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鬼谷子学处世跟菜根谭学修身
5700600000004

第4章 偏听偏信受蒙蔽,集思广益出真知(1)

智者凡事有自己的主见,不会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并不是要你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而是说当你面临抉择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让自己的认识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应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取得非凡的成效。

开始有主见,才会开始成长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做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也就是说,事物是变化的,人的认识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有智慧的人是不会人云亦云的,他们有自己的主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不随波逐流。

鬼谷子说:“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意思是,圣人不会随便苟同别人,也不会不苟同别人;不会什么都听,也不会什么都不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不要轻信所听到的言论,应学会用事实明辨是非。

《荀子·大略》中说:“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了。聪明人每听到一句言论,都能静下心来理清来龙去脉,思考言论背后的真相,这样再高明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而谣言最爱的,自然是那些不经思考就随意相信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国外来的着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有些气味的化学物质,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多数学生在这位“权威”人物的语言暗示下,竟都认为它有气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们存在着“从众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生活中,从众行为普遍存在,有些人凡事习惯跟从别人、因袭别人,这其实很不好。从众行为容易扼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判断力,因此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在关键时刻应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从众,而要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小泽征尔是日本着名的音乐家,有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于是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对劲儿。

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任何问题。面对数百位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仍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特殊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一个人一味盲目轻信或为强权所迫,会扼杀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败的分水岭。

每一个明智的人,遇事都会有自己的主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而没有主见的人,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己的方向。做人没有主见,有时就表现为一味地迁就、顺从别人。这表面看来是和善之举,但实际上却是软弱的表现。软弱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失去自信,而没有自信的人很容易被轻视或淘汰。的确,信念不坚定,就容易被权力、权威所左右。自己不进行独立思考,凡事按照别人的意见去办,最后只能自己承担苦果。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地。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所适从时,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假如你认为自己的做法正确,那么就继续坚持下去,不要理会别人的讥讽、指责。央视主持人康辉奉劝青年人:“不要轻易迷信权威,要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不可完全听信强权人物的语录,往往他们的话并不一定是真理。”

试想一下,在众人说“是”的时候你是否敢于挺身说“否”?康辉告诉我们:“当你开始不那么盲目,不那么轻易地相信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善纳逆言,拓宽视域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获取经验,增长见识,这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鬼谷子》中有:“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意思是,听取意见的方法是:不要因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拒绝对方。听得进不同意见就会受人拥护,就使自己多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意见就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

人只有听得进不同意见,广纳群言,才可以吸收好的建议,哪怕是逆耳之言,也要虚怀若谷,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古往今来的事业有成者,无不是胸怀宽广的从善如流者。他们不但有志向,而且能够礼贤下士,倾听逆耳忠言。宋代着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关键在于他能够“从善如流”。

楚汉战争之前,有个叫郦食其的读书人想要投奔他。刘邦平日不喜欢读书人,就派人回话说:“现在是战争时期,不见儒生。”郦食其生气地对管事的人说:“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事的人赶快进去报告,于是刘邦就把郦食其请进去了。当时刘邦正在洗脚,没有站起来迎接。郦食其向刘邦作了一个揖,劈头就问:“你究竟要不要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刘邦听了,赶快趿上鞋,站起来给郦食其赔礼让座。郦食其见刘邦态度端正,就贡献了一条重要的计策,建议刘邦去进攻陈留。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带兵打下了陈留。结果得到了许多粮食,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

与刘邦纳谏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他甚至连身边的亲信范增的话也不听,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导致了最终失败。在楚汉之争中,刘、项就因态度的不同,一个转劣势为优势,最终取胜,而另一个则截然相反。可见心平气和地接纳意见对于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是多么重要。

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建议,是智者的表现,也是一种胸怀。在人的一生中,被指责批评是很平常的事情,关键是看怎样对待。清朝大理寺卿王昶曾经告诫儿子说:“别人抨击我们,我们应当退而反省自身。如果我们自己有可被批评的行为,那么别人就说得很恰当了。如果我们没有他所说的缺失,则对我们自身也没有伤害,我们又何必去报复呢?所以纳谏的要害是自我反省。”

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自认为智商高、能力强,对他人给予的意见或建议视而不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自己盲目自信的缺点,进行积极的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使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大学毕业后,杨帆想开一家服装店。母亲知道他这个创业计划后,劝他说:“你伯伯以前做过好多年生意,现在不做了,经验还在,你不如向他请教请教。”

杨帆心想,伯伯那点老经验拿到网络时代来用,只怕过时了。他决定按自己的思路进行。

他租了一个临街的门面,这周围只有几家食品店和百货店。他想,在这儿开服装店,没有竞争对手,生意肯定错不了。没想到,开业后他的生意十分冷清,买主很少。他以为这是刚开业的缘故,谁知过了半年,生意仍没有多大起色。眼看熬不下去了,宣布倒闭又不甘心。正在犹豫时,母亲替他请来了伯伯,帮忙分析生意不景气的原因。伯伯看了一会儿后说:“这地方开服装店不行,你看周围一家服装店也没有,不招客。”

杨帆奇怪地问:“为什么?”

“你的店面小,花色品种有限,对顾客的吸引力本来不大,加上没有对手竞争,价格没有比较,顾客怎么能愿意来呢?”伯伯说得头头是道。

杨帆觉得伯伯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地方不行,那就另选地方。后来,在伯伯的指点下,他在另一个地点新开了一家服装店,这回生意做得很不错,后来扩大成了服装超市。

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的人,都是些聪明的人,他们可以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经验教训。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人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解变成自己的见识,帮助自己获取成功。

生活中,我们要端正自己对待“异声”的态度,主动去征询不同的意见。无论批评者是什么动机,我们总可以把批评当做改进自己的一种指南。有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胸怀,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指点和帮助你。这样,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成功,事业也会有所发展。

集思广益,多听能断

实际上,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博采众长,广泛地听取意见,才能对决策不断完善,确保其正确可行。

鬼谷子说:“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意思是,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就不会被任何表象蒙蔽。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成功决策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证明,任何决策,都不是在“众口一调”的求同思维中得到的,而是在众说纷纭的思维碰撞中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因此,在重大决策之前,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甚至批评,可以促使决策者从不同角度对决策进行思考,权衡利弊,修正失误,以发挥最大效应。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作过程,就是专家们集思广益、共同合作的成功实例。

从2004年8月5日开始,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面向全世界征集作品。2004年12月15日,由24名在艺术、文化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对662件吉祥物有效参赛作品进行了艺术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