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际关系心理学
5727800000043

第43章 低处修心,高处成事(3)

国外有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领导人。他当时虽贵为政府要员,但仍住在平民公寓里。他生活十分简朴,平易近人,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他的信条是:“我是人民的一员。”除了正式出访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他去国内外参加会议、访问、视察和私人活动,一向很少带随行人员和保卫人员。只是在参加重要国务活动时才乘坐防弹汽车,并有两名警察保护。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人们发现他竟独自一人乘出租车去机场。

1984年3月,他去维也纳参加会议,也是独自前往的。当他走入会场的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在插有国旗的座位上坐下来,人们才发现他。对他的举动,与会者都啧啧称赞不已。同普通人打成一片是他为人的重要特点。他从家到首相府,每天都坚持步行,在这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里,他不时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有时甚至与同路人闲聊几句。他同他周围的人关系处得都很好。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别人,毫无高贵者的派头。他与家人经常去度假,和那里的居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那里的人都将他看做朋友。他常常在闲暇时间独自骑车闲逛、铡草打水、劈柴生火、帮助房东干些杂活,以此来联系和接触他人,使彼此之间亲如家人。

这位领导人喜欢独自微服私访,去学校、商店、厂矿等地,找学生、店员、工人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他从没有国家要员的架子,谈吐文雅、态度诚恳,也从不搞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这些都使他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平易近人,同许多普通人通过信件建立了友谊。他在位时平均每年收到1。5万多封来信;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为此他专门雇用了4名工作人员及时拆阅、处理和答复,做到来者皆阅,来者均复。对于助于起草的回信,他要亲自过目,然后才能签发。这一切都使他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日益高大。首相府的大门也永远向公众开放,永远是人民的服务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国家的要员,又是平民;是领导人,又是兄弟、朋友,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放下架子,绝不会使高贵者变得卑微,相反,倒更能增强人们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众这块沃土之中,哪能不根深叶茂,令人敬重!

自嘲能为你赢得更大的荣耀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当我们出现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想要把自己的新思想介绍给熟人时,我们往往要面临怎样去消除与他人之间隔阂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拿自己开涮,就是有效的一招。

在“纽约南社”举行的一次午宴上,主人把刚被选为新泽西州州长的威尔逊介绍成是“未来的美国大总统”,这自然是对威尔逊的一种恭维。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后,讲了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几个朋友在一块儿聚会,当时有个朋友想挑战一下一种有名的威士忌——“松鼠”酒,之所以取名“松鼠”,是因为据说凡是喝了这种酒的人都会爬树。结果,有位先生喝得太多了。当大家一起去搭火车返回时,他竟把方向给弄反了,本来他应该往北去,他却坐上了往南的火车。他的伙伴们想把他叫回去,就打电报给列车管理员说:“请把那个叫威尔逊的小子送到往北走的火车上来,他喝醉酒了。”没想到,对方立刻就有了回电:“请说得详细点。这车子里有13个这样的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说完这个故事后,戚尔逊幽默地说:“我现在倒确实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却不能像那位先生一样确定我的目的地在哪儿。”听众哄堂大笑。紧接着,威尔逊又讲了另外一个令人捧腹的滑稽故事,听众被他亲近的举止彻底征服,从而调动起了大家欢快的情绪。

戚尔逊的讲话之所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因为他抓住了大家的心理:当说笑话的人拿自己打趣时,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大笑特笑,听众认为这种笑话是值得一笑的。而威尔逊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博人一笑。实际上,他是用了一个最有力量的方法——以降低自己的“自我”为代价,把别人的“自我”提高起来,来消除一些固有的看法,获取人们对他的支持和帮助。当时,在听了故事而发笑的人中间,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自身所产生的变化。但事实就是,他们立刻产生了对威尔逊的好感。

这项处世策略对我们大有裨益,而许多有能力的人正是利用这项策略而获得了显着的结果。

菲斯克牧师有一天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布道使听众前所未有地心悦诚服,他自己都为此感到奇怪。后来,他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是因为他在开场时无意中说了些牧师们的“短处”,以及牧师们的“装模作样”使许多人不愿意去教堂之类的话。到后来,每当他说起“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字未必常常真实”“宗教的口头禅也不过是口头上喊得起劲”“牧师们并没有得到有益的批评和指正,实在是危险之至”等诸如此类的话时,听众的反应都是出人意料的好。这位聪明的牧师正是用这种有意批评自己的态度抓住了听众的心。

这种有效的策略,平庸之辈是不敢采用的。他们只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如何地聪明能干,而对身边的人则经常给予嘲笑。一个真正有能力的管理者必定眼光高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在于向别人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来指挥别人。自己的感觉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带给他人的感觉如何!优秀的管理者在谈起所取得的成就时,总是归功于周围的人,自己则谦虚地退避一旁。

