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皇帝老爸
5747100000040

第40章 第七皇帝老爸 昭烈帝——刘备(2)

汉代成都工商业十分发达,吴壹背靠刘璋父子政权,极可能是一方商业巨头。刘备起初担心刘璋与自己同族,娶他的寡嫂不合礼义,但为了争取以吴壹为首的地方势力给予他政治经济上的支持,最终刘备还是娶了吴氏。

又经五年奋斗,刘备终于击退曹军占领汉中,受封汉中王。两年后益州、汉中基本稳定,便自立为蜀汉昭烈皇帝。

刘备从23岁组建第一支义兵至63岁去世,东伐西讨,戎马倥偬,其获成功有知人善任、注重仁义等原因,但关键是在不同时期均得到了不少人才和“富豪们”的经济支持。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说:打仗是经济实力的拼搏,战争的胜负要看你兜里的钱有多少!

三 刘备四“哭”保江山 皇帝老爸哭的艺术

作为“一代明主”的刘备,其哭的手段被他发挥的几乎是淋漓尽致。有评论家说:“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对人痛哭一场,而扭转局势。”

刘备一哭占荆州——

众所周知,赤壁大战后,刘备按诸葛亮的安排,用诡计夺取了军事重镇——荆州。周瑜气得金疮迸裂,决心起兵与刘备决一雌雄,经鲁肃劝说才罢兵言和。但周瑜认为刘备占据荆州是东吴称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

最初,刘备以辅助侄儿刘琦为理由赖着不还。刘琦死后,鲁肃又去讨荆州,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来辩护,并立下文书,取了西川后再归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空手回。

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做了东吴的乘龙快婿,孙权又要鲁肃讨还荆州,厚脸皮的刘备已经黔驴技穷,问计于军师诸葛亮:“鲁子敬三番五次来讨荆州,均是先生劝退而去,今又来取,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说道:“若是鲁子敬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

鲁肃来到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坐下来后,鲁肃说:“如今刘皇叔已经是东吴女婿,也就是我鲁肃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话直说了。”

刘备说:“子敬不必谦虚,有话直说。”

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借去许多时间了,一直未还,今日既然两家结了亲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

鲁肃说完后,专侯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鲁肃见刘备哀声嘶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何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

那刘备哭声不绝于耳,哭成个泪人儿,哭得泪湿满襟,鲁肃则被刘备哭得胆战心寒。这时,诸葛亮摇着鹅毛扇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道:“我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为什么哭吗?”

鲁肃说:“只见皇叔悲伤不已,不知其原因,还望诸葛先生见教!”

诸葛亮说:“这不难理解!当初我家主公借荆州时,曾经立下取得西川时便还给东吴的文书。可是仔细想想,主持西川军政大事的刘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汉朝的骨肉。若是兴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万人唾骂,若是不取西川,还了荆州无处安身;若是不还,那东吴主公孙权又是舅舅。我主处于这两难困境,子敬又三两次的来讨,因此泪出痛肠,不由得放声恸哭。”

诸葛亮说罢,又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大放悲声。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诸葛先生从长计议。”

诸葛亮说:“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将我主烦恼转告。再待一段时间,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还荆州如何?”

鲁肃见刘备哀痛之极,只好答应。

刘备二哭出仁义——

刘备善于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计。

刘备定西川不久,关羽因刚愎自用,一不留神丢了荆州,导致“身首异处”。刘备要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吴国。诸葛亮等人极力劝阻,认为若是率百万大军讨伐东吴为兄弟报仇,是存小节而失大义。而且蜀吴相拼,得利者必是曹操。刘备自称是汉室之后,不为复兴汉室而出兵,却为私仇而伐吴,有失大丈夫气概,刘备自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桃园结义”的情结始终丢不下,加上百官劝谏,

不让刘备出兵,他只好终日以泪洗面,当然这可是真哭了。

诸葛亮说:“皇上少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云长刚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祸也。皇上宜保全万金之体,徐图报仇。”

