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病了的字母
5781200000035

第35章 X(2)

昨日读(美)蒂姆弗兰德《动物也说话》一书,“蜂皇效应”这一段印象深刻。哈佛大学的麦克托林克曾经进行过一个名为“寝室效应”的经典实验。她的研究表明,居住在拥挤空间中的女性一般会在同一时间来月经,这一发现相当惊人。这一同步现象被认为是与女性腋窝气味的信息素有关。在动物中,有的占支配地位的雌性哺乳动物分泌出信息素,它能够让下属的雌性哺乳动物的发情与自己同步开始。如同雌性动物一样,占支配地位的女性也通过腋窝的信息素,让其他女性与自己在同一时间来月经。这一现象称“蜂皇效应”。

我不知道这项研究是否具有普适性,但这样的实验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社会不就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吗?有许多人不是都想做能影响别人控制别人的那只“蜂皇”吗?那个炒股的“带头777大哥”不就是这样让人进套的吗?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老话,应该品出新味道。如果说“蜂皇效应”有普适性的话,那么,那只“蜂皇”不在别处,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向邮票学习

远志:益智慧,强志倍力。一大摞邮册就在书桌的左手旁。周日忽发大兴,随手整理了一下。看着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的邮票,不禁连声自语,多好的邮票啊,可惜现在不写信了,可惜用不着了。陆地同学却嘀咕了一句:邮票的精神还是很可嘉的。什么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仔细想想,有一定道理呢。

不太清楚没有邮票以前的信是怎么送达的,不过,我们经常能见到影视中那些送信的镜头,每到驿站,换人换马,快马加鞭。据说,清初就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一个显著的事实是,这些驿站都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一般的老百姓传递信息,估计只有托人捎带了,然而辗转传递,缓不济急,又易延误遗失,因此,“鸿雁捎书”也就不是什么传说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哪,当时老百姓通信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不管怎么说,邮票的精神已经开始培养了,就是必须无条件地送达。即使上一站马倒下,人累瘫,下一站也要继续。

曾记得关于送信方面的一个悲壮故事。故事说,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侵略希腊,雅典名将米太雅第用少量的军队,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队。米太雅第命令一位部下以极快速度奔回去,向国内报告这个好消息。这个报信的士兵一口气跑了42公里,奔到城门口,只说了句“我们胜利了”,就力竭倒地而死。如果把它和邮票相联系,我认为这是一枚少见的邮票,一枚具有奥林匹克战士精神的邮票。

余光中的《乡愁》是我比较喜欢的新诗之一,但也只是喜欢第一节的几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一枚小小的邮票,真是将乡愁写活写透了。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会忘记生予养予的故乡,如果不是因为特别再特别的原因,我们一定会在中华民族特定的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回到故乡,那怕受尽困苦,也要排除万难解了乡愁。虽是小小的邮票,但可以让我们终身都会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朝着故乡,至死不变。

昨天刚刚看到一则关于邮票的新闻:一封包裹着日本长崎港照片的普通邮件,要寄到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邮件已经迟到了61年,并且躺在亚特兰大的邮局内现在仍未寄出。说是一名亚特兰大郊区的杜鲁斯邮件处理与发配中心员工,上周发现了一个贴着六分钱邮票的神秘邮件,邮戳日期是“1946年5月5日”。这个被包扎成雪茄形的邮件中,紧紧地包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方以印刷体英文写着“照片编号NH65834,美国军舰威契塔号1945年在日本长崎”。邮政人员推测,这封邮件可能是威契塔号巡洋舰上的一名水兵,从该军舰上寄出。

亚特兰大邮政局发言人表示,将尽快要求圣保罗市的邮政人员设法邮递该信件。这大概是我看到的邮寄时间最长的信了,因为有一枚六分钱的邮票,这封信就必须送到,尽管收件人和寄件人极有可能都不在人世了,这就是邮票的力量。

或曰:邮票的精神应该是邮票上承载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精神,你这个只是一种歪解。

我不这样看,不达目的不罢休,和政治无关,和人的精神追求有关,和理想、信念有关。当然,有一种意外却和邮票的精神无关:对于那些没有写明地址的死信,虽然贴了邮票,但责任不在邮票。因为没有方向,是不能也不可能盲目前进的。

