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武汉
5783500000030

第30章 武汉获解放(3)

第27军抵达誓节渡时,河水陡涨,河水湍急。据当地老乡说,春天从来没有见过发这样的大水。涉水不成,船又难觅。好在当地盛产毛竹,军民一起动手,编扎竹筏,运送部队过河。后续部队刚刚离岸,敌人的几架飞机就俯冲下来,战士们用轻、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向空中开火,敌机不敢恋战,在西岸胡乱地扔下一批炸弹交差后,赶紧飞走了。

当第27军指挥所到达广德以东20里的界牌时,进行了短暂的休息。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大家疲劳极了,刚一歇下,有的就睡着了。聂凤智军长钻进一座小茅屋,刚摊开地图还未来得及细看,忽听外面近在咫尺的地方枪声大作。

警卫员冲进来报告:“首长,村北发现敌人!”

聂凤智军长三步并作两步跨出屋外,只见村北敌人的火力很猛,绝不像一般的散兵游勇。敌人发射的60迫击炮弹,就落在聂军长前面六七米的土坡下,泥土溅落在聂军长的身上。

“糟糕,敌人窜到军部来了。”聂军长的心头一惊。由于各部队穿插过快,军部附近没有作战部队跟随,仓促之间又无法联系,情况十分紧急。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见军参谋长李元,拦住刚赶上队伍的一门山炮,指挥其迅速向敌人轰击;作战科长刘岩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住架设在军指挥部旁的一挺高射机枪,就对着敌人一顿平射;聂军长赶紧指挥手边仅有的侦察连、通信连从敌人的翼侧包抄过去;军机关的干部和炊事员、饲养员、文印员等纷纷操起枪正面阻击敌人。

经过一阵猛打,消灭了这股窜到第27军指挥部的敌人。

战斗结束后,有的机关干部边喘着气边对聂军长说:“今天军长亲自当了回基层指挥员,我们当了回战士,看来我们机关及直属队的战斗力还不弱呢!”

聂军长爽朗地笑了起来。

27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与第10兵团第28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东实施大迂回,一起到达了吴兴地区,乘势封住了敌人的退路,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南逃之敌10万之众,被迫集聚在郎广地区,欲作困兽之斗。

牢固的包围圈形成后;各部队展开了勇猛的攻击。敌人是败军之师,又陷入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沮丧绝望,排不成排、连不成连,溃乱不堪。

第25军以3个师一字排开,齐头并进,向广德北门口塘地区之敌猛插猛打。敌东奔西突,四处碰壁。战至29日上午,歼敌9 000多人。

在3个军的协同攻击下,只见敌人成堆、成片地举手投降。到战斗结束时,只见在丘陵山谷之间,成群结队的俘虏;排成蜿蜒曲折的长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蔚为壮观。

至此,经过2天激战,郎广围歼战以歼灭逃敌5个军8万多人,其中生俘敌军长以下官兵5万多人的伟大战绩,宣告胜利结束。即日,继续担负追歼任务的部队又顶风冒雨地踏上了遥远的征程。

四、武汉三镇获解放

在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胜利渡过长江,追歼逃敌,控制浙赣铁路杭州至东乡一线,割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的情况下,国民党军慌忙收缩兵力,妄图进行垂死的挣扎。

盘踞在武汉、宜昌地区的白崇禧集团共有15个军25万人,企图以一部分兵力迟滞第四野战军渡江,掩护主力向湘赣边、湘中、湘鄂西地区退却,以保存实力,从而在汨罗江以北、长沙以东和大巴山地区组织新的防线,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和西进。

为粉碎白崇禧集团的企图,中央军委、总前委决定:第三野战军一部继续向浙江东南部进军,解放浙江全省;第二野战军一部支援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渡江作战,并协同该兵团向南浔线突击,相机进占南昌;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不待野战军主力赶到,便从汉口至田家镇地段渡江,以策应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作战,占领武汉三镇,主力则由左翼迂回到鄂南,打开向华南进军的大门,并以一部分兵力向南浔线突击,解放九江、南昌。

第12兵团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等兵团首长于5月6日召集第40、第43军及湖北军区首长会议。经过研究,决定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指示,以第43军在韦源口、龙坪地段强渡长江,迂回武昌,以第40军从武昌正面的团风至韦源口地段实施渡江。

第43军在军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的率领下,以127师袭歼黄冈至下巴河一线之敌,128师袭歼兰溪镇之敌,129师袭歼蕲春、田家镇之敌,156师袭歼团风、堵城等地之敌。并令各部队均于5月14日凌晨3时发起进攻。

5月14日凌晨,各师按照预定部署向长江北岸国民党桂系的第46军、第48军和第126军的江防部队据点发动猛烈攻击。156师攻占团风,歼灭敌第126军304师912团一个营及一个保安团;127师攻击黄冈,歼灭敌304师911团两个营;128师攻占兰溪,歼灭敌126师305师914团;129师攻占浠水后,又相继攻占蕲春,歼灭敌人一个保安团。第43军在连续夺取团风、黄冈、兰溪、浠水、蕲春等地,控制了西起团风、东至武穴(广济)100多里的江北沿江地段后,于15日清晨从兰溪及其东西地段发起渡江作战。

官兵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飞舟南渡,迅速突破敌军江防阵地,顺利登上南岸,随即向敌军防御纵深发展进攻,直插黄石港、石灰窑、大冶地区。

