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
5734300000042

第42章 曾国藩的家训绝学(9)

甲三、甲五等兄弟,总是要以习惯劳苦做事作为第一件大事。生在乱世,居家的道理就是家中不可以有多余的财产,财产多了最终会成为祸害。做人又不能过于安逸懒惰。比如从新屋到老屋,一定要常常走路,不能够坐轿骑马。而且又要经常登山,也能够锻炼筋骨。官宦人家,能够不积存银钱,让家中子弟自我感到一无所恃,如果一日不勤劳,那么就有挨饥受寒的担忧,于是官宦子弟会渐渐勤劳,知道计划,才能够自立。

另外,父亲大人在九日的大寿,但是这封信寄到的时间,恐怕已经在十二日以后了。我二十年来,只在家中拜过一次寿。游子远离家乡,日月如梭,高兴和恐惧之余,我的内心常常感到惴惴不安。十一月三日是母亲大人七旬晋一冥寿,我本来想设道场,可是这又不是读书人的事亲之道;想开席请客,却又缺乏衷痛未忘的心情。现在幸好沅弟进升一阶,听到这一消息,母亲必会含笑于九泉。优贡匾额,可以在初三日悬挂。祭礼必须要丰盛,就用祭祀的余宴招待宾客。

我家挂匾,都不讲究。例如举人就用横匾写“文魁”二字,进士就用横匾写上“进士”二字,翰林就用直匾写“翰林第”(或用“院”字)三字,诰封用直匾“诰封光禄大夫”等字,优贡就用横匾“优贡”二字。例如礼部侍郎不能用匾,是因为官阶不确定。先前挂在这里的“进士及第”的直匾,也属于不妥当。

昨天接到朝廷上谕,命令我补上兵部右侍郎的缺。这个空缺二十九年八月曾经被署理过一次,最近几天应当具折谢恩。

澄侯弟在县城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家?办理外面的事务,十分不容易,徒劳无功,白白寻找烦恼。各位兄弟在家里,我的意见是你们不要干预县府的公事最好,希望你们细心体察我的话。即问近好。

父亲大人前跪禀万福金安,叔父大人前敬请福安。

[国藩再具。]

【赏析】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告诫甲三、甲五等在乱世之中不要多聚钱财,各位弟弟也应该节俭,崇尚俭朴的家风,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历代的贤德之士,都把俭朴作为家训的重要内容。从历史事实来看,历史上那些能忠实遵循俭朴的君主、官员,他们不但使国家富强,家庭和睦兴旺,而且自己也因此而名垂青史。曾国藩对守住俭朴的家风是看得很重的,曾国藩穿的衣服十分简朴,布袍鞋袜,多系夫人、媳妇所做。他认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勤敬

【原文】

诸弟在家教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元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余深悔往日未能实行此二字也。千万叮嘱!澄弟向来本勤,但敬不足耳。阅历之后,应知此二字之不可须臾离也。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下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假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用兵员戒骄气惰气,作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之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青盼,亦不能久;欲求寅僚之敬佩,百姓之爱戴,即袭取于偶然,亦不可得矣!欲请廉字,须从俭字下工夫。用人直少,官气宜轻,常如教官衙门规模。所出既少,所入自可不苟。欲请勤字,须从清理词讼下工夫。当限定每日讯结几起,作为自己工课。

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好做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与,谦若汉文之不胜,而勤谦二字,尤为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从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者乎!

开国之际,若汉唐之初,异才奇士,丰功伟烈,飙举云兴,盖全系乎天运,而人事不得与其间;至中叶以后,君子欲有所建树,以济世而康屯,则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与天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俗多趋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能苦筋骸以捍大患,勤至,而勇亦出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各位弟弟在家教育子侄们,一定要注意教育“勤敬”这两个字。无论是在治世的时候,还是在乱世的时候,一家之中,只要做到能勤能敬,那么家业没有不兴旺的;不能做到勤敬,那么家业没有不衰落的。你们千万要注意这一点。我十分后悔以前不能够切实遵行这两个字,所以在这里千叮万嘱。澄弟原来一直都很勤快,只是敬字做得还不够,现在有了一番经历,应该知道这两个字是片刻不能离身的。