向全国推荐“灯长”“水长”

鬼督邮:久服强悍,轻身,益气延年。

长春一汽第一中学17个班的700余名初中学生,每人都有一个“干部头衔”。是什么样的“干部”呢?让我们较详细地列举某班班干部的职务表:团支部书记、班长、副班长、值日班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小组组长、班级图书馆馆长、课间纪律巡查、班级环境保洁长、个人卫生督查、黑板报主编、编辑、美工、誊写、各科目课代表、花长、桌长、灯长、饭长、水长等。这些“干部”的分管对象应该是明确的,比如“灯长”是管开灯的,“水长”

是管打水的。干嘛要“人人当干部”呢?校方的有关解释是: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力,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还说下学期开学,一汽所属的24所中小学都将采用这一管理方式。

当我看到《新文化报》上的这则消息时,首先感到新奇:人人都当干部,这是多么奇的思路!旋即又感兴趣:为什么这所学校有这样的思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我是这样猜测校方推出这一举措的潜意识理由的,说它潜意识,是因为它是在脑子里想想并影响其决策但又拿不上桌面的意识。

第一:人人都有当领导的愿望。仿拿破伦名言,不想当领导的学生决不是好学生。当了别人的领导,从而可以指挥别人,继而可以被别人尊重,再而是可以有不当领导体会不到的好处,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又幸福的事啊。于是,只要是领导,官也就不在大小。武汉某小学生组长,刚上任没几天,就有多个组员请他吃肯德基、冰淇淋什么的。就说那“水长”吧,怎么得也可以自己先打水啊,“灯长”也同样可以自己先开关,因为自己掌握着开关的“权”

哪。当领导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不从小培养这种良好的领导欲呢?应该培养,应该大大地培养。

第二:人人都有当领导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有当领导的本事,仿李鸿章名言,这个人如果连领导都当不了,那就彻底没救了。说的也是,你看社会上有些领导多快乐啊,电视上的名星,报纸上的名人,下雨有人打着伞,天热有人擦着汗,车有人开着,包有人拎着,报告有人写着,工作有人干着,节日有人惦记着,只需要指点江山就行了(有个退下来的级别还不低的领导这样说:当领导是个慢慢变傻的过程,我看这可能是切身体会)。湖北某乡长要求校长给他成绩虽处于末位但领导能力颇强的儿子安排一个副班级干部,否则原则上就不给拨款。那校长也够笨的,对这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不要说副班级干部,完全有能力当正班级干部,不,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正班长。

第三:当干部是成功的象征。一个人在单位混了一辈子,如果没有一丁点儿职务,那真是个窝囊废。要是有了职务,那就有享不尽的好处,就是当到年纪大了退下来,也得给个某某员什么的。当学生干部也是这样,中考、高考都有对学生干部加分的条件,这一加就是十分二十分哪,文化课还不考得眼睛翻白。因此,只有当了学生干部,学生才会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否则什么也不是。

既然当领导有那么多的好处,既然当领导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让全体学生都当干部呢?这起码可以为以后走向社会当领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这“比任何言语上的激励都有作用”。

都说教育是头等大事,都说培养孩子是百年大计,对于这样一个好措施,对于这样一条好经验,对于这样一件非常容易操作而又效果极强的好事情,我们为什么不推出呢?建议一汽那所中学不要保守,这个措施不仅要在自己的学校实验好,还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在全省乃至全国推行,以使我们的孩子早日成材,从而向世界各国大量输送管理人材。

方式的确简单易行,而且还可以推广到各行各业,借鉴“水长”、“灯长”,管厕所的可以任命为“厕长”、门卫也可以任命为“门长”,或者“长门”什么的,至少大家伙都乐它一回。

小说九章

香薷: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题记:世事琐事,旧事俗事,偶有所拾,积得九章。若有巧合,请勿对号。(1)海选老家来人说,今年来村里选干部很是热闹。几个候选人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价码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村民也得了不少的实惠。

老王头全家六口,虽然老实巴交,日子紧得都快攥出水来,但选举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全都是过了十八岁的,统统有投票权,自然成了候选人竞争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