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掌上曾国藩胸中胡雪岩
5773000000040

第40章 共谋发展,互惠互利(2)

但是,结交庞二,借助他的影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庞二生就一个纨绔子弟,送钱送礼他都不稀罕。另一方面,这庞二还是一个捐班的道台。一个富家公子花钱买一道台的顶子,只是抬高身份。因为当时普遍的观念还是“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当时,商人社会地位低,无论你多么有钱,在社会上仍是见官低三分。因此,旧时商人有钱之后,总是想着走捐班一途,花钱为自己买一个虚置官衔,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样的人当然不需要也不会每天去“辕门听鼓”,候一个什么差事。据说这庞二依仗财势,从不把一般人看在眼里。他平时虽不穿官服,但如果哪位州县官儿在他面前拿架子玩儿“派”,他摆的架子,玩儿出来的“派”,比那些官还高一筹。因此,对于庞二也就没法借助王有龄这样的官场势力去收服他。

胡雪岩拉拢庞二,用的则是施恩惠,把他“伺候舒服了”的办法。

原来这庞二既是一个丝商行里的有影响力的巨商,也是一个“一等一”的纨绔子弟,特别喜好赌博。有人陪他赌得痛快,赌得开心且赌出水平,他也就会将对方高看一等,视为朋友,那也就等于将他收服了,生意上合作的事也就好办了。

胡雪岩决定让刘不才去伺候他。刘不才本来也十分精通赌技,是赌场上不要命的角色。打麻将、推牌九、摇场摊……所有赌桌上的名堂他无所不通也无所不会,在杭州城中以善赌闻名。刘不才受胡雪岩的指派,专门陪着庞二连赌两天两夜。赌桌上他使出所有看家本领,红黑青白无所不用,明帮暗察不落痕迹,使庞二在赌场上春风得意,连连赢钱,大出风头。庞二这次赢了一大笔银子,获得不少好处。刘不才真正把庞二伺候得舒舒服服,庞二也由此敬重刘不才的高超赌技,把刘不才看作玩乐场不可多得的朋友。庞二十分痛快地给刘不才一个“无论是在一起玩,还是干啥正经,都有你一份”的许诺。当刘不才告诉庞二胡雪岩希望和他联合,一起控制上海洋庄市场做一笔利润丰厚的大生意的时候,庞二虽然与胡雪岩交往很少,也没有真正了解胡雪岩的为人和本事,因而只是认为胡雪岩不过是一个刚刚上路的丝业新手,实力毕竟有限,而且恐怕其中有什么变故,心里还存有几分戒心,但他仍然答应和胡雪岩联合。特别是在胡雪岩借助自己在湖州官场势力帮助他解决家庭纠纷之后,他甚至将在上海的生意全权委托胡雪岩打理。庞二最后与胡雪岩结成了一对牢不可破的生意合作伙伴。

施于恩惠,把对方伺候舒服之后让其跟着自己走,当然在事情具体运作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具体到这种下药方式,针对富家公子庞二嗜赌,胡雪岩以纨绔陪纨绔,以会赌赔好赌,这显然不是什么可以摆上桌面的光彩手法。但胡雪岩在商业运作中,因人而异,采取不同应对策略,想方设法地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对方结交,形成商业同盟,共谋发展的做法,这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商场有商场的规则,正如要使顾客心甘情愿地买你的东西,你就必须能够把顾客伺候得舒服。你要与同行合作,结交同行,让别人不怀二心地跟着你走,自然也要让人明白跟着你走的好处。这其实也是一种互惠互利。

借势谋势,商界称雄

胡雪岩两手空空开办钱庄,并从此步入商界发展的快车道。而开办钱庄是一项需要大本钱的生意,他之所以能够赤手空拳办钱庄,涉足金融业,是因为他巧借东风,能够因人成事。

胡雪岩幼年进钱庄做学徒,他从倒马桶干起,仗着聪明伶俐很受老板重用,没几年就去跑业务了。胡雪岩少年得志,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然而,胡雪岩没有其他钱庄职员那样的小家子气,更不满足于打工仔的地位,一心要当老板。一个偶然的机会为胡雪岩抓住了,通过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胡雪岩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胡雪岩在商场上的成功,与他结成生死之交的官场朋友王有龄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别的不说,没有王有龄的帮助,胡雪岩的钱庄也不可能那样顺利就开起来,至少是不可能开创之初就有那么红火的场面。王有龄能与胡雪岩结成生死之交,就是因为在他穷困潦倒之时胡雪岩伸过援手,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做捐官的活动经费。虽然胡雪岩给王有龄的帮助,看起来是一场极有风险的赌博,但确实成为了一种极好的感情投资,并为自己打造了一艘日后纵横商海时可以横冲直撞的官场大船。

