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26

第26章 内圣——以德立人(12)

58任何一种曾经对人类有过巨大影响的思想、学说或教义,作为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都应当珍惜它、继承它,但却不能将它神化、僵化、教条化。一旦将它神化、僵化,教条化,脱离了生命本质,就会了无生气,成为过期的供品,摆在那里徒招灰尘。只有像皮尔博士萃取圣经精华那样,找到它与生命哲学的血缘关系,弘扬觅道者先知先觉,匡世救民的初衷,排除一切被神化、僵化、教条化的矫揉造作而直达生命关爱、人格救赎,人文关怀之大本大源,才能把真理从天国接回人间,重见真光,在新的历史时代造福众生。

59问:圣经告诉我们:人从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因而需要“救赎”。佛经告诉我们:人从一生下来就同苦难打交道,因而需要“知苦”。为什么有那么多苦难呢?

答: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蔷薇花总是有剌;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60问:特别的苦难给特别的英雄,谁要想上天堂,谁就要准备着下地狱,是这样吗?

答:要成为一个大英雄,条件之一就是不怕做狗熊。

61问:苦难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但是,如果理智地看,苦难对于人生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答一:恶运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藏。

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出类拔萃的人都是通过痛苦而得到欢乐。

答二:不幸可以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使人认识生活。

答三: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持不屈。遭厄运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答四:有了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

每一个创伤都标志着向前进了一步。大祸过后,必有大福。

62问:人在低谷时期,常常会碰到被人议论、说长道短等难堪的事情,怎样才能顶住?

答: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让人家去说长说短,你要象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雨而倾斜。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还要糟糕,那就是不被议论。

63问:更使人难过的是众叛亲离,连原来最要好的朋友也避而远之了。

答: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环。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你也不会没有朋友的。

64问:如果处在一个完全被孤立的状况,那么释迦牟尼的临终遗言“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就可以当作座右铭了?

答: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65问:“无独有偶”。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奇妙,即使在完全孤独的状况下,也会出现真诚的友谊;而且在患难和危险中建立起来的友谊特别坚定,特别持久。

答:在患难中对友谊的忠诚,在危险中对友谊的坚定,这有多么宝贵!人就应当为此而生,也应当为此而死!

66问:如何看待患难中失去的爱情?

答:为了不称心的丈夫而离开情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比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的社会地位更平常。

67问:那么,如何在苦难中保持爱情呢?

答: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使用什么方法,而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机智是智慧的一个方面;这里一点没有可鄙的地方。

68问: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连最敬爱的亲人去世了都不能参加葬礼,这是人生最遗憾、最痛苦的事情吧?

答:人生不过是一个不断失掉我们心爱的人和事物的漫长过程。我们在身后留下一连串的悲哀。

69问:同样经历过不幸命运的人,其结果却是两个极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答:人们在被命运眷宠的时候,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别来;可是一旦为幸运所抛弃,开始涉历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象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扇开了,柔弱无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却会卓立不动。

70问:但是在艰难困苦的考验面前,一个弱者也可以变成一个强者。

答: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答: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72问:意志同时也意味着“永远不被自己打倒”,失去意志的人往往不是被敌人打倒,而是被自己打倒。

答:已经失去的东西是拿不回来的,也不必去想念它了。如果一定要为这些无可挽回的事情而怨天尤人,那就等于自己打倒自己。我们是整个世界都打不倒的,自己却打倒自己。

73问:不被自己打倒,不等于有过错也坚持不改,甚至自己的邪恶行为也自我原谅。

答:与邪恶作斗争应从自己开始。

74问:“等待时机”这句话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

答: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75问:尽管这样,积极等待比消极等待的效果就要好得多。

答: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76问:是的,怀着“希望”的等待就是积极等待。因为“希望”比“失望”和“绝望”要好得多,哪怕这个希望是虚渺的。那么,在积极的等待中,“技艺”可以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呢?

答: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没什么比一门技艺会给人更好的安慰,因为当他一心钻研那门技艺时,船已不知不觉越过了重重危难。

77问: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艺”的范围已无所不包,非常广泛。在不同的技艺中,艺术的作用特别明显。处在人生的艰难岁月,艺术不仅可以拯救自己,而且可以感染他人。

答: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

78问:“愤怒出诗人”,是么?

