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原来爱还在
5726900000004

第4章 母女之战(1)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赵正林唱红脸,负责和稀泥、打圆场,充当救火队员,而薛郁芳永远都是唱白脸。从小到大,真如是一个懂事、聪明乖巧的孩子,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参加工作,家长没有替她操太多的心,在亲朋好友及同事学生面前,给父母赚足了面子,接下来,就该成家立业了,作为父母,此生的任务才算完成。

薛郁芳一直乐观地以为,女儿看上的男孩,一定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秀的人,可是,现在?她怎么也没想到是吉广元的儿子。且不说吉力是薛郁芳看着长大的孩子,调皮捣蛋、打架闯祸是家常便饭,就是他的家庭,薛郁芳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吉广元在外面喝醉了酒,回到家里撒酒疯,拿老婆曹桂花出气,曹桂花只好东躲西藏,结果,吉广元挨家挨户寻找老婆,骂骂咧咧,摔摔打打。酒醒之后,两口子又一家一家地赔礼道歉,出尽洋相。和这样的家庭结亲家?不被别人笑死才怪!

“正林,怎么办?你说他们可能发展到了什么地步?”薛郁芳忧心忡忡地问老公。

“别太紧张,也许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或许只是她一时冲动。如如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我们应该相信她能够正确处理这件事情。”赵正林安慰道。

都四年了,还一时冲动?薛郁芳开始自责起来,只怪平时太信任女儿了,以为她会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她说没有男朋友,就信以为真,原来早就和吉力那小子走到了一块儿。天啊!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薛郁芳有一种被女儿背叛的心痛。

“正林,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一定要站在我这一边啊!这关乎我们女儿一生的幸福。”薛郁芳无助地望着赵正林。

赵正林紧紧握住薛郁芳的手,认真地点了点头:“好好说,千万别动怒,这种事情,管得越狠,越容易出事儿。”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薛郁芳和赵正林因为女儿的选择而震怒和不解,真如因为父母的态度而伤心和失望。

尽管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到了起床的时间,薛郁芳还是按时起来了。到了十点钟,喜欢睡懒觉的女儿也起床了。过去七年,女儿在外面读书,两百平方米的房子,只有两个大人,显得特别空。他们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家里保持安静是常态,除了饭桌上聊几句和饭后散散步,其余的时间,大都是各看各的书,各忙各的事,每逢女儿放假回家,家里才有一些生气。现在女儿回来了,薛郁芳却一点都没有说话的兴致。可是,不好好谈谈,是不行的,薛郁芳强忍心中的不快,把女儿叫到身边。

“如如,你坐下,陪妈妈说说话。”薛郁芳尽量表现得跟没事人一样,“告诉妈妈,和吉力的事只是说着玩儿的吧?我怎么想怎么觉得你在和我们开玩笑,你和他这么久没有见面,怎么可能谈恋爱呢?”

“妈妈,您说我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真如坐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述说了她与吉力重逢到现在的交往经过,语气恳切,“对不起,妈妈,请原谅,之所以好了四年,现在才告诉您实情,说明我们是认真的。也许吉力各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令你们满意,也不是你们心目中的理想女婿人选,但这一切都只是基于你们对他小时候的印象,十几年没见了,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吉力,见到他,我想你们会喜欢他的。”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而且家庭环境摆在那里,他自己也只读了大专,说变能变到哪里去?”薛教授一脸的不屑。

“文凭不能检验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且,他知道自己知识方面的欠缺,通过自学,取得了本科文凭……”真如连忙补充。

“实际水平也只是大专。”薛郁芳没好气地打断了女儿的话,“你到底喜欢他什么?听说过门当户对吗?虽然这种说法早已过时,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婚恋观,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好一个门当户对!这四个字从妈妈嘴里说出来,真如觉得特别具有讽刺意味。当初郑润泽的妈妈反对他和孙蓓蓓交往,就是所谓的门不当户不对,真如以为,自己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不会在乎这些,原来也不过如此,真如忍不住冷笑一声。

这一声冷笑让薛郁芳很不爽,在她看来,这是女儿对她的一种蔑视,对她权威的一种挑战。

“你笑什么?我们家庭与他们家庭、你和他,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你想让你爸爸和他爸爸在一起讨论怎么烧锅炉吗?”

“您这是歧视!爸爸不是经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吗?当初姥姥姥爷怎么就同意你们结婚了呢?你们不是一样过得很好吗?将来是我和吉力在一起生活,又不是让你们和他父母一起生活。”真如小声申辩。

“吉力能和你爸爸比吗?他长十个脑袋也比不上你爸爸。老实说,他的家庭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看不上吉力,他配不上你!总之,我和你爸坚决反对你们来往。”薛郁芳义正词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又不忘来一点和风细雨,软硬兼施,“如如,我们这是为你好,对你的将来负责,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痛心疾首地规劝那些“不听话”的子女之后,都不忘来一句“我是为你好”,不可否认,没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好,但大多数父母都是打着这一旗号,来干涉子女们的生活,希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遵循父母的标准和要求。此时,爸爸妈妈的规劝,真如一句都听不进去。

“最烦您的‘俗话说’,都什么年月了,还用过去的老一套。我有我的工作,他有他的工作,我们谁也不依附于谁,说什么女怕嫁错郎,亏您还是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骨子里依然是那一套顽固不化的封建思想……”

“少跟我咬文嚼字,我说不行就不行!”

