不精莹,顽铁不炼不成钢,松柏不历岁寒不挺秀,孤臣孽子不厉熏不达。

孟子说,天降大任,必先劳苦拂乱,令他动心忍性。世上颠沛患难,正是磨炼英雄汉子的一大洪炉,能受的,便如松柏历霜雪而愈坚;受不了的,便似夏草春花般的颓靡了。凡大人物,都不是什么粥饭习气、软暖形态所能养成的。当平常无事时,不见可喜可怒,不见可疑可骇,便众人与圣人何别?但一逢逆境,那肝肺具呈,手足尽露,有非声音笑貌所能勉强支持的了。倘遇小小境缘,就成事障,便是平日没有分毫契心洽意之证。

前贤说,自胜之谓强。人要自强,如不惯早起的、要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劳苦的、要强之勤劳不倦,不惯庄敬的、要强之立尸坐斋,总要令有一种强毅之气存乎其间。如当病境,便应消尽尘寰妄想,觑破此身虚幻,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果达妙理,那现前极逆恶事,正是明师良友,第一玄妙之处呢。

91古今学术的发明,都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这种精神,就是个诚字。即使一言一动,凡可信于之当时,传之后世的,无不仗有至诚,方能建立;稍涉名心,便是虚假。世间应用的学术且然,何况关于身心的受用?

一切的身心受用且然,何况专在心地法门中做工夫的人?世人耳濡目染,动与一切外物作缘,营营逐逐,将全副精神都用在外面,一味在声价上做作;即此向外驰求,便成一生病痛,务要尽情自反,虽在千百人中,工夫只在一念之微处;虽在暗室独坐,工夫也只在一念之微处。

所谓三月不违,是不违这个;所谓日月至,是至这个!且如心中想为善,可是常有个不肯的意思,就犯了自欺。

自欺犹言亏心;心体本是圆满的,稍有物以撄之,便觉有所亏欠。这自欺之病,比如寸隙当堤,可使江河溃决,所以不能慎其独的,势必至于不可收拾!

大学说,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有怎不善?只是一种懒散精神,漫无著落,便是万恶的渊薮。

92救他人是善,救自己岂非更善?人能改过,端的如沉苛得起,溺水得援,这一线生机,全靠自己肯救救自己!

古人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贤没有什么别的长处,只是见得自己有许多未是,所以孜孜改过迁善,而为圣贤。凡人不能无差错念头,只要扯得转来。到底扯得转扯不转,就要看自己有无知耻之念了。

那为不善的人,其始都觉得有所不忍,其后忍不忍半,其后忍之,其后安之,其后乐之,至于乐为不善,于是良心死了——能压人的自夸有智,能害人的自夸辣手,行奸买俏的自命风流,迎逢哄骗的自称伶俐,反笑别人为背时的废物,入世的弃材,简直是没有一点羞耻之心,便如犯了绝症一样,完全不可救药!

反过来看,遇坏念将起的时候,只要觉得可耻,便有转机。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平日要认清那样事情是我不该做的,凡身过、口过、意过,辨到毫厘,绝不自恕。

一旦发觉过失,自会奋然振作,不肯因循退缩,如毒蛇咬指、急与斩除,如芒刺在肉、急要剔出,没有一些子耽搁;春冰遇日,何患不消?

改过的人,如天气新晴一般,自家固自洒然,人见之亦分外可喜,鬼钦神敬,吉庆渐来。故过不论久近,以改为贵!

93我们身所做的事,口所说的话,心所想的念,都叫做业;由业而生的力,叫做业力。世间种种的受用,都是业力感召的。

业力的连锁作用,就是因果;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之支配的。

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应。如想得身心安乐的福报,应先修集三业清净的善因。世间一切的罪恶,无非由十恶作成;对治十恶的,便是十善。

修善的人,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身业清净了。能够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即口业清净了。能够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即意业清净了。

一人的自业所感,造成一人所遭的祸福苦乐;众人的共业所积,造成一时一地的治乱衰荣。我们所遇到的患乱,当然是我们自己的业力造成的,断非偶然遭遇,不应怨天尤人,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恶业,才有个转圜的办法。

