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鬼谷子学处世跟菜根谭学修身
5700600000025

第25章 一步行差踏错,半世追悔莫及(2)

《菜根谭》中说:“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意思是,白沙说:“做人有很多缺点并不可耻,只有一生不知道悔悟的人才是最值得忧虑的。”面对错误要懂得反省。所谓反省就是反过来审查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闲的时候要检查一下有没有闲杂欲念,忙的时候要检查一下有没有粗浅浮躁的地方。这样时时检点自己,就能达到使杂念从多入少,从有到无的境界,才是人生学问的真正关键所在。

要把反省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学会反省自己,能避免再犯同类的错误;学会反省自己,能认清自身的不足,从中提升能力。反省自己,其实是一种自救,人能在反省中不断进步,使得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出色。

凡事要求完美,生活往往不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人容易一味追求完美,他们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下去,最终往往只会自讨苦吃。

《菜根谭》中说:“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意思是,人生的路途是那么遥远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必然会千头万绪纷至沓来,引起很多忧愁烦恼。适度追求完美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会弄巧成拙,让人焦虑沮丧而又难有收获。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珍珠,这颗珍珠硕大而美丽,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如果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完美无缺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不得已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把斑点去掉了,却不料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如果我当初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人们追求完美的心态似乎无止境,然而,人生却总是有缺憾的。阿拉伯人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拥有一切。完美主义者给自己定的标准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注定会收获无情的挫折,甚至沉浸在失败前的担惊受怕和失败后的悲观丧气中。

心理学教授沙哈认为,“完美主义者通常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能力,因此对他人和社会容易挑剔、仇视甚至攻击,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柯维指出:事事追求完美、都要拼命做好,这会使人陷入瘫痪。不要让完美主义妨碍你,你可以试着将“力求完美”改成“力求更好”。下面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的一封信,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受到启发。

你的来信收到了,你在信中说有三个小伙子在追求你,可能有一个将来能成为你的丈夫,也可能这三个人你都不选择。你在信中说你希望将来的爱人更优秀更出色,这是情理之中的。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也往往有非常明显的缺点,那是由一个人的学历、经历、阅历所决定的。那种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留心一下,就全发现我们周围那些大龄未婚女子大多是优秀的女人。她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想独身的,而大多数人只是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不肯随便嫁一个人罢了。她们在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苦苦地寻觅着白马王子,可多年以后依然一无所获。

其实,不是这个世上没有好男子,而是这个世上没有被重新组合起来而没有任何缺点的男子。她们的悲剧不在于自己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完美,问题是,你追求的完美应该是世上存在的,现实生活中能寻找得到的……

萧伯纳这封简短的信,让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完美,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虚度年华。

许多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这种美好的愿望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往往会事与愿违。一味追求完美,就会更多地关注到自身离完美的差距,对自己的评判就容易失去全面性而变得不客观,容易忽略自己的诸多优点。

难道不是这样吗?家长总想将孩子以天才的标准打造,让孩子从小学钢琴、学绘画、学外语……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名牌的大学,将来还要出国留学……但这一切可能都完美无缺地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吗?将弦绷紧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万一出现的不是理想的结局,心理能承受得住吗?多少人就是由于不知道及时而适当地调解自己的心态,心理在一瞬间轻易地崩溃了,一辈子就这样在完美的误导下非常不完美地毁灭了。

从完美主义的梦中醒来吧。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会得不偿失。完美主义是个漂亮的陷阱。追求完美能使你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满足;但也许有一天,这个陷阱会悄无声息地吞没你!

只一念私贪,坏了一生人品

人生而有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的欲望也日益强烈。在欲望面前,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就容易落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场。

《菜根谭》中有句话:“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意思是,一个人只因为一个贪婪的念头,原本刚直的性格就可能会变得软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变得昏庸无能,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冷酷,结果就等于自我毁灭。所以先贤都把“不贪”当成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可见,自觉地克制自己的私欲,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如果有半点的松懈,就会带来终身的祸根。

要想保持名节、修身进德,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贪”字。“贪”的破坏力很大,它可以让人泯灭人性,它可以让人变得冷酷无情。有多少身居高位的人度不过“贪”字关,在物欲的诱惑下身败名裂。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甚至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