真如知道会遭到父母的反对,但却严重低估了妈妈的实力。在爆发家庭战争的第二天,爸爸就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赵正林临出发前,叮嘱夫人保持冷静,告诫女儿不要感情用事。爸爸走了,家里只剩母女二人,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没有看热闹的,也没有劝架的,结果,两个人声嘶力竭,两败俱伤。

妈妈就像“文革”时期的造反派,而真如就是那些牛鬼蛇神,批斗会上,不准辩解,不准反抗。为了看住女儿,薛郁芳自动放弃外出疗养的机会,她对真如采取手跟手,脚跟脚的战术,避免女儿外出私会情郎。

薛郁芳有时还像克格勃成员,真如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严密监视之下,她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真如的后面,看她是不是在与吉力进行QQ聊天,还偷偷查看真如的手机短信。为避免与妈妈发生更剧烈的冲突,真如当做不知道,吉力给她的短信,看完立即删除。

真如有痛经的毛病,加上这几天心情不佳,痛经似乎更加剧烈,她找遍家里的常备药,也没有找到止痛片。正准备到楼下的药店去买时,被妈妈拦住了,她亲自帮她买了回来。到了下午,看到女儿又想开门出去,妈妈再次拦住了她。

“又要上哪儿?”

“买包卫生巾。”

“回来!好好看你的电视,我帮你去买。”

“妈妈,您不觉得您这样做很幼稚吗?您跟得了一时,跟得了一世吗?我不工作了?您也不工作了?至于吗?”真如一脸的不屑,经过这一个星期的折腾,渐渐适应了妈妈的狂轰滥炸。真如的心情没有刚回来时那么糟糕,她坐回沙发,伸了一个懒腰,懒洋洋地说道:“好吧!外面的太阳那么大,正好懒得出门,那就劳您大驾,帮我买回来吧!顺利买些零食,好久没吃,馋死了,谢谢啊!”

到底是亲生的,母女没有隔夜仇,看到女儿表情轻松,薛郁芳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其实她也不愿整天骂女儿,数落女儿,女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也心疼啊!但这一切都是为她好,这样苦口婆心,做家长的能得到什么呢?

“如如,不要怪妈妈,我们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我们这样做,为了谁?好了,陪妈妈逛逛超市吧!回来这么久,还没出去逛过街呢!”

“就是啊!再关我两天,我准备向世界人权组织发出SOS信号,控告薛郁芳教授非法软禁亲生女儿,到时候……哼!到底谁怕谁?”真如调皮地朝妈妈扮起了鬼脸。

女儿依然那样可爱,可就是没有以往让人省心了,薛郁芳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路过一间街边小店时,真如看中了一条廉价的连衣裙,十分喜欢,妈妈则不以为然。她很少或者几乎不逛这样的小店,她的衣服不是很多,但每一件都是名牌。俗话说,人靠衣装,一个人的品味从着装上就能看得出来,所以她一直恪守这一理念。而真如认为,衣服就是穿一个样式,漂亮的、合意的,就是好的,哪怕只穿一两次。这就是女儿与妈妈之间的代沟,年轻人与中老年人之间的代沟。

女儿一定要买,妈妈不准买。在店主百般利诱之下,为了缓和与女儿的矛盾,薛郁芳还是让了步,很不情愿地帮女儿付了款。这就是父母,永远都敌不过子女,就像买这条连衣裙一样,真如怀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准备与他们打一场持久战。

“你们是母女吧?看上去像姐妹一样,阿姨真年轻。”生意做成了,店主十分高兴,拉着真如母女套起了近乎。

薛郁芳点头微笑,真如却撇了撇嘴:“她不是我妈,是后妈。”

“哇!后妈?怪不得,你后妈真吝啬,这么便宜好看的裙子都舍不得给你买呢!”店主哈哈大笑,故意开起了玩笑。

薛郁芳也被女儿逗笑了,这是得知女儿恋爱以来,薛郁芳最开心的一次笑。

从超市回来,除了大部分生活日用品以外,还买了一大堆薯片、饼干、巧克力、饮料等女儿最爱吃的零食。从小到大,真如都被爸爸妈妈宠着,尽管知道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但只要女儿喜欢,一般都不会拦着,想想刚才与店主的对话,薛郁芳在心里直乐。

“有我这么好的后妈吗?白养了你这只白眼狼。”

“有您这样的亲妈吗?防自己的女儿,像防贼一样。”

“我这不是为你好吗?如果你不是我女儿,给我十万八万,我都懒得理你。”

“您又来了,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您有您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您总喜欢把您的意志强加在我的身上。您出生时,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保守的中国,我出生时,早已经改革开放了,您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而我们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你不做老师,真是太屈才了!一套一套的。想教你母亲该怎么做吗?再怎么开放,这也是中国,绝不可能成为美国,就像我是你妈妈,这一点永远都无法改变。说得再天花乱坠,我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

“您怎么就断定我跳的是火坑呢?”

“不是火坑,也是一个烂泥坑。”薛郁芳忽然觉得自己的比喻有点过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停顿了一会儿,薛郁芳把邻居曾教授的儿子不顾父母反对,执意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的事作为反面教材重新说了一遍;然后又讲真如的表姐玲玲因为遇人不淑,嫁了一个没文化低素质的男人,整天打她骂她,想离婚,又怕孩子遭殃。

“如果你表姐、曾教授的儿子听听父母的意见,至于落到这样的下场吗?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基本上都不会长久,至少存在缺陷。你想,谁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说出症结所在?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父母是过来人,看到的事经历过的事,比你们年轻人多得多了,说来说去,你和那个吉广元的儿子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