94善因福果,恶因祸果,因果的理论虽然简单,事象却颇繁复。有因一念做成了极大善业,便消去了许多小恶的;有因一念做成了极大恶业,便掩尽了许多小善的。那为善而恶终的,因今生善业尚未成熟,前生恶果已先熟了。

为恶而善终的,因今生恶业尚未成熟,前生善果已先熟了。只为身口意三业时刻造作不停的因,就有那善恶相间发生的果。

所以在失意时,应生惭愧心,生忏悔心;在得意时,应生精进心,生慈悲心。

95谁愿意吃亏?个个想占便宜!但我们想占便宜,须从利人处下手,因为利人亦即自利;莫向损人处进行,因为损人亦即损己。

须知宇宙间万物流行不息,溯上去是无始的,推下去是无终的,无一时不前后相续,亦无一刻不大小相通。举一人来说,由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关系,便有风俗的沿习、血统的遗传、教育的培养,处处和全人类呼吸相应。

举一般来说,人民生命的保障,要有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组织,各组织又各有他应具的条件,食必需于农,住必需于工,而农工等又必互相为助,才能够生活。所以想一人安乐,必先要一国安乐;想一国安乐,必先要全世界安乐。现在是全世界都不安乐,因此没有一个人得到安乐。其实从空间讲,人类的关系是交遍互融的,则自他的界限应除;从时间讲,相续不断而不限于一生,则死生的苦恼应息。

无奈世人的知见,横则限于有限的空间,纵则限于有限的时间,把自己看得很小很小,错认了狭小的假相为我,把生命洪流上的一点假相认为自己,于是逐境生心,循情造业,自私自利,尽找苦吃了。

96世间有生命的东西,人类之外,有在天空飞的,水中潜的,陆上走的,种类不可尽数,统名之曰动物。人和动物虽分灵蠢,但贪生怕死则同,爱恋亲族则同,当杀戮而知苦痛则同。

所不同的,人有智,物却无智,人能言、物不能言而已。人力强,物力弱,人们要随时保护,随地爱护,使它们各得其所,才合天理。人类虽被称为万物之灵,但绝无吃万物之理。

人类和动物,同禀生生之气,同处天地之间,正如人有嫡子长子,又有幼子庶子,虽有长幼嫡庶之分,总是一般的骨肉,一样地亲切。试想个人因一毛之拔可使全体震惊,一艾之灸可使全身感痛,便可想到这一体本是全体之体,那众生即是吾生之生。气血既然相同,悲惨怎能无涉?

我国向来有戒杀放生的美俗,各国近亦有保护动物的组织,可惜推行得不广,大众见理又不明。既然不能利物,何能积极利人?存心既不慈,杀机遂酝酿,一旦爆发,便成浩劫。两番世界大战,无非人类杀机的表演。所望经过这番创钜痛深之后,大家猛省改悔。要知道世间治乱安危的机括,就在这个上头!

97民生主义,原是最好的救国主义;但不懂得民间疾苦的,决不配谈。民是一国之本,本固国才能安,所以救民便是救国。离了救民之外,岂另外还有个什么救国的妙法?

98人当患难的时候,或兵荒水火,或枷锁牢狱,以及病疫官非饥馑之类,前无可进,后无可退,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闻,到了这般田地,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前贤说,人在患难颠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资祖考,下荫儿孙。何况或用财救,或用力救,发生至诚,勇往不疑?从这个同体的认识上,便能够发出了光明赫奕的大慈悲心。

慈使众人得乐,悲使众生离苦。菩萨普修六度万行,都是为的拔济众生,所以一切都是方便,惟有度生才是目的;一切都是枝叶,惟有大慈悲心,才是根本。

如果能够拯人之难,如己之难,这一点心便是诸佛菩萨的度生心,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99急是患难中的紧急处,迟了一步,便要误事。如当饥寒、则衣食最急,当疾病、则医药最急,当死丧、则殡殓最急,当欠债、则追逼最急。