答: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

79问:谈到“技艺”就要谈到“智慧”和“学习”的问题了。

答:世界上,再没有什么高于智慧的了。

80问:人的智慧固然有天才的成份,但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学习是一件最值得鼓励和赞美的事情。

答:学习对你们决不太晚!不要怕劳苦!开始吧!你必须知道一切!

81问:在中国,儒、道、释各家学派都讲究“静生慧”,即通过内省、静修来自我总结,寻找真理,而且都要求做得很虔诚。

答: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82问:这种自省式的学习价值何在?

答: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象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83问:书本在人生低谷时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伴侣、顾问、老师。

答:精神上最好的避难所还是书本。

84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周围的人学习,甚至向自己的敌人学习,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可以说是“读活书”的方法。

答:要学习,甚至从自己的敌人那里去学习怎样做到明智、真实、谦逊,学习怎样避免自视过高,这总不会为时太晚的。

85问:自视过高的轻慢态度是妨碍我们获得知识的绊脚石。

答: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86问:虚荣心不也是学习的大敌吗?

答:什么叫虚荣心?那就是当人家过高地看重你的时候,你不是感到问心有愧,却是沾沾自喜。

87问:人在狭隘的环境中是否也应当树立一个远大目标?

答一:在狭隘的环境中使精神狭隘,人要有更大的标准才能大成。

答二: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一生中能干一番不同寻常的大事,就比没有远大理想的可怜虫有着更多的成功机会。

88问:一时间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四顾茫然,怎么办?

答:我们处在一个探索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好处,就是什么也不相信,探索是主要的。现在就象打猎一样,披荆斩棘,四处寻找,对每一颗灌木都要查看一番;找的目标不对就扔在一边,再去寻找,找。找!

89问:从理想到实现理想,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答: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90问:有人说,对任何人来说,机会永远都会有。能不能给这句话作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答:命运是一个瞎眼的、喜怒无常的养娘,她对她所抚养的孩子常常是毫无选择地随意慷慨施恩。

91问:如果机会真的来了,应当如何把握?

答一: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

答二: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答三:紧跟在最大幸运后头的是一道阴影在徘徊,就是令人不愉快的“万一”。

92问:现在的时代已进入了规模经济时代,与时代相适应的是群体经营——无论是办企业还是办事业。因此选择合伙人十分重要。

答:跟小人一起,只能成小事。跟大人,小事可以成大功。

93问:实现一个目标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

答一:没有一次争取是一劳永逸地完成的。争取是一种每天重复不断的行动。人们必须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不然就会消灭。

答二: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要把所有的力气,所有的手段,所有的条件,所有的一切都花上去,要盯住不放!

94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古代的兵家都注重初战,即战略性的战斗,西方的先哲对此有什么高见?

答一:一个人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只要能够跨出由他可以明确看出确乎很合理的小小的第一步,那他就会发现,接下去不论是再确定或者实际跨出第二步就都十分容易了。

答二: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拥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答三:往往最简单的权宜之计能解决最难以克服的困难。

95问:我们探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生与死的问题。说到苦难,最大的苦难莫过于死亡。人在顺境时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而在逆境中会突然发现,生命其实很不值钱啊!

答:人的生命值多少钱却没有人定过价:他给你的时候是白给的,收回去的时候也是无偿的,它值多少钱呢?如果你好好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有时候它值不了几个钱,甚至一文不值。

96问:难怪有些人在遭受难以忍受的心灵痛苦时会想到用死亡来解脱?

答:死亡可以消除一切,可是我们不要离开生命;与其死去,不如受苦,这是人们的箴言。

97问:“与其死去,不如受苦”同中国人讲的“好死不如赖活”大致相同,好象都是劝活得难受的人苟且偷生。

答:“存者且偷生”,这符合耶稣、孔子以前的道义,也符合耶稣、孔子以后的道统。这是谈不出什么理由的,无非是想努力活下去而已。

98问:更积极地看,活着应当让死人快慰,死了应当埋进活人的心中。

答:我们所有的人总有一天要死的。我想——最好人们事先就看重我们。不要等我们死后才开始尊重。给去年的庄稼灌溉有什么用处?