家里的兄弟子侄,必须要坚守“勤敬”二字。一家人都能够做到勤敬,即使在乱世中这一家也会呈现兴旺景象;一个人总是做到能够勤能够敬,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会显出贤人智者的样子。

在大多数家庭里面,能把“勤敬”二字守住一些的,没有不兴旺发达的;如果一点都没有,那么就没有不衰败的。“和”字能守住一些的人家,家业没有不兴旺的;不能和的,家业没有不衰败的。各位弟弟可以把这三个字拿到族人、亲戚中验证一下,你们肯定会认为我说的没有错。

纵观自古以来的圣贤豪杰,文人才士,他们的志向事业不同,但是他们的豁达光明的心胸却大致一样。我们既然是在办理军务,就是处在争名夺利的功利场中,应当时刻勤劳,就如同农民忙于农事耕作,商人去追求财富利益,划船的人下河滩,白天工作,晚上思索琢磨,用各种方法追求成功。然而在处理具体事务以外,而应该辅之以冲和的气象,这两个方面同时并进,那么在勤劳奋斗中辅以恬淡,这是最具有意味的。

用兵打仗最忌的是骄傲和懒惰,这两个字对做人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作为挽救危难局势的英雄,应该把心力劳苦作为首要任务。

勤、廉这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平淡、浅显,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被上司看中、让朋友信任、让百姓信服,都需要依靠它。不具备这勤和廉两种品质,即使偶然能够被上司看中了,也不会被长久重用;希望得到同僚的敬重,得到百姓的爱戴,即使希望侥幸有所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做到廉,那么必须从俭字上下功夫。手下使役的人要少,为官的霸气要轻,往往是跟教官衙门一样的规模。如果想要做到勤,那么要从清理积压官司上下手。必须限定每天将要结清几起官司,并把这些要处理的事情作为自己每天的工课。

只有俭才可以修养廉,只有勤劳可以生出智慧。明确这两句话是做好官的秘诀,同时也是做好人的关键。

古人修身治人的方法,脱离不了勤劳、勤奋、胸怀广大、谦虚谨慎。勤劳好像文王那样,胸怀宽广好像舜禹那样,谦虚好像汉文帝那样。而勤劳和谦虚十分重要,是贯彻始终,一刻都不能抛弃的方法。勤劳是用来戒除懒惰的,谦虚是用来戒掉骄傲的,能勤劳,而且又谦虚,胸怀自然宽广。千百年来的圣贤豪杰,哪怕是奸雄,如果想要在世上成功,那么也离不开个“勤”字;千古那些有道德的君子们,也都只不过是守住了一个“谦”字。我将终生守住这两条,这就是所说的早晨知道了人世的真谛,那么晚上死也值得了。

建国的初期,如汉朝、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奇才异士,丰功伟绩,不可胜数,这些靠的都是天运,而不是人的努力;到了所处朝代的中期,君子想建功立业,来造福百姓,让天下安定,这个时候天运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人的努力如果想和天运抗争,只有凭借“忠勤”这两个字,天下大乱的时候,人们崇尚奸巧虚伪,这个时候只有靠“忠”才能够改变这种风气;每个朝代末期的风气都是人变得越来越懒惰,只有凭借“勤”才能加以改变。实行“忠”,不一定非要拥有超过别人的才智,只要能够尽心尽力就行;实行“勤”,不一定非要拥有超过别人的精力,只要能够尽力就行。能把自己的心肝都献给至尊的人,这就是忠,而智慧也会随之而生;能够辛劳自己的身体来对付大的祸患,这就是勤,而这样的人也一定会很勇敢。

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与诸弟书

【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安五、蒋一来,接到父亲大人手谕及各书函,欣悉温弟生子之喜,至慰至慰。我祖父母生平无一缺憾之事,惟叔父一房后嗣未盛,九泉尚未满意。今叔父得抱长孙,我祖父母必含笑于地下,此实一门之庆。而叔父近年于吉公祠造屋办祭极勤极敬,今年又新造两头横屋,刚值落成之际,得此大喜,又足见我元吉太高祖庇佑后嗣,呼吸可通,洋洋如在也。

安五等途次遇贼,迂折数日,始归正道。彭雪琴亦于袁州遇警,抛弃行李,与安五等同步行数百里,千辛万苦,现尚未到大营。

江省于十一月初十日临江失守,十一日瑞州失守。两府同陷,人心惶恐。不得已,调九江周凤山全军前往剿办,暂解浔城之围。吾率水军及湖口、青山两处陆军,尚驻南康,安稳如常。

