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33

第33章 外王——以爱服人(4)

95在宇宙中,中间和较低的部分是人类;在他们之上是天和神;神和天的整个圆形的、无限浩渺的领域,构成宇宙的较大的部分;地球仅为一个中心点,可以简单地视为繁星中的一颗。然而,人的缺点在于大惊小怪;我们肯定被要求把人类作为宇宙的精选的成员,最智慧的存在!但是事实上人类处于神与草芥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96儒家哲学思想是入世哲学,其人生哲学亦是入世之人生哲学。重实用而不重理想,重现世而不重来世,重人伦日用,重经世治平。其人生观是以积极经世为主,故不求人生之解脱,而求人生之完成。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之圣人境界。以圣化其人生。

97佛学哲学思想是出世面哲学,其人生哲学亦是出世之人生哲学。董理想而不重实用,重来世而不重现世,以生即是生之痛苦根源,“死”才可以得到最后之解脱生死。其人生观是以消极为主,慈悲为怀,不用世为上。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是成佛作祖之佛陀境界。以佛化其人生。

98道家哲学思想是超世间哲学,其人生哲学,重理想亦重实用,重现世亦重来世,通古今,括三世而一之。其成就生死、解脱生死之道,在于超越生死;即生而超生,即死而超死,即世间而超世间。不主入世,亦不主出世,即入即出,即出即入,故不离世间而能解脱世间。正所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者是!

其人生观是达观乐观逍遥而自安自乐自由自在,自隐无名为主。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是“超圣入神,超神人化”之真人境界、天人境界,也就是世俗所说之神仙境界,以道化其人生。

御人之道

1御人问题,即是如何赢得他人的灵魂和心力,使能为我所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最终都会消耗殆尽。因此永远不可能各取所需或平均分配。只能在仁民爱物、更趋公平的等序社会中共生,而不可能人人发号施令作领导者和统治者。一个人,不能领导人,就得服从别人领导;不能统御人,就得甘受别人所统御;不能治理人,就得接受别人治理;不能役使人,就得被人所役使,此势所必然,理所必至者。而要为人上人,不甘为人下人,全在自我争取,自我精进。

2任何一个人必须懂得“御人术”,领袖人物则尤然。领导人而不懂“御人术”,领导天下家国而不懂得“御世术”,其必倾败也无疑。

3在世间上,无论你领袖一个国家或一省一县,领袖一个军队学校或机关团体,甚至是领袖一件小小的事业,只要你是领导人,便不可不通晓而娴熟于御人道术。服人之要,在以道而不以术,以德而不以力。上智上德者驭人,中智中德者助人驭,下智下德者被人驭。内圣外王之理必然。

4恩威并济,乃御人道术中之一个大原则。成功的领导者大多数都是恩威并重。假如把管理理论比作一辆汽车的话,那么恩与威就如同这辆汽车的两个前轮,正是这两个轮子同时的滚动,目标方向一致,追求两方面的不断完善,才使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升华。

5赏罚分明,才能树立正气,压制邪气。那么,赏,赏什么更重要。有人说,物欲横流,奖赏物质更重要。

6其实,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倾家荡产。“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豁出一条命,“士为知己者死”。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色?

7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资格,便无需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

8一个伟大的领袖,无不要利用舆论,然而这些都是可以制造的。以及所谓时势,所谓潮流,所谓环境,亦无一而不可制造。有则因之,无则创之;有则乘之,无则造之。总之,你有某种意图或某种需要,即使是一种大理想,你于要对方或国人行动之前,便必须先将之注入对方或国人的思想中去,使成为对方或整个国人的需要,而后你再循之而行。

9一个人如能把握住他人之利害观点,则不难牵着其鼻子走。我们如果希望能控制或驾驭一个人,最上乘的策略便是使自己钻入他人的胃肠里去,盖最能打动他人自己的心,操纵他人自己的利害者,便为他人自己的利害和一切。

10知人之术,不外乎是:知道人的心性,知道人的气质,知道人的品德,知道人的才学,知道人的好恶,知道人的长短。还要了解人的环境,了解人的欲望,了解人的历史,了解人的交往。在这十条之下,并进行周详的考察,以掌握运用,大概这样不至于有大失了。

11人类都是愿意奴服于他自己之将来的,他们内心中之欲望,使他们憧憬于自己的明天,他们一切忍苦耐劳奋斗的动力,都存在于明天的希望中。他们最大而最愚蠢的弱点,便在于临死之际,还在执迷不悟地希望明天幸福之来临。人人均有他自己的欲望,人人均有向上的欲望。贤者希望愈贤,尊者希望愈尊,富者希望愈富,贵者希望愈贵,伟大的领袖常利用这个弱点以制御与奴服他脚下的人们,没有一个领袖不懂得预示的原则。他们都会有意或无意,有形或无形地预示其民众……以我的脚步即是历史的脚步,时代是跟在我的后面走,你们跟我是一条正确的路线,我将能给你们的前途以光明、荣誉和幸福,我将能满足你们内心中之欲望等等意象。有时甚至刺激他们一种或多种欲望,使他们奴役于此种或彼种欲望之下,而为自己效力。

