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励志故事全集
5779000000025

第25章 成功源于你的抉择(3)

这位学生怀着惊喜的心情欣赏着老师的杰作,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那双手上。“妙极了,老师!”这位学生叫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听到这样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拖来另一个学生。“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学生用虔诚的口吻说道。罗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他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用同样尊敬的口气说:“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此时的罗丹已经变得异常激动,他不安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反复端详这尊雕像。突然,他抡起锤子,果断地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对老师的举动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罗丹用平静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位为艺术不断追求的人。

在艺术中执着于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人才堪当大任。

让作家感动的优秀编辑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感慨地说:“现在,有些编辑部、出版社,编一些文摘或选集,挑选了你的文章,就像从无人管理的果园里摘果子,随便伸手摘下来便装进他的篮里,视为己有。事前,不跟你打招呼;你事后,不寄样书和稿酬。似乎一切都那么地义天经。如此巧取豪夺,颇有‘公然抱茅入竹去’的感觉,在我已不止一次。虽有《著作权法》高高在上,想想为区区一篇文章而费周折,总觉得麻烦,便屡屡作罢。”

但肖先生也不是不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果。

几年前,热心的读者告肖先生,他写的一篇《可怜的马斯卡尼》被《读者》(曾用名为《读者文摘》)转载了,问他知道不知道?肖先生一无所知,并且感到奇怪。以前,《读者》曾转载过他的文章,每次事前事后均有信函相告。怎么这一次没有了呢?于是,他给《读者文搞》编辑部写了一封短信相问。当时,并不抱什么希望。

不料,没过多久,他收到《读者》编辑李一郎先生的回函:

“您好!来信收悉。我刊今年第8期转载了您的《可怜的马斯卡尼》一文。发稿前曾给《随笔》去函询问您的地址,以便出刊后给您奉寄样刊和稿酬。但至出刊也未能收到该刊的复函。为此,我们只好将您此文的转载费寄至中国版权研究会。故请您去信与该会联系,他们会负责给您将稿酬汇寄的,请放心……”

同时,李一郎先生还寄来了转载他这篇文章的《读者》。

肖先生心里忽然很感动。他感动的是他的认真。对方完全可以寄一份杂志,三言两语说说,李先生却极详细地告诉了自己事情的始末以及稿酬的原委。在他的信后不仅署上他的姓名,还盖上了朱红的公章大印。

肖先生认为:“眼下,这样认真的人不多,尤其是对外界与自己不搭界的人认真的人不多了。人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然认真便成了奢侈和累赘。……优秀的编辑永远不是仅仅拿着剪刀和浆糊就可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除了学识之外,还要有这种认真,对作者与读者的认真。”

肖复兴先生没有如李先生信中告诉他的那样,给中国版权研究会写信,因为现在稿酬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重要的了。他收到了李一郎先生的信,便也同时收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比稿酬更重要的:认真。

恩格斯说:“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坚持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

一个满意的答案

几年前,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土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大理想的领域里取得那样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还有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尔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极具代表性的经历,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她也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能够一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学得很认真,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说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苏珊眼里闪着坚定,“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在艾尔森随后的走访中,更多的成功人土所谈的认识,与苏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一份自己在内心里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而又一时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惟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的选择。而那些成功,就是从那份对职业的忠实与认真中一点一点地演绎出来的。

苏珊的话很耐人寻味——“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凝聚了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她的这种“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的敬业精神,让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很多人常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其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自然,也会因此找到许多的乐趣,因此拥有一份骄傲的人生。

急着赶路的商人

从前有一位商人,带着货物到市场上出售,他的运气非常好,生意兴隆,所有的货物都卖出去了,口袋里塞满了金子和银子。第二天,他准备回家,并且想在天黑之前赶到家中。

他把钱塞在背包里,放到马背上,然后骑着马上路了。中午的时候,他路过一座小城,休息了一会后,打算继续赶路。这时,他的仆人把马牵到他的面前说:“主人,马的后掌蹄铁上掉了一只钉子。”

“就这样吧!”商人说,“我只有6个小时的路程了,这马蹄铁不至于掉下来。我们要急着赶路呢!”

