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北大名家学做人
5716900000012

第12章 朱光潜:人生快乐,人际融洽很重要(1)

——做人要学会合作

美学大师朱光潜一生以热忱之心对待工作和生活,在美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曾告诫青年人: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人生范本:朱光潜——做人要学会合作

朱光潜,中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在中国美学的发展道路上,占有“中梁砥柱”的地位。他在生活中,非常注重与别人相处、合作。这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在他的著作里,也大有显现。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位,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业,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饮食暧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兽者在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学问、艺术、道德几无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这就是说有无价值,就看他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

在日常生活中,朱光潜虽然也是从这个圈子跳到那个圈子,但他却时刻体现着一种“幸福”的境界。

有一次,他在和他的弟子谈论到做人的品质时,他曾告诫他的弟子说:

“一个人做人应该进究,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也就是传统的‘人化道德’。唯有善于与他人相处,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他的弟子谨记其教诲,并把它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弥漫开来,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条好汉三个帮。我们是生活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在人类这种以群为居住特点的生存空间内,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他的一生的。无论什么事,只有团结起来,才是明智之举。不但中国近代历史给了我们这种启示,就是千百年来民间最淳朴的教育方式也无不体现着这种道理:一双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就会牢牢抱成一团。只有团结,才更有力量。

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亦或学业上皆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假如你拥有众多的朋友,与朋友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便可以通过这些朋友的力量来协助你解决难题。人,是不可能拒绝朋友而独自过着闭门自守的生活的。假如是这样,生活实在无乐趣可言,而且很多需要帮助困难的就无法解决。毕竟,这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个人的学识与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助他人的学识及力量方能完成任务。在这世上,有不少人并非很有才华,但他们却有一个无形的资产——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因这为这无形的资产,使他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能平步青云。

中关村在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耳朵里,都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关村是一个象征,她象征着中国的信息产业,象征着高科技、先进的管理、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迅速积累的财富;中关村是一个传奇,从1984年到1998年,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在中关村白手闯天下,创下了一年销售逾千亿的经济奇迹;在与IBM、微软等超级巨头的对抗中,中关村越来越强”。的确,在当今这样一个神奇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创造的正是一个个神话!而且这些神话的书写者,正是那些人们称为“知识英雄”的人:他们来自北大,他们来自清华,他们来自社会;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而且非常善于动用知识去创造神奇。

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在这50个人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传奇故事。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创业之初都非常渴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渴望认知到做。今天,面对辉煌,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

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和做的:

王选(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软件是一个集体性的劳动,人才必须组织起来,围绕一个目标,才有价值。”

“中国不缺少有才华的年轻人,而是缺少团结合作的精神。”

“现在的情形是,中国人只有到了国外,到了硅谷,受外国老板指挥才能把才华发挥出来。中国人难道只能由外国人指挥?中国人难道不能指挥中国人?

王荣之,(同创公司总裁):

“同创在做一个木盆。我们不会有更多的条件,有更多的长板,我们都很笨,但我们勤劳,很团结。我们在一起做一个大木盆虽然每块木板都很短,但合起来直径很大盛水自然比木桶多。”

“木盆难做,难在所需的木板多,难在形成合力,精诚团结;地去大家把同创认为是一个名词,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同创的意思就是一帮短板子共同合在一起,盛更多的水。”

许志平(师腾公司总经理):

“我们总以为聪明人凑在一起,肯定会更聪明。其实,一群聪明人凑在一起,还不如一傻子加一个聪明人凑在一起。因为,聪明人都坚持人人平等,坚持都是革命同志,我凭什么听你的,这样一来不但不有形成合力,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内耗。”

张旋龙(方正香港上市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

“我认为与他人合作主要有两个要领:一是不要等到人家成功了,再去和人家谈合作;二是自己不懂,要相信别人。我完全相信王选的技术。自己不懂又不相信人家,那还能做什么?很多领导不懂,又不愿意相信别人,肯定不行。”

“还有一种情形更糟,就是不懂还要装懂。”

