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养之最高境界
5684100000046

第46章 平衡——和谐大道(3)

63勇是成功者必备之素质。勇,不仅限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处事勇气,还有战略上的勇气。战略勇气是一种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胆识和气魄。鲁迅曾对我们积贫积弱的民族自悲痛心疾首,对浑浑噩噩、息事宁人的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成功者与鲁迅针砭的这种弱者心态截然相反。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第一个”探索者。对于荒谬和误人误国的僵死教条,敢于说出“不”字,加以否定。对看准了要办的事,敢于贯彻推行到底。邓小平在“三落三起”以后废除“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改革开放,实施“一国两制”和创沿海经济特区等,就是一种战略家的勇气。“经营之神”王永庆为了使台塑的产品以“价廉物美”取胜国际市场,七十年代招聘了700多位实务经验平均为10年的工程师,形成阵营强大的机械事业部,自己研制先进设备,八十年代进入美国办起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厂,所有硬件设备全部自制,建厂总成本只有美国人的三分之二,日本人的四分之三,做到了“即使市场萎缩一半,台塑也站在具有购买力的另一半市场上”。

64还有战术上的勇气,即解决关键战斗的勇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告诉我们,要特别重视带有战略性意义的战斗。特别是决定双方胜负的战略要点,牺牲再大也要争到手。指挥员的位置应当在指挥关键战斗的前沿阵地。《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提《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不久,亲往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使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成为现实,为入西川,取益州创造了条件。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关键的战斗莫过于强渡大渡河。红军高级将领亲临前线,以非凡勇气突破乌江天险。假若没有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成功,红军便有可能重蹈历史上石达开全军复没之辙而不可能有后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成功。我们在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时不是可以感受到胜利者后怕之“寒”意吗?

65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却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多难兴邦”这句话沉重而又充满自信。在人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中,必然遇到天灾、人祸、个人不幸等各种磨难,甚至有家破人亡,天涯孤旅、病入膏盲、饥寒交迫、生离死别、破产逼债、牢狱之灾、亲友反目……这时,意志力对于逆境中的追求成功者十分可贵。意志力是一种心理承受力,把暂时的挫折、失败、痛苦、灾难都看作人生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好好地品尝人生的苦味可以进入“清凉世界”。知苦而后甜,知耻而后勇、知伤而后愈、知弱而后强。意志力又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人在苦难中头脑最清醒,可以“外观时势运图则,内照身心切病微”。是本人之错,不要固执,“分分钟改过来”。是应当坚持的真理绝不要放弃。“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国外的大企业集团,现在都争相聘用受过挫折的人,因为这些人更成熟,更有作为。意志力是一种把苦难当老师的自我锻炼。我们常常告诫晚辈,摔倒了不哭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孩子。而我们自己有了创伤却总想有人安慰,等人家安慰自己时本来不甚痛苦之事反而真的痛苦起来并引发了新的烦恼。这是一种求人垂怜的病态心理。追求成功的人应当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省略了这个过程而把眼光转向外界,转向未来。“文革”浩劫中那些事业心强的老干部被打倒了,白天挂牌游街晚上还坚持工作。他们的一句话:“整个民族都在受煎熬,个人这点痛苦又算什么?”这种“随潮流同起落,与民族共悲欢”的心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可以使磨难转化为追求成功的精神力量。意志力还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耐力。两军对峙,僵持难耐,我困敌更困,胜利往往产生于最后再坚持一下之中。成功者不是胜利前夕的精神崩溃者,恰恰相反,他们是硬撑至最后亲手夺得胜利成果的人,也是“笑在最后”的人。

66人生短暂。“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即去。《兰亭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67然短暂人生总有成功之机遇。机者,时势也。遇者,人缘也。姜尚遇文王,管仲遇桓公,孔明遇玄德,刘基遇洪武,天缘巧合,遂成伟业。穷乡僻壤的湘西凤凰,其名也雅,其人也奇。城南有一座古戏台,台联“数尺舞台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愚有贤有圣人”。果然,在这座小县城出了民国政府总理熊希龄,出了钱钟书、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巨匠。

68机遇是人生由短变长的关键。现代熵论告诉我们:人是有能量的,而能量又会因生命之终结而耗尽。人生之每一日都不是空白,每一页都有实在的内容。机遇便是从平凡中发现非同寻常的内容。人在创造和抓住机遇中开辟自身价值实现的途径,即可于同一单位时间创造出数倍的功效,这无异于生命之延长。马克思、弗洛依德、爱因斯坦被公认为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他们生前之丰硕成果造福了后人,其生命虽死犹生,可谓长矣!而安于人生短暂不思进取者,其能量未能开发,空空耗去,生命之短益显其形。

