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曾国藩胸中胡雪岩
5773000000033

第33章 选人用人,独具慧眼(1)

用人的学问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古人云:“得一人而得天下,失一人而失天下。”可见人才对于安邦治国的重要作用。胡雪岩能够独当商界,富甲天下,这与他实用独到的用人原则密不可分。

仔细甄别,选拔人才

对于选拔人才的方法,古有伯乐相马之鉴,今有赛马选马之说。而作为封建时代旧商人的胡雪岩,就已经能够运用面试、心理测验、业务考试等方式对人才进行甄别,选拔可用之才了。

胡雪岩打定主意,决定开办自己的钱庄了。但他自己太忙,实在脱不开身来做具体的店务,因此必须物色一个“档手”来代理钱庄事务。老东家信和钱庄的张胖子向他推荐了一个人才刘庆生。刘庆生是大源钱庄的“大伙”,据张胖子介绍此人很能干。胡雪岩也跟他打过交道,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此人在外头应酬很吃得开,而且钱庄行业没人说过他的闲话,此人人缘很好。这样,胡雪岩便选定一个晚上,也不说明有什么事由,把刘庆生请到张胖子家的地下秘室进行面谈。胡雪岩一坐下便东拉西扯天南地北地胡扯了近一个时辰,他意在考察刘庆生的心理素质,对这种闲扯的顾客有无耐性。经过观察,刘庆生能够忍受这种考察,而且态度随和,不急不躁。心理测验这一关算是过了。接着,他便要考察刘庆生对本行知识的熟悉程度了。胡雪岩本就是钱庄中的内行,他的谈话中不时夹入许多钱庄生意上的难题,刘庆生都据实回答,有板有眼。随后,胡雪岩又假意自己离行太久,对于同行形势有些生疏了,问及同业中大行小行各有多少家。刘庆生不假思索地把大行和小行一口气报了下来,连牌号、名气和实力回答得一清二楚,这一点令胡雪岩十分赞赏。这样,刘庆生又通过了基本的业务考试和同行的形势分析考试。

胡雪岩相当满意,当即表示刘庆生的工资将由每月不足二两提升到年薪二百两。第二天胡雪岩又给他一大笔钱,叫他去租套房子作为他的办公地点,意在暗暗考察一下他能否放开手脚来办事,有没有办大事的气魄和眼光。后来他发现刘庆生在这方面出手阔绰,一点也不小家子气。于是,胡雪岩心中的最后一层顾虑也消除了,正式定他为钱庄副手,代理钱庄各项事宜。

胡雪岩察人,妙就妙在察于无形之中,以突然袭击或秘而不宣的方式对人才进行考核,使人才的才能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如以上考察刘庆生的三大关,他都是在轻描淡写或在暗中进行的。后来胡雪岩又对刘庆生进行了一次钱庄经营的业务考核。数个月后,胡雪岩回到钱庄,他事先没有与刘庆生照面打招呼,只是暗暗地观察店内的营业状况。后来他坐进店中,刘庆生主动地递过账簿让胡雪岩过目。胡雪岩接过看也不看一眼就又递了回去,直接提问,考察他对钱庄业务的了解情况。他问刘庆生:账就不必看了,明天我要去外头办个事情,现在店内有多少现款?刘庆生答约有七万五千两。胡雪岩又问这两天是否会有人来提款,刘答后天有。于是胡雪岩挺直身子,继续说道:“你给我开个七万两银子的银票,我只用明天一天,后天就还过来。”当看到刘庆生马上就开簿并提出现款时,胡雪岩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因为他目的并非真的要用七万两银子,而是借此考察店内收支账目是否真确。至此,刘庆生通过了第四关考试,胡雪岩认为刘庆生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理财好手。

胡雪岩在考察、选用人才中的这种做法,难怪有人要自叹弗如了。

扬长避短,用人之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不可追求完美,只要有一技之长足矣。胡雪岩于此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别人不敢用的人,他敢用,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员工的长处,帮助他成就大业。

胡雪岩的二夫人芙蓉有一位不学无术的亲叔,叫刘三才,因嗜赌成性,又大肆挥霍,弄得倾家荡产,便被众人取了外号“刘不才”。但刘不才还算人性未泯,有两样绝对不干:吸鸦片和卖祖传药方。正是从这里胡雪岩看出此人心存善良,还是有药可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刘不才并非自甘堕落,只因感到自己有中医才能却无以为生,前途渺茫心中痛苦无处发泄而已。胡雪岩得知刘不才手上有几方祖传药方,疗效奇佳,但至死都不愿出卖时,便决定出资开了一爿药铺,让刘三才自己做老板,并督促他改掉恶习。

但胡雪岩看中刘不才有用之处并不在于他改恶之后的表现,而正是这些“恶习”,这些“恶习”是当时生意场中交往的一些必要手段,以此应酬生意场上的达官阔少、纨绔子弟不是再合适不过吗?