刘备辩白道:“孤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日云长已亡,岂能独享富贵乎?若不雪恨,乃负昔日之盟也!”说完,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后,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过三五次,三天不进水食,终日泪如泉涌,直哭得泪湿衣襟,血泪斑斑。一天不发兵为关羽报仇,刘备一天不止痛哭,这样号哭终日,夜以继日,连一向诡计多端的诸葛亮也无法劝阻。

刘备三哭当皇帝——

刘备是很会哭的,尤其是他想当皇帝的那一幕哭得恰到好处。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自立为王的刘备大吃一惊,刘家天下易主怎能不惊?刘备此时羽毛已经丰满,很想弃王而称帝,但是又不好说出口。昔日曹操虽然独霸朝政,但傀儡皇帝还在,天下名义上还属刘家,如今曹丕废主自立,这简直逆天而行,怎么办?

刘备虽然远在四川,但无时不想问鼎中原。此刻见时机成熟,自立为帝的条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只好用哭来暗示心迹。于是,水米不进,又使出杀手锏,每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许昌而祭之,这一次由于是想当皇帝,于是不仅痛哭,而且哭出病来。干脆不理政务,把一切大事全部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自然知道刘备的“哭因”。这时正好有人夜间捕鱼,捞到一块金光灿灿、瑞气盘旋的玉玺。诸葛亮终于找到了治疗刘备痛哭的药方,遂率群臣上表奏请刘备当皇帝。

刘备看了后,果然停止了痛哭,却又故作愤怒,怪诸葛亮等人陷他于不忠不孝。但是经诸葛亮等人苦劝,刘备终于高高兴兴的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蜀”。

刘备四哭扼诸葛——

刘备不仅哭出了一个“大蜀”皇帝,临死时又老调重弹,用“哭”来保住刘家的西川天下。那是他当上皇帝后,执意要讨伐东吴,为他的异姓弟兄关羽报仇,结果被东吴的一年轻儒子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在赵云的救护下,逃到了白帝城。因无颜回成都见群臣,就将白帝城的驿馆改为永安宫。因积郁成疾,久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诸葛亮前来。

诸葛亮到来后,刘备流泪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怎奈智术浅陋,不听丞相忠言,自取其败,羞于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

说完,不等诸葛亮回答,又痛哭不止,满面流泪。诸葛亮乃聪慧之人,自然知道主子为何而哭,只好陪着流泪,并劝说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付天下之望。”

君臣二人各怀心事哭作一团。

哭了一会,刘备心想这样哭下去,自己一命呜呼,刘家的江山就无法保住,便急命诸臣进来,又要笔写下遗诏递与诸葛亮,当着众人哭着对诸葛亮说:“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朕本应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话未说完,又痛哭,哭得众人胆寒心凉。哭着哭着,又对诸葛亮说:“丞相将遗诏转给刘禅,凡事多请丞相教他。”

诸葛亮等人急忙哭着跪下,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一只手拉诸葛亮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以告”。诸葛亮说:“陛下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隐瞒,臣洗耳恭听。”

刘备当着众人哭泣道:“君之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儿子可以辅助,则辅之。如果不能辅助,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出了刘备的“哭外之音”,不觉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赶紧哭拜于地:“臣安敢不尽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完,以头叩地,双目泪流。

刘备见“哭”的目的已经达到,既然你诸葛亮当着这么多人表了态,那么日后你还敢反悔?刘备这时不哭了,急忙召两个儿子刘永、刘理到床前说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三人(还有远在成都的太子刘禅)皆以父事丞相。稍有怠慢,天人共诛尔等不孝之子!”又对孔明说:“丞相请坐,朕儿拜以为父。”

诸葛亮明白了刘备的用意之后,表态说道:“臣以肝脑涂地,安能补报知遇之恩也。”刘备之用心可谓狡诈也是用心良苦,先是痛哭不已,然后逼诸葛亮表态,最后让三个儿子称诸葛亮为相父。这样一来,诸葛亮不仅不敢取刘家天下为已有,而且真的肝脑涂地为阿斗这个庸皇帝效劳。

