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首先引起印度各界的深思。有专家指出,“猴人”的群体幻觉,实际上是部分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一种曲折反应,与印度社会状况息息相关。德里城猴满为患,仅与总统府近在咫尺的政府主要办公区域一带就有一万只猴子出没,加上媒介的夸张渲染,警方的处理不当,这出闹剧就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于是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过分关注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能就会出现极致的境地。这种事情扳起指头数来是一串一串的。看那苦命范进,一心要想中举,几十年不改初衷,等到幸福突然降临,他竟在街头抱着卖了半天也没人要的母鸡高喊,“噫!好了!我中了!”又比如现今的体育彩票,拥着为体育事业作贡献的心态也就无所谓,但确有不少彩票迷们期期在做美梦,以至于有人竟也天天念叨“我中五百万了”。就如那德里,本来猴子就多,加上生活压抑贫困或者性格不合群等,怪事出现也就不奇怪了。二即生活工作处于极度紧张的人们时时都在寻找一种发泄口。国外诸如冒险等许多旅游项目都是据此开发的,国内也有专供人发泄的场所,让人紧张的情绪好好地释放,这实在是一种善良之举,它会使社会群体相处良性循环。但即使如此,也仍然有许多解不开的死结,有许多的悲剧,为数不少的犯罪现象都是这样衍生出来的。某地曾接连发生数起凶案,其中一起据犯罪分子交代,作案动机竟是“考验警方”的破案能力。这种发泄,和“猴人”其实蛮相似,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还应将这个事件放到另一个层面去观察。一起乌有事件竟持续一个多月,撇开警方不提,媒介和一些科学家也有脱不了的干系。就如上言,媒体好像挖到了“宝”,绘声绘色,拼命渲染,而教人认真思考科学分析的文章几乎没有,这是否也是一种群体效应?仔细想一下,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体在我们身边还是不少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索性将“猴人”事件延伸开去:假如真有这样的事发生,舆论以及民众会怎么看?我猜测,不管怎么讲,以下一条肯定要提及的,即要善待同类,因为它也是有生命会思考的。如此,我们人类就显得高尚宽容了,如果是因为被遗弃的人在猴堆里成长起来的“猴人”,那就更应善待,更有责任让其回到人的队伍中来。
不管怎么说,这场闹剧给我们的思考还是蛮多的,从哲学角度讲,想象和现实之间有许多的无形桥梁需要构建,这实在是个系统工程,不认真关注,“猫人”、“狗人”乃至别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人”还会出现,也不仅仅是在印度。
韩国的“密云不雨”
虎耳草:主治瘟疫,擂酒服。
密云不雨是个很中国的成语,字面意思也挺容易理解,密云,满天的乌云,不雨,不下雨,满天的乌云却不下雨,《周易》的原意是说条件都已准备好,事情却没有做成。这样的成语和韩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韩国《朝鲜日报》近日的消息说,韩国的大学教授共同选定“密云不雨”这个中国成语来形容2006年度韩国社会的总体情况。他们中有48.6%的人认为这个成语能够确切解释2006年的韩国政治、经济、社会。他们认为,2006年,社会矛盾、房价暴涨、朝鲜核试验等问题难以解决,使韩国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日增。
不想去评论韩国的什么事情,虽然和我们是近邻,但我不是国际问题专家,评得不好,不到位不说,还怕弄出什么国际问题,只是对他们这种用咱们的成语来概括他们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感到好奇而已。你想想看,什么条件都准备好了,事情却没有做成。这的确是非常郁闷的事情。笨伯理解,至少有两种情况可以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看看什么都准备好了,其实是表面现象,肯定还有哪些关键因素不具备的,极有可能是这个关键因素,表面上看起来是具备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具备,事情自然不会成功,即使勉强做了,成功的可能性也极小,就像那航天飞机一样,飞上去了也会掉下来的。二是真的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做起事情的时候也有可能不成功的,其中有可能是方法问题,也有可能是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实施中突然产生了变数,就是这个突然的变数导致了整个事情的不成功,这个变数刚开始的时候有可能是极细小的,甚至是非常不起眼的,一般的人很容易忽略,比如房价暴涨,你光出台政策是不行的,还有个执行力度,但一执行的时候就会触及利益,而利益又是个很复杂的系统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房价还是涨,不仅涨,还暴涨,韩国人民当然不满意了。密云而不雨,实在是太可惜了,还不如没有密云呢,那样的话,老百姓也不指望什么。
韩国人真的很有意思,对咱们的四字用语情有独钟。他们这些年来一直是用四个字来评价他们社会总体情况的。2003年是“右往左往”,可以想见,这一年的方向感很不强,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就像醉酒开车一样,坐车的人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危险得很;2004年是“党同伐异”,老成语,很容易理解,你弄我,我整你,水火不相容,这一年国内的政治纷争激烈程度完全可以推想;2005年是“上火下泽”,也形象很很,火焰往上冒,池水往下淌,总是别扭,总是别扭,政府和民众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
然而,词语毕竟是词语,不管是四字还是二字,甚至多字,都只是一个表象,重要的是,当政者最好不要“右往左往”,更不要“党同伐异”,“密云不雨”如果变成“密云密雨”,老百姓就高兴了,老百姓一高兴,肯定不会“上火下泽”的!
