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瑜伽教程
5764000000005

第5章 瑜伽与宗教(2)

瑜伽与密教

密教是一些采用秘密仪式的教派的总称,吸收了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基础,派生出了哈他瑜伽派。

密教:瑜伽教。

密教是指“采用秘密仪式的教派”,主要崇拜对象是女神。一般认为密教可溯源于印度远古时代在民间流传的瑜伽术。印度的密教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派别,而是一些采用秘密仪式的、巫术色彩极浓的教派的总称。

印度教和佛教都有它们的密教派别。由于它们都是在印度同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兴起和发展的,印度佛教进人密教的金刚乘、倶行乘和时轮乘后,与印度教的密教或性力派在实践上很难加以区分。两派都以瑜伽为无上的法门,因此密教也被人称为瑜伽教。

修行: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密教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一般认为在7世纪中叶《大日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密教可以分为四续(四部):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佛教的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礼、本尊信仰崇拜等为其特征,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体姿势,“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与印度其他教派不同的是,密教极其强调肉体的价值,认为必须通过肉体的圣化才能得到解脱。

哈他瑜伽的产生

密教把印度古典瑜伽与密教的玄学思想结合以后,出现了很多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是哈他瑜伽派,它们的主要经典是《哈他瑜伽灯明》和《希瓦本集》。哈他瑜伽和无上瑜伽的母部都注意修呼吸技术和专注一点,这和中国道教中的修呼吸技术的吐纳法极为相似。

密教时轮乘是佛教密宗,也是印度佛教的最后一个派别,它的产生时期正是印度教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密教和密宗的融合,加速了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当伊斯兰教把几个大寺庙破坏后,佛教终于淹没在印度教的汪洋大海中。但是,由印度最伟大的瑜伽大师所弘传的大圆满无上瑜伽法,经过历代宁玛派瑜伽大师的继承和发展,在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掀起了很高的学习热潮。宁玛派作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唯一源于吐蕃时期的一大派别,在无上瑜伽续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修,即理论观念和实践经验。

何谓“大圆满法”,在《土观宗派源流》中说:“若释其字义,说现有世界,生死涅盘,所包含的一切诸法,悉在此灵明空寂之内,圆满无缺,故名圆满;再无较次更胜的解脱生死方便,故名为大。”通俗地说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以及生生灭灭等物质运动的变化过程,无不在人类的心体(思想)的灵魂空寂的状态中产生和消亡。从而阐明人类的心体就其本质来说是纯净无染的,人们可通过依法修行使心体不受任何污染,并置于一个空虚明净的理想境界之中,依次达到“涅盘寂静”,即身成佛。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并通过特殊的手段认识这一明空的心智或清净的心性,即可顺利步人佛教中指出的不生不灭的极乐世界。因而“大圆满”是一个深奥莫测的宗教术语。

在谈到佛教密宗瑜伽,我们不得不简要地介绍一下密宗瑜伽大师“莲花生”。莲花生大师,其生卒年不详,但可推断为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8世纪,他的名字在藏语里被称为白玛垧奈,意译为莲花生。另据资料记载,莲花生大师从小就对佛教义理尤其是对佛教密宗瑜伽修持有一定的造诣。先后在许多印度佛教密宗大师门下修习佛教密宗,如在一位寂色的持真言的阿门黎处修习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并获得密宗的法名。又从瑜伽师了天和瑜伽母乐持处修习无上瑜伽。简而言之,莲花生大师在印度走访众多密宗大师,最终成为印度佛吉祥智的四个现法涅盘的弟子之一,特别是莲花生在吉祥狮子前修