下午,商人下马休息,叫仆人到附近喂马。仆人回来后又对他说:“主人,马左后腿上的蹄铁已经掉啦,我是不是牵它去重新打个马掌?”

“就这样吧!”主人答道,“只不过剩下两个小时的路程了,这马应该还能挺得住的。”他们继续赶路了。没走多远,马便开始一瘸一拐了;跛着走了没多久,开始跌跌撞撞了,又没走多远,终于一跤跌下去,腿折断了。商人只好将马留下,把背包解下来背在自己肩上,步行回家。结果,他一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细节,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地方。没有小地方的疏忽,就不容易出现大的过错!

国王不能审案

这是将近400年前的事情了。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忽然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到皇家法院去亲自审理几件案子了。何不去一趟,审一桩小民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

国王一行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国家都在朕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朕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国王满脸不快,质问柯克大法官。

“陛下息怒,容臣禀告。陛下当然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吾王总揽。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柯克显得很恭顺,但眼神中却透出一份坚定不屈。

“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一桩新鲜事。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归。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喽。”国王语中带刺儿。

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这次冲突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英国的司法便成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

每个人都应该奉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干什么都应竭尽全力而为之,差一点都不行”的习惯。在工作中,应各负其责用一种神圣的职业道德支撑着自己去克服困难,去战胜各种阻力。

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的将军

铫期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军。他率部作战时,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为开创东汉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东汉的光武皇帝刘秀封他为食邑五千户的安成侯,对他十分器重和信赖。

但是,铫期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而是勤劳奉公,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平时,看到刘秀有什么不对,每每率直地当面进行劝阻,哪怕刘秀大怒,自己也毫不回避和迁就。在通常情况下,刘秀多是采纳铫期的意见,防止了不少错误。

铫期有两个儿子,一个名铫丹,一个名铫统。尽管铫期对他们很爱怜,可是在生活上要求却很严格,从不让儿子们倚借这侯门子弟的身分做出越轨的事。

铫期积劳成疾。老母亲望望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儿子,又顾念到两个没成年的小孙子,便呜咽地跟铫期诉说,让他趁着还有口气的时候,跟刘秀提出由孩子承袭安成侯爵位的问题。

铫期睁开眼睛,缓慢而吃力地跟老母亲说:“这些年来,受到国家如此深厚的恩待,但是自己给国家做的事却少得很。往常~想到这里,就觉得很羞惭。现在要死了,我正在抱恨今后不能再给国家出力了,哪里还想到再为儿子们的荣华富贵,伸手讨要,让儿子们去承袭什么侯位呢?”说着说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一个人尤其是为官者,奉献一时、廉洁一时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一生奉行廉洁奉公的作风。

无足轻重的事实和统计数字

报纸和杂志的编辑们经常画蛇添足,为读者提供无足轻重的事实和统计数字。某年,一位记者奉一家著名杂志之命,前往非洲写一篇关于一个新建立的共和国的总统宫的文章,稿件发回后,这份杂志的编辑只看了第一句话,便拒绝采用。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数百级的台阶通向围绕着总统宫的高墙。”编辑立即给记者拍了电报,要求他搞清楚确切的台阶阶数和宫墙的高度。

记者马上着手获取这些事实,但是他为此花的时间太多了。这期间编辑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因为杂志就要拿去付印。他一连发了两封加急电报催促,但都没有回答,他又发了一封电报给记者,告诉他如果他再这么装聋作哑就解雇了他。不过记者还是没有回电,编辑只好很不情愿地照原样发表了那篇文章。一星期后,编辑终于收到了记者的回电,这可怜的家伙被逮捕了,并且被扔进了监狱。不过,他总算还被允许发一份海底电报,报告编辑就在他数到通向总统宫15英尺高的宫墙的第1084级台阶时,被逮捕了。

某些人自以为“堪予称赞”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丝毫的实际价值。除非对结果有积极的意义,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问题上纠缠只能浪费宝贵的时间。

葫芦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

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我听说过先生的大义,您是不愿仰人鼻息的人。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致于葫芦里面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窍,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大葫芦不是一样的吗?”

一个人只有投入社会和生活,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只求虚幻的名声,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

面试者中表现出色的落选者

小吴是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吴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吴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吴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吴时,招聘人员问了小吴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吴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吴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