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个人管理学
5760800000008

第8章 人的基础(4)

符号表征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例如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有关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方面的知识。

知识结构是各类知识在大脑中的组织方式和内容。一个人需要根据学业、职业的变化构建和重组知识结构。

3.1.3.2经验

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或者说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经验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所获得的认识,间接经验是通过书本或从他人那里所获得的认识,是他人的直接经验。一个人需要有必要的直接经验的积累,同时要学习、借鉴间接经验,因为一个人自身的实践总是有限的,一切事情都靠自己的直接经验也是不可能的。

经验是可贵的,但要注意不要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凭借个人的经验,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而要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听取不同的意见,集中众人的智慧。

经验结构指经验的构成形式和内容。要胜任特定角色或岗位的要求,应当具备相关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如一个专家、教授,应该是从初级、中级岗位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个高层管理者应当具备基层和中层工作经验,才能有效地开展所负责的管理活动。

3.1.3.3能力

1.能力分类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技能。

(1)一般能力:大多数活动都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操作力属于一般能力,与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密切相关,保证人们有效地掌握并运用知识。一般能力的综合就是智力,智力水平特别是其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决定了认知水平,也决定了意识水平。

(2)特殊能力或专门能力:为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是相互关联的。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

(3)技能:个人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如驾驶技能、游泳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人的技能存在于人的身心系统中,在运用时就表现出来。人的技能在结构层次上最外端的表现形式是动作能力。按动作划分,人的技能基本上可划为言语技能和肢体技能两大类。在职业活动中,教师和咨询师主要靠言语技能,机械维修人员主要靠肢体技能。实际上,两类技能对所有的职业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

各种能力并不是简单地并列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顺利完成一项活动需要人的多种能力的结合。

按照能力的外显表现,可将能力分为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现实能力是在已经完成的或正在完成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潜在能力是可能在将来从事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

按照能力所参与的活动的性质,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相似行为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影响能力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遗传、环境、实践活动、知识及情感、意志多方面因素有关,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某些方面的素质如反应的敏捷性、记忆的效果、身体健康状况(遗传疾病);环境能促成某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武术、戏曲、医疗等方面的子承父业现象;实践活动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力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率,是实践活动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人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有的能力得到发现和激活;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有助于能力的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某些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而消极的情感和薄弱的意志品质则效果相反。

3.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是能力的构成形式和内容。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应该具备与这一活动相适应的能力结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的能力结构各有侧重,要根据职业和岗位的变化构建和重组能力结构。以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为例,他的能力结构应该包括:专业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事务管理能力等。

(1)专业能力:胜任自己岗位职责所需的专门能力,经营管理、营销、财务、行政、技术等不同岗位各有不同的能力要求,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培训和实际工作来构建。

(2)目标管理能力:对人生目标、工作目标的规划、执行和调控能力。

(3)计划管理能力:对时间进行合理有序安排和利用的能力。

(4)信息管理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能力。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办公软件。

信息收集(获取):从书本、刊物、媒体、互联网、会议、与他人的交流及自己的观察、实践中收集所需信息。

信息处理:对收集和接触到的信息进行辨别、分类、取舍、提炼、总结。

信息管理:对纸介质和电子文档进行整理,以方便查找和利用。

(5)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媒介,也是人们学习、交流的工具。规范化、高水准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需要大量的阅读、听说和写作训练、实践。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和撰写论文、报告、公文等,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各种场合的发言、汇报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6)适应能力:新到一个企业需尽快了解企业和周边情况,适应工作和环境,胜任当前的工作。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理清当前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可利用资源,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等。

(7)学习创新能力:学取所需,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点,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在前人基础上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综合、新的作为。创新有时需要打破常规的思路,有挑战权威的勇气。

(8)人际交往能力:涉及社会关系管理、礼仪礼节、沟通技巧、情绪调控等。

(9)个人事务管理能力:包括作息安排,财务(收支)安排,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安排,身心健康管理(身体休息、身体锻炼,保健,心理调节,心理疏导)等。

此外,驾驶汽车正成为基本技能要求,但对自己是否必要、可行,需根据工作性质、体质、经济状况等情况来确定。

3.1.3.4相互关系

知识、经验和能力的相互关系是: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和经验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有助于能力的形成,离开知识的学习,离开实践,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是以一定经验和能力为前提的,经验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发挥,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制约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需要去构建知识、能力和经验结构,分清哪些知识、能力和经验是当前必需的,哪些是将来需要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和完善。一个人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什么都经历,要借助外力,分工协作,利用群体的力量。例如,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驾驶汽车、文秘等事务不必自己亲为,可由他人代劳,自己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上。

3.2人的外部环境

人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及个人前途。

3.2.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存在于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从天文的角度看,人类生活在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地球上,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给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周围还有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土星和木星,地球还有一颗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在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分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是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陆地、海洋)、气候(空气、温度、湿度、雨量等)和物产(植物、动物、矿产等);次生自然环境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后形成的环境条件,如建筑、交通、通讯设施、人工绿地、受到污染的空气、河流。

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始终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类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的生产消费过程是靠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维持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影响是广泛深入的、复杂多维的,如人们生产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就受到自然环境的明显制约,草原放牧,依水而渔,伐树为生,开矿兴业,等等。自然环境还对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方式等)、生理、心理、风俗文化等产生影响。我们看到南方人与北方人、山区人与城市人、大陆人与海岛人在体质、性格、习俗、眼界等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别。

人类要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和自然环境保持平衡关系。一方面要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一方面要保护自然环境,优化自然环境,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

3.2.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交往中相互间形成的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职业单位和社会。在2.1.2论述人的社会属性时曾指出,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处在历史形成的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打下自己的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和时代的印记;人脱离了群体,不但生存和发展会发生困难,而且其作为人所应有的技能也会弱化和丧失。从一定程度上讲,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为显着,不但影响个人的人生轨迹,而且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1.家庭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夫妻关系(婚姻关系)和子女关系(血缘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家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夫妻双方而言是如此,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如此。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等许多方面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参见第7章家庭管理。

2.学校

学校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广义地讲学校还包括培训和进修机构。学校的教学内容、学生素质、教师水平、教学设施、管理水平、校风等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业水平、治学态度、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定向等。参见第5章学业管理。

3.职业单位

职业单位或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作单位是一个人工作和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职位和收入水平、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组织文化等影响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和生活水平。参见第6章职业管理。

4.社会

社会是一定时期与范围内各种人际关系与群际关系的总和,包括历史情况、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社会舆论等。社会是大环境、大背景,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人们在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人生选择和前途就有很大不同;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参见第8章社会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