习密宗大圆满法,并获得此法的传承,在当时印度的密教续部中心地萨护罗成为一名瑜伽行派的密教瑜伽大师,活跃于那烂陀寺等佛教密宗中心,在当时的印度佛教界、瑜伽界闻名遐迩。他在印度、尼泊尔、中国的西藏等地留下的瑜伽修习胜地数不胜数,特别是在西藏制服了苯跛教法术的同时确立了印度佛教在吐蕃传播的宗教势力,并以口传和伏藏的形式建立了一脉相承的宁玛派密宗系统。故莲花生大师既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开山祖师,又是宁玛派的鼻祖和第二佛陀。也是一位在印度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伟大的瑜伽大师。

密教的坛城和央陀

坛城(曼达拉)是密教灵修者冥想的一些揭示神秘事物的图形,央陀是坛城中表达曼陀(咒语)的崇拜女神的图案,由三角形、正方形和图圈重叠而形成的极为复杂的几何图形构成。

瑜伽和炼金术

密教瑜伽对现世的重视在修行实践方面的表现之一便是炼金术。和中国道家炼丹术相近,印度炼金术士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长生。据到过印度的中国僧侣的记载,炼金术应该是从公元7世纪起才在印度出现的。印度炼金术和炼丹术的主要著作都是一些秘密经咒,这应该和婆罗门教在印度的复兴有关系,因为它们的根据是《韦达》圣典,目的在于反对佛教,传播婆罗门教。

后经典时期的密教瑜伽重视追求长生,获得现世的解脱。密教以积极人世为其主要特征,主张“即身说”,宣扬如果人们能够了解人体自身的奥秘,也就可以了解宇宙或自然的奥秘。其表现在修行实践方面,则以房中术或性技术、炼金术、养生法等为代表。

炼金术,是源于12世纪欧洲的一个名宁。中国古代又称其为炼丹术、金丹术、黄白术等。它是一种试图把铜铁、锡铅等金属借助于“仙药”的点化,制取能使人长生不死的仙药,或转变为贵重的黄金或白银的思想和实践。

古印度的炼金术和中国的一样,虽然也有炼黄金或白银的目的,但看来首先是企图制成长生药。同别的地方的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炼制金子和长生药,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是水银和硫黄。印度教希瓦派密宗,用水银炼长生不老之药,据说服后可与神冥合为一,达到解脱的境地。11世纪在印度还出现过独立的水银派。

印度著名化学家雷易在其《印度化学史》中写道:“印度的炼丹术、炼金术绝大部分带有密教的色彩或味道。”印度和中国一样,存在着大量的炼丹术文献,其中重要的有《丹鼎宝身经》和《汞海》等。

正如在印度炼金术融人密教瑜伽之中一样,在中国它也总是与道教技术密切相关。道教贵生,追求长生。如何长生,道教有许多的修养之道和丹道方术,炼丹术即是重要手段之一。道教的炼丹术自汉代发展起来,至唐代发展到了高峰,而后衰落下去。

瑜伽目标

梵文“atha”的意思是“现在”,通常用于经文的起始部分。评注者们解释说,这个“现在”是在说“你现在已经准备好学习程度更深刻的知识或学问”时用。梵文“anusasanam”一词由anu 和sasanam 构成,而anll 的意思是“跟随”,sasanam 的意思是“教导”。帕谭佳里通过用anu 一词让我们能够了解,他并没有教授或自创某种新东西,而只是在解释以前已经存在了的知识。“sasanam”一词也很重要,因为它的词根是sas,意思是“命令”,而从它,我们可以得到梵文圣典(sastra)或“法典”一词。换句话说,帕谭佳里说的是,他将在《瑜伽经》中呈现由前辈导师们传递的传统指令的第一项内容。