所以,使自身获得荣耀最为妥当的办法,就是先让别人比你更为光荣。

肯坐“冷板凳”,理智地对待困境

在足球比赛中,除了上场踢球的十一个队员外,还有几个队员是不能上场的,俗称“板凳”队员。在一场比赛中,这些板凳队员有的只能上场几分钟,有的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所谓“冷板凳”便由此而得。我们认为,坐“冷板凳”并不是一种没本事、丢人的事,即使是国脚也有“失脚”的时候,也要有坐“冷板凳”的勇气。只要还能坐“冷板凳”,就还算队中的一员,就总有上场的机会。如果你连“冷板凳”都坐不住,不要说赢不赢球,首先心态就不正,就已经输球了。

有一位外贸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分到某外贸公司当职员。小伙子非常能干,颇具实力,在刚进公司时很受老板赏识,但不知怎的,在并没犯什么错误的情况下,他却被“冷冻”了起来,整整一年时间,老板从未过问他的情况,也不交给他重要的工作。但他从未抱怨过,也未因自己是专业毕业,为未受重视而讨说法,他只是认为自己还是个新员工,坐“冷板凳”是必须的。果然,不久老板找他谈话了,并肯定了他一年多来默默无闻工作的成绩,还依据他的实际能力为他晋升了职位。同事们都说他把“冷板凳”坐热了。

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坐不得“冷板凳”。大凡坐冷板凳,不外乎几种情况:一是本身能力欠佳,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又还没有到被炒鱿鱼的地步,因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使你的老板和上司对你的工作能力失去了信心,只好暂时把你“冷冻起来”。二是老板或上司有意考验你。人要做大事必须有面对挑战的勇气,面对困难的耐心,同时还要有身处孤寂的韧性。有时要培养一个人,除了让他做事之外,也要让他无事可做,一方面观察,一方面训练。这种考验事先是不会让他知道的,知道就不会是考验了。三是大环境有了变化。人说“时势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环境造成的,因为他的个人条件适合当时的环境,可当时过境迁时,英雄便无用武之地了,这时候你只好坐“冷板凳”。四是你冒犯了上司或老板。宽宏大量的人对你的冒犯无所谓,但人是感情动物,你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冒犯如果惹恼了他,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五是威胁到老板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强,又不懂得收敛,让你的上司或老板失去了安全感,那么你便会受到“冷冻”。老板怕你夺走商机去创业,上司怕你夺了他的位置,那么让你坐“冷板凳”就是必然的了。

坐“冷板凳”的原因还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大凡人遭到冷遇,难免都会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而不去冷静思考、寻找原因。仔细想想,坐“冷板凳”也未必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大可借此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蓄势待发,把“冷板凳”坐热,待时机到来时再大显身手。

面对冷遇,我们可以采取几种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一是强化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时候,正是你广泛收集、吸收各种情报的最好时机。能力强化了,当时运一来,便可跳得更高,表现得更耀眼!而在坐“冷板凳”期间,别人也在观察你,如果你自暴自弃,那么恐怕要坐到屁股结冰了,而且恶评一起,再翻身恐怕就很困难了。二是以谦卑姿态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人不乏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他们巴不得你永远不要站起来。所以要谦卑,广结善缘,但不要提当年勇。提当年勇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你坠入怀才不遇的情境中,徒增自己的苦闷。三是要采取宽恕的态度。言谈举止中,且轻且淡,既可见自己的风度,也可留有余地,这种方式比破口指责、扬长而去更能让人接受。

总之,一旦自己坐了“冷板凳”,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而要冷静地对待冷遇,理智地对待困境。用平和的情绪、低调的姿态表现自己的真实,也许更能赢得他人的钦佩和认同。

成为一个“不战而胜”的聪明人

在你踏入职业生活的第一天,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在你初到一个新工作环境的时候,你对一切都很陌生,不知道一件工作的来龙去脉,你必须时时请教别人。这时候,如果不够虚心,不够耐心,就容易受到别人的白眼,或是得不到起码的礼遇。如果不经心,犯了一点错误,更容易招致不满。这时候,如果你火气太大或者自命不凡,这些现象就一定难以忍受,因而破坏了与同事的关系,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工作处处受到掣肘。

在这种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先修正自己的态度,夹起尾巴,低调做人。既然自己对工作不熟悉,就要很虚心、很耐心地向别人请教。如果犯了错误,就要坦白地承认,并且立即用心加以纠正。即使偶尔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不要斤斤计较,要知道这世界并不是时时处处都用公正、公道和公平的规则进行每一项游戏的。要想改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对不善待你的人,你不必还之以颜色,而应以宽容、低调和善意的姿态回敬他,这样时间长了,你会以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赢得他人钦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