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5718300000007

第7章 机智风趣赢得君心(2)

乾隆看大臣们也都猜不出来,问起是谁制的灯谜。身边的侍臣赶忙回明,是翰林院庶吉士纪晓岚。后来,还是出谜人纪晓岚揭开了谜底的答案。原来,这副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刘统勋不失时机地在乾隆面前夸奖自己的门生。这次,纪晓岚在乾隆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隔不久,纪晓岚在南书房当值。乾隆特意召见纪晓岚,想看看刘统勋夸赞的这位青年才俊到底有多聪明。纪晓岚第一次被皇帝召见,心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但这样的机会难得啊,他抓住良机好好表现了一番。乾隆出了一个对联,要纪晓岚对出下联。上联是:“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纪晓岚顺口说出:“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乾隆听了,不清楚此语出自何处,觉得虽然听来滑稽,但也不失为一个工整的对句。这时殿前侍卫禀告,有几位大臣入宫奏事,乾隆便挥手示意纪晓岚暂且退下。

纪晓岚退下以后,乾隆觉得兴致未尽,心中想到,下次再好好地考一考这位纪才子。几天刚过,乾隆到南书房读书时,当值的人中正有纪晓岚,乾隆由于忙,没时间去给纪晓岚出题,心想等手头事忙完再给纪晓岚出联,不想纪晓岚站到御案旁愣愣地看了片刻。

乾隆抬头看看纪晓岚,原来他是看桌上的那块玉玦,心中备感珍奇,于是向前观看,忍不住多看几眼,只可惜字太小了,非凑到眼前才能看清楚。那玉决十分可爱,看得出奇之时纪晓岚忘记了御前的种种禁忌,低头端详起来。

乾隆说道:“纪爱卿,你愣着为何?”

纪晓岚赶忙回过神来,回答皇上的问话:“圣上的玉玦,精美绝伦,忍不住多看几眼,望圣上恕罪!”

乾隆莞尔一笑道:“这玉玦你喜欢吗?”

“为臣不敢!”

“哈哈哈,”乾隆笑着对纪晓岚说,“朕出一联,你若能对上,朕便将这玉决赏赐予你。”

纪晓岚赶紧跪下磕头:“谢主隆恩。”

乾隆捻一捻胡须,低头将玉决拿起来,指了指上联的一句: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纪晓岚抬头看看乾隆稍加思索,答出下联:

“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

乾隆听罢非常高兴,知道他对的是《尚书》中的一句话,被他信手拈来,却庄重得体非常自然,遂将手中的玉玦,赐给了纪晓岚。

纪晓岚谢过皇上,马上被当值的学士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争着传看玉决,个个对纪晓岚艳羡不已。

此后,纪晓岚常常被宣召入宫切磋文学道义,渐渐得到皇上的宠爱,这种宠爱远远超出他这时的身份地位。

一天,乾隆皇帝传命纪晓岚陪伴御驾,到这里观赏春天美景。看到园中那到处依依飘荡的柳丝,娇妍盛开的桃花,婀娜多姿,乾隆皇帝触景生情,口中吟道:

风吹杨柳千枝动,

雨打桃花万朵摇。

皇帝觉得两句对仗工整,摹景与意颇为佳绝,于是回头问纪晓岚:

“纪爱卿以为此联如何?”

纪晓岚知道皇上天性好胜心强,喜欢胜人一筹,若说此联很好,皇上自然高兴,可是显露不出自己的才华;若说不好,又怕惹怒圣上,降罪下来吃不消。纪晓岚想到这里,思考片刻道:

“圣上之联,美则美矣,只是未尽善也。”

乾隆听了这话,果然脸露不悦之色,但不露声色,仍然用平静的语气问道:“何以言之?”

“似有矫揉造作之嫌,为臣妄言,不知妥否。”纪晓岚小心谨慎地说道。

“卿详细说来,朕倒要听听。”乾隆面露不悦之色说道。

纪晓岚看到此时,心想我必须让皇上高兴起来,便恭恭敬敬地答道:

“臣以为失之粘滞,僵而不活,且‘千’、‘万’二字,慨而言之则可,细推则不妥。若虽弱小之孤树,则无‘千’‘万’枝可言;若是丛林密株,则又不只‘千枝’‘万朵’,何况,风雨之中,谁也不去计数。”

乾隆听着,觉得也是不无道理,但又不肯罢休,又接着问道:“以卿之见呢?”

