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全集(白金版)
5780900000004

第4章 以德为本,做人之道(3)

天堂的信

我的父亲戎马一生。他的童年正好遇上大萧条时期,母亲也是一样。因此,他们很注意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他们童年时渴望但又无法得到的东西。8岁那年,我着了魔似的渴望在过圣诞节时能得到一台电唱机作为圣诞礼物。我心里明白父亲的薪水十分微薄,他没多余的钱替我买唱机。但父亲在军需处的一个供应社谋得了一份兼职。那年圣诞节前,他每天在午餐时间干1小时的活儿,每小时1美元,一连干了25天。他不顾自尊,为他的下属服务,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替我买那台唱机。

一年后,父亲要做心脏手术,输血的血型配得不够好,结果产生了输血反应。在最后的5天里,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去世的那一天打电话给我那当时才3岁的弟弟,对他说自己已经去世了,去了天堂。他说:“上帝让我打电话给你,跟你说声再见。你不要害怕,也不要难过,因为我很好。我是想让你知道我很想念你。”

他给我写了封信。他在信中对我说,他为我在学校里的成绩感到骄傲。他说他希望我有一天能上麻省理工学院——后来我果真上了麻省理工学院。他还对我说,他相信我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力肯定会成功的。

在我参加学校为七年级和八年级优等生举行的颁奖午餐会的那天,母亲把父亲这封最后的信给了我。那真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我当时并没意识到父亲是在多么艰难的时刻写的这封信。

当时他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在母亲怀中离开人世时,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让吉米高高兴兴地参加完学校的颁奖午餐会,等午餐会后再告诉他我的事。”

母亲和父亲只为一件事真正争吵过,这事涉及钱。父亲是想要为我们已经抵押出去的住房买份保险。他对母亲说:“这笔投资是省不得的。要是我有什么不测,你和孩子们还能保住这屋子。”

“我们没钱买这保险。”母亲说。

6个月后,父亲去世了。母亲想,这下我们要被扫地出门了。但在3星期后,保险公司的理赔员带来了一张支票,那笔钱正好是我们所欠的房款。父亲在去世前自己设法偷偷省着钱,买了抵押保险,一直在缴付保险费。现在他安静地躺在墓地里,却还在关怀和照料着我们。

父爱如大海深沉宽广,永无竭尽之时。即使父亲远在天堂,我们在尘世间也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温暖的爱。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要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多岁呀,眼睛看不见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

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伤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夏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

让那条窄路无障碍地延伸,谢谢你!

“爱是生的一种方式。”爱让世界更加光明,更加温暖。人类社会不幸的最大原因是因为缺乏同情。如果人人奉献爱心,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后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鼓励与呵护,改变了儿子的一生。母亲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每个人都有勤奋的资本。如果我们能培养勤勉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努力,也许一时,没有感觉到那些微小的进步,但是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母本善良

生母的影子还来不及在我心中定格,就早已化作一抔黄土。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大哥和我像两头受伤的小兽,和父亲困守那份贫寒和凄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岁的大哥开始干一些力不能及的成人活儿。有一次煮猪潲时大哥的两只脚丫子被烫得白花花的,好心的邻居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们开始四处奔走,为父亲张罗续弦一事。

半月后,继母就嫁过来了—— 一个端庄贤惠的女人,举手投足间总让我无形中生出一种依恋之情。现在想起来,那也许就是一种所谓的缘分吧。母亲还带来了两个孩子,他们成了我生命中的二哥和小妹。

父亲是那种一锅旱烟就可在屋檐下蹲上半天的老实巴交的汉子。“文革”受冲击后更是少言寡语,身体也每况愈下,逢阴雨天就起不了床。母亲却上过高中,当过教师。她本可以找一个条件好的人再嫁,可她一听邻居说起我们父子仨的境地,居然毫不犹豫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虽然母亲为此呕心沥血半世,可她至今无怨无悔。

母亲要强,为了维持一家6口的基本生计,她拼命地干活儿。一天下来,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衬衣往往要挂上一层白霜般的盐渍。而晚上她还常通宵达旦帮大队会计室抄账。以致邻居们都说母亲不是在过日子,而是在熬日子。即使这样,全家还常为温饱所困。一次我替在田间干活的父亲回家拿茶水,掀开门帘,看见母亲正用开水洗泡我们兄妹吃过的饭碗,尔后拌着一点黑锅巴,艰难地咽着。我倚着门框惊呆了,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每次饭前母亲总笑吟吟替我们盛着饭而推说自己先吃了。现在每次看到被胃病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母亲,我总要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要活得出色,才能无愧于母亲。

父亲丧失劳动力后,母亲犹如恶浪中的一叶扁舟,更显孤立无援。她此时多么需要父亲替她撑起一方晴空啊!母亲哭过,甚至动过死的念头。可她一如普天下的母亲,放不下我们和这个贫家,含辛茹苦,终于挺过了那段雪上加霜的日子。

日子在耕耘中缓缓流逝。母亲吞尽了苦涩与辛酸,再化为殷殷的滋育,让我们吮吸着生活的甘甜。懂事的大哥终于被这种幸福憋得喘不过气,他不忍看到母亲为供我们上学,为辅导我的功课,十多年没添过新衣,没睡过囫囵觉。品学兼优的大哥毅然退学了。

面对家访的老师,母亲震怒了。大哥就是她埋藏心底几十年的大学梦啊!记忆中的母亲发了平生最大的脾气:用绳子绑了躲在山坳里的大哥,拖着他从坡顶上滚一段,爬一段,又哭诉一段,浑身是泥,披头散发……倔强的大哥终于跪倒在母亲脚下。

“娘,这样下去您会死的,让我帮帮您。娘,您就原谅儿子的不孝吧!”