吾今年本拟付银百两回家,以三十两奉父亲大人甘旨之需,以二十两为叔父大人含饴之需,以五十两供往年资送亲族之旧例。此时瑞、临有贼,道途阻梗,不能令长夫带银回家。昨接冯树堂信,言渠将宝庆捐功牌之银,送二百两与子植,为进京之川资,不审已上到否?如已收到,即请子植先代出百金,明年来大营如数给还,或有所增加亦未可知。如未收到,即请澄侯代为挪借百金,即付还归款也。资送亲族之项,比往年略有增改,兹另开一单,祈酌之。

闻屡次长夫言及,我家去年在衡阳五马冲买田一所,系国藩私分等语,并云系澄侯弟玉成其事。国藩出仕廿年,官至二品,封妻荫子,且督师于外,薄有时名。今父亲叔父尚未分析,两世兄弟怡怡一堂,国藩无自置私田之理。况田与蒋家垅相近,尤为鄙陋。此风一开,将来澄弟必置私产于暮下,温弟必置私产于大步桥,植弟、季弟必各置私产于中抄、紫甸等处,将来子孙必有轻弃祖居而移徙外家者。昔祖父在时,每讥人家好积私财者为将败之征,又常讥驼五爹开口便言水口,达六爹开口便言桂花树,想诸弟亦熟闻之矣。内子女流,不明大义,纪泽儿年幼无知,全仗诸弟教训,引入正大一路。若引之入于鄙私一路,则将来计较辎铢,局量日窄,难可挽回。

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兄阅历数十年,于人世之穷通得失,思之烂熟。兹特备陈大略,求澄侯弟将五马冲田产为我设法出脱,或捐作元吉公祭田,或议作星冈公祭田,或转售他人,以钱项备家中日用之需。但使不为我私分之田,并不为父亲私分之田,则我之神魂为之少安,心志为之少畅。温、植、季三弟,亦必力赞成吾意,至幸至慰。诸弟禀明父亲叔父后,如何定计,望详明告我。

余身体如常,癣疾迄未大愈,营中之事尚能料理,无所疏失耳。余不一一,即问近好。

十二月初一夜,兄国藩书于南康舟中。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安五、蒋一来到,我接到父亲大人的亲笔信和各位弟弟的信函,知道温弟有生子的喜庆,十分欣慰。我的祖父祖母一生之中没有一件遗憾的事情,只是叔父一房后代不够兴旺,九泉之下还感到不满意。现在叔父能够如愿怀抱长孙,祖父祖母一定会含笑于地下,这真是全家人的喜庆大事。而且叔父近年在吉公祠修建房屋办祭事务,十分勤劳,十分恭敬,今年又新修了有两头的横屋,才刚刚落成,就迎来了这一大喜事,又足以显示我家元吉太祖保佑他的后代子孙,真是呼吸可通,洋洋然就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安五等一行人在路途中遇到贼匪,迂返几天以后才回到正路。彭雪琴也在袁州遇到土匪,并且丢掉了行李,他和安五等人一同步行几百里,经历千辛万苦,现在还没有能够赶到大营。

江西省在十一月十日临江失守,十一日瑞州失守。这两府同时沦陷,使军民上下人心惶恐,不得已才调九江的周凤山全军开赴前线前去剿办,使泽阳城的围困暂时得到解除。我率领的水军和湖口、青山两处陆军还驻扎在南康,和平时一样安稳。

我今年原来打算寄一百两银子回家,用三十两银子作为奉养父亲大人的美味之需,用二十两银子用作叔父大人的饮食需要,用五十两银子用作往年资送亲戚家的旧例。现在瑞、临有贼匪,交通道路阻碍,不能让长夫带银两回家。昨天我接到冯树堂的信件,说他把宝庆捐功牌的银子送二百两给子植,用这些银子作为进京城的路费,不知是否已经收到?假如已经收到,就请子植先代替我出一百两,明年来大营我如数奉还,有增多的也不一定。假如没有收到,我请澄侯代替我挪借一百两银子,我立刻就寄钱还借款。送给亲戚的钱,和往年相比略有改动,现在另开一个单子,希望对这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