也许有人会说,科学的高度分化和交叉是需要科学家密切协作的,而社会领域则不需要。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无数企业家的成功谋略都证明合作精神、善于用人、团结人是至关重要的。对大亚湾健风集团对美国、日本、东南亚、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家共82人调查表明,这82人中,没有一个是寡头企业家。他们的财富是由人创造的,他们十分重视合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尽管用人的原则、方式差异很大。他们今日的成功,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北大一讲师曾指出: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内同之处。能够较清晰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们不仅与同伴合作密切,与他的父母和老师也愉快相处。对于教师的不同意见,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附和教师意见的只占8.78%,能以相对温和的态度接受老师意见的只占72.30%。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但社会上却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形,一些家长已经适应了这个竞争的社会,因此,许多年轻人小的时候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要竞争,要取胜,要比同龄人强。“去幼儿园,可别叫小朋友欺负了,不用怕他们。”“老师发水果,要挑大个的。”等上学了,又被家长告知:“要有竞争意识,别的同学问你题目,不要告诉他,他会了就比你强了。”“合唱比赛有什么意思?得了第一名也不是你自己的荣誉,还是省点时间看看书吧!”这些年轻人就这样逐渐成为自私者,极端个人主义者。

我要提醒这样的人们: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生活在人群中,需要生活在人与人之间。这就需要与人交往,而谁又愿意与自私的人交往呢?

历史已跨入21世纪,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靠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竞争,但不是相互残杀,而是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北大的一位教授说:“企业需要发展,不能单靠某个人,只有依靠集体,个人才能创造出成绩。”不仅企业如此,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离不开合作,像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各种比赛项目,都要求队员们保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协作。音乐伴奏也是如此,只有配合默契,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群体性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就放弃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识。

□认识你的朋友

朱光潜在《谈交友》中写到:“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一向称为‘人伦’。……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的唯一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它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

交友可以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拥用什么样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你的人生道路,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谨慎选择。

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选择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的老话,是旧社会人们极言交友之难。但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强调交友的审慎,就认为这个也不可靠,那个也信不过呢?当然不是,人既然是社会的人,处在各种社会关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与共、患难不移的朋友,也要善于和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甚至是反对自己的人交朋友。

学人所长,为我所用。广泛地结交那些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时也能相得益彰。

举个例子:唐代画家吴道子出身贫寒,后来为唐明皇宣入宫中做供奉,与将军裴、长史张旭结交为友。在洛阳裴请吴道子到天宫寺作画,厚赠以金帛,被吴道子谢绝,只求观赏斐的剑术。于是斐拨剑起舞,吴道子“观其壮气”,奋力挥毫,写下了绝妙的草书。

人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会拓宽自己的思路。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对于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毛泽东同志的经历是很发人深思的。他胸怀博大,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青少年时期,他发出了一线《二十八划生征友启事》,和蔡和森、陈谭秋等人组织好了新民学会,结交了一大批有志之友。投身革命后,在他身边,有朱德、周恩来等一批亲密战友。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有许多平民朋友,民主党派的朋友,如李淑一、周士钊、柳亚子等,都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过这些朋友,广泛地了解社会各阶层党派情况,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为发展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

我们如何做到交友广泛却不泛而不滥呢?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我还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略小节,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计较不是,而而要从大处着眼。看人首先看大节,不是盯住对方的缺点错误不放,而是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与人为善,就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就可能把朋友推开,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其实,朋友间的交往也要摒弃庸俗的旧习,不要把友谊浸在利己主义的杯水中。让友谊的春风扫荡那些阴霾污浊之气,吹进每个人的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肯定要和人交往才能过活,而人同时又是容易被周围环所感染的。朱光潜曾这样指出:

“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变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外而不闻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黄则青,染于英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一种人。”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学记》论教育,一则曰“七年视论学取友”,再则曰:“相观而善之谓摩”。从孔孟以来,中国士林向奉尊师敬友为立身治学的要道。这都是深有见于朋友的影响重大。师弟向不列于五伦,实包括于朋友一伦里面,师与友是不能分开的。”

可见,选择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去认识我们的朋友,怎样选择呢?北大一学者曾通过其自身的一些体会这样总结: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看一个人的良好方法。用“时间”来看人,看朋友可靠与否要用长期观察,而不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与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和你见面时便把假面具戴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或气个半死。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或“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作为。

一个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意识的行为,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的演员,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那般。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出现了,可是他绝不会想到你正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然自己会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而谎一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