还有什么能比死更震撼母亲呢?母亲一下瘫倒在地,与大哥抱头痛哭起来……

母亲朴实的人格总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大哥退学后,虽多了一个帮手,但逢农忙总是嫌人手不够。这时已考上同一中学的二哥、我、小妹便会自觉地在放学后,节省下3块钱车费而步行半天回家帮家里干上半晚的活儿,天亮又赶回学校上课。12岁的小妹往往累得要我和二哥交换背着回校。农忙的最后一天,就着月色在割下一把禾苗时,母亲竟累得躺在田埂上爬不起来了。大哥执意要背母亲回家,可母亲望着同样疲惫的大哥不同意。当二哥和我搀扶母亲一步步往家挪时,大哥牵着小妹紧跟着母亲身后苦苦哀求:“娘,让我来背您,让我背您回家,娘,让我……”

二哥初中毕业后,瞒着母亲放弃了保送重点中学的指标而考上中专。通知书来的那天,全村轰动,而母亲却狠狠训了二哥一阵子。她红肿的双眼只有儿女才明白她背着人哭过多少次。等轮到我考中专时,母亲就死活不同意,再苦再累也要供我们上大学。

现在,大哥已成家,二哥也有了工作,我和小妹则同时考上了大学。照理病魔缠身的母亲该享清福了,可她却禁不住村人执意相求,居然重返讲台当了孩子王。听大哥来信说母亲重拾教鞭很快活,只是有时想外面的崽女,希望我们能抽空回去聚聚。多年来,这也许是母亲第一次向儿女提一个不是要求的要求吧!

城市早已万家灯火。遥望桑梓,母亲,您还好吗?

心灵鸡汤

高尔基曾说:“我们应该赞美她们——妇女,也就是母亲,整个世界都是她们的乳汁养育起来……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爱……”正是无数母亲用她们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养育后代的天职使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她们的伟大早已不能用言语表达。

父亲的心,都是相通的

吴先生是我的一个老学生、大朋友。他的儿子女儿以前跟我学汉语,现在孩子们都去美国念大学了,吴先生接过孩子们的课,跟着我学汉语。

吴先生的女儿以前跟我说起她父亲,就会鼻子皱皱,眼睛直挤,只有一句评语:“老古董。”我说不会呀,你父亲特别容易沟通,我跟他很谈得来。他女儿笑着说:“那是因为你不是他的女儿。如果你是他女儿,你就不这样想了!”

小姑娘给我举例说明其父亲作为“老古董”的表现。

首先,他不允许18岁的女儿穿吊带背心出门。新加坡终年夏季,满大街都是两根细细的带子吊着刚盖住肚皮的小背心,又凉快又养眼,将女性的优美身段充分展现,吊带背心和踢踏的拖鞋是这里一道流行的风景。可吴先生就是不许。

其次,他不许女儿超过10点回家。如果女儿晚上有party,他一定负责开车送去并接回,女儿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外过夜。这个我还真不理解,我学生才四五岁,父母都允许他们在朋友家借宿。

第三,他不许女儿在高中期间谈恋爱。这个也许中国父母可以理解,但身处新加坡的我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新加坡是鼓励早婚的,孩子们在小学中学是男女分开学习,到了高中就可以合一起上课,意思是可以谈恋爱了。报纸上前一阵子还倍赞一个20岁的小妈妈读书生孩子两不误,那孩子的爸爸还一脸稚气。吴大小姐是很有分寸和眼光的女孩,在国际学校读书,高二时认识了一个日本小男生,经小姑娘一介绍,我觉得简直无可挑剔。

谁知人家小男生初次上门,就被她父亲训了出去。据说吴先生跟那男孩说话跟审犯人似的,压根儿没给过笑脸。她父亲再三告诫她,女人的贞操对她一生的幸福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到结婚的那一天。(小姑娘当时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瞪着我,小声追加一句:他好像还活在18世纪!)

最后,他不许女儿嫁老外,必须嫁本国人,中国人也可以。这让他女儿很为难,就跟我抱怨说,我在美国呀!那里选择太少了!我爸爸为什么要care(介意)他是哪国人什么肤色,他应该care他是不是爱我。

上个月给吴先生上课的时候无意中聊起他女儿的抱怨,吴先生笑了,跟我说,我女儿以为我守旧,其实,她不明白一个父亲的心。他后来跟我说的那段话,让我感触良多:

“我不许女儿穿吊带背心,是为了她的安全。一个女孩子如果过分暴露自己的身体,男人看到了会想入非非,无疑是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大多数男人都是好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要有一个动了歹念,受到伤害的就是我的女儿,我不能冒这个险。这与我保守不保守没有一点关系。你当然可以说,什么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出门走路还会被汽车撞呢!我能够做的,是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你说得对,满大街都是这种衣服,I don’t care(我不介意),那不是我的business(分内职责),别的女孩受到伤害,我的确会感到sorry(痛心),但那不至于要了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