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5718300000021

第21章 纪晓岚与和珅(1)

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进入内阁,充任户部右侍郎,随即被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他就是和珅,时年二十七岁。这年,纪晓岚调任侍讲学士,又充文渊阁直阁事,正在专心致志地编纂《四库全书》。

具有二十多年京官资历、年过半百的纪晓岚,对于资浅名微、刚入宦场的和珅,也许没甚在意。哪知短短四年之后,和珅竟然当上了四库馆正总裁,成了纪晓岚的顶头上司。这使他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位迅速窜红的满族新贵。

和珅能迅速窜红,说明他绝非等闲之辈。他的“出道”便是不同凡响。

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一天,皇帝要起驾出行,仓促之间,侍卫们手忙脚乱,竟然找不到黄罗伞盖。乾隆龙颜震怒,高声责问:“这是谁的过失?!”扈从的侍卫和差员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匍匐在地,哪里还敢吭声。这时内中忽有一人朗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个人就是和珅。他从咸安宫取得生员资格,又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在銮仪卫当差两三年了。今天被选来抬御轿,碰到这档子事。乾隆帝细看此人,仪度俊雅、神态自若,心想这班下等人中竟然有如此明白事理又胆魄不凡的人物,于是心生喜欢,即刻命他总管仪仗,授三等侍卫。和珅得到皇帝的青睐,官阶一路飙升,三年之中迈过了粘杆处侍卫、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被授正蓝旗满洲都统。乾隆四十一年即成为阁员,并赏戴一品朝冠。

和珅为人阴险,手段毒辣,但办事十分干练,英国人曾评价他是老练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贪”的贪官,入阁之初却是以反贪干将而名震朝堂的。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和珅受命与刑部侍郎喀凝阿前往云南查处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赃不法案。李侍尧出身名门贵族,做举子时曾经咆哮贡院,被乾隆皇帝破格提拔。李侍尧先后任过陕甘、两广、闽浙总督,军功政绩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李侍尧精敏机警,过目成诵。见属僚数语即可辨其才干。下属们都怕他。和珅等人远涉李侍尧辖地,好比深入虎穴,查案之难,可想而知。但和珅竟然很快查实李侍尧“贪黩营私,婪索财物,盈千累万”。李侍尧被革职治罪。和珅又劾奏云南巡抚孙士毅亲见李侍尧受贿,置若罔闻,隐匿不奏。而云南吏治废坏,各府、州、县多有亏空,须彻底详查。对和珅的干练,乾隆皇帝大为赞赏,擢和珅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兼镶蓝旗满洲都统。和珅之子被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和孝公主额驸。就在这年十月,和珅充任四库馆正总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四月,甘肃苏四十三起义,进逼兰州,朝廷命官军征讨,和珅被命为钦差大臣前往督师。一仗下来,官军败绩,总兵图钦保阵亡,和珅隐匿不奏。乾隆皇帝得知之后,传旨申饬道:“和珅在途次所奉谕旨甚多,均未奏及。岂不知朕于数千里外,悬悬勤注乎?” 后来大学士阿桂奉命督师至军,责怪和珅。乾隆调和珅回京,仍然信任有加,命其兼署兵部尚书。和珅尝到了乾隆帝的厉害,更懂得只要哄好皇帝一个人,就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乾隆五十一年(1786),和珅被授为文华殿大学士,与老资格大臣阿桂、嵇璜同列宰辅。继之,和珅又兼管吏、户二部。内阁三位军机大臣,名义上以大学士阿桂为首,和珅次之,但是,由于和珅善于哄捧皇上,与乾隆建立起特殊关系,又兼管有实权的吏、户二部,和珅就成了实际上的执政者。

和珅是一位善于玩弄权术的高手。他通知各省奏事,均须抄送折稿一份投送军机处,由此控制了全部奏章。他又公开向各级官员索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使得官场上下,贪贿公行,腐败成风。朝中自亲王以下,多向和珅纳贿求庇护。肃亲王永锡恐不能袭王爵,向和珅贿赠前门外铺面两所。工部尚书金简为巴结和珅,天天以美食宴请和珅。翰林院编修吴省兰,曾于乾隆二十年由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当时和珅是咸安宫官学里的学生。和珅发达之后,吴省兰竟同哥哥吴省钦一同投靠和珅门下,反拜和珅为师。一时间,和珅的家里,几乎成了官场交易的黑市。以至于有人形象地描绘:“和相国每日入署,士大夫之善奔走者,皆立伺道左,唯恐后期。当时称为‘补子胡同’。以士大夫皆衣补服也。”