69时代所赐,亦人所营。人因短而思长,于是进以求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成功者亦得道者也。“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假人以机遇,稍纵即逝。有为者乘势而取,遇时而迎,谋取人生每阶段之最大成功,使生命熠熠生辉;势备不取,功亏殆尽,时至不迎,反受其咎。历史上因一时之蔽而坐失良机者不乏先例,令人扼腕痛惜。

70近代中华之强国梦,连绵数代志士仁人。从洪秀全的天国梦到康有为的大同梦,从林则徐的制夷梦到孙中山的共和梦,直至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从方圆不足百里的湘中出了毛、刘、任、彭一批雄杰,才使老大帝国改观,人民共和国圆梦。

71当今世界,适值全面开放改革之秋,经济融通之一体化与经济竞争之多元化并行而各臻其极。日本的丰田佐吉翁有句名言:“一代一品”。可谓审时度势,一语破的。丰田人由造纺机到造汽车,使乃祖夙愿得以实现。横览国际商战之成功称霸者,莫不以善于创造机遇、寻找机遇,通过产品与投资而将理念、抱负推行天下,实现自身之价值。古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社会分工缜密细微,行行有成功之机遇。中国市场经济之演绎推进,必然造就一批敢于搏击市场的经济巨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作为炎黄子孙,面对强祖强宗和子孙后代,与其嗟怨人生短暂,何不振作起来乘势一搏!

72抓住机遇,寻找缘份,本身就是人的一种追求。人在这种追求中得到快感,品到人生百味。对于吾辈,这比贝多芬时代追求爱情、自由更为珍贵。正是:自由诚贵,追求更珍。追求在我,自由在人。如闸之坚,孜孜此志。如水之恒,拳拳此心。高峡平湖,合我胸襟。厚积经年,百川纳尽。蓄之既久,其发必汹。

73双向人生不在乎等待。因为他具有内外两个向度的精神世界,时机没有来时,他在“独善其身”,上穷生命之快乐,调养身体,治愈疾病,陶冶性情,增加知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良辰。风花雪月,这时候他象雾中之豹,远空之鸿,不怕寂寞,而以寂寞为乐。一旦时机来到,他就能象出山的猛虎,风中的大鹏,蓬勃兴起,全力进击,兼济天下。双向人生中的每一个向度都有着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乐趣,因此他的每一天都不是空白,外在向度的失去正可资内在向度的获得,这怎么能不悠然自得呢?

74“不知老之将至”是一种儿童做游戏,玩到天黑了还不知道肚子饿那样的心态。他是轻松愉快的,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而不觉得日子难打发。这是陶醉于内在世界的佳境。所以具有双向人生观念的人没有等待,没有等待才不会对外界的纷争耿耿于怀,不会为功利戚戚于胸。等待时期好比一部长途跋涉的汽车作大修和加油,而进取时期又好比这部汽车重新启程。大修就要下本钱修好,加油也要加足。一启程又要耗散能源了。等待时期储存不到位,启程后中途熄火抛锚,那时才知道不合算呢。

以和为贵

1硬要说有大智慧的话,“和”肯定是智慧的惟一判别式。儒家文化的内核就是和,道家的内核也是和,佛家的内核也是和,诸子百家都讲一个“和”字文化,其是,无论是仁、中庸、道德、不执着、平衡、和谐、分寸、度、博爱、中庸等等,其是都在说这个“和”字。

2东汉王符《本训》:“资和以兆恤民之胎,含嘉以成体。及其生也,和以养性,美在其中”。他的“和”,其实就是“大爱无痕”的人类本性。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爱(“和”)在他的遗传基因(“胎”)中就有了,吸收着真善美(“嘉”)的养料而成为生命(“体”)。生下来之后,又以爱(“和”)滋润其本性,使美德生长于内心。王符由此得出结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教化找回生命的真性,“原原本本,兴道而致和”,修仁德于内而成事功于外。

3和为贵语出《论语》,是孔子晚年的学生有子说的,自古以来,为《论语》作注者很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和为贵的和就是事之中节者,即恰当、恰倒好处(此说有一定道理);有的认为,和为贵”就是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平,和气、和谐为贵、为先、为重;还有的认为,礼的运用,要和缓从容,才算得上最高境界。

4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但我更赞赏宋代大儒朱熹的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注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不迫,乃可为贵。”又据我手头的一本清代光绪庚子年由“京都文和堂”重刊的《增补二论典故最豁集》的解释: 和,是自然。贵,作尚字看。礼之体虽严,而其发用,以自然和顺为贵。这里显然是沿袭了朱熹的说法。由是观之,完整意义上的和为贵,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自然和顺与从容不迫。其余可视为这两个方面的衍生义。