刘备身后之事安排妥当后,自然不再哭泣,安然驾崩。

四 被低估了的英雄刘备

《三国演义》的本义是要尊刘贬曹的。所以刘备集团的关羽智勇在三国人物中都不能算第一,并有失荆州的重大军事过错,却以忠绝为后人崇拜,诸葛亮的智谋也被无限的扩大,而以智绝名垂后世。

唯独刘备本应是一个受到更大颂扬的名君,却因《三国演义》去掉刚毅的一面,而使读者感到他太柔弱,并且事事都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而落了个爱哭,虚伪,才疏学浅的品价。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君,提出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刘备文武双全。虽然在三国这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都无法掩盖他的光芒。虽然这一点上,他比曹操要差一些。仍很难得。

刘备最大的才能是知人善用,这是做一个君主最重要的素质,刘备确有超人之处。诸葛亮在隆中时,以管仲乐毅自比,而时人莫许之。刘备却慧眼识英雄,三顾茅芦,仅隆中一席话,就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后来也显示他没有看错人。

大家也许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其实不然,如果有一个比自已小的多的年青人吹大话,你能重用他吗?既使现在,哪个企业的老板,能做到如此礼贤下士呢?最起码张飞,关羽都不认为诸葛亮是人才。这一点上,刘备比二人都高明,刘表有如此人才而不知用,说明刘备比刘表要高明。

刘备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而且知人善用。他曾对手下的两个人做过评价,都得到了应验。 刘备对张飞说:“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最终被部下所杀。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然,终有街亭之败。在对马谡的认识上,刘备高于诸葛亮。

世人皆马谡纸上谈兵,我认为这都是事后谈事。马谡之才并非是纸上谈兵,诸葛亮征南中时,问马谡,《三国志》中说“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凭这一件事,你能看出他是纸上谈兵之人吗?

诸葛亮没有看出来,但刘备看出来了。这不能不说刘备认人高人一等。当然,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也是有根据,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说明刘备从和马谡交谈中看出马谡有的话说的有道理,有的话有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做为参军,但不能独立领导军队,所以说是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和马谡“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的吹牛真把诸葛亮给唬住了,但刘备的在马谡的海吹面前却十分清醒。

刘备的军事才能也十分高超。当然,刘备军事才能不如曹操。这一点刘备也十分清楚。但打曹操手下的人还是不成问题的。打黄巾军立有战功,我就不说了。“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投刘表,在新野时“使拒夏侯敦、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其实火烧博望坡是刘备的功劳,而《三国演义》归了诸葛亮了。

刘备占领蜀以后,“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在军事上,刘备有高度的自知之明。他自知不敌曹操,所以曹操一来,坚守不出。而曹操手下的刘岱、王忠、夏侯敦、于禁、夏侯渊、张郃等还不是刘备的对手。

但陵夷之战的失败,是人们常常贬低刘备军事才能一个例子。从战略上来讲,该不该打吴国。夺荆州呢?仗打败了,都说不该打,这是“马后炮”是“事后诸葛亮”。刘备要完成他的大业,必须拥有荆州,没有了荆州,蜀国北面有秦岭,无法大规模北伐。因为蜀国是易守难攻,所以先吞吴,再灭魏。是合理的。蜀在吴的上游,粮草辎重水运十分方便。占了地利。道义上讲,吴蜀本是盟国,吴袭杀关羽,失理在先。所以先吞吴,后灭魏的战略是唯一可行的。

最后事实证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因粮草问题,无功而返。也说明刘备的战备是对的。但战争有一定的偶然性,刘备轻敌冒进,被陆逊打败。只是战术上的错误,不是战略上的失败。

再说说刘备的德,《三国演义》只所以尊刘贬曹,也的确是因为刘备重德,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而曹操是典型的法家人物,他的故事真要在小说是把他写成好人,也真难。《三国志》说“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曹操杀的名士之多,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还有屠城的事,《三国志?武帝本纪》写到“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而刘备却从不冤杀好人,特别是在战争中从不杀平民。这是符合儒家仁的思想的。而刘备的做为一个领袖的感召人是十分强大的,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刘备爱民如子。深得人民的爱戴。“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