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卡耐基成功管理学
5720300000047

第47章 领导者理当安置好工作和生活(10)

有一类人年轻时从来不存钱,人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不名一文,万一丢掉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再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无所着落。他如果偶然遇到一个朋友,就不断地诉苦,说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济,希望那个朋友能借钱给他。这样的人一旦失业稍久,就容易弄到饥肠辘辘、衣不遮体的地步,甚至到了寒冬沦落到可能会挨冻而死的地步。他所以落得这副天地,要吃这样的苦头,就是由于不肯在年轻力壮时储蓄一点钱。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储蓄对他会有怎样的帮助,也从来不懂得很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储蓄”这两个字之上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今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呢?由于这些人不懂得,以前少享些安乐、多过些清苦的日子。他们从来不了解去向那些白手起家的伟大人物学一学;他们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自我克制,不论口袋里有多少钱都要把它花得分文不剩;他们有时为了面子,即便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

我从未见过挥金如土的青年人最后竟能成就大业。挥霍无度的恶习恰恰显示出一个人没有大的抱负、没有希望,甚至就是在自投失败的罗网。这样的人平常对于钱的出入、收支从来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从来不曾想到要积蓄金钱。如果要成功,任何青年人都要牢记一点:对于钱的出入、收支要养成一种有节制、有计划的良好习惯。

不论你收入多少,你总要量入为出,能节省的地方就要尽量节省。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支出,这是一条人类生活的规律。通常,人们总是有办法使自己的支出少于自己的收入。任何青年人不管每月有多少薪水都不会弄到只够自己糊口的地步。

通常,人们最大的花费倒并不是在维持简单的生活上,实际上大半都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项目上,比如吸烟、饮酒、花天酒地、好赌、空讲排场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年轻人负债累累的原因。这些恶习的结果,就是把你弄得一穷二白,到了最后,即便是出卖肉体和灵魂也还不清债务。

有很多年轻人由于挥霍无度的恶习,竟然把自己的前途都抵押出去了。他们全身的服饰都要装成贵族绅士的模样,而且要紧跟服装的时尚。他们整天考虑的事情就是怎样去花钱,随后,他们就有了这样的念头:怎样用非法手段去尽快地弄些钱来。结果,他们不但债台高筑,而且常常会丢掉好的职位。因此,他们原本更有意义的生活——似锦的前程、快乐的享受和高尚的理想,一切都像明日黄花一样,悄悄逝去。

那些不愿意量入为出的年轻人经常还要掩掩饰饰,自欺欺人。他们不了解,这样的习惯会使他们成功的基础毁灭殆尽,而且将来也决计无法挽回。

你不考虑眼前的问题,认为将来可以从头做起吗?你认为今年将田地荒废不顾,明年仍然可以重新耕种吗?你认为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吗?时间老人是毫不留情的,你一旦造成子错误,他决不会再给你一个从头开始的机会。未来的收获都得看你年轻时播的种子怎样;假如你播的是杂草,将来也休想收获丰硕的果实。

请你牢记这句话:你将来的欢乐和困苦,都取决于你撇下的种子。等到将来,当你走进你的仓库,看见的是满仓的粮食还是没用的杂草——是光荣的成功还是凄惨的失败——都得看你如今怎样做。

人寿保险中的经济之道

下面两种合作储蓄方式也值得一提。第一种是人寿保险,这是在保险人去世后,寡妇和儿童可以获得生活供给;第二种是依靠互助会,这使得工人们靠集体的力量在生病时可以获得救济,并且在他去世后,遗留的孤儿寡母可以得到一小笔补偿金。前一种方式常为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所采用,而后一种方式为工人阶级所实践。

为了供养那些依赖我们生活的人,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来攒足够的钱。并且还有一种诱惑,就是要花掉那些为死后作准备的钱,尽管很多人都认为积蓄金钱是有长远眼光的行为。因此,一点一滴地、一周一周地攒钱并不总是靠得住的。

参加保险协会的人情况就不同了。他每年的或每季度的储蓄马上变成了总基金的一部分,足够用来实现保险的目的。在他得到第一份保险费的时候,他的目标就达到了。即使他死前已经拿7补贴,但他的寡妇和孩子在其死后依然可以得到全额保险费。