当时胡雪岩想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丝业生意,但由于自己在上海势单力薄,无法在整个行业中产生意义深远的巨大影响。考虑及此,他有意与上海丝业中的巨头人物庞二进行商业合作,这样就可以在上海丝业市场形成垄断局势,操纵整个上海的丝业行情,控制生丝的价格,到那时才可获得丰盈不断的利润。

然而,庞二自恃在上海丝业首屈一指,财大气傲,一般人难以接近,更难于合作。胡雪岩了解到庞二的性格和脾气之后,不敢贸然前往与他亲自面商,怕事情没有谈妥反而在他人面前暴露出自己要操控蚕丝行业的“野心”,这样在行业中就处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这时的他想到了善于外场交际的刘不才,他认为通过刘不才来拉拢庞二的关系,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要做到恰到好处。为此,胡雪岩找到刘不才向他交待任务,嘱咐他如何应付庞二。

一切安排妥当,胡雪岩通过丝业商会会长张大爷出面请客,邀约了庞二和另外两位商界朋友。大家都十分清楚无非是在牌桌上“小会”一次。

三人如约前往,在张大爷安排下,大家很快在牌桌前坐定。刘不才因为手中有胡雪岩给的四万银票仗胆,心里颇为踏实。他开始并不急于和牌,而是认真琢磨每位牌友的打法路数。他发觉庞二的牌打得十分老练,但过于谨慎,往往是一副好牌都被他在手中捏死,失去好多和牌的机会。而另外两位是急于求胜,见牌就和,有时做起大牌来,又打得很草率,总之显得经验不足。

前四圈打下来,成了“三捆一”的局势,庞二一直走背家,输了三万多银票。虽然他嘴里是不会说出来的,心里还是颇为痛心的,打牌的人都想在牌桌上赢钱大捞一把。

吃完夜宵,四个人又继续挑灯夜战。

刘不才在熟悉了各家打法之后,尽量压住另外两位,并极力帮助庞二和牌,以达到让庞二赢钱的目的,这也是胡雪岩交给他的重要任务。他尽力扣住另两位牌路,不让他们和牌,却暗中极力给庞二喂张。庞二的牌风也顺起来,乱吃乱碰都有理。庞二开始和牌了,并接连和了几次大牌,打得另外两位额头冒汗。

这时,刘不才见另外两位也企图通过做大牌来挽回败局,他就以和小牌的方式千方百计来阻止他们,要不就宁愿“舍身”点炮给庞二。结果,那二位越和不了牌,打得越急躁,越失去了章法。最后那二位惨败而归,庞二则大获全胜,赢了三万多两银票,刘不才也赢了一万余两。

对于刘不才在牌桌上的暗中相助,庞二早已是心领神会,心中感激。牌局散后,庞二拉了一把刘不才的手,连连称赞,说:“刘兄牌德不错!”

大家稍作休息,准备回府。离开之前,庞二对大家说他后天请客吃饭,再找几位商界的朋友好好玩一场。于是当时约定,这次的牌友后天都赴庞二的约。告辞时,庞二热情地一再关照刘不才,后天务必光临,刘不才当然慷慨答应。

在两日后的牌局上,刘不才再次暗中大力协助庞二,使他再度大赢特赢,大获全胜,心满意足。趁庞二牌局上得意之时,刘不才乘机把胡雪岩准备与庞二联合垄断上海丝业生意的意思向他转告,庞二慨然应允。

于是胡雪岩在江南一带的丝业生意中形成垄断之势,生意做得十分顺当。并且庞二有阔少作风,他的丝业生意全权委托胡雪岩办理,遇事均需胡雪岩拿出主意。如此一来,胡雪岩在江南丝业上就拥有实际上最大的发言权了,真正地控制了江南丝业。

若没有精通赌技的刘不才通过在牌桌上的努力取得庞二的好感,庞二不一定会答应在丝业上与胡雪岩联手。要与这种纨绔子弟交往,有时仅靠说道理是说不通的,他们还在意的一点是对方是否是个“会玩”会“享乐”的人,是否让自己顺眼,若能让自己痛快欢心则什么事都愿做。刘不才善赌的长处,可以说正恰到好处地用到了这一点上。

这也体现了胡雪岩识人用人的独特之处:在别人眼中不名一文,甚至惟恐避之不及的嗜赌成性的刘不才,在被胡雪岩收用之后,却成为在社交场合的一位“开路先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人用人应长短兼顾,扬长避短。只要能将人才的长处发挥得好就可以独当一面了,这也是用人需用好的关键之处。

精心扶植,栽培良才

企业经营中困扰许多经营者的问题就是:眼看着有许多有才华的人,却不能为己所用。因此,培养自己的人才是许多具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共识。胡雪岩在这方面可谓不落人后。

