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思普区
历史的发展极富于戏剧性。正当国民党93师在乡军人和黄国桢等地霸纠集的反动武装部队攻占佛海县城后,耀武扬威、自吹自擂,庆贺他们“辉煌胜利”的时候,执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命令”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的先头部队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滇南,并已逼近了西双版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按照中央的指示,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1950年1月初从广西南宁出发,铁流西进,14天行程两千余里,进抵云南蒙自并袭占了蒙自机场,截断了国民党残余部队乘飞机逃往台湾的空中退路。与此同时,进军云南的南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1师、114师也从广西百色出发,沿中越边境跃进,占领滇南边陲重镇河口。在边纵一支队的协同下,封锁了红河中游一线,截断了敌人从陆地逃往越南的退路。于是,大批敌军便急忙转往石屏、元江方向逃跑。
正当我“边纵”部队在佛海的战斗中失利、被迫退出佛海和车里、撤往澜沧江以北的时候,我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四兵团13军37师已追歼国民党溃逃部队至元江。在元江激战几个昼夜,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俘敌5000余人,活捉了敌第8军军长曹天戈和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等将级军官16名。除敌170师和第8军教导师数千人因提前过江而得以逃脱外,其余的均被歼灭在元江北岸。
元江大战后,陈赓司令员和13军前进指挥部命令部队立即组织若干个精干的小分队,追击逃敌170师和第8军教导师,不给祖国人民留下一点后患。13军党委决定:由37师师长周学义和副师长吴效闵各带领两个营的兵力,分两路南下追击敌人。
由师长周学义率领两个营的部队在“边纵”同志和沿途老乡的配合支持下,经过8天日夜的急行军,在镇沅县城西18里的荒山岭、松山一带追上并包围了逃敌170师。经过一场激战,消灭了敌人的大批有生力量后,我军派人深入敌阵机智地与敌人进行谈判,迫使敌军3000余人在敌师长孙进贤率领下集体缴械投诚。而在元江大战中侥幸逃脱的敌第8军教导师则早已在逃至墨江县官厅街时,被“边纵”二支队四团及卢汉起义部队应奎部队所歼灭,包括敌师长李桢干在内的1100人被迫缴械投降。
由37师副师长吴效闵率领的是临时拨给他指挥的38师114团的两个营。114团政委赵培宪与他紧密配合,共同指挥这支500多人的部队。在紧张的追击敌人大穿插中,吴效闵副师长与周学义师长失去了联系。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追歼敌人要紧!他率领部队紧紧尾追一股从红河绿春进入墨江向南逃窜的1000多人的逃敌。
吴效闵率部队走过墨江县城,到达通关。大部队在那里驻下后,派出先头部队向前探路。先头部队在把边江与驻守在思普地区的“边纵”9支队接上了关系。“边纵”9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和思普地委党政代表10余人亲自前往通关迎接解放大军。解放军部队如虎添翼,加快了行程,终于在1950年2月5日下午抵达了中共思普地委和“边纵”9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宁洱。
二、宁洱情深
2月5日下午3时许,当吴副师长带领的500余名野战军部队抵达宁洱县城时,受到了中共思普地委、“边纵”部队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欢迎军队的队伍排了二三里长。欢迎的群众,有的手捧着从山上采来的鲜花,有的挥舞着纸做的彩旗,欢呼:“解放大军来了啦!”“欢迎解放大军!”当解放大军从欢迎的人群中间穿过时,人们争先恐后地把彩旗和野花插在解放军战士的枪口上、钮扣上、弹带上、衣领上。欢迎的群众把一个用山上采来的鲜花扎制的花环套在吴副师长的脖子上。解放大军开到城里时,欢迎的队伍还放起了鞭炮,高呼口号,高唱革命歌曲,有的还扭起了秧歌……
当部队到达住宿地点——宁洱县政府广场时,地方的同志将一碗碗香喷喷的普洱茶递到野战军战士的手中,将一盆盆、一桶桶烧好的洗脸水送到战士的跟前,并为战士们准备好了热腾腾香喷喷的菜饭,战士们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当天晚上召开了迎军晚会。地方和部队代表都在晚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演出了《白毛女》、民间歌舞等精彩节目。晚会上还不时响起“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解放车佛南!”等响亮的口号声。对这些南下的野战军部队战士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到“解放车佛南!”这句口号,大家感到很新鲜,却又不知道“车佛南”是什么意思,只好在散会后去向“边纵”部队的同志打听。一打听才知道“车”就是车里县,“佛”就是佛海县,“南”就是南峤县,它们位于云南的最南边,是紧靠国境线的少数民族地区。
当天晚上,野战军部队首长吴效闵、赵培宪和思普地委及“边纵”9支队的领导在一块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双方介绍了情况,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会议决定,由野战军部队和地方“边纵”部队紧密配合,第二天(即2月6日)立即向车佛南进军,追歼南逃之敌,解放车佛南。
三、挺进车佛南
2月6日早上,在普洱县政府广场上,召开了隆重的出征动员大会,会场上整齐地排列着吴副师长带来的野战军两个营500多人的队伍和“边纵”9支队机动营300多人的部队,旁边则是为这支队伍壮威和送行的数百名干部群众。思普地委的领导、“边纵”9支队领导和吴副师长等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战士们听了以后个个斗志昂扬,口号声接连不断。连与连、营与营之间相互挑战、应战,纷纷向大会表决心。
动员会结束后又以班排为单位进行了简短讨论,各自表决心,相互挑战应战,大家都抱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彻底消灭南逃之敌,为祖国为人民打好最后一仗!