5古人喜欢讲天道,或称天之道。何为天之道?最大的天道就是自然。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时之行,百物之生,都按一定的时序进行,这就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而规律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是“人事之仪则”,是不可抗拒的。

6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自然是比道和 天更高之物。所以,人们做事一定要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表达自然,印证自然,力戒逆天违道,为所欲为,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客观规律。

7这种规律是无处不在的,表现在人类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表现在艺术上,就是要继承传统,师法造化。继承传统,首先是向古人学习,因为古人有师法造化的经验,学习这种经验,是间接继承;自己去直接师法造化,既是创新的途径,又是在丰富和发展光大传统。离开这条路去盲目创新,就背离了自然原则。

8与朋友交游,与尊者长者及属下相处,其言其行都要出自于本心,明心见性,不能矫揉造作,无 论在什么情况与,都要自然大方,无狎无谄,行止得体,不失风范。如果处卑谄上,处尊倨下或是过分谦卑,懦弱过度,都有悖于自然之理。这有些像黄庭坚题《诸上座》卷后“此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的味道。

9不要让心情太激荡,在发热时投入一块冰;不要让心情太忧郁,在发冷时生起一盆火;不要让心情太烦闷,到绿水青山间去,让烦恼消散于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不要让心情太愁苦,从浓处化淡,从淡处化浓,从得处看失,从失处看得;不要让心情太浮躁,闹中取静,忙中偷闲,在柔婉的音乐里让音符洗去心渠上悬浮的泥沙;不要让心情太狂妄,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与人一道分享;从最新的时代信息中萃取生命的活力,不要让心消沉;从一切思想资源中选择和提炼根本智慧,不要让心受伤。

10自己的心态调理正常了,才能看外部世界“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唱樵歌,世亦不尘,海亦不苦……”一片生机。也才会“我见人欢喜,人见我喜欢”,由表及里,标本兼治地解决“谁得罪谁”的问题。

11循自然之理,当然要从容不迫。从容不迫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做人应有的一种气度。它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沉着镇静,宠辱不惊。

12是否具有从容不迫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健康与否的标尺,其与人的地位高低、官职大小、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必然联系。著名的人物、伟大的人物能做到从容不迫,普通人身上照样可以闪耀从容不迫的辉光。

13总而言之,不管伟人凡人,他们身上的这种态度和精神都是“和为贵”的体现,集中构成了“和为贵”命题的重要支柱。说到这里,“和为贵”的义旨就不言自明了,它首先是自然和从容不迫,在这个基础上才理解为和气、和平、和谐等,也惟其如此,这几个方面的“和”才有坚实而牢固的基础,才能真正的“贵”起来。

14看到外部世界而迷失了本性的人,脚步不停地向前竞跑,在人怨沸腾的红尘中打拼,前路凶险难测,祸患随时可能发生。由于一心向外,头脑昏沉,身在险中不知险。懂得双向人生道理的人,可以以内补外,从内部世界得到悟性,不为外物所困扰,独往独来于自己的世界之中,跻身延年益寿之域,栖心于纯朴天真之境,养怡太和之气,怡然自得而无烦恼。不在乎有身份的、没身份的来访者减少或断绝,两种活法不啻天壤之别。这段话中的“养太和”用的是宋代张载的哲学范畴。张载写的《正蒙》第一篇题目就是“太和”,“仇必和而解”“太和所谓道”。清朝的金銮殿称为“太和殿”。太和是身心与外界平衡互补的理想状态。

15世间不少人卷入人斗人的纷争之中,结果有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大体多为两败俱伤。冷眼旁观,令人过于刚猛之气全消。自然界有那么多和合共生的现象,如鸥凫共浴于一水,野鹿野猪同眠于一林,以闲散心情观物思人,于是让我精于算计的心思全没有了。

16商业社会,竞争激烈,你死我活。两个同行之间的减价拼杀,都喊“跳楼价”,结果两败俱伤,果然都“跳楼”了;师傅教徒弟技术,徒弟成功了,师傅出局,徒弟变成师傅。又被新一轮徒弟故伎重演而出局;以恶性竞争手段制造人身伤害竞标,伤害成功了,而获胜者却既不是伤害者,也不是被伤害者……

17看得多了,冷静想想,世间事,和为贵,斗则两败,和则两安;斗则两害,和则两利。何不多一些“玩心”,少一些“机心”,学国际上那些运用理智竞争技巧而获双赢的大玩家,谱几首“鸥凫共浴”、“鹿豕同眠”的圆舞曲不好吗?

18家和万事兴,其含义即是以爱生和,以和生财,于是万福自生。以硬碰硬,决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只能激起对方更大的反感和反抗。而以你的诚意和柔情去感动对方,才是解决问题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