99问:什么样的人会饮恨而死呢?

答:有两类人将饮恨而死:一类是空有钱财而未受用;一类是空有知识而未实践。

100问: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幸福而死呢?

答:人皆有死,最重要第一是健康,第二是天生性情温和,第三是有一份并非来之不义的财产,第四是有一批朋友欢度春光。

101问:这就是有名的幸福四要素!具足了这些要素,就能死而无憾了。换一句话来说,我们只有精彩地投身火热的生活,才能平静地面对凄寂的死亡。能否找一句最美的语言作本文的结尾?

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内养心性

1判断一个人在心性上是否成熟,那就是看一个人的胸怀与气象。本人简单地理了七个标准,以判断一个人心性上是否真正成熟:

一看他是不是有穷根究底的锐气;

二看他是不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看他是不是有为而不争的淡定;

四看他是不是有温暖别人的情怀;

五看他是不是有启发他人的柔情;

六看他是不是有百折不烦的耐心;

七看他是不是有心平气和的从容。

如果一个大师,没有这七个标准,或是离这七个标准甚远,那不管他读了多少书,也不管他写了多少书,本人都强烈建议:回家再读书!再提高!再修炼!

2“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中华最古老的典籍《尚书》中的名言,什么意思?八大开幕式上,毛主席一语道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打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到家长们告诫《尚书》和毛主席的这两句话,当时不是十分明白,但从大人们说这话的语气和神情看,意思应该就是:不要过于炫摆,而应继续努力。及至长大,感觉自己还算谦和,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尽可能地不打诳语,宁愿给予人家充分的炫摆,不愿遮掩自己的好奇与幼稚。但一路上也不幸地发现,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虚心,就包括那些对我言之谆谆的家长们。及至读史,对虚心的认识大大地得到升华,不但发现历史上无数的聪明才辩者因不虚心而栽了,而且认识到虚心乃圣战之本,堪称无上的制胜法门,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野战场,还是在觥筹交错的政治斗争中,不虚心者最后往往都成为虚心者的手下败将。

兵法所云的“胜可知而不可为”或“示敌以弱”,实质上都是虚心之法。毛主席曾指出,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往往都是大军事家,但大军事家不一定就是大政治家。原因可能正在于搞政治的人比单纯搞军事的人心法更熟,深谙虚己之道。

及至步入社会,特别是到京后,由于自负“启蒙”使命,抱着“人若不弃我,我定不弃人”的信念,多与各方面、各界别、各层次乃至各年龄阶段的人接触、学习、交流、探讨、切磋,遭遇过形形色色的张狂者,更真切地体认到:“虚心”两个字,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做到尤难!

不要说有知有识的学究们虚心为难,就是那些大智大慧的老江湖们,他们既学识渊博,又人情练达,而且在实务中游刃有余,也难以真正做到虚己。他们或许会一时虚下心来,“不求胜”乃至“示弱”,但顽固的自我最终还是虚饰不住。从这个意义上讲,虚心亦有高低层次,低层次的虚心易,高层次的虚己难。

3虚心为什么这样难呢?按“注目礼人”的说法,“我”首先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就是说,人首先是自我中心的。这就决定了:人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而绝无可能自以为非!

虚心之难,正是因为它首先就忤逆人的天性,人原本自以为是,现在却要求自以为非,把自己先虚下来,岂不要命!专门研究人性之优弱点的戴尔·卡耐基不是曾提到,就是杀人罪犯,也一个个“牛”皮哄哄,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何罪之有!山是高昂的头,对任何人来说,头都是很难低下的。

更深的原因还在于,真正的虚心,或者说完全的虚己,需要穷理尽性,心神澄澈;用西方哲学的话语来讲,需要完成对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思考;用宗教的话语来说,需要与神接上,乃至与神同在。

没有那一种发自终极的自信和底气,一个人不太可能真正虚下心来,或早或迟,他会急起来,会浮起来,会躁起来。说到底,真正的虚心就是真正的自信,乃周遍寻思后的从容淡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虚心使人进步,而是进步方能虚心。也可谓“虚则实,实则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虚心与否乃至高低如何呢?十分简单,两下子就看出来:看他能否倾听别人的话语;看他能否接受别人的炫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