吃过中午饭,部队集合出发,由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共同组成的800多人的追歼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南开去。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两个营500多人的野战军部队,这支曾经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今天更显得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支部队的最高首长——副师长吴效闵,40多岁,身材修长,戴副眼镜,骑一匹枣红马,显得神彩奕奕,精明干练。这支部队的另一位指挥员——114团政委赵培宪,则是二十七、八岁年纪,大个子、圆脸庞,骑一匹大白马,显得十分潇洒英俊。
走在野战军部队后面的,是“边纵”9支队机动营的两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共300多人。带队的首长是9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和营长莫崇堂、副营长吕有林。这支地方部队的干部战士,个个也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野战军的侦察班,给侦察班带路的是一位姓赵的“边纵”老游击队员,30多岁,高高个、白脸堂、高鼻梁、黑眼睛。说话心直口快,很逗侦察班的战士喜欢。行军路上,老赵与战士们亲密相处,无话不谈。
老赵:“你们野战军真厉害,行军如飞,打仗又猛,就跟天兵天将一样,吓得那些国民党兵一听说解放大军来了,拔腿就逃!”
侦察兵战士:“你们地方的同志也不简单,建立地方武装,建立人民政权,迎接大部队的到来,给我们安排好吃、住,给我们带路。没有你们,我们在这偏僻的边疆也将寸步难行!”
谈话的话题转到了“进军车佛南”上,老赵格外兴奋地说:“说起车佛南,我可是三进两出啦。第一次是执行交通任务到车里,完成任务就返回思普了;第二次是1月20号,佛海吃紧遭围困时,我执行任务到了佛海。这一次是第三次,这次一定要打到南峤,解放车佛南!”
战士们不断地向老赵打听车佛南的情况,老赵说:“车佛南的风土人情,我还是略知一二。那里住的主要是傣族,还掺和着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傣族吃的是糯米饭,住的是小竹楼。妇人穿的是直筒裙,土司头人出门骑的是小马,傣语大爷叫‘波涛’、大妈叫‘咪涛’,男人叫‘滚宰’、女人叫‘滚允’,吃饭叫‘金拷’,喝水叫‘金难’……咳,他们的风俗习惯可多啦,要细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大家边走边聊,并未放慢脚步。当天下午,部队便到达了离宁洱100余里的滇南小镇——思茅,受到了驻在那里的“边纵”部队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街道上组织了长长的欢迎队伍,并对子弟兵的食宿作了周详的安排。
四、密林野象
2月7日。部队继续开进,南行100余里来到普文坝。在普文住一宿后继续往南走,便进入了属于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密林。战士们在狭窄的林间小道上艰难地行进,路两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高高的树枝上,挂满了蜘蛛网似的藤蔓,飞来飞去的小鸟,不时发出阵阵的叫声。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当天下午五时左右,当部队在茫茫林海中前进的时候,带路的游击队员老赵带着神秘的口气问侦察员巴增允:“小巴同志,你见过大象吗?”小巴答:“没有。”老赵说:“今天碰碰运气吧。前面这个地方叫塌土坎(现名大渡岗),是大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果运气好,刚好碰到大象出来,那大家就可以长长见识,饱饱眼福了。”说笑之间,部队已开到塌土坎的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山梁上。大家正谈论着关于大象的问题,游击队员老赵突然用手指着对面山坡大声喊道:“你们快看,对面山坡上有大象,哎呀,还有一大群呢!”大家便往老赵手指的方向望去,却没有发现大象在什么地方。老赵又指着对面山上一棵大树说:“你们顺着那棵大树往下看,象群就在树下边牛山腰的大草坪上。大家把视线集中到他指的那片草坪上,终于看清了那象群,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大象!真的是大象!数量还不少呢!”于是大家停住脚步,仔细地观察起象群来,但由于距离太远,大象又是在高低不平的草丛中走动,所以很难看得真切。有的只看到大象粗大的后腿和臀部;有的只看到大象头部不停地摆动的长鼻子和大蒲扇似的一扇一扇的大耳朵;有的虽然看到了象的全身,但还未看清就钻进草丛中去了。“嘿,还有小象呢!”有人喊道。大家仔细一看,“对,还有小象!”大家又数起象的数目来,但数来数去很难数清。因为一则距离太远;二则象在不停地移动,找东西吃。大家数了半天,只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二三十头。
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这群大象悠闲自得地往密林深处走去,最后消失在一片绿色丛林中。这时,指挥员下达了“向右转,起步走”的口令,大家开始向前走动,但还是恋恋不舍地转过头来往刚才出现象群的地方张望。大家边走边议论:“如果能走到大象跟前仔细看一看,那该有多好啊!”这时,游击队员老赵又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开了:“这种野象群,你是无法靠近它的。你靠近它,它会用鼻子把你卷起来甩死,或用脚把你踩成肉酱。不过,这种野象通过驯养成为家象后,它就很温顺了,可以骑着它玩,也可以驮运东西,听说在车里就有这种家象。”战士们听后纷纷说道:“以后如有机会,一定要到车里亲眼看看家象!”