这套体制在给他的家人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激励了人们用有远见和审慎的态度实践道德义务,由于这些美德的实践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报答。参加人寿保险的很大好处是参加者能够在重病卧床或行将就木时得到心灵的安宁——这就显着区别于那些因为担心家庭经济状况而处在痛苦焦灼中的个,而这种焦灼的心情反过来增加了肉体遭受的痛苦并妨碍甚至完全抑制了吃药的效果。诗人彭斯在死前几天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他“仍是痛苦的牺牲品。唉,我怕会有不测。我那可怜的女人,那6个可怜的幼小孤儿!如今,我感到无比的脆弱。要是我的病能好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人寿保险能够被描述成保障寡妇和儿童的生活的一种参股计划。它是一种制度安排,许许多多的人每年拿出一小笔钱,组成“保险基金”,并靠在银行储蓄增值。一旦哪位保险人意外死亡,就按预先规定提出一笔钱支付给他的保险受益人。通过此种方法,那些仅有少量资本,尽管定期拿着工资但收入很少的人能够立即凑成一笔基金来为死者的家庭提供资助。

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勤劳而对社会有用的人死后留下妻儿异常穷苦的故事。他们在生活中令人尊敬,付着高昂的房租,穿着体面,与亲朋好友往来频繁,常常出入娱乐场所,教育他们的后代要有志气谋取社会地位并获得他人尊敬。可是,死亡把他们彻底打垮了,那么他们的家庭又怎么样了呢?父亲为家庭的将来未雨绸缪了吗?每年向保险协会交纳20到25英镑,就能够保证他们遗留的妻儿不会生活在贫困中了。他们履行这项责任了吗?没有,他们根本没有这么做。这说明这些家庭以前的生活开支一直就是与他们的收支相抵的,假如不是入不敷出的话。但问题是最终他们的家庭忽然陷于破产。

像这样的做法不只是欠缺考虑和缺乏远见所能形容的,简直就是没心没肺或者说残忍。为把一个家庭带到这个世界,要给他们可口的食物,使他们舒适温暖,而一旦这一切都失去,那是多么的悲惨啊。这个家庭将沦落到苦力工厂、监狱或大街上——靠亲戚接济或靠公共慈善机构施舍——这些一点不比反对社会的罪行要轻,就如同去伤害那些落难者的人一样有罪。

应该承认,在现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那些为家庭的将来储备了足够的资金的人相对是少数。或许家庭日常开支的增大使他们剩不下多少钱,并且当他们发现能够存进银行的钱实在太少时干脆就不再存了。他们变成了对收入不计后果的可怜虫,毫无为自己死后的家庭生活计划的想法。

举一个结婚成家的男人的例子。一开始他做生意。他想,假如他的生活过得节俭一点,再有几年,他就可以为他死后妻儿能靠着充足的积蓄过活而含笑九泉了。但生活中的意外实在太多,他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留下他的亲人过着相对贫苦的生活。在30岁的时候,他决定参加健康生活办公室。他每年交纳12到30英镑,获得的保证是在他死后其亲属可以获得500英镑的补偿。从他交纳这笔费用以后的那一刻起,就算是第二天就死掉,他的家庭也有了500英镑的保障。

如今,假如他每年把这12到30英镑存入银行,或利用它生息,差不多要20年才能累积到500英镑。但是通过这种简单而令人满意的便捷的寿险方式,他余生的大部分,有26年就能够高枕无忧了。对未来的担心与不安再也不来骚扰他现在对生活的享受了。通过每年交纳固定的费用——这笔钱会随着协会的利润增加而增加——他确保了死后其家庭能够享用一笔固定的钱。

这样,人寿保险借助了一种契约,这种契约使生命在某种程度上趋于平均化或者被补偿,因此那些去世早的人——或更肯定地说是他们的家庭——分享了那些活得比平均寿命长的人的好处。即便是那些活的足够长到他们交纳的保险费的累计额已超过保险额的参保人本身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假如他把这么多年不用为身后事心神不安也算计在内的话。

与某些人为防火而给房屋及物品保险的理由同样,能够促使他们参加人寿保险来为意外的疾病或突然死亡做准备。一件事情上表现的精明能够在另一件事情上表现得更充分;何况还有维持孤儿寡母将来生活的责任。没有哪个男人能够忍受被别人说没有尽到这样伟大而不可推卸的义务。对一个丈夫和父亲来说,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有每天为妻儿提供面包的义务,那么,想办法为他死后妻儿提供充分的生活来源也同样是他的义务。这个责任是如此明显,履行这个义务的手段也非常简单,每一个男人都可以轻易做到。这种安排是非常明显地实用、理性、有利和公平。并且,它是非常适当地增进了每一个明智而细心的男人的自尊意识,并鼓励了他担负所有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以至于我们不能相信还会有任何不同意这项义务的意见。唯一的遗憾是这项实践还没有在社会中各个阶级之间广泛推行开来。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保险机构现有的保险总额,绝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大约35亿斯特林(英国银币单位),每年保险基金的支付额不少于1100万斯特林。另外,在非常适合参加人寿保险的人群中,每20个人里只有不到一个人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