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佩孚处于险境之际,段祺瑞以第三师老师长身份送了一封信绐吴佩孚,劝他“速离去,否则被擒耳”。当时有人劝吴佩孚避往租界,以引起外国干涉。段祺瑞说:“你是中国最优秀的军人,为什么要惹出同际问题呢?我看你先休息几天吧!”吴佩孚听了连连说道:“是,老帅,我遵命。”随后由塘沽乘船逃走。段祺瑞的部下幸灾乐祸地说:“老头儿眼看吴小鬼掉在井里头了,小辫提一提,指给他一条明路。”
直系大败后,段祺瑞出山的时机又到了。11月10日,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段公馆召开了着名的天津会议,决定推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总执政,该职集总统、总理职务于一身。
1924年11月22日,段祺瑞在卫队的保护下抵达北京,24日,他在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这样,段祺瑞在任国务总理三上三下之后,又一次成为北京政府的最高领导者,这也是他一生中最显赫的职位!
执政府建立后,张作霖、冯玉祥准备继续南下,扫清直系势力。但段祺瑞坚决反对,他看得很清楚,张、冯二人想借扫清直系势力之名,抢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于是说:“穷寇莫追,不如就此罢兵。”张、冯就也就无可奈何,收起了南下的打算。
张作霖提出召开“六巨头”会议来进行权力的再分配。所谓“六巨头”指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卢永祥、唐继尧。段祺瑞则主张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善后会议,参加人员只限于:有大功劳于国家者;讨伐贿选及制止内乱的各军领袖:各省区及蒙、藏、青海军民长官;有特殊之学识、资望、经验者,由执政聘请或委派。
这时,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之邀已转道日本抵达天津。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大会解决中国问题,认为善后会议只是一个代表军阀官僚利益的会议。
1925年1月30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正式做出了不参加善后会议的决定。1月31日,孙中山带病入京。在京期间,孙中山与李大钊等积极联络,发起召开了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共同抵制善后会议。不幸的是,3月12日,孙中山溘然长逝。
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北京政府也明令举行国葬。段祺瑞手下也多次劝段祺瑞出殡之日务必亲往哀悼,以缓解国民党方面的感情,段祺瑞表示要亲自到场进行主祭。谁知临到那一天,段祺瑞却以脚肿为由改变了主意,只是派代表前往。当时北京一家报纸曾讽刺说:“难道偌大的北京城,就找不到一双合适的靴子吗?”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安福系在段祺瑞面前撒谎说天安门前有可疑人物,欲对段祺瑞不利,段祺瑞于是临时改变了主意。
这时的段祺瑞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运动已进入高潮,这座火山随时随刻都可能爆发。
1926年初,冯玉祥和张作霖之间失和,又发生战争。3月初,张宗昌部在海军的配合下,从大沽口登陆,进逼天津。国民军鹿钟麟、孙岳亲赴前线督战,好不容易夺回失地。为了防止敌军从海上卷土重来,国民军封锁了大沽口,严禁任何船只出入,日本驱逐舰却公然向炮台守军开炮,国民军被迫还击,双方都有伤亡。事件发生后,签订《辛丑条约》的八国公使居然联合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最后通牒再次激怒了中国人民。自3月13日起,北京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学潮。
3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堂等十几所高等、中专学校学生,以及一部分工人群众,共约两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会后沿着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然后进入铁狮子胡同门口,在执政府门前广场列队请愿,市民也赶来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执政府的卫队如临大敌,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层一层地围住大门。学生代表要求见执政段祺瑞,卫兵回答段祺瑞生病了,不在这里。学生代表又要求国务总理贾德耀接见,也被拒绝。正当群情激奋之际,执政府门楼的窗户里突然响起了几声清脆的枪声,示威群众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只见前排执木棍的士兵忽然向两边闪开,后排持枪士兵蜂拥而上,顿时枪声大作。
这次大惨案造成了46人死亡,150余人受伤。虽然到底是谁下令开枪至今仍不为所知,或许永远是个谜,但执政府的罪责难逃,段祺瑞的罪责难逃!这一天,1926年3月18日,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发生了,执政府已经丧尽民心,段祺瑞却不愿下台。3月下旬,冯玉祥因几面受敌,准备下令国民军放弃京津,向西北退却。鹿钟麟从北京撤退前,曾计划武装劫持段祺瑞。但段祺瑞门生故旧满天下,鹿钟麟的行动还没开始,消息就走漏了出去。4月9日,段祺瑞接到曾毓隽的条子,上面写着:“今夜鹿钟麟恐有举动,要发生事变。”
接着,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也从鹿钟麟手下的一位师长那里得到消息。大家都感到事情不妙,劝段祺瑞离家躲避。段祺瑞大发雷霆:“鹿钟麟他敢!他敢这样胡闹吗!我不走,来就同他打!”
