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说到位全集
5729500000029

第29章 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9)

李某准备借助于好友刘某的路子做笔大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刘某的第二天,刘某暴病身亡。李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刘某的亲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李某对刘的妻子说:“真没想到刘哥就这么突然地走了,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啊。这样吧,嫂子,刘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刘的妻子很是感动。其实他明知刘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这些门路;困难不小。

结果呢?刘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4)用商量的口气。

用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如:“能快点把这事儿给办一下吗?”

假装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5)采用婉求、诱导法。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想找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利诺伊州从事律师事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在这期间,雷特从许多电讯中,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帮我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条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人们总结出一条求人办事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6)变相“要挟”。

一位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教育家。有一天,她到附近的图书馆去,想借一些有关教育的书籍。她询问图书馆内的管理员:“一个礼拜能否借25册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告诉她:“一个人一次只能借走两册,这是无法通融的。因为要借书的人太多了。”

这个老师听了这些话后,很激动地说:“我知道,那么,以后我每周都带学生来,让他们每人都借一本。”

原来很顽固的图书馆管理员听了她的话后,突然改变了态度,取消了原来的规定。

在这件事中,最令人痛快的莫过于,当这位老师提出要让每一个同学来借书时,图书馆管理员就打破了要遵守规定的规则。图书馆管理员虽然知道应该遵守规定,但他又厌恶繁杂的工作,对工作不热心,所以才做出上面的决定。

找同事办事,该张嘴时就张嘴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常常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双方的误解涉及许多因素。个人解决可能会受到限制,以致不能明白透彻。所以在有些时候,请领导和同事帮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每一个人在单位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求同事办事就等于为他提供了一次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即便遇到困难也得办,即便有时担心领导不满也得办,以此在同事中维护自己急公好义的形象。同事的事和单位的事一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因此,找同事办事不用存在任何顾虑,该张嘴时就张嘴。

李某在家具工厂工作,他话虽少却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艺术家。他设计的款式非常有创意,因此,在工厂里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但是,可能是因他不善交际,多少有点讨人嫌,总是受到前辈们的排挤,特别是在职员们发起的每年几次的学习会上。

他参加学习会的感受是这样的:“无论我提出什么样的方案都会遭到几位前辈的反对,无法得到采纳,前几次是这样,这次也是如此。本来学习会是提出新想法的场所,但现在却成了前辈们耀武扬威的地方,即使勉强去参加,自己的方案也得不到采纳,所以我已经不想再参加了,但总无法明确说出口。我每次都是很勉强地去参加。”

据他所说,他的一个同事就是因为对那些前辈们不满而没有再去参加学习。他心想,自己若能像其他同事那样勇于发表意见,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什么都说不出来,感到很痛苦,甚至还想辞掉工作了!他还不想离开这里,他说,除了那几位前辈外,工作的心情还不算坏。

他对自己在设计上的表现并无不满,但在用语言表现这方面却缺乏自信。

他与知心好友聊天、用餐时,同其他人一样能侃侃而谈,而且说的话也像他的设计一样富于表现力,非常生动。这时的他与受压抑时的他完全两样,就像传教士一般,表情相当温和。

一旦酒后心情放松,他还可以妙语如珠地说个不停。但是酒醒之后,又回到了沉默寡言的他。

对于自己的现状,他决定找同事帮忙。于是,他找来了几位同事作为观众,锻炼自己当众讲话的能力。他让他们找出自己的缺点,不断加以改进和锻炼,几天下来,他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终于在一次会议上,他完完整整地把自己的创意表达了出来,并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

办事时利用关系是能最快达到预期效果的。同事关系是办事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同事为自己办事呢?