瑜伽抑制心念的多变

梵文“vrtti的意思是翻转或变化”,“citta”是指想法心念。梵文“Nirodhah”的意思是“阻止、抑制或控制”。帕谭佳里以对瑜伽的定义开始他的著作,而这一定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也是常见《瑜伽经》翻译中的解释是:必须阻止心念的翻转、变动,或者抑制它的功能。我们只要稍微反省,观察一下就足以看到,我们的思维平常有多活跃,总是思绪万千,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停地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因此,瑜伽的目的看来是要让它停下来。然而,我们如果更细心地分析这句经文和其他经文,以及更深入地了解作为《瑜伽经》背景资料的数论哲学就会发现,这只是我们要完成的一半工作。瑜伽不止是阻止或减少万千的思绪,事实上还需要正确地引导和运用心念。关键是要了解:在《瑜伽经》及《奥义书》等其他古典韦达经典中,经常用否定的方式解释某一事物不具备尘世的质量或应该予以摒弃,但要去获得那同一事物的灵性(超然)的质量。换句话说,这样的诠释让我们拒绝事物的世俗方面,转而寻找它的超然方面。例如:帕谭佳里在这部《瑜伽经》的经文中用同一个词wvrtti 指出,练瑜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思维和心念的转变。在奥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真理无法用言语描述”等说明。然而,奥义书是用文字写就的!有些经典中说,至尊神没有形象,但其他经典中解释说礻也有永恒的形象。这在韦达知识典籍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不该误解这部《瑜伽经》是在声称应该“关掉”思维或心念,相反,应该这样控制它,即让它“关掉”世俗的想法,将它引导想灵性的目标并利用它。下一句经文便描述要达到的这一状态。

控制心念力量的结果是随后(tada)那个人(drastuh)将被置于(favasthanam)他真正的状态或形象(svarupa)中。描述这个“自我”的梵文术语是观看者(drastuh)。这个词在《瑜伽经》中随处可见,将对“有意识的生物”一句给予我们简单、具体的概念,并强调觉悟自我所需要的技术。

“svarupa”一词很有趣,但经常被翻译错。梵文sva就是指“你的”,我们在拉丁文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几乎一样的词,而它在西班牙文中是“su”,在葡萄牙文中是“sua”。梵它(Rupa)一词指形象,也常用来指“躯体”。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一个永恒的自然状态,即:存在的真实(超然)的个人状态。

帕谭佳里明确地说:瑜伽的完美境界是以我们永恒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真正的自然状态中,而不是失去我们的那个形象或个体性,从而停止存在或融入某种超然的光中。《瑜伽经》中没有一个地方说在我们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将失去自己的个体特征,在其他重要的韦达哲学典籍中也找不到这样的说明。在《博伽梵歌》中所强调解释的则是恰恰相反的事实。有关这一点,《喀塔奥义书》第2篇第1章的第12节诗中作出了完美的说明:“在所有永恒并具有意识的生物中,有一位最重要的生物,因为礻也照料其他生物的所”(nityo nityanam cetanas cetan~marn/eko bahflnam yovidadhati kfimfin)。这句经文还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没有处在瑜伽的状态中时,就生活在由身份、天性、行动、欲望、外形和躯体等构成的充满错觉和假象的状态中。

否则(itarata)观察者就会接受心念编造出(vrtti)的形象(simpya)。帕谭佳里在这句经文中告诉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练瑜伽,生活在错误的心理认知和随之制造出的处境中,或者练瑜伽,恢复我们永恒、真实的状态。在第1部分的第2句经文中,梵文“翻转或变化(vrtti)”一词谈到了世俗和超然的两种程序。这第4 句经文讲述的是如果我们不练瑜伽会有什么后果,清楚地说明“翻转或变化(vrtti)”是指练瑜伽的人要消除心念一直不断的世俗性变化。帕谭佳里明确地说,我们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就会被它们俘获,就会按照不受控制的心念杜撰出的错误概念生活。

走向瑜伽

帕坦佳里先阐述了错误行为造成的消极后果:即使犯下不是很重要的错误伤害,都会增加自己的愚昧和痛苦。然后他又返回到第一步一自律,列出遵守它产生的积极效应。我们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事情,都会产生或好或坏的结果。即使犯下不是很重要的错误伤害,像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对他人的恶意,或是对他人的恶行最轻微的纵容,都会增加自己的愚昧和痛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舌头和思想。

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