而胡雪岩的确是善于借东风的好手。他巧妙地利用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影响,把官商结合的妙处发挥得淋漓尽致。王有龄当了海运局“坐办”,胡雪岩倒买倒卖漕米,赚取差价,挣到了“第一桶金”;王有龄升为湖州知府,胡雪岩充分地利用“人和”和“地利”,开钱庄、办药店,做起了生丝生意,涉足好几个商业领域;王有龄当上浙江巡抚,胡雪岩不仅生丝生意越做越大,开始销洋庄发展国际贸易,而且还从军火生意中猛赚了大把的银子,成了名震东南半壁、富甲一方的“东南大侠”。另外,王有龄特别关照胡雪岩的生意,还以浙江巡抚的名义通令:全省凡解粮饷必须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独家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这不仅使胡雪岩的钱庄获得了战时官银的垄断经营权,更重要的是使胡雪岩的钱庄在当地形成独家“坐大”的垄断局面。

承受皇恩,富甲天下

在胡雪岩借势的过程中,他巧妙地借助权倾朝野的封疆大吏左宗棠的影响与势力,使自己成为富可敌国的“胡财神”,同时由于他对政府和商界的贡献,被皇上赐于二品顶戴,赏穿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从此获得“红顶商人”的称号。至此胡雪岩可谓将“借东风”手段运用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同治元年正月(1862年2月),胡雪岩初识左宗棠,当时左宗棠刚刚上任浙扛巡抚。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胡雪岩明白要想在浙江这块地盘上做生意,并谋求向外发展,当然要与眼前这位掌管一方大权的“父母官”拉上关系。特别是王有龄死后,失去了官场势力庇护的胡雪岩,就更需要靠上左宗棠这棵大树。因此,他便把受王有龄委托、从上海千方百计筹集而未能运入杭州城的粮食,作为进见左宗棠的见面礼,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20年的密切合作和倾心交往。

左宗棠素有远大抱负,在青年时代就曾写联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可以说,他在官场上能有如此的政绩完全是靠多年奋斗得来的。而比左宗棠小十二岁的胡雪岩在他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前后奔波,出钱出力出主意,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胡雪岩通过帮助左宗棠购买军火、采购军粮、筹办钱饷,参与了左宗棠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的行动。所有这些在当时可是大清朝安定国家、稳定社会治安的重大国事。此外,胡雪岩还尽心尽力,积极地为左宗棠协理洋务。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在左宗棠60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与新疆阿古柏等分裂势力逐鹿于西北蛮荒之地时,左宗棠的官场敌对势力冷嘲热讽,各省观望拖延,而只有亲密挚友胡雪岩为左宗堂精心选购西洋军火,四处奔走筹借洋款,在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就了中外瞩目的丰功伟绩。因而,在左宗棠眼里,当时的胡雪岩已成了春秋时犒师救郑的弦高、西汉时输财助边的卜式一类不可多得的、能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良商益友了。

胡雪岩为左宗棠效犬马之劳的直接收获,是获得了对方的高度信任和倚重。胡雪岩通过帮助左宗棠建功立业实现他安邦治国的理想,由此与左宗棠建立了极为密切的个人关系。左宗棠把胡雪岩当作可以依靠的知己。左宗棠于光绪七年(1881)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之后,派官兵护送侄女赴浙,先从南京搭乘轮船至沪,由沪至浙的船只,就托给胡雪岩代为照料。光绪九年至十年(1883~1884)胡雪岩受同行排挤,濒临破产,还吃了官司,左宗棠从南京三次到上海胡雪岩的住处探望。

胡雪岩对左宗棠的帮助,换来了左宗棠对他生意场上的鼎力支持,为胡雪岩撑起了一把能够为其商业活动“遮天”的大保护伞。胡雪岩有出将入相的左宗棠作为牢固的官场靠山,在总办粮台、劝捐、军火买卖、借款等一系列商业活动中,获得了不少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有了朝廷重臣洋务派左文襄公的手下红人这块招牌,胡雪岩在商场更能左右逢源了,就连洋人也都对他高看一眼。

平心静气,沉着冷静

胡雪岩曾说:“千万要沉住气。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莫想过去,只看将来。今日之下如何,不要去管它,你只想着我今天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就是了。”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容易沉不住气。比如危机出现的时候沉不住气,事情太顺了,也容易沉不住气。当初王有龄进京捐官成功,由于有老朋友何桂清的保荐,回到杭州很快就被政府任命为海运局坐办。同时他在胡雪岩的全力帮助下,曾经影响到王有龄自己和杭州官场人物前途的漕米解运的困扰许久的大难题,也一举圆满解决。这个时候又恰逢湖州知府实缺。湖州是历史上有名的生丝产地,丰饶富庶,是令官场中许多官员垂涎的地方。王有龄由于为漕米解运立下了汗马功劳,已经在浙江得了能员的美誉,这使他一下子又顺利被上司提拔为湖州知府。不仅如此,王有龄又通过胡雪岩的指点迷津为黄宗汉捐了一万两银子的协饷——实际上是被黄宗汉敲诈了一万两银子——他还同时得到了兼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许可。官场的所有事情都十分地如意。