“臣以为每句只动一字即可:把‘千枝’、‘万朵’,改为‘枝枝’、‘朵朵’,这样就成了:

风吹杨柳枝枝动,

雨打桃花朵朵摇。

有多少枝,即多少枝动;有多少朵,即多少朵摇。稍稍一改,即没有前弊,且能尽陛下本意啊!”

乾隆这回笑了,知道纪晓岚虽然在玩弄文字游戏,但仔细推敲,不是没有道理,于是点头表示赞同。

几天过后,乾隆皇帝带纪晓岚等一帮臣子到郊外踏青春游。那一天只见在明媚的春光中,耕人遍野,牛羊满坡,村妇在门前纺纱,村姑在树旁挑绣一派朗朗乾坤之象。行人接连不断,骑驴赶车的悠然而行,旷野上回荡着悠扬婉转的歌声。真是鱼游于池,燕翔天空莺啼树梢,桃花含笑,柳枝绽翠,禾苗碧绿,草色青青,一幅太平景象盛世风光。

在一帮大臣的簇拥下,乾隆皇帝看到如此美景,心中十分畅快。大臣们不停地颂扬圣天子治国有道,故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乾隆皇帝在臣子们的赞扬之下十分高兴。纪晓岚此时也不甘落后,他看好一个机会说道:

“陛下,宋人讲‘万紫千红总是春’,确实不虚啊!”

乾隆这时兴致颇高,心想,何不以对句来抒发一下这春色?于是,他对纪晓岚说:

“是啊,如此良辰美景,虚度了实在可惜。朕命卿做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嵌上两个‘春’字,卿以为如何?”

纪晓岚圣意难违,略加思索,脱口吟道:

春光春风春景和,

春人路上唱春歌。

春日临窗写春字,

春闺女子绣春罗。

“好!好!”纪晓岚吟诵刚罢,大臣们便拍手叫绝,乾隆皇帝也点头称善。于是大家都十分喜爱他敏捷的才思。

乾隆回味着纪晓岚的诗句,对眼前的这位翰林学士更是喜爱,心想:真是一代奇才呀!自从那次在西暖阁让他对句以后,乾隆几次命题,纪晓岚都能从容应答,丝毫没有难住过他,这时皇上倒想出题难他一难。

乾隆君臣一行,春游兴趣未曾消减,吃过午饭,又转了几个山村,不觉已是夕阳斜照,便拨转马头,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走着走着,乾隆从御辇中望见前面天空有一只白鹤横空飞过。乾隆皇帝灵机一动,吩咐传唤纪晓岚来到御辇旁边,对他说道:

“爱卿才华横溢,出口成诗,朕想出一题再考考你,你可否张口咏出一首诗来?”

“臣愿遵旨,请圣上出题吧!”纪晓岚口中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有些不安,心想:皇上这不是变着法地考我吗?我须小心谨慎才是。

乾隆指着天空中远去的白鹤说道:

“就以天空的白鹤为题吧。”

纪晓岚不假思索,立刻吟道:

万里长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纪晓岚刚要开口,乾隆突然开口说道:

“卿说错了,你看,那不是一只黑鹤吗?怎么说成白的?”纪晓岚看天空的白鹤渐已远去,在暮色中看去,此时只是一个灰点了。于是随口又吟道:

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入羲之蓄墨池。

乾隆立刻高兴地说道:“爱卿才思敏捷如闪电,真是天下奇才啊!”

纪晓岚听了这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想以后还是少在皇帝面前卖弄才华为妙,否则不知哪天让皇上难住,下不了场事小,弄不好落个罪名可就吃不消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纪晓岚这时想有所收敛也来不及了,不但皇上有和他唱和对联的兴趣,而且京城百官也都听说纪才子文思敏捷,从来没有被人难住过,个个兴趣盎然,争相为他出题,请他题诗,成为一时乐事。皇上本喜欢显示才学,更是兴致勃勃,常想出个题难倒他,以表明天子的博学多才。

这天,乾隆皇帝把纪晓岚召进宫中,看着他缄口不言,一时间让纪晓岚莫名其妙。

纪晓岚小心翼翼地跪在地上,向皇上请奏:“微臣纪晓岚,斗胆叩请圣上,不知圣上为何招我?”