就在第43军突破长江防线之际,驻守长江南岸黄石港、铁山地区的国民党军第126军305师913团和915团的一个营,在郭坚、马祥雅两个团长的统领下举行战场起义,并派出人员主动与解放军联系。第43军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命令起义部队将其控制的船只开往江北,迎接解放军渡江。第43军128师在起义部队的接应下,于15日下午3时全部渡过长江,127师、129师、156师亦分别从黄冈、黄石港、蕲春等地渡过长江。

黄石港的和平解放,使各厂矿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护,避免了遭受炮火的破坏。

第43军渡江时,老天爷下起了倾盆大雨,各部队以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顺利地渡过长江,并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迅速向敌纵深攻击前进。战至16日,占领了阳新、大冶、黄石、鄂城等长江以南的鄂东地区。

17日,第43军占领了江西瑞昌、九江,继续沿南浔路突击前进。

第40军在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韩先楚、军政治委员卓雄的率领下,于15日向汉口外围之敌发起攻击,肃清了标子湾、刘家庙地区的国民党军。16日拂晓,第40军118师进至武昌、汉阳市郊的滠口附近。此时,发现武汉之敌已弃城南逃,随即向市区急进,于当日7时占领整个武汉市区,全歼武汉保警部队及警察局所属武装。同日下午,120师、153师在配合第43军攻占黄冈、团风一线国民党军江北阵地后,渡过长江。与此同时,江汉军区独立第1旅和第58军172师部队相互配合攻占汉阳。

第40军153师17日进占武昌。至此,武汉三镇宣告解放。

18日,120师主力和153师一部进抵贺胜桥,并在追击途中歼灭河南保安第3旅。

在此期间,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国民党军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在中共地下党的长期争取下,于5月15月率第128军军部及3个师和第127军1个师共2.5万多人,在武昌以南的贺胜桥、金口地区举行起义,并在贺胜桥附近击退白崇禧部的截击,光荣地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人民解放军第51军。

第二野战军一部,即第4兵团在配合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渡江的情况下,于5月中旬先后解放了浙西、闽北、赣东北和赣中广大地区。当第4兵团进攻赣中时,第二野战军和总前委于5月9日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在第二野战军完全控制浙赣线,并逼近赣江的情况下,南昌之国民党军可能提前撤退。因此,建议以第4兵团在国民党军撤退时,适时进占南昌。并令第4兵团做好随时进占南昌的准备。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上述建议。

此时,驻守南昌的白崇禧部夏威兵团,故作姿态,吹嘘要死守南昌。其实是早已失去信心,并开始向赣江两岸逃窜。

第4兵团根据上级的命令,决定以第14军进占樟树、丰城后,西渡赣江,向高安及其以南地区实施突击,以第13军加强43师由大小港口西渡赣江,沿第14军之右侧前进。5月19日;第14军攻占樟树、新淦,准备西渡赣江,第13军主力向丰城以北疾进,21日拂晓前,先头团在南昌东南的河里绿渡过扶河,向谢埠发起攻击,守军南昌县伪保安团400多人举手投降。当前卫营进抵南北安冲一线时,被南昌守军发现,守军立即组织2个师向前卫营发起反击,企图乘其立足未稳,迫其退回河东。面对8倍于己的优势装备之敌,前卫营奋勇抗击,连续击退敌军的8次反扑,守住既得阵地,并歼灭敌人l 000多人,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回城内。

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见第4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已经对南昌形成夹击之势,即于22日拂晓前全部撤离。第4兵团第13军一部于当日进占南昌。

23日,第43军沿南浔路进占了德安、永修、安义。与此同时,第三野战军一部在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浙东和浙南的广大地区。

五、渡江战役在解放上海声中胜利结束

随着渡江战役的时钟旋转着滴答滴答地向前跳跃,战争话剧不断变化着画面;郎广围歼战胜利结束,上海周边的障碍逐步清除,庞大的大上海便呈现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

长江奔腾了数千千米,进入了平缓的江苏平原后,在上海吴淞口与黄浦江相会,由长江口奔流人海。黄浦江由南向北把上海分成浦东;浦西,苏州河由西向东又把浦西分成河南、河北。黄浦江是上海唯一的入海通道,吴淞口就位于其入江入海处,因而被称为上海的“咽喉”。上海的主要市区当时在浦西,尤其是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是上海当时最繁华的地带。

上海,当时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口岸城市和金融中心,有人口620万,各种工厂1.2万家。中国近代工业的精华主要集中在这里,其工业产值和贸易额均占中国的一半。上海又是“冒险家的乐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英美等国在华的租界、工厂、银行、学校和驻军,主要集中在这里。

百万雄师过大江后,上海袒露在人民解放军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令蒋介石十分焦急。由于上海的特殊地位,使蒋介石在奉化老家再也坐不住了,从台后又窜到了前台,莫名其妙地终结了李宗仁代总统的政治生涯。1949年4月26日,蒋介石乘“太康”号军舰从奉化来到上海。在复兴岛,蒋介石连续召开了3次军事会议,规模扩大到驻上海的团以上军官,为他们“誓死保卫大上海”加油打气。

他首先对过去的军事形势进行了总结:“有些人把过去的失败的原因统统归咎于我;这是不对的。你们应当相信我,从广东北伐以来,在策略上我没有错过,我们完全都是做对了的。北伐,我们是在困难中进行的,我们排除了困难,获得了成功。”

蒋介石稍停了一下,喝了一口凉白开水,稳了稳情绪说:“西安事变,是我生平最险恶的一次,也是党国存亡的关键,这一关我们也渡过了。抗日战争,我们没有来得及充分准备,以后外援又被截断,那时处境极为困难,然而经过八年艰苦奋斗,最后我们还是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