晚上10时许,段宏纲打电话给国务总理贾德耀,发现电话线已被切断。事情紧迫,段祺瑞于是离家去东四八条胡同他的副官崔子良家中躲避。
国民军撤出北京后,局势更加混乱。段祺瑞已经无能为力,于4月20通电下野,回到天津。
段祺瑞下野后,住在日租界须磨街魏宗翰的公馆。段祺瑞生性不爱财,因而不敛财,没有什么家底,连合肥老家也无房产和地产,北京的公馆还是当年袁世凯赠送给他的。
段祺瑞家规很严,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预公事。有一位姨太太想替一个老妈子的亲戚谋个差使,段祺瑞立即气歪了鼻子,厉声喝道:“好啊!你们要卖官怎么着?”合肥老家的人来京谋差使,他也不过招待他们住一段日子,四处玩,再给一些钱打发他们回去,胞弟段祺甫来京求大哥给找个官做,段祺瑞说:“你哪适合做官呢?给你一些钱,你还是回去做份买卖吧。”
为了节省开支,段祺瑞一改从不管家的习惯,亲自过目每日的账目。公馆规模也缩小了,厨房里只剩八九个人,当差打杂的加上看门的,不过十来个人,原来太太小姐们每人屋里三四个老妈子也压缩到一两个。
原配夫人过世后,段祺瑞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为继妻,此外,他还有五位姨太太。大姨太病死于1914年,三姨太、四姨太先后被遣回家。
1930年2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密谋策动“北洋派大同盟”,拥戴段祺瑞和吴佩孚为领袖,试图在华北制造混乱。在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安排下,段祺瑞与溥仪在天津有过一次秘密会晤,但两人都很不愉快。事后有人问及,段祺瑞生气地说:“鄙人不才,忝为国家元首,这小子到今天还摆皇帝的臭架子,真是岂有此理!”
“九?一八”之后,日本扶持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又企图利用段祺瑞的威望和影响,建立华北伪政权,这一动向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自北伐以后,蒋介石就极力笼络段祺瑞。蒋介石还安排与段宏纲会晤,亲切地对段宏纲说:“我亦是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事后,蒋介石还派人送了两万元生活费给段祺瑞,以后又陆续送过几次。
1933年1月19日,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受蒋介石之托,持蒋氏亲笔信去见段祺瑞。蒋介石在信中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以便随时请教。这时传来日本要劫持段祺瑞的消息,段祺瑞于是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南下,他对钱永铭说:“我已老,不中用了,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就道。”
1月21日凌晨,段祺瑞在吴光新、魏宗瀚、段宏纲的陪同下悄悄离开了天津。蒋介石对段祺瑞的到来十分重视,通令南京少将以上的军人过江到浦口车站迎接,他本人也亲往下关码头恭候。段祺瑞到达时,全副戎装的蒋介石立即迎上前敬礼,然后搀扶他下船。当晚,蒋介石设宴招待段祺瑞,南京的军政要员也都出席作陪。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因胃病又一次发作,出血不止,于次日晚在上海的医院去世,时年72岁。11月5日举行大殓,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均亲临吊唁。12月7日,移灵北京,暂厝西山卧佛寺后殿。1963年,移葬于香山附近万安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