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择决定人生
5736800000017

第17章 权衡利弊,舍小利为大利(4)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人买回一堆小陶罐,大如拳,广口,给鸟喂食嫌大,装酱油还没盖儿。问他何意,此人双眼放光,用手比划:“才一毛八一个,多便宜。”是够便宜。大家看罐子有几十个,问干什么用。他一搔头皮,说:“这倒没想。”众人哄笑说,再便宜,没用也是白买。他正色,说:“不对,这么便宜,我不买别人就要买呀。全包圆儿,不能便宜了别人!”

看来,卖陶罐的比他先发现此物没用,才便宜卖。他买罐的狂喜到了不计较用途的地步,而最大的快乐不在便宜,而在别人无法享受这种便宜,即买断。

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当他享受某种物用的乐趣时,想到别人也在享用,就立刻黯然。报载,一位日本财阀不久前去世了,与他谢世一道下落不明的还有斥资数千万美元收藏的两幅西洋名画。这是在岛国发生的第二个用金钱消灭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例子。几年前,亦有一位日本财阀以梵·高的画殉葬。他们咽不下气的原因是:他们死了,然而许多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着,他们接受不了。这些财阀不见得爱画,但大家都说好,就要买下,而且让大家永远见不到它。

在报上,我还读过一则新闻。说陕西一个农民,发现妻子有外遇,大怒,愤而剪下自己的阳具。有人不解,问:你这是干什么?怒气未消的农民说,这是惩罚她。原来他以为自己长这么个家伙,是在便宜妻子。后来,村里人讥笑,说这不是惩罚她,是惩罚自己。此人羞愧难当,上吊自尽。

老怕便宜了别人,算计过甚,还是便宜了别人。买陶罐的便宜了卖陶罐的,自去阳具的便宜了老婆和奸夫,最可恨的是那些以金钱消灭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人。那些暧昧的、精明的人若无足够的警惕,早晚要吃亏。

怕便宜别人实则是一种狭隘甚至阴暗的心理。生活中不妨放开心胸,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小处突击,大利在后

商人做事一定要有心计,不能随意出手,要学会从小处突击,去夺得大利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专注“小”市场

公司可分为大公司和小公司。此外,尚有个人独资的小商店。

如果以船来比喻,大公司就像航空母舰,中小公司是驱逐舰,而个人商店和个人私营公司,就是炮艇。航空母舰虽强而有力,但却缺少机动性,炮艇则行动敏捷,狭小的地方也能进入。

现在的大公司不见得稳如泰山,依然在瞪大眼睛寻求新事业。所以,即使中小公司热衷于新路线,如果不能别出心裁,一旦让大公司侵入,辛苦开发的市场就会被抢走,而沦为大企业的附庸,甚至被挤出。

因此,想要开发某一和大公司相同的产品,或拓展大公司很容易侵入的行业,一定没有能力竞争,所以尽力做大公司不易渗入的生意,才是生财之道。

生产大公司不能渗入、特殊而有个性的产品,不但能成功,而且可有长期稳定市场。如生产动物胶、特殊裁截机、碳酸钙等,这些有个性的产品,虽然市场不大,但因竞争对象少,是值得一试的。

(2)小公司宜重点突破,不宜分散经营

小有成就的经商者,一旦成了强人便飘飘然,除了自以为一贯正确外,还有一种通病,就是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在这里,万能不仅是什么工作都能干,更是做什么行业都能成功的意思。

大公司分散经营,自有它的道理,那就是要维持增长。分散经营,可避免某一行业某一市场的起落对公司不利的影响。投资别的公司,目的是使资金永远活跃。要使公司不断增长、不断有盈利是困难的,分散经营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捷径。

小公司无须分散经营地发展,如果真的一帆风顺的话,最自然的做法是不断扩大经营,不断渗透市场。

当市场上遇到阻力,往往就是小公司分散精力的第一个引诱,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直闯下去,也可绕过问题,另辟战场。许多小公司会选择后者,因为不打硬仗,看来是个聪明的方法,殊不知,无论你如何聪明能干,步入一个新行业时,必定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重新培养新的供应商和客户关系,这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其他人力物力。如果你能狠下决心,将同样多的资源投于现在的战场上,其成果未必比开辟新的战场小。

大公司有时会遇到市场衰老停滞的困境,欲进不能,但小商品市场海阔天空,距离这个困境远得很,即使处于衰退之际,只需设法降低成本以增加竞争力,改进产品,加强促销活动,也是可能逆流而上的。试想,在衰退的环境下,开辟一条新战线,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3)不要盲目分散投资

一般人都有一种错觉,以为成功之后一定要分散投资。其实不然。大公司和小公司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市场上的大公司要分散经营,有它们的道理,那就是要维持增长。同时,分散经营,可避免某一行业、某一市场的起落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总之,投资别的公司,是使资金永远活跃的简单方法。然而作为小公司和小商家就无须这样。因为资金毕竟有限,如果再分散使用就更加显得不够。如果你的公司或小店现在有明显的收益,你最简单、最好不过的办法就是不断扩大,不断渗透市场,把现有的经营规模稍加扩大,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元化经营不可贸然行事

多元化经营是多数成熟期企业的共同作法。钢笔制造公司生产机器人,汽车业者进出不动产市场,意外地发现“某某公司在制造某产品”之类事,早已屡见不鲜。

多元化经营是弥补主业发展不足的有效手段。但是,基于“本业产品销路不好,所以采取多元化经营”,突发奇想地进行多元化经营,日后必有隐忧。

认为某个市场正在成长,贸然加入而失败的例子很多。与本业有关的市场还好,如果是一个新的领域,就必须从头开始,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况且,既然是成长中的市场,其他企业必然也会前来分一杯羹,这就增加了风险,一旦失败恐怕会血本无归。所以,在开发另一个新领域之前,必须作好市场调查,订立周全的计划,同时还得适时觉悟才行。

在此必须强调一个原则,是“不可因本业不振而任意走上多元化一途”。在走向多元化之前,首先必须重新彻底地反省本企业,如果改进之后结果依然不见好转,才可开始考虑多元化经营。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个做事无心计的人最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他们心里常想眼下有多少利益,而这使他们损失的是长远的好处。往往有很多事表面上看来是能获利的,但是整体看来却是损失,做事有心计的人不会被此迷惑。常言说得好:“因小失大。”假使你以单纯的想法自以为获利,等到后来,往往会发现其实是受到损失了。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有的人很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违拗同事或后辈,很任性,利欲熏心,毫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主管人选虽然一样有才能、一样有知识,但是因为只追逐眼前的利益,为眼前的情报所左右,最后只会得小利,失大益。

那些只知道追逐眼前对自己有利的情报,全神贯注于此,做事没有心计的人,在上司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短视的人。这种人给上司的印象,就是不能提拔为主管的人。

汲汲于经营眼前小利,是做事没有心计的人的常见表现。这种人,往往很不容易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这种人认为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去巴结有势力的上司,想借此占便宜。而一旦认为对他没有利益,就会弃之而去,而且反过来在背后恶言批评。新进人员看了这种人,只会觉得:“听这种人的话,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罢了,到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他一脚踢开的。”使新进人员有这种印象的人,实在没有资格做主管。

现在工商业高度发达,尤其是公司的新进人员,常常会认为:“我怎能被你利用?”也就是说如果由喜欢利用部下的人当上司的话,忤逆上司、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会在员工之中横行了。

做事有心计的人与做事无心计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目光短浅,视野窄小,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而另一个则是眼界高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