一位美国着名的新闻评论员,他小时候住在豪斯顿。一天,他在一家杂货店看到一块手表,这块表的价格是一美元。由于他没有钱,于是问店主能不能先把这块表给他,以后再分期付钱。店主同意了。

第二天,他偶然对母亲提起了这件事,母亲立即坚决反对他的这种做法。在她看来,他利用了别人的信任。她把钱付给店主后,回家来对他说:“难道你不明白吗?你想买一块手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你完全不明白该怎样挣这笔钱。尽管这里面不存在撒谎和欺骗,可是在这个事情上你显得太轻率了。这是一件不明不白的事。孩子,你应该注意:不明不白地处理事情,结果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

母亲把手表拿走了,直到他能够挣到这笔钱,才能从她那儿把手表买回来。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一直铭记着母亲的教诲。作为一名评论员,他始终警惕着不明不白的事情。一次,一些投机商愿意给他一大块土地,条件是让他评论一条劣质的新闻。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件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拒绝接受他们赠给自己的土地。

诱惑在人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职场中,诱惑以其更多的姿态出现,金钱、名誉、身份、地位、不能兑现的谎言等。臣服于诱惑将阻碍我们的职业发展,以及造成人生的不幸与灾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把紧贴在手上的“欲望之虫”扔去,在没有咬到自己以前,就要把它扔进火里。

《菜根谭》告诫我们:“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当念头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发觉是朝着私欲方向的,便要赶紧把它拉向正道。这是把灾祸转为幸福,使死亡回复生机的关键,千万不要轻易放过。不要随意放纵自己,不要轻易向各种诱惑低头,要坚持自己的方向,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否则,你很可能因贪图眼前的一点点安逸享受,而损失掉生活中真正的财富。

因为放不下诱人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挖空心思,投机钻营,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到手的钱财,有些人利用各种空子试图大捞一笔,结果人财两空;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行贿受贿,结果事情败露,锒铛入狱……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只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伤己。”

千万别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认清诱惑,经常进行自我盘点,和诱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这样才能为拥有健康的自我发展空间提供保证。

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

我们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但“放下”是不容易做到的。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而有的人却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所以沉重。其实“放下”是一条追求幸福的绝妙方法,我们应用心领悟。

《菜根谭》中说:“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能够放弃对功名富贵的妄求,就可以超脱世俗;一个人如果能挣脱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神圣的境界。

然而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我们经常告诫自己要放下一切,但这又何尝不是执着呢,又何时真正放下过呢?我们的生活中之所以发生那么多的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过分的执着。如果我们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一天,有个人前来拜见三祖寺的宏行法师,他两手各拿着一只花瓶。法师对他说:“放下!”于是那个人把左手拿的那只花瓶放下了。法师又说:“放下!”于是那个人把他右手拿的那只花瓶也放下了。法师还是对他说:“放下!”那个人说:“法师,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双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您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法师谆谆善诱:“我要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叫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那人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

法师又进一步解释说:“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心中的杂念,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填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那个人终于明白了,点了点头。

法师最后强调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真正做到‘放下’呢?”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胜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胜者”,指的是“拿得起”的状态;而“做一个人”是“放得下”的状态。所以,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明智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而幸福。

爱应该能拿得起放得下,我们才不会为失恋而痛苦受伤,不会为家庭的琐事争斗而狼狈不堪;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享受家庭的幸福。在成功的时候,我们若能拿得起放得下,就不会为名利所累,不会被鲜花掌声冲昏头脑,在失败时,能拿得起放得下,我们就不会一蹶不振,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放得下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明智。《菜根谭》中说:“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一个人愿意就此罢休,便应该立即罢休。如果要找个好时机,那么即使婚事办完了,以后有关家庭的事情还是很多。古人说:“现在能够罢休就赶紧罢休,若要找个罢休的机会便永远无法罢休了。”这的确是真知灼见。

生活原本是非常简单的,要学会放弃自己不特别需要、对人生益处不大的东西。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单腿立地,保持着一种奔跑的姿势。为了无尽的责任,为了数不清的欲望,随时随地准备奔跑。可如果背上的东西太多太重,最终就有可能累死在路上。人们身上背负着许多东西,有时会想喊叫: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怎么办呢?方法其实很简单,把腿放下来不就行了吗?学会放下你的另一条腿,保持一颗简单和明朗的心,你会觉得其实在奔跑中也可以很沉稳。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的真谛。《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放开,你得到的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