12对人之最高道术,就是在能化人。如何治人、御人、控制人、管理人,这全是道术中之下术。古圣恒言宏道化、敦德化、端教化、淳风化,这全要以己身作模范,以自己的心术与涵养,行动与作风,因感应之理,影响及于他人,因之而收化人、化俗、化国、化天下后世之功。化人者,完全不靠权位,不靠势力,只是端己即可以正天下、化天下。

13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托贤则必有容贤之量也。既得贤者,必用其贤,故人主之于贤,当倨傲不可折,无功不可慢,无勇不可恐,情理不可强,低贱不可轻,趣异不可伤,固执不可辱,失言不可难,拂逆不可愠,隐疵不可扬,论道不可骄,承诺不可浪,决事不可独,夺爱不可想,尊贵不可夸,称霸不可妄。鉴古察今,有如此笃行者,则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只在迟早之间也。

14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材”字,不是“人才”的“才”,而是材料的“材”。“天生我材”,犹如我们通常说的“这块料”“我这一百斤菜”。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有用的材料,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都有他的用途,都有他神圣的使命。在上帝那里,所有的“材”都是平等的,没有差等。不要认为杰出人物才是材,平民百姓就不是材了。凡物都有用途,何况是人啊!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废料或认为别人是多余的,那你从一开始就阻塞了与人正常沟通的通道。更不要说自我成材和成人之材了,而发现自己及别人的用途,发现构成这个用途的潜质,又恰恰是成材的关键。

15“人才是创业之本。”什么样的人才是创业之本呢?德才兼备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选将的标准是有智谋、守诚信、修仁义、有勇力、自律严。这里提出的智慧、诚信、仁爱、胆识、严谨等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主。

16一位朋友总结他的用人之道:“有德有才是正品,重用;无德无才是废品,不用;有德无才是副品,利用;有才无德是毒品,慎用。”我问:“为什么有才无德还可以用?”他回答:“毒品还有药用价值,如吗啡可以作麻醉剂,中药里面毒蛇、蜈蚣可作配方,只是份量不能大,大了就会致命。有才无德的如三国时的魏延,反骨早露,诸葛亮可以驾驭他,故仍可做蜀汉的一员大将。诸葛亮去世,他终于反叛,被马岱用诸葛亮的遗计斩首。可见有才无德的人,只要控制得好,仍是可以作为专家用其所长的。”

17常常听一些朋友说自己人手不足,缺乏人才。如果学学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不得才则反思自己贤惠不足,用不当则反思自己智弱无能,才不展则反思自己举才不到位,才不奋则反思自己教练无方,恐怕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妙法。

18衡量人品的标准,大致不外乎“才”与“德”。自古就有德才兼备、德能勤绩的用人及量人的标准,人才德为先,厚德方能载物,成就伟业。才有通才,有专才;德有盛德,有美德。通才与盛德,可说全面发展,专才与美德,仅是一节之长。具有通才或盛德,已极不易,才德兼备,更是难得。曾国藩的用才之道最充分地体现了他以内主外的深厚功力。简言之,他是以贤求才,以智识才,以德荐才,以课育才。

19先讲以贤求才。曾国藩求才有着一种“不得不休”的急迫感,史载“山野材智之士,咸其诚,虽或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曾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之下,有所陈,务毕其说。

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可不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求自效,一时中兴之才,皆出其门。”曾国藩求才之诚,从他不以出身、资历看人便足可证。

他认为人才“无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罗泽南是曾氏同县的穷教书先生,家境贫寒,岁饥常不能具食,母亲哥哥相继病死,夫人又因连哭三子而失明。曾国藩对他很敬重,多次致信表示敬慕之意,称其“深明大义”“可谓名师”,邀其投笔从戎,创办了曾氏最初的私家军队,并影响了一帮学生投入曾国藩靡下,其中王鑫、李续宾、李续宜等十多位有才之士后来都成为湘军得力干将。罗泽南本人亲自领兵打仗,大小二百余战,克城二十,最后战死武昌。

20曾国藩发现人才不济时,用的是一个简单的办法:求诸于内,检查自己的不贤之处。任两江总督时,百事丛集,他愈感人才不足,经常与人讨论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虚心体察自己的缺失。

21“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妒忌贤能,不敢排斥异己”。这“四不敢”是曾国藩“刻刻自惕”的自律箴言,充分体现了其内质之纯。