大家边谈边走,天黑的时候,来到塌土坎村,在那里住了一宿。第二天(2月9日),清晨出发,经过关坪,于下午五时左右顺利到达少数民族(傣族)聚居的坝子——小勐养。
五、勐养迎军
小勐养驻有佛海、车里失守后撤过澜沧江来的地方“边纵”部队,他们得到解放大军挥师南下追击敌人的消息后,立即组织群众做好阻敌迎军的工作。他们预先为南下部队筹集了充足的粮食、油盐和南瓜、冬瓜、肥猪,向老百姓借来了做饭菜的炊具。为了迎接“大军”的到来,“边纵”部队把岗哨设到了几十里外的关坪一带。
2月9日下午,当吴副师长率领的解放大军出现在离勐养城子几里外的山边竹林时,勐养城子的军民欢迎队伍已经守候了多时。当解放军部队走到身边时,欢迎的人们又是喊口号,又是鼓掌,高兴得跳了起来。驻守在这里的地方“边纵”部队,10多天前才从佛海、车里撤过江来,他们想到敌人在江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样子,复仇的怒火在胸中燃烧;他们天天在盼,盼望着解放大军立刻出现,带着他们渡过江去消灭敌人。今天,大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亲人解放军就在眼前,怎能不叫大家高兴万分呢!
部队被带到一棵大榕树下稍作休息。这棵大榕树长得很奇特,树干又粗又壮,浓密的树枝奋力向四面伸展开去,树冠直径足有20多米,尤如一把巨大的雨伞,几百名战士坐在下面,一点也不觉得拥挤。而且它还有许多条板根暴露在地面上,成为天生的长板凳,恰好可供人落坐。野战军战士都是从北方来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大树,感到很惊奇,边休息边进行观赏。
休息片刻后,地方“边纵”的同志便带领部队来到一座佛寺内的小广场上吃晚饭。走进车佛南,大家碰到的新鲜事可真多,今天下午所吃的这餐饭就感到很新奇:饭是蒸出来的糯米饭,并且要用手抓着吃,这是大家过去没有碰到过的;菜除了煮冬瓜汤外,还有一碗是木瓜炒猪肉。“木瓜”这个名字许多人听说过,它长在一种带刺的灌木上,其味极酸,可以入药,但用木瓜做菜却从未听说过。大家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口里,香脆可口,很好吃,完全不是内地所说的那种木瓜。有人边吃边说:“今天一进车佛南就开了个洋荤,吃到了树上长的瓜——木瓜!”这时候,那位姓赵的游击队员凑过来说:“这种木瓜在车佛南到处都有,它未熟的时候可以做菜吃,等它熟了则又甜又香,果汁又多,是一种好水果。今后见到木瓜树,我指给你们看!”
当天晚上,师指挥部的同志和一部分下属部队就住在刚才吃饭的那一座佛寺里。其他的部队则住在傣族老乡的竹楼上。佛寺的面积很大,几百人住在里面都不觉得拥挤。大家看着佛寺里高大的佛像和祭台上各种祭物,风趣地说:“和神老爷在一起,有神保佑,什么敌人鬼怪都不敢来,今晚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睡大觉啦!”这时,有一名战士提醒大家:“大家别只顾嚷嚷,赶快休息吧,首长正在那边开会呢,别打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