(1)以诚相待。

同事之间了解得比较多也比较深,如果找同事办事藏藏掖掖,想托人办事又神神秘秘,不把事情说明白,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不信任他的感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就要先说明究竟要办什么事,坦言自己为什么办不了,为什么要找他。这样,精诚所至,同事只要能办到的事,一般是不会回绝你的。

(2)态度谦和。

同事不是朋友,一般都没有太深的交情。因此,找人之前说话一定要客气,而且要以征询的口气与同事探讨,请他帮忙想办法。受到如此的尊重,同事如果觉得事情好办,自然会自告奋勇地去办,几句客气话,省去许多麻烦。办完事之后,一般不要用钱来表示谢意,客气几句,说声谢谢就可以了;如果执意要拿钱来表示,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因为同事之间办点事就接受物质感谢,会给大家留下坏印象。

(3)目标明确。

一些比较笼统不明的事一般不找同事去办,办一件事之前,要先知道你这位同事的社会关系,以及他办起来是否有太大的难度,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你才能做到张口三分利,也不至于叫同事左右为难。

(4)分清有些事情不能找同事。

自己能办的事尽量自己去办。如果同事不能直接办也得“人托人”,这样的事,不如转求他人。和同事利益相抵触的事不能找同事去办,即便这利益涉及的是另一个同事。

同时在找同事帮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说难听的话。

在找同事帮忙时,就要使对方产生好感,所以,必须言语和善。尤其是那些心直口快的人,更要深思慎言,不说让人生厌和惹人不快的话,那样会事与愿违的。

(2)不说沮丧的话。

既然去求人,就处在比较卑微的位置。在出现困难和危难的时候,人往往心力交瘁,情绪低落,会有意无意地在和周围人的交往中,说一些情绪沮丧的话,这是不得体的。因为他容易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引起对方的不快,也易形成话不投机。

(3)不说贬低自己的话。

有个别求人者喜欢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殊不知你的谦虚有时在对方看来却是一种畏缩。谦虚要用对地方,不能自贬的时候,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4)不担心、怀疑对方的话。

求同事办事的人,往往意愿都比较迫切,因此,容易说一些急于求成,催促对方的话,怀疑对方能力、权力和身份的话,表现自己的担心和情绪低落的话。这些话暴露的多是一些负面意识,因而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是应尽力避免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懂得与他人良好地相处,并善于利用你身边的资源,巧妙利用同事为你办事,会对你大有帮助。

学会“磨”服对方

“磨”在求人办事中有着神奇的魔力。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有时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首次拒绝的打击。只要前进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自尊,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

因此,我们在求人时,既要有自尊,又不要过分自尊。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软磨硬泡”。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浓浓的浪漫情调中与大陆某男士结下良缘,她曾经称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条件最差的。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至几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赴上海,是为洽谈自己的小说授权给上海某家出版社出版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为女作家的人生体验所激动,晚宴后就告诉她一句惊人之语:“我可以追求你吗?”她当时只当成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男士真的开始展开猛烈追击,每天从早上开始,他带了好多朋友,一起在她下榻的大酒店“站岗”。对于男士此举,女作家感觉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饭店一步。而紧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断以电话“骚扰”女作家,并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面,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诉他们我要追你。”被逼得无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说:“你请我喝咖啡,我们好好聊聊。”

她一口气喝了五六杯咖啡,准备使追求者因囊中羞涩而却步。结果他也跟着叫了五六杯咖啡,结账时不但没有囊中羞涩,反而给了服务员一笔数目不小的小费。让对方知难而退的计谋没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她在上海的最后一夜,鼓足勇气的那位男士,竟在大庭广众面前大胆亲吻女作家。霎时花容失色的女作家久久不能言语,随后激动得几乎落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当她离开上海时,那男士更是一路“穷追猛打”。赴西安,追踪到西安,抵达台北,越洋电话不知打了多少遍。

至此,女作家说:“只要我存在地球上一天,似乎都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只好投降,宣告结婚。”

“磨”是一种特殊的求人术。它能以消极的形式争取积极的效果,可以表现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给对方施加压力,也可以增加接触机会,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思想和感情,以影响对方的态度,实现求人的成功。这种战术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却不小,怎样才能“磨”到点子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足够的耐心是“磨”的前提和基础。

当事情出现僵局时,人们的直接反应通常是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我们应理性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的态度。

因为,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和对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我们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另外,“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所以,如果我们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磨”的方式缠住对方,足以使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速度。所以,在求人办事时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2)学会“软磨硬泡”。

“软磨硬泡”,不仅要能“泡”,还要会“泡”。换言之,“泡”,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双方认识上的差距有多大,只要我们善于用行动证明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我们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我们就将“泡”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