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速致富:从穷人变为富人的12条锦囊妙计
5727400000026

第26章 富贵险中求,成功从冒险开始(4)

穷人即使投资,也是挑“闲钱来玩玩,健康又怡情”的项目,比起买彩票以小博大虽然要差一大截,赢了是惊喜,输了也无所谓。“只当老子给儿子零花钱了!”穷人才会感到博弈的乐趣。

可惜都是与发家致富无关。

资本越小,风险越大,当你手里只有一个鸡蛋的时候,哪怕轻轻一碰,都可能全部玩完。这是穷人的软肋。

穷人的起点太低,就算你搭上了快车,快得不能再快,资本的增长也像是滚雪球。小雪球滚得发疯,比起那些大雪球来,你的发展壮大也是可怜的。基数太小,增长有限,同样是滚动发展,此增加一倍与彼增加一倍有着天壤之别。何况天气一变,首先融化的必定是你。你的雪球能不能滚大,还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穷人总从小生意开始,显然小生意能变成大生意,但必须坚持下去。如果担心自己会输,有点挫折就退缩,就只能抱憾终生了。

相信自己是那幸运的1%

一转手即获巨额利润的炒房活动,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转瞬间成了投资人最悔恨、最心痛的事情。

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一夜间从富翁变成负翁,不但赔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辛劳付出、节衣缩食积累下来的财富,还要面对沉重的债务,昨天还是香饽饽的房子,今天成了烫手的山芋,甩也甩不掉。

富翁们懊恼道:如果当初不贪心,及时收手,我还能挣不少,没想到现在却赔得这么惨。

悔恨改变不了的事实。有些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利益,被利益迷了眼,只看到可能的财富,却看不见财富背后的风险,难免深陷泥潭,最终沦为穷人。

富人在财富世界里拼搏,懂得环顾四周,时刻擦亮双眼,看清财富道路上的陷阱,或停止前进的脚步,或是绕道而行,总能使自己的财富赢利。

一些穷人就算在机缘巧合下暂时成为了富人,有朝一日也会因被利益迷眼而重新沦落为穷人。

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为真正的富人必须学会不被利益左右,懂得避开危险。

股票是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也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之一。

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创造了成千上万个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

当初因股票风光一时的富人今天也因股票变得一贫如洗。也有人在这场股市争夺战中一直保持着胜利,最知名的莫过于被人们称为“杨百万”的杨怀定。

1988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杨怀定愤然辞离,成为一名失业人员。他拿着做“第二职业”获得的2万元收入,开始四处寻找发财机会。

一天他在上海某报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温州实行利息开放,最高利息可达13%。他仔细算了一下,他有2万元,每年可得利息2600元,一个月就有210多,比他上班的每月68元工资的三倍还多。

这让他很兴奋,他买了去温州的船票。船票刚买好,他又看到上海要开放国债的消息,他又算了一笔账:三年期国库券年息超过15点,比去温州存银行还划算,还不用奔波劳顿,觉得很划算。

在开市第一天的一大早他就去了上海,并当机立断买下大量国库券。下午,国库券价格就疯涨到110元,杨百万立刻抛售,转眼获得了10%的利润。

尝到甜头后,他确信自己的眼光。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全国有8个省市在发行国债,地区之间有差价。他开始在一地低价买入在另一地高价卖出,很快成为当时的百万富翁。

最辉煌的时刻,他一个人拖着满满一大箱子钱,出入各大火车站,后面跟着请来的保镖。

“杨百万”承认,当时他一心想着挣钱,挣了一笔还想更多,值得庆幸的是他及时醒悟了。

50岁后的杨百万在炒股时非常懂得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规避风险的意识让杨百万变得更加的睿智。

2007年5月,中国股市一片大好时,5月20日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百万有约”的投资报告会上,杨百万把自己在《扬子晚报》发表的一篇名为《杨百万预警:股市要见顶》的文章投影在大银幕上,告知参会的投资者股市要见顶了,投资需谨慎。10天后的“5,30”股市直落930点。