在这种人情的迫切处,一时无所措手,极是凄凉。凡存善心的人,对于别人的事,原该看作自己一样的关切。

一遇到这种情景,便要下个决心,赶紧救济。世人每当杯酒宴乐的时候,谁不热肠义气,像煞有介事似的。但一朝有急,富者便要匿其财,只怕人向他借,贵者便要匿其力,只怕人来倚靠他。从前的热肠义气,不知到了那里去了!总因他们的福德太薄,所以善缘虽然撞著,却把行善的机会当面错过。

100过是偶然的错,或是无心之失,贤者不免,何况凡夫?一件横逆之来,只消宁省片时,便到顺境。杜牧诗说,忍过事堪喜,便是这种境界。

譬如在草莽中行路,荆棘在衣,只须慢步缓解,切莫焦燥!即使人家有错,也须看他是何等样的人:如他是比我贤的,我当顺受,待他自悟;如他是和我一般的,大则以理遣,小则以情恕;如他是比我不如的,便不足计较了。

前贤道,先思我所以取之之故,随思我所以处之之法。只要反求,道理自见。一番经历,一番进益,省了多少气力,长了多少识见!况且常见己过,便常向吉祥中行,可以得福;自认不是,人家不好再开口,可以免祸。尚书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曾文正公也说,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所以君子对于自己,常于无过中求有过;对于他人,常于有过中求无过;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不肯说人理亏,也不愿自表理直。

他人有过,只有曲为掩护,劝导改悔,望他做个好人而已。

内增智慧

1智慧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智慧的目的在于补充人的资源不足!最高的智慧是德!无上德者必无上智!

2知道不是智慧,信息不是智慧,只有悟道才是智慧!

3智慧的首要使命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简单统一。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隅;不谋体系,不足以谋一理。若某人懂A不懂B,可以断定:此某人其实什么也不真懂!要么一通百通,要么似懂非懂,这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

世界复杂无比,不用简单的理论,能成功地解释世界的机会几乎是零。大道至简,要言不烦,这个世界原本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从根本上讲,大多数人所大多数言都是废话,亦如佛道两家所强调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人多认为思想的神圣使命是创新,殊不知,思想固然需要创新,但创新只是为确定性和简化性服务而已,它根本不是目的。从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乃至于使用超能加速器对撞出所谓玻色子,这是自然科学追求确定性同时也可以说简化性的努力,目的并非创什么新。

4咱们的世界是不是真的没什么可多说的呢?应该说,这取决于世界是不是简单统一的。从表面上,世界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十分复杂的,非常复杂的,其程度远远超过人类的想像。就拿宇宙之大来说,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曾在2003年公布对可见宇宙中的恒星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观测数据:7×1022也就是700万亿亿颗——专家说这比地球上全部沙滩和沙漠中的沙砾还要多,但还只是从目前人类可见的宇宙,而且还只是恒星的数量。?

但世界本质上应该是简单统一的,迄今为止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点。在西方思想史上,绝大多数大哲学家,也包括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位划时代的大科学家在内,都深受一门学问影响,这就是古希腊时代就几乎止于至善的欧氏几何。在非欧几何出现之前,西方的大哲学家都直接拜倒在欧氏几何的石榴裙下,以至于动不动就几何化——有点像今天某些经济学家动不动就数学化。冠军可能非康德莫属,为欧氏几何神魂颠倒,最后弄出个以先天综合判断为重要特征的哲学体系。?

5欧氏几何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不是别的,而就是它神奇地展现了世界的简单统一:从人人眯眼一瞧就知道的5个公设、5个公理和23个概念演绎出包含467条定理的平面几何学体系,化解全部的平面几何问题——的确令人叹为观止!欧氏几何最集中地彰显了科学的魅力,也最集中地反映着人的思考的价值——那就是抽象,那就是化繁为简。?

也可能,世界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统一的,欧氏几何甚至迄今为止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所发现的简单统一只是偶然而已。但即便这样,人类也不得不像堂吉柯德一样大战风车,追求简单统一。

要不然,人长着会思考的脑袋干什么呢?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如果从复杂到复杂,从复杂中抽象出的还是复杂,这芦苇是不是也太不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