乾隆笑道:“朕今天十分高兴,是因新得一喜,特召你进宫来吟诗贺喜。”

早在上朝的路上,纪晓岚就心想,可能是圣上闲来无事,又召他进宫吟诗取乐打发时间,没想到是新得了皇子,他想,在这种时候,一定得小心侍候。他脱口吟出一句:

“我主今日降真龙,”

皇上听了一笑,说道:“爱卿猜错了,不是皇子,是位公主。”

纪晓岚听了这话,不禁吃了一惊,心想可能是自己太急切了,没有问明情况就急着说话,于是赶忙转了弯:

“月里嫦娥降九重。”

乾隆双眉一皱,做出很伤心的样子说道:

“可惜没有成人啊!”

晓岚赶忙顺水推舟:“想必人间留不住,”

乾隆想他下一句就要说上天宫了,偏要与他为难故意问道:“掉进井里淹死啦?”

纪晓岚这下才明白过来:刚生下来的公主,怎么会掉进井里淹死呢?这圣上怎么又和我开玩笑呢!于是随口吟道:

“翻身跳进水晶宫。”

乾隆笑了起来:“爱卿真会随机应变啊!赐汝平身。”

纪晓岚看乾隆帝高兴起来,自己也放了心。于是站起身来恭请圣上有何面谕。

“朕宣你进宫,代朕撰一副科场匾文,要将朕垂爱贤才,考官为国选拔贤能,并且鼓励举子读书上进的三重命意,一并蕴涵其中。”

纪晓岚当即应诺,随口拟出几句,皇上听了摇摇头,都不怎么满意。纪晓岚惊慌不已不知所措,顿时出了一身虚汗。他又接着搜肠刮肚地思索,想来想去,自己一时也没什么妙联,想着想着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

皇上看一向对答如流的纪才子,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坐在那里窃笑不已,故作怒色说道:

“好吧,你先回去。朕命你思考一日,明日复旨,若不堪任用,朕要将你削官为民。”

这下可把这位名冠当时、恃才放狂的纪才子惊呆了。他唯唯诺诺地退出朝来,惴惴不安地回到家中,一头扎进书房,搬书查典,开列几十条匾词。但仔细审视,却没有一条满意的。向来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冥思苦想,却想不出一句好语,他真的有点着急了。

子夜已过,他仍在书房搬书查找。马夫人见他夜餐未进,定有什么忧愁之事,心里惦记着,几次打发丫环过来探望并询问晓岚进展如何。回说老爷愁容满面,焦躁异常。马月芳想:丈夫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的心事了,于是亲自来到了书房询问情况。

纪晓岚哀叹一声,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告诉夫人,马夫人听完,禁不住也笑了起来,随即说道:

“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现成之语,为何不用呢?”

纪晓岚茫然不解不知如何应对,赶快请教夫人。

马月芳说:“‘天子重英豪’啊,岂不恰切无比?”

“咳——”纪晓岚喜出望外异常兴奋,在自己头上轻轻一拍,“我尚且不如一位裙衩!”

夫妇俩相视而笑,这时他的肚子也觉得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下五斤熟牛肉,躺到床上,甜甜地睡了一大觉。

纪晓岚上朝,信心十足地将“天子重英豪”一句,献与皇上,乾隆果然喜欢。原来这是人们熟知的一首诗中的句子,诗云:

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头一句被用之后,下面这三句之意,自然就联想起来。皇上所限之意,也全部流露在字里行间,乾隆皇上问道:

“爱卿一向以才思敏捷,应对从容而名震朝野。昨日不能撰词,朕想一定是被难住了。今日回奏上来,确实名不虚传。这其中有些什么缘故吗?”

纪晓岚便将昨日听题着急,越着急越想不出的感受,以及昨晚夫人提醒他用的诗句,回明皇上。皇上随即也来了兴趣,便接着说道:

“爱卿学识超群博览群书,全在你勤学好问,得益于众多师友,朕早已知晓。只是今日方才晓得,爱卿还是夫人马氏一门生啊!呵呵呵……”

纪晓岚的脸,一下红到颈项,自我解嘲说:

“古人云: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呵呵呵呵……”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纪晓岚选进翰林院,已是第三年了。这年夏初的一天,忽然接到朝廷的御旨,命他侍驾去热河行宫。原来,乾隆皇帝害怕暑热,到了夏季,便去热河行宫避暑。同时一些大臣也跟随前往,朝中大事,也在行宫处理。纪晓岚到内宫行走一年多,由于他机智幽默博学多才,为皇上增添了许多乐趣,这次皇上又去热河,因此,纪晓岚也只有随从在皇帝身边了……