2007年9月2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杨百万发惊人之语股市又到“5.30”前夜》,自10月16日起股市狂跌1300点。

2008年1月20日,大家都还在因大盘狂涨而疯狂投资股市时,杨百万在沈阳举办讲座与股民们交流时说:后市“空头多”;沪指若跌破4800点,就形成下降通道。

第二天股市就迎来了黑色的星期一,并且是1月21日、28日两个“黑色星期一”。

两周10个交易日,几度出现千余只股票齐跌行情,上证综指直落千余点。

因为对这些风险的预测,他在这两次股市狂跌中,资金并未缩水,相反一如既往地增加。在这两次股市大跳楼中遭受损失的股民何止千万,至今依然有许多股民套牢在股市中,无法喘息。

杨百万能够在变幻莫测、处处危机的股市上创造“股神”的神话,在于他能够及时发现股市潜在的危机,不因股市的持续走高盲目投入,而是冷静思考,在风险危及利益前,及时避开。

风险是投资道路上必然碰到的。一个人想成为富人,不让投入的资金变成泡沫,化为乌有,他要学会不要盲从,不被眼前的利益左右,随时擦亮眼睛,发现投资道路上的风险,及时地避开危险。

怎样才能发现投资道路上的危险呢?

在关注娱乐新闻时,我们总是会听到明星投资失利的消息。最近炒得火热的曾志伟父女投资股票损失千万的消息。

之前明星投资失利的消息也非常多。香港演员钟镇涛借债1.4亿港元炒房,不幸碰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下滑,使其血本无归。

同时期,香港演员张卫健投资房地产,期望赢利能为其筹得养老资金,不想养老梦断,还损了多年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致使之后六七年的拍戏酬劳都只能用在还债上。

除了股市、房市上频传明星投资失利,在餐饮行业明星投资失败的消息也不少,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包小柏投资餐饮损失惨重。

他们为什么会失利呢?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投资,他们的事业是演艺事业。投资是因为他们听说这些项目能挣钱,但是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风险。

每个人脑袋里装的智慧是不同的,可以挣钱的项目很多,但不是每个都适合自己。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不得不在海南炒房失利、损失千万后承认“我只能做实业”,并且从此一头扎进实业,不再碰“钱生钱”的资本买卖。

我们再回到杨百万的例子。

自从1988年从事股票行业后,就是专心研究股票。他曾经投资房地产,但在获得一笔收益后即刻收手,用炒房挣到的钱继续投资股市。

他不止一次地在公众场合谈及炒股心得:

“股票是我这一生的事业,我做了20年的股票,天天研究它,现在我只做股票,连国债和基金都不买了,而且我很少一次买一堆股票。我从来不孤注一掷,因为我明白股市的风险,我要留一半,以便翻身重来。”

在杨百万的炒股生涯中,基本上每天都做交易,哪怕一股只挣几角钱。

他说:做股票最忌讳的就是贪心,也最忌讳总是抱着股票只涨不跌的幻想。

他劝诫股民说:如果你研究了很久的股票,就应该相信自己,特别是觉得哪只股票要跌的时候,不要被别人看涨的言论左右。

从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怎样从利益的陷阱避开,避开危险,成功获利的经验和教训:在投资前,首先要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只挣不赔的买卖,以便在投资顺利的时候依然保持意识到危险时刻存在的现实,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克服贪念,不要被眼前的利益驱使,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不要跟风,看见大家在某个项目挣钱,而不管自己的各方面条件,盲目跟进。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认真研究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不可一心多用,今天看这个项目挣钱就投资,明天又投资那个项目。挣钱的项目很多,但世界上98%的人只有时间和精力做好其中的一两项。

除非你相信自己是那幸运的1%,不过最好不要这样认为。当不明白下一步该做什么,最好停下脚步,什么都不要做,充实自己,并不停观察,找准时机,才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