22次说以智识才。世传曾国藩通麻衣相法。曾著《冰鉴》一书,所以能识人才。其实曾氏识才的主要原因不在看面相而在听其言察其行,观人于微,积智以广。他观人的方法“以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他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惭的人。曾国藩认为“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对人不可求全责备。“样样都是”的人,往往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缺点往往越显著。峰高谷必深,如果只看深谷而不看高峰,则大不智也。曾国藩非常推崇孙权“贵其所长,忘其所短”的识才之智,对袋中人才分门别类使用时做到“胜任愉快”。有的人才是用其所长而补其短,有的人才是用其策而不用其人,其原则始终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在曾国藩的幕府,被他慧眼看中的谋略人才就有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等;作战人才就有彭玉麟、杨载福、李元度等;军需人才就有李翰章等;文书人才就有许振伟等;吏治人才就有李宗羡、洪汝奎、赵烈文等;文教人才就有吴敏树、俞越等;制造人才就有李善兰、容闳等。

23再说以德荐才。左宗棠原是曾国藩幕府的一个四品幕僚,曾国藩让他襄办湖南防务,代行巡抚事。

左宗棠锋芒毕露,才气逼人,惹怒了朝廷大员,险些被“一印两官”的罪名砍脑袋。曾国藩向咸丰帝力奏“左宗棠乃刚直君子,为人坦荡,晓畅兵机”。结果不仅未杀头,还赐同进士出身准其静候擢用。曾国藩进兵江浙之后,左宗棠招募的楚军在江西打了几次胜仗,曾国藩立即举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并从湘军老营中拔给一万精兵和两员大将送左宗棠。

李鸿章,合肥人,从咸丰二年到咸丰十一年一直在曾国藩幕府,是曾国藩的得力助手和得意门生。湘军东征后,曾国藩助其组建淮军,派出湘勇共计十三营六千五百人,并十几员将领归其指挥,成为淮军的基干队伍。李鸿章率军抵上海17天,曾国藩便荐其暑理江苏巡抚,仅过了七个月,又由暑理而实授江苏巡抚,当时才40岁。后来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督两江,督直隶,并兼理清廷的外交事务,其地位实实在在超过了他的老师。

江忠源,曾国藩手下的一员虎将,原是一位举人,忠勇善战。曾国藩早预言“此人必立功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1850年办团练,1851年便擢知府,1853年升为安徽巡抚,同年12月战死庐州,才42岁。

李续宾,湘乡人。1853年办团练,1856年便被曾国藩保荐为淅江布政使,加巡抚衔。1858年战死于三河镇,才40岁,死后被追赠总督。谥忠武。

24曾国藩对才干超群、立有功劳的手下人才从不生忌,而且想尽办法,寻找机会举荐到更能发挥才干的位置上,而且不怕他们的地位高于自己。从而使一批幕府人才以火箭速度提升为清王朝高级官员。如果缺乏难能可贵的荐人之德,这一切是不可能发生的。

25曾国藩采纳了幕僚赵烈文“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的意见,自己可以不升官,但不能让出生入死的手下人不升官;自己可以不要钱,但不能让有功人员得不到实惠。“成一人之公”,也可以读为“成一人之功”,没有成人之美的品德,把有大才的人提拔到干大事的位置上,就不可能取得事业的大成功。

26最后讲讲以课育才。“课”就是功课,如先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出题目、改作业、培养和造就人才。曾国藩说:“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这里的“勤教、严绳”就是以课育才之道。勤教、严绳又称教化、督责。曾国藩解析说:“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以其所不能也;代者,率之以躬而使其相从于不自知也。督责者,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也。”也就是说,勤教是言传身带,谆谆善诱,因势利导,潜移默化。严绳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只许上进,不许懈怠。“商鞅之木”是立信于人,“孙子斩美人”是立法于人。都是说到做到、晓理明法、不容含糊。

27曾国藩力主人的才能要到实践中磨炼造就。“天下无现成之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勉强磨炼而出耳。”勉强,意即艰难困苦的环境锻练。他强调“人才由陶冶而成”,明确提出: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盖培养人才之方,固可运用语言,以资鼓励,亦可设备环境,借资磨炼也。

28把人才放到艰难竭蹶、进退两难的窘逆处境去,激发才智;放到难题成堆危机四伏的孤独环境去造就深谋远虑。这是一种强化训练,也可称生存考验,实为提升人才品级的不二法门。

29曾国藩的以贤求才,以智识才,以德荐才,以课育才,乃是以大贤求大才,以大智识大才,以大德荐大才,以厄境育大才。不仅造就了清咸丰、同治年代的中兴人才群体,还影响和造就了李鸿章、袁世凯、张作霖等曾门衣钵传人,乱世枭雄,纵横中国达半个多世纪。掩卷沉思,令人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