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个人管理学
5760800000020

第20章 健康管理

身心健康是胜任学业、职业、家庭和社会交往的基础。身心健康则心态积极,精力充沛,做事专心、效率高;身心不健康,受病痛拖累,不但无心无力从事,而且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时间上的耽误,难于达成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个人健康管理是自觉和主动地对自己身心健康进行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估(认识健康问题)和干预(解决健康问题)的活动,以保护和促进身心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9.1健康的标准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出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具体标准有如下10条: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其中,前4条为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后6条则为生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又相继提出身心健康的8条标准和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可供参考。

身心健康8条标准:

1.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明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6.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7.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心理健康7条标准:

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9.2影响健康的因素

1.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先天性因素致病,如近视眼、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可能遗传后代;二是后天性因素致病,如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损伤身体;持续劳累和不良心理因素对身体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食品污染(有害添加剂)、药物副作用等对身体的伤害。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今世界,人类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从个人到群体还面临众多问题。抑郁症、神经症、药物依赖、自杀发生率在全世界均居高不下,心理健康(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归纳起来,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如下8个方面:

(1)政治上的,如对身份和地位变化、利益调整结果的不满意;

(2)经济上的,如收入下降、贫穷、破产、负债等;

(3)情感上的,如失恋、离婚、失去亲人(丧偶、丧子等);

(4)学业上的,如学习任务重,对学习感到困难、压力大;

(5)职业上的,如就业竞争激烈,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大,降职、降薪,失业;

(6)人际关系上的,如与上司和同事关系紧张;

(7)脑损伤,用脑不当,用脑过度;

(8)身体残疾,身体有缺陷或生病后久治不愈对自尊心、自信心的负面影响,心情变得忧郁、压抑而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碍。

3.亚健康

亚健康是前苏联学者布赫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概念,即介于健康与非健康(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为亚健康,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但与健康人相比,生活质量低,学习和工作没有目标、效率低,生活缺乏动力,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的原因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但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

9.3保健对策

对照身心健康的标准和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

1.客观看待人与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名与利、足与不足、为与不为的关系;制定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着眼长远,循序渐进;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凡事尽力而为,胜不骄、败不馁。

2.加强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修身养性,培养科学、健康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学习、工作适度,尽量利用上学、上班的正常作息时间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做事专心,提高效率;科学用脑和身体,人的大脑、眼、耳、心脏等都是有机体,用之要适度,否则要受损和出故障,导致心理失调、精神失常;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适量的休闲、娱乐和锻炼调节身心;保证睡眠,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各方面事务。传统观念中褒扬的废寝忘食、带病学习和工作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是不可取的。

科学膳食。除米、面等主食外,应辅以新鲜蔬菜、豆类、奶、鱼、肉和杂粮,吃八九成饱,味清淡、低盐、少辛辣,辅以水果、茶水,不抽烟,不饮或饮少量酒,有利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的保健,从而保障身体整体的健康。

3.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加适量的社交活动。多与志趣相投、乐观开朗的人交往,以增进人际交流和愉悦身心,而不要为人际关系所累。

4.及时调适和疏导各种压力与不良情绪。对自己不能太苦太累太苛求,不做力不能及的事,不能使自己压力过大致崩溃,该放手的要放手,该放弃时要放弃。切记:凡事不和自己过不去,不让不良的情绪主导自己,不做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事。

5.有病及时诊治。身体感觉不适和心绪不良时要休养,必要时接受专业的咨询和治疗。若条件许可,应每年体检,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应做专科检查,坚持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

6.注意安全防护。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防电、防毒、防交通事故等,以保护身体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