有位山东历城的县令,以两千金行贿于和珅的看门人,探得和珅的行踪,于和珅回府之时,自呈手版,长跪门前,和珅对其不屑一顾。可见巴结和珅也不容易,七品芝麻官拍马屁都不够资格。正因为如此贪赃枉法,和珅成了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总代表。和珅之所以如此猖獗,和乾隆的宠爱和其个性是无法分开的。中国历史上,越是有作为的皇帝,越容易专制独裁。乾隆帝登基之前,“于外事总未经历”。因此,他即位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受命辅政。

即位时的乾隆皇帝已经二十五岁,他具有刚劲的满人性格,又精通汉语诗文。他要发扬乃父、乃祖的基业,不做傀儡皇帝。登极两三年内即找岔子将允礼、允禄削职夺权。辅政的两位亲王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人物,他们被治罪,宗室子弟哪个还敢轻举妄动。

鄂尔泰、张廷玉分任满汉军机大臣,两人都是三朝元老。鄂尔泰能文能武;张廷玉深得雍正倚信,是汉臣和文坛的领袖。乾隆设法抑制他们,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乾隆七年(1742),严查和惩处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和门生仲永擅结党营私案。鄂尔泰交刑部议处。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病死。乾隆十四年(1749),发旨严厉诘责张廷玉。二十年,张廷玉病死。自此,乾隆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起独裁统治。

乾隆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强有力的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的措施,康乾盛世发展到巅峰。乾隆帝曾御制《十全记》,将他执政57年来10次用兵归纳为“十全武功”。其中包括平准噶尔、扫金川、靖台湾、降缅甸、安南,收廓尔喀。从此,乾隆以“十全老人”自诩,并用和田玉镌“十全老人之宝”。臣僚们也因此而称颂“鼎盛,以满足乾隆皇帝自炫功业的心理。“帝王之业”的辉煌,促成了乾隆帝好大喜功、崇尚浮华的作风。他多次巡游江南、连年用兵,造成巨大糜费,国力日损。在乾隆朝歌舞升平的背后,已经开始酝酿衰乱的危机,而和珅擅权以来,更加速了其衰败的进程。但乾隆皇帝却沉浸在自我陶醉和群臣们的赞颂声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随着年纪的增长,乾隆帝愈加刚愎自用。他视群臣如同草芥,叱辱臣下如奴隶。他曾经叱责纪晓岚:“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淡国事!”倡优本是供人娱乐的歌舞杂技艺人,将一位内阁大臣比做倡优,何等刻毒!据笑嘏《清代外史》载,乾隆执政60年间,群臣能不受辱者,惟刘统勋一人。实际上刘统勋也未能幸免。

乾隆十九年(1754),刘统勋以太子太傅衔协办陕甘总督事。二十年,因平定准噶尔有功充准噶尔方略副总裁,受命去巴里坤、哈密勘查驻兵事宜。九月,回部阿睦尔撒纳兵叛乱。定西将军永常自木垒撤退巴里坤。刘统勋主张放弃巴里坤退守哈密。乾隆皇帝得报大怒,降旨将永常、刘统勋革职解京治罪。并将二人在京的儿子们逮捕交刑部,还将家财查抄做为补偿军需马匹之用。后宽免了刘统勋,命往军营办理军需,效力赎罪。第二年,刑部尚书出缺,乾隆皇帝考虑到刘统勋对军事并不娴熟,撤军之事责任不在他身上,于是又让他充任刑部尚书,发还了查抄的家财。

为了这事乾隆皇帝专门写了一首《嘲刘统勋》诗:

集赛伊犁历一过,珠崖请弃意如何?

