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5728600000009

第9章 换个角度“品”不顺(5)

所谓的“屋檐”,通俗点说,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不多。以人类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来看,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矮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除非你强大到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别人屋檐下避避风雨。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所以,只要是在别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低下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头。

“一定要低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头抬得太高而把矮檐撞坏。要知道,不管撞坏撞不坏,你总要受伤的,尽管你的头是“铁”的,但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能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考虑要去哪里。

要知道,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人。

在历史上,各种斗争极其复杂,忍受暂时的屈辱,低头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是一个欲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西汉时期的韩信忍胯下之辱正是这种“一定要低头”的最好体现。因为他不低头就把自己弄到和地痞无赖同等的地步,奋起还击,闹出人命吃官司不说,还很可能赔上一条小命。

另一种“一定要低头”,属于更高一个层次。就是有意识地主动消隐一个阶段,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隋朝的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有目的地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

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杨广除掉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当时的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磨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以便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柔软,一种权衡,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低头并非没出息,而是一种另辟蹊径的争气法。头昂得太高,容易撞伤;个性太强,总有一天要吃亏。所以当你看到了“矮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要低头”!

学会弯腰,生活就会变得很轻松;不懂得低头,生活会变得很沉重。弯腰,并不是低头和失败,而是为了站起来更有力。弯曲,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乍一看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的景观一直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尽管也有过一些猜测,但始终不令人满意。

最终,一对夫妇揭开了这个谜底。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感情陷入了危机,婚姻面临着崩溃。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那份爱情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地分手。当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支起帐篷,观看美丽的雪景。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树枝上滑落,弯曲的枝丫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就没有这个特性,树枝都被硬生生地压断了。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松、柏和女贞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就在那一瞬间,两人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婚姻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学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待我们的将是多么幸福的前景啊!”

学会“弯曲”其实并不是很难,但却很重要,因为弯曲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弯曲”不是逃避,不是认输,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因为只要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行动,才会有最大可能的成功。

在人生的旅途上,各种摧折命运之树的暴风大雪常常不期而至。一个人要想经受住人生风雪的侵袭,就该从雪松抵御大雪的自然景象中汲取生存和发展的艺术,该伸则伸,该屈则屈,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始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绷拉命运之簧,弯而不折,屈而不断。这是一种至高至善的人生艺术,必须精心锻造才能成就!

祸从口出,息谤得于无言

小张受到一位同事的辱骂,心中非常愤慨。在回家的路上,装着满肚子的火气,想着如何报负这位辱骂者。无意之间走进路边的玩具店,看见两个小学生指着一个存钱用的瓷人评头论足。遗憾的是他们对瓷人的夸张造型并不理解,而且瓷人坐在货架上对那些无知的指责无动于衷。小张望着这个瓷人,只觉得自己滑稽可笑,受点委屈连一个存钱用的瓷人都不如,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这么一想,满肚子火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对于外界的打击辱骂,也许我们还达不到所谓“爱敌人”的修养程度,但至少也应该爱惜自己,不要让他人来影响你的情绪和健康。

三四十年代,一直敏于行、讷于言的巴金先生,也曾受过无聊小报、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因为受害者若起而反击,“小人”反倒高兴了,以为他们编造的谣言发生了作用。

精通哲学、文学和历史学的胡适先生在《胡适来往书信选》致杨杏佛的信中写道:“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巴金、胡适面对他人的辱骂所表现出的平静、幽默、宽容,不失为排除心理困扰的妙药良方。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要遇上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还是残酷的,你千万不要让对方一句不公正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

获胜的唯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

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只能加深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在旁观者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只好斗的公鸡罢了。

有人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误解,总想当时解释清楚,通过解释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实这时最好不要去解释,最佳的方法还是保持沉默。因为这时的解释是杯水车薪,是不起任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