如此顺利,使王有龄自己做梦也都不相信自己的运气会这样好。他十分感叹地对胡雪岩说:“一年工夫不到有今日的局面。福兮祸所倚,我心里已有些犯嘀咕了。”还是胡雪岩头脑聪慧,处世能够沉着冷静,他对王有龄说了前文的那段话。

胡雪岩的这番话,意思是说人要能够做到不为一时的宠辱得失所激动,不要过多想自己的眼前得失,而应该目光远大,着眼全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目前最急需做的事情上。

这番话显然是具体针对王有龄当时的沉不住气说的,却也的确说出了一番如何面对人世的大道理。

人确实需要具有不为宠辱所动,不被得失所羁的大气。即使人们不能够把一时的得失荣辱都轻轻松松全看作过眼云烟,但比较而言,在当前形势下,已就的荣辱或已成的得失,无论如何总也没有目前该做必做的事重要。人总是要向前看,往前走的。再说,一时的荣辱得失,其所得所有,一定有它产生的原因。俗话说:没有无由的福祉,也没有无根的灾祸。所谓“今日之果,昨日之因”。即如王有龄的“运气”,其实也是他与胡雪岩一系列艰苦地努力争取而来的,从这一方面进行分析,也就没有必要为这得或失“犯嘀咕”了。

身在商界的生意人,应该认识到“今日之果,昨日之因”,而不为得失所羁,具备一事当前沉得住气,这显得特别重要。

在生意场上,无论发生什么样不可预测的事情,胡雪岩从来都能沉着应对。

当初,阜康挤兑风潮波及杭州。螺蛳太太是很有主见也很能干的人,当时正在杭州负责钱庄的经营管理,但是她也被这从未遭遇过的经济危机“震”得失去分寸而不知所措了。就在这时,胡雪岩回到杭州,面对挤兑风波,他依然表现得十分冷静。他来到钱庄的时候,恰逢午饭时间,他居然十分细心地嘱咐钱庄“大伙”谢云青,说天气冷了,该用火锅了。他要谢云青把冬至以后才用火锅的规矩改一改,不要刻守陈矩,应该照外国人的办法,以气温变化做标准,比如:冬天寒暑表多少度吃火锅,夏天寒暑表多少度吃西瓜。虽然胡雪岩平常就十分注重关心店员生活,但在面临破产倒闭的非常时刻还能如此沉得住气,连那些伙计们都感到十分惊异。

胡雪岩面对挤兑风潮,之所以能够如此沉得住气,就在于他具有能够不在乎得失的大气。从胡雪岩面对危机的态度可以看出:胡雪岩是大胸襟、大气魄之人,而绝非那些终日蝇营狗苟的市井小人。

胡雪岩非常明白,事业不是他一人创下的,出现阜康钱庄被挤兑的局面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误所造成的,今日之果得自昨日之因。而这个时候处处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为利益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更加坏事。他告诉自己,危机当头,不必责怨任何人,甚至自己都不必责怨,目前要考虑需要做些什么事可以挽回,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由于胡雪岩沉得住气而表现出来的冷静,使他在危机到来的时候选择施行的一系列措施手段,都产生了一定的遏制危机继续蔓延的作用。比如他那使伙计们惊异的“看饭桌”对于稳定职工情绪就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是大势已去,败局已定,纵有回天之力,亦无力挽回,再好的手段,也只能维持一时,而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了。

在商言商,生意人求利,不计得失是不可能的。但许多情况,特别是危机出现的时候,生意人又确实比任何人都需将得失之心丢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沉得住气,才不致于危机关头晕招频出,使得结局更加悲惨。

一旦为眼前的利益得失所动,甚至斤斤计较于得失以至于不能自拔,就很可能被眼前得失所惑而陷入一种迷乱之中,无法判断出目前哪些事情是最急需要办理的,无法判断出采取何种措施可以避免危机的蔓延。

记住,无论面对什么危机,无论面临任何得失,千万要沉住气。平心静气,成事之要义也。

风云突变,得失尽释

生意场上风云突变,什么想不到的情况都会出现。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又不能患得患失,失去应对危机所需要的平和心态。

“尽量将得失心丢开”,这是胡雪岩在自己生意面临破产的危机紧要关头,告诫自己的话。

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胡雪岩的生意受到洋行与官场反对势力的两面夹击,已经到了一个最危急的关头。当时,他遭遇了几个让他难以应付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