我非勤远惟观火,卿误养奸作止戈。

究胜寒蝉原所谅,堪称老马可无讹。

犎牛(即骆驼)骑进阳关矣,只恨难为叩角歌。

在诗中,乾隆肆意嘲笑讽刺刘统勋,对他来说,大臣们不过是他股掌之上的玩弄之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是皇帝的八十寿辰。和珅和工部尚书金简总管庆典事宜。和珅迎合乾隆帝崇尚浮华的心理,把庆典安排得豪华隆重,有声有色。其活动项目之多、时间之长、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其糜费之巨,连乾隆自己也说:“朕心转觉不安。”

然而,这所谓的“不安”之下,掩藏的是对和珅的喜爱和倚信。

尽管和珅深受乾隆帝宠信,朝臣也纷纷依附,但仍有不少正直的大臣秉承儒学理念,以不同的方式对和珅进行抵制和斗争。

武英殿大学士阿桂,战功赫赫,威名素着,六十岁拜相。和珅任大学士时,阿桂已居相位十年,是为首辅。阿桂立身严谨,恭谨事上,毫无骄愎之气。他极其蔑视和珅,每逢上朝,总要与和珅拉开十步以上距离,以示耻与同列。和珅故意找他搭话,他也只敷衍几句,不肯靠近和珅半步。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状元,二十九年接替纪晓岚任福建学政,乾隆五十二年(1787)拜东阁大学士。为人廉洁持正,甘于清贫,拒收馈金。与和珅同居相位,却保持距离。有一次在朝房,和珅上前跟他套近乎,拉住他的手说:“你的手怎么这么柔软?”王杰一脸严肃地说:“我的手虽好,却不会取钱!”弄得和珅好不尴尬,“赫赫退”。

职位仅次于和珅的文渊阁大学士嵇璜,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耆臣。其为官操守清廉,家中一贫如洗。他对和珅所作所为看不惯,又无力与之抗衡,只有洁身自好,绝不与之同流。一次和珅求嵇璜为自家堂柱上书写一副楹联。嵇璜是书法家,不好推辞,只得拿着和珅给的宣纸回府。他先不写字,而是请翰林院学士们到家中饮酒。席间,书童上前说:“大人,墨已研好,请写字吧。”

嵇璜喝斥道:“没见我这儿招待客人吗?”众人细问缘故,嵇璜把和珅求字之事告诉大家。宾客们说,即然如此,那就写吧。在写字的过程中,书童又将墨水倾洒在宣纸上。嵇璜怒斥书童,众人解劝方罢。第二天,嵇璜将污纸还给和珅,表示歉意。实际上这是嵇璜做的戏。他不想给和珅写字,又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伍弥泰,是一位做过乌鲁木齐办事大臣的蒙古族武将,人阁为东阁大学士后,也不愿与和珅沾染。据说伍弥泰的女儿就是和珅的继母。有一次,伍弥泰的儿子因家中急事向和珅借了两千两银子。伍弥泰知道后,立即派人把相当价值的田契送到和府,和珅推辞再三,终于收下。伍弥泰跟儿子们说,我们不能沾和珅的光。

人们熟识的宰相刘墉刘罗锅,更不买和珅的账。他门庭清峻,但性格诙谐,常常以谑语讽刺和珅,和珅也怵他三分。

相比之下,老臣当中倒是纪晓岚、董诰、彭元瑞等人锋芒不露,虚与委蛇。

据说一日午后,一位姓吴的郎中求见纪晓岚。这郎中以前本是一位侍郎的管家,只是因同和珅拉上关系,逐渐成了和珅的党羽,靠着和珅的提携,竟也谋了个一官半职。吴郎中当官以后,对上司百般谄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对下属则敲诈勒索,雁过拔毛,贪赃受贿,在京中也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正直的官员耻于与他结交。

这位吴郎中本无什么才学,却附庸风雅,爱收藏名人书画。他听说纪晓岚以文采出众而名满朝野,于是便多次托人向纪学士乞请,可是纪晓岚才不管他是哪路神仙,一言推辞,一字不写。