纪晓岚随着大队人马,逶迤行至牛栏山。这里的山,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青黛一色,宛如画中美景,文武大臣们不由得驻足观赏起来。在山路的一侧,离他们不过几十丈远的地方,有一座马神庙。青翠环秀,香烟缭绕,身处此地,使人不免生出身临仙境之感。

从正面望去,两扇庙门一启一闭,上面门的一句清楚可见,那上面写道:左手牵来千里马。

一位大臣站在纪晓岚近处,看过对联,向纪晓岚说道:“纪大人,那门联你可看到?”

“看到啦。”

“你猜下联当为何语?”

纪晓岚不假思索,语气坚定地说,

“下联定是‘前身终是九方皋。’”

“你敢断定?”

“非此莫属。”

另外几位大臣也赞同纪晓岚的断定。问话的大臣却意存犹疑,说未必如是。于是几人来了兴致,一同走到庙前,验证一下判断的对误。到门前一看,却出乎纪晓岚意料,另一扇门上写的却是:

右手牵来千里驹。

一帮人哭笑不得,那位大臣笑道:

“看来世上之事,不可妄下断语,往往有出人意料之处啊!”

纪晓岚此时没有猜对,触动很深,上马之后,仍想着刚才的情景。怎么偏是“右手牵来千里驹”呢?自己过于自信,在一帮老臣面前,未免有些太不成体统了。

车马行至古北口,山路狭窄蜿蜒曲折,一时拥塞在隘口前,纪晓岚随人到客店中小憩。他见墙壁上写有残诗一首,已剥落过半,只有三、四句一联,还依稀可见:

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纪晓岚看到此处心里一乐,心想这两句很好,简直可以同古人的“云中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两句相媲美。只可惜其他几句分辨不清,又不清楚作者为谁。其他的人看了,也觉得两句诗意境非凡。有人提议由纪晓岚主持并补上所缺句子,纪晓岚这回不愿轻举妄动了,赶忙推辞:

“使不得,使不得。”

他自己暗自想道,若非前次经历了马神庙联一事,真说不定借着兴浓,给它来个补缺,假若如此,那就要出大笑话了。

整个夏天,纪晓岚陪从伺候皇帝在热河行宫度过。每日里他小心谨慎,恭恭敬敬,惟恐稍有不慎,忤怒圣上,影响了自己的前程。闲来无事,便和同僚们各处游转,欣赏那碧波荡漾、洲岛错落、亭榭掩映、宛似江南水乡的湖区美景,绿草如茵、麋鹿成群的草原风光,峰峦叠嶂、溪流淙淙、松涛阵阵的山林秀色,全然没有了难耐的酷热和嘈杂的喧闹,悠然自得。但是,思念妻妾儿女的心情,与日俱增,有时感到日长如年,好不容易到了金菊盛开的季节,离归期不远了,心中也稍稍有些安定。

这天他陪从皇帝出了宫,到野外观赏山林秋色,满山遍坡,连绵不断,簇簇野菊,也显得娇娇可人。

乾隆也来了兴致,触景生情,漫山的美景触发了情思,突然想出一句联语,要和大臣们对对儿为戏,乾隆吟道:

“塞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大臣们听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几位大臣奏上对句,乾隆都不太满意。人们不约而同地注视纪晓岚看到有何句能对上。以往逢此情况,都是他独占风流,今天低头不言,不知为何。

几日来纪晓岚思念妻妾儿女,情绪不振,今日不愿抢先说话。再说他看皇上的出句儿,两个“钉”字连用,读音不同,意也有别,能够对出此联,绝非易事。况且,以往总是跑在前头,不免招人嫉妒,今日等群臣对过之后,他再讲话,拿定主意,他静静地坐以待对。

群臣对过之后,没有令皇上满意的对句,大臣们急得皱眉搔首,乾隆看看后面的纪晓岚,朗声说道:

“纪爱卿,为何缄口不语?”

皇上指名点将,他不能不回答了,便向皇上奏道:

“微臣想出一句,虽然可同圣上的一句属成一联,但同圣上一句相比,可是天地之差。”

“你且说来,朕倒要听听。”乾隆看出他在卖关子。纪晓岚听皇上这样说,便胸有成竹地答道:

“为臣对的是,‘京中白塔,如玉钻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