很棒的“英语跟屁虫奖”
白头翁:止腹痛,疗金疮。
世界上又一项新奇的奖项、令人刮目相看的奖项产生了。新华社昨天的消息说,法国的英语跟屁虫学会近日将年度“英语跟屁虫”大奖授予了法国电信公司总裁,因为他使用英语来命名公司产品。报道说,自1999年以来,这个学会每年都颁发“英语跟屁虫”奖,获奖者都是“全心全意维护英语在法国的优势地位,导致法语受到损害”的“法国知名人士”。
由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包括捍卫法语协会等多个团体的代表。
我并不把它当作无聊的奖项,我把它的评比看作是一种捍卫法语地位的智慧手段,这是一个很棒的并不亚于诺贝尔奖的可以推动法语进步的奖项。
先说这个跟屁虫学会,这样的名称是再贴切不过了。对自已国家的语言不感兴趣,或者说将别国的语言学得很好,这样的人是很多很多的,不仅法国有,就是被学的英国也有,英国肯定有人将法语学得比自己的英语棒得多的人,这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不分皂白的从众现象,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精力花在学别国语言上,而且又是将自己的母语学得一团糟的现象。我想,誓死捍卫法语地位的那帮子有识之士就站出来维护了,这样的势头不遏止怎么行呢?肯定是不行的!想个什么法子呢?你总不能下文件干预吧,人家可是对英语棒的人会提供大额奖学金的噢,也不能说英语有什么什么不好吧,否则英国政府跟你急。于是,跟屁虫学会就这样诞生了,现在看来,这个学会的作用是可以四两拨千斤。
再说这个“英语跟屁虫奖”。我们是不能从被冤枉的角度看这个奖的,电信公司总裁仅仅是因为用英语来命名产品,可能是造了一个什么新玩意儿,也可能是用英语国家的技术,也许是想用这个产品打开英语国家的销路,总之他是在不经意间用了英语做名称,不想却获了年度大奖,尽管这位总裁不会到颁奖现场。这个总裁真是幸运啊,要是搁我们这儿,要获奖,门都没有,因为我们身边每天都在用英语来命名产品,而且是以此为时髦,尽管这个产品和英语一点儿也不搭界,说白了吧,用英语做名称好卖!
千万不要把法国英语跟屁虫学会的那帮子人看得那么狭隘。他们总不至于那么没文化,一定要死守法语的地位,一定要说英语好的人是跟屁虫。我想,他们实在是看不惯那种法语都没学好或不认真学却起劲地弄英语的现象,肯定不是针对某个人。学会了另一种语言,无疑能开阔眼界,就是不学人家的先进技术,老人家也老早就讲过的,它是一种革命斗争的武器,迟早会用得上的。但如果将自己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学别人的东西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前段时间,成都某部门为了迎接国家规范语言文字的检查组,很是热闹,工作规划非常之具体和细致,有领导小组,设正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再设工作人员若干,有照片,有文字,有标语,件件确凿,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这个单位在贯彻落实规范母语方面做得很有成就,他们对汉语的规范和运用是多么的重视啊。而事实是,我们现在除了机械的语文考试还有一些让人难做的题目外,学汉语的气氛远远没有英语浓,英语流利汉语结巴的学生甚至成人并不是少数,要命的是有些人还常常以此为荣。
法语博大精深,英语也是博大精深,汉语更是博大精深。她们各自的繁荣并不是以入侵甚至消灭其他语言为前提和基础的,她们可以互补,她们更可以相成。每一种语言,只要没有消亡,总有存在和流传的理由。我很赞赏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成立国学院,因为现在我们有成千上万的留洋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却没有多少可以称得上国学大师的汉学家了。因此,“英语跟屁虫奖”一定能触动一下我们对汉语多少有些麻木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