谁知吴郎中恬不知耻,竟亲自上门求见。来到纪家后纪晓岚先是让下人回说,老爷酒醉未醒,此时不能见客。但吴郎中死皮赖脸地不走,整整赖了一个下午。

吴郎中看今日不能成事,只好悻悻而归。但他仍未死心,觉得求不到纪学士的墨迹,有伤自己的脸面。于是下了狠心,一定纠缠下去,如果拿不到纪学士的亲手字画决不罢休。

有一天纪晓岚从朝中回府,吴郎中也是事先安排人打探得仔细。吴郎中接到回报后,便在半路上派人迎候,拦住纪晓岚的轿子,非请到吴府小酌不可。

纪晓岚推让不过,便到了吴府,见吴郎中早已安排人预备好笔墨纸砚。吴郎中向纪晓岚打拱作揖,求他当场题写字幅以作纪念。

纪晓岚知道这种人得罪不得,于是不得不勉强应酬。但又担心给这等人题书字画毁了自己的声誉。他心中一动:留一墨宝也罢。于是挥毫写出一副对联:

家居化日光天下

人在春风和气中

吴郎中见当今纪大学士能留墨宝于此喜出望外,称谢不迭。当日宴请过纪晓岚后,又叫人送上一份礼物。

纪晓岚也不推辞,心安理得地把他赠送的礼品带回家去。

这回吴郎中如愿以偿了,常以此向人夸耀,全然不知纪晓岚在联语中暗藏讥骂。直到后来纪晓岚因“泄盐”充军伊犁之后,才有人告诉吴郎中其中的真实之意:这副对联是副嵌头儿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联起来是“家人”二字,是在暗骂他不光彩的出身,表面写的很好文字之中暗藏讥讽。

却说纪晓岚虽与和珅没有什么往来,但一同侍奉乾隆,二人也是时常在朝中相见。他对和珅的事假装不知,也不参奏。

见到和珅时,对他谦谦有礼,不卑不亢,和珅虽嫉妒他的才能,但这毕竟是真才实学,也是敬佩得五体投地。

有次乾隆出行,由和珅、纪晓岚等人侍驾,他们乘船沿河南行,行到沧州地界,距献县才几十里。这里原是九河故道,河汊众多,许多小河在此注入运河。在一条小河的入口处,两岸土质松软,被水浪冲成许多小穴窝,人们叫它“浪窝”。但那时人们缺乏必要常识,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

说那是乌龟的寄居之所,说得通俗一点就叫“王八窝”。

乾隆在船上看这里有很多浪窝,心生好奇,便问身边的纪晓岚:

“这两岸的坑穴,是些何物?”

纪晓岚正要准备为皇上解释,和珅却在一旁答道:

“圣上,这里可不是非常之地而是纪学士的老家呀!”

和珅分明是在戏弄纪晓岚,将那些“王八窝”,说成是纪晓岚的老家,那纪晓岚岂不成了“王八”!然而乾隆并不知道民间有关浪窝的传说,没有听出里面所含这层意思来,见和珅多言,又答非所问,脸色一沉,看和珅一眼说道:

“和珅勿须多言!”

纪晓岚此时很清楚和珅的意思,但并不理会他,便对乾隆皇帝说道:

“启禀万岁,这穴窝密集之处,便是河深的地方。”

“噢,河深的地方,这该怎讲?”

“河深”与“和珅”二字音同,巧妙地回敬了和珅刚才对他的戏弄,和珅听得清楚,但刚才已受过皇上责备,也只能是站在一旁冷战。纪晓岚见皇上又问,便又说道:“此段河水暗绿,波大浪多,惊涛拍岸,形成诸多浪窝,自然是河深的地方。”

“爱卿所言有理。”乾隆听完他的话点头赞同。

连皇上都说有理,和珅也不便多言,只好看着纪晓岚苦笑两声,自觉自己的言语不如纪晓岚能言善辩,越发对他敬畏了,有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丁亥年新春,刘墉已升任协办大学士。他见乾隆皇帝故意纵容和珅,和珅在皇帝的纵容之下更是肆无忌惮,更加嚣张,大臣们的参奏又一律驳回,心中忿忿不平,他常想:即使搬不倒他,也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这天正值风雪交加,泥泞满地,刘墉派人侦悉到和珅应召入宫,于是想出一个主意,他要让和珅出出洋相。

刘墉换上一身破旧的皮袍,匆匆出门,到通往宫中的路上,等候和珅的到来。和珅刚走到这里,刘墉差人拦住轿子递上名刺,同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