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5718300000033

第33章 终老宦途,身后美名扬(6)

四、热心相帮需要帮助的人

天津杨柳青可能是得益于山青水秀吧,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每逢赶场天,附近大城市里的小商小贩都到这里来车载船装,生意十分兴隆。但哪知道,这门生财之道,却被外地来的柴生财看中了,柴生财仗着在县衙门当师爷的舅子的势力,开了一个菜行控制场口,压级压价,强行收购四乡农民的蔬菜,转手以发横财,而四乡的农民却被搞得叫苦连天。大伙想整治他,就是没有办法。可巧这一次纪晓岚携爱妾郭彩符到这里探亲来了,大家便找纪晓岚想办法,纪晓岚一口应承了下来。

转眼又是一个赶场天,柴生财的伙计、爪牙照常坐镇四门,强收农民的蔬菜。不一会儿,就把一个菜行装满了。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客人,自称是县老爷的内堂管家,要他们把今天这里到的时令蔬菜,要各样留几斤给县老爷送去。柴生财一看这人气度不凡,谈话时傲气逼人,自己先就矮了三分,想到往后仰仗这人的时候多,特意用红布包了五两银子,送给这位管家,要他以后多多照应。果然,这位管家收了银钱之后,态度大变,还透露给他一个惊人的机密:县老爷最近新讨了一个姨太太,在县城东街找了一个四合院居住。来人还给他出主意,要他每天借送菜的机会去请安,日后定有好处。柴生财一听,欢喜非常,求他引见。这位管家马上答应给他引路,找到那座四合小院。用手一指向他说:“今天初次见面,看来老兄很讲义气,兄弟我也帮忙帮到底。

这送菜传话的手续我就免了。让你老兄单独去进见。”等那位管家一走,柴生财急不可耐,提一篮时令蔬菜,从侧门悄悄拱了进去。

他穿过一层内院之后,撩开竹帘,走进厢房去。哪晓得进屋抬头一看,只见县太爷老老实实跪在一个女人面前。县太爷一扭头就看到刚刚进屋的柴生财,一挺身站了起来,换了一个面孔:“你有什么事呀?”柴生财心中虽然暗暗好笑,脸上仍然不露声色,赶快跪下,请安说道:“小民柴生财叩见老爷!”

县太爷一本正经地说道:“有什么事到外面说吧!”

哪晓得这柴生财跪在地上说道:“老爷在上,小民柴生财听说老爷新得贵人,特备了几种时令蔬菜,送给老爷和姨太大尝鲜,还请老爷和姨太大赏脸收下!”这话说了之后,只见那女人扑向县太爷,又扯又抓,又哭又闹:

“好啊,你哄我像哄小娃儿一样。现在,连卖蔬菜的都讨好狐狸精了,今天是有她无我,有我无她,你给我交出人来,万事俱休,如若不然……”

说这话时,她又想去扯县太爷的耳朵,一转眼看到了还跪在地上发抖的柴生财,不由得咬牙说道:“事情坏就坏在你们这些拍马屁、拉皮条的人身上,来人!传老爷的话,马上把这家伙重责一百大板。赶出县城!”

柴生财一听,三魂吓跑两魂,才晓得烧香走错了庙门:上面坐的哪里是什么姨太大,而是真格的七品夫人。他情知不妙,赶快跪向县太爷叩头求饶:“大老爷,小民柴生财实在是有眼无珠,不晓得夫人不是姨太太,姨太太不是夫人啊!”人一急,他说话更加语无伦次,也无疑是火上添油。县太爷正一肚子气无处放,一下全泄到了这个送上门的气包身上。“蠢才,还要犟嘴!快把他拉出去,照夫人说的重办!”

原来这就是纪晓岚在暗中设下的计谋,用这计谋把菜霸柴生财治服了,赶跑了。

其他人希望或认为你有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而只当他们的心里对你有好感时才会在嘴上说你的好话。没有什么比帮助一个人更能打动他。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设想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人是最容易变易心性的高等级动物。但朋友仍被定为五伦之内,说明其在人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性。中国虽然是农业文明发达的国度,但朋友之情谊又为历代所崇尚。

在这方面,纪晓岚最为佩服的一个朋友大概应算是曹学闵。曹学闵,字孝如,号慕堂,山西汾阳人。乾隆十九年进上,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丞。性恬淡,居官清慎,晚好性命之学。曹学闵与纪晓岚为同年,“交最契”。纪晓岚在《醉钟馗图为曹慕堂同年题》中说:

一梦荒唐事有无,吴生粉本几临摹。

纷纷画手多新样,又道先生是酒徒。

午日家家蒲酒香,终南进士亦壶觞。

太平时节无妖疠,任尔闲游到醉乡。

曹学闵死时纪晓岚正在热河校理图书,不得诀别,甚为遗憾,对朱珪所作墓志铭和钱大昕所作神道碑之遗漏,愿作补缀,故作《曹中丞逸事》,称赞曹学闵说:“天性恬淡,超然于声利之外,似不甚预人事者。又和平静穆,言讷讷如不出。而此二事,乃见义必为如此,贤者固不测哉!余十六七岁入名场,三十通籍,仕宦四十余年,阅事非一,阅人亦非一,求如慕堂之古谊,指不数数屈也。”

所谓二事,一是乾隆二十六年纪晓岚与曹学闵同在翰林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馆中同事有八九人因争名而相互倾轧,闹得不可开交,掌院因此要告到乾隆那里去。纪晓岚自己也陷于其中,不能自白,唯有叹息而已。

而曹学闵则拍案而起,邀请大家同去见掌院说:“如掌院以为确有其事,则将诸人革职也合情理。那么意见从何而来?如弹章一上,总需有证据才能评判是非,请先告姓名。”掌院考虑一番,终于没有上奏,涉及者也最终没有受处分。

另一则是处理同年陈裕斋家事:同年陈裕斋四十多岁还没有儿子,很想纳妾,却因妻子阻挠而不能如愿。曹学闵便约同年捐资买一女子送到陈裕斋家中,最终使陈裕斋获得一子。陈裕斋夫妇去世后,他的女婿想霸占他的家资,使陈裕斋所纳妾母子不能保旦夕。听者皆扼腕叹息,却爱莫能助,曹学闵又再邀同年数人前往,将其女婿驱逐,使陈裕斋遗孀母子得以平安度日。当时人都说曹学闵多事,而曹学闵并不介意。

讲完这个故事,纪晓岚颇为感慨地说:“嗟乎!朋友以异姓列五伦,所贵乎济缓急、恤患难,不以生死易心也。平时酒食征逐,声气攀援,怡怡然亲若兄弟,及身遇小利害,乃引嫌避怨,坐视其后人之阽危,亦安贵此朋友耶?慕堂此举,余时有所牵制,未能赴约,然心恒愧焉。论者乃以己不能为,转非慕堂之能为,抑亦甚矣。”也就是说,在纪晓岚看来,朋友的道义就是济缓急、恤患难,不以生死易心。纪晓岚非常乐于帮助朋友。乾隆十九年,也就是纪晓岚进士及第那一年,有位同年朋友姜炳璋,送给他一部自己已故朋友史雪汀的遗作《风雅遗音》,目的在于请大才子纪晓岚品评一番,借以宣传。而当时纪晓岚正忙于其他事务,无暇顾及此书,只匆匆翻阅一下即放在了一边。乾隆二十四年夏天,纪晓岚得空认真拜读之后,发现其中错误很多,但欣赏他的“用心精且密”,故重为编次,并加以勘误。并作《审定史雪汀风雅遗音序》,其中说:

研究音韵,虽然是研究经学的次要方面,但字音不明确,则对字义的理解就会出现错误,对圣贤倡导的思想就会不理解,因此异义也很大。前代艺文志必将小学附在经书之后,岂能是无所谓的事?过去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千百年来学者奉为标准,而此书除记载史事外,无所发明,固然不能与陆书相提并论,但就时人习读之书,纠正其错谬,也确实有可信处。只可惜他不懂得古音韵,所以注音多错误;所设门类太琐碎,辨证问题也太偏激,与着书大体不相符。所以我在公余饭后,重新加以编排,淘汰其中繁琐不当处,自以为比原书更好一些。对此书,只有删减,并无增加;有所润色,而不改变其原意,就如同对待史书一般。纪晓岚对此书实际上并不认可,只是考虑到已故作者的用心良苦,考虑到朋友所托,毅然捉刀代笔,删繁就简,勘正错误,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加以润色,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这样的做法,不要说对剽窃他人成果者,就是对那些于署名先后而斤斤计较者,是何等气度!

在纪晓岚的文集中,有大量的墓志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墓志铭主并非达官显宦,而更多的是中下级官吏,或者是有可“旌扬”的人物。其中,受人之托是其中的主要部分。纪晓岚以学术上的泰山北斗,肯屈尊为“无名鼠辈”写墓铭,表现了他肯于帮助人的良好品格。此外,他还为许多学者的着作写了大量序、跋、书后,这也占去了他的文集中一大部分。

请纪晓岚写墓志铭也好,请他写序、跋也好,无非是借其名以重的意思。纪晓岚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