胡雪岩对陈世龙的精心扶植与栽培就颇费了一番苦心。当年在去拜访湖州郁四的时候,胡雪岩由于只知道郁四其人,但并没有打过交道,在一间酒馆里,问有谁可以送他到郁四的住处。陈世龙走了出来,拉上黄包车,一直将胡雪岩送到目的地。胡雪岩在路上与陈世龙闲聊的过程中,发现此人不但头脑聪明,干事也挺利索,便想用此人日后为自己跑跑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后经过郁四的介绍,胡雪岩对陈世龙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为了用人放心,他依然要先进行一番考察。因为陈世龙酷爱赌博,胡雪岩便要求他若准备为自己做事的话就必须改掉这一恶习。为此胡雪岩特意给了陈世龙一笔钱,随后暗中派两个人跟踪他。结果跟踪的人发现陈世龙虽按耐不住赌瘾发作,进了赌场,但看了半天的“边风”,自己却始终未下注。因此胡雪岩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当然,这一切考察过程事后也一直没有告诉陈世龙。暗中考察才会得到真实的效果。这时胡雪岩的计划就是想把陈世龙送到上海去学洋文,将来他的丝业一定会发展到上海做销洋庄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与洋人打交道时,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人在生意场上做翻译,那么肯定会吃很多亏。尽管事后形势发生变化,陈世龙也没有做成翻译,但胡雪岩这种考察并栽培人才的发展思路值得学习借鉴。后来的翻译由一位朋友古应春替代,而陈世龙则在湖州丝业生意中独当一面,全权处理湖州的一切事务。

胡雪岩对陈世龙培养的方式在今天看来那完全有一种长辈教育晚辈的胸怀,宽厚、仁善,晓之以义,教之以理,加上陈世龙天资聪颖,学东西非常快,很快便可以独立做生意了。师傅胡雪岩对自己的一番用心栽培,陈世龙更是感恩戴德,为胡雪岩奔走劳累就更不辞辛劳、忠心耿耿了。

因人而异,量材施用

用人之道,能时刻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用人才便是最高境界了。因为古往今来,对于如何用好人才向来没有固定的可以仿效的模式,完全依靠用人者独到的眼光,靠的是一个人的用人思想和用人态度。当然,能做到准确地判断并使用人才,这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长久的历练方可造就一双识人的慧眼。而在平淡无奇中发现人才可用的素质,便是胡雪岩识别人才最关键的方面。

当时,胡雪岩与刘不才、小张一起回到杭州城料理善后事宜,住在小张家。三人为如何应对时局犹豫不决,晚上大家都睡不着,因为可想的事情太多。此外,还有情绪上的波动。上海、杭州已经被清军收回,那金陵之围的结果也就可以预料了。到那时将是怎样一种局面?太平军的散兵游勇该怎么对待?遣散还是留用?现在这些都是疑问,实在令人难以做出决断。

忽然,胡雪岩听到有人在墙外敲锣打梆子巡夜。久困之城刚刚收复,一切都还在残垣败迹的景象之中,居然已经有了巡夜的更夫。听着那自远而近的“笃、笃,镗”的梆锣之声,胡雪岩有一种和平安详的感觉从心头涌起,眼前的一切烦恼都抛在了九霄云外。回忆少年时候,寒夜拥衾,在温暖的房间里遥听西北风中传来的“寒冬腊月,小心火烛”的吆喝,真的是别有一番恬适之感。

久违了的太平时世的声音,如今又听到了。胡雪岩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再也无法睡觉了。本来三人同睡一房,他怕惊扰了刘不才和小张,悄悄坐在了床边。可是小张已经发觉,随后刘不才也起来了,原来三人都因为心中有事没有睡着。

胡雪岩从小张口中了解到,杭州城历经战火什么都变过了,惟独这个老更夫老周一直是老样子,尽职尽责,每夜打更从未断过一天。虽然他今年已六十多岁了,身子倒还健壮。在被困的日子里,没有粮食他也侥幸活了下来,而且每天都在尽心地工作,坚持打更。

胡雪岩听说这样的一位老人在战争年代能够坚持打更,肃然动容:“难得,难得,太难得了。”当即他要求小张去劝说老周来为自己做事。因为当时他急需招聘职工,他看中的正是老周这种忠于职守的人,又怎肯轻易放过呢?胡雪岩要老周为他管理仓库,老周一人做不来,可以再派人帮他的忙,只要像他打更那样忠于职守,到时候去巡查就行了。

当下,小张家的男佣摆桌子吃饭。由于粮食短缺,家人拿剩下的饭煮一锅饭泡粥,拌粥的只有一样盐菜。可是“饥者易为食”,尤其在饥饿的岁月里,半夜休息以后,大家都胃口大开,吃得格外香甜。

“我多少天没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了!”胡雪岩十分满意地说:“刘三爷说得不错,‘用得着就好’!盐菜泡饭,现在粮食奇缺,今日之下比山珍海味还要贵重。”

这句话一语双关,含意深刻,小张自然听出了这里面的道理。所谓用人之道,能因时因地制宜,这才是用人的诀窃。“用得着就好”,看人用人的衡量标准关键在于量才适用,放在这个工作岗位刚好适用,这是用人最高超最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