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四平
5783700000012

第12章 四平收复战(1)

在1947年夏季攻势及其以后,东北民主联军相继收复了怀德、公主岭、八面城、昌图、开原、双辽、西安(辽源)、东丰、西丰、梅河口、盘石、桦甸,海龙、双阳、伊通等地,东北民主联军南北主力会师于辽河平原,四平周围的解放区在辽吉省委和辽吉二地委的领导下,分别建立了县、区政权,在部分村屯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打击敌伪残余,进行“二五”减租,土地改革掀起高潮。

一、四战四平前的敌我态势

一、土地改革掀起高潮

在1947年夏季攻势及其以后,东北民主联军相继收复了怀德、公主岭、八面城、昌图、开原、双辽、西安(辽源)、东丰、西丰、梅河口、盘石、桦甸,海龙、双阳、伊通等地,东北民主联军南北主力会师于辽河平原,四平周围的解放区在辽吉省委和辽吉二地委的领导下,分别建立了县、区政权,在部分村屯发动群众,开展清算斗争,打击敌伪残余,进行“二五”减租,土地改革掀起高潮。

1947年6月中旬,根据辽吉省委和辽吉二地委的指示,双辽县委在区委书记会议上确定,全县各区要以反倒清算(北部)或从控诉蒋军暴行(南部)入手,尽快地开展分地斗争。靠近县城的雁翎区,首先选择呈样屯作为重点。区委书记亲自带领工作队来到呈样屯,确定平分恶霸地主程秧子及外地地主的土地290垧,贫雇农包括中农80多户都分到了土地,约每人分得八亩。雁翎区委总结呈样电点上的经验,逐步向面上推广。辽吉省委书记陶铸派人了解并基本肯定了雁翎区的经验,就此于6月29日写了关于新收复区发动群众问题再给一、二、五地委的一封信。信中又一次强调,我们的方针是坚决进行土地改革,放手发动群众,打垮地主,获得土地,在能够实行土改的地区坚决明确提出分地分青(苗),当更为有效,仅是控诉,反倒清算,不能满足群众要求,斗争是无力的,必须在斗争起来时立即积极组织生产,把群众的斗争情绪与生产情绪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总结土地改革的经验,二地委于1947年8月召开会议,召集各县同志总结收复以来初步发动群众的经验教训,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的深入斗争,明确提出要坚决贯彻执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土改路线。要查阶级,要着重培训贫雇农积极分子,由贫雇农当家做主,大胆放手让贫雇农向地主阶级进行夺回土地的坚决斗争。对于广大干部,提出:“固本立功”的口号,即“巩固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为贫雇农翻身立功。”当时住在郑家屯的省委前方工作委员会书记郭峰在一封信中提到并肯定了昌北工作队在吴家船口坚决贯彻土改路线,深入发动分地斗争的经验。郭峰在致二地委的另一封信中还指出:“双辽初期群众运动成绩不小”,但“对查阶级抓的不紧”,“放手提拔干部作的不够”。为此,地委又举行10月会议,提出“查阶级,分敌我,贫雇农真正当家,查分地,斗财宝,彻底打垮地主”,并对深入斗争,满足贫雇农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布置。规定:大小地主一齐斗。富农一般不动,个别富农在群众痛恨、中农同意的条件下,也可以动,但与地主有区别。

1947年秋,梨树北半部已经控制在共产党手中,基本具备了土改条件。因此,县委决定在五区(小城子)、七区(孤家子)、八区(刘家馆子)首先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春节前后,先期土改的三个区已基本斗垮了封建势力,按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废除封建半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开始平分土地。

1947年8月初,怀德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决定,在三区(黑林子)、四区(秦家屯)、五区(杨大城子)、六区(毛城子)、七区(黄花)、八区(双城堡)开展土改。这六个区解放时间较早,地方民主政权稳定。领导和参加这次土改的,除怀德县原有干部外,还有从辽吉二地委党校派来的干部和从大安、长岭及黑龙江调来的一些干部。土地改革运动,遭到了地主阶级的拼死反抗。在这次土改期间,地主阶级与土匪武装勾结,洗劫农会,杀害干部群众,抢劫财物。据现有资料统计,在此期间,就有37股土匪洗劫怀德县区、村政权43次,枪杀我干部群众67人。怀德县委、县民主政府领导六个区的群众,对地主武装和土匪的骚扰予以坚决还击,各区组成联防队,在东北民主联军及县、区武装的配合下,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武装挑衅,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到1948年3月,六个区的土地改革胜利结束。

1947年9月,伊通县委、县民主政府在地局子召开贫雇农代表会议,培训土改积极分子,树立贫雇农优势。1947年11月24日,伊通县县长孙明光发布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布告,决定从即日起,在南部和中部的头道、尖山子、伊丹、大孤山、孤榆树等六个区开展土地改革,同时号召北部游击区人民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白天打仗,晚上分田。1948年2月,伊通县委、县民主政府决定在余庆、靠山、景台、乐山、大南等五个区开展第二批土地改革,1948年5月,伊通全县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全县27万人口平分165万亩土地。

通过这次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据不完全统计:双辽、长岭、梨树、怀德、昌北、长农等六县共有318248户、107万人参加土地改革,共分土地1600余万亩,占全分区耕地亩积的78.2%。贫雇农分得的其他胜利果实有:牲畜59479头,大车8328辆,粮食2882600公斤,棉布299240公尺,衣服537484件,金首饰5794钱,银元55419块,白银37981两,现款4.2亿多元。此外,还起出地主、土匪等藏匿的多种枪枝14292支,子弹近18万发。

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极大地调动了解放区人民翻身求解放的积极性,他们纷纷报名参军,组织担架队,筹集军粮军草。所有这些,都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最后解放四平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发动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

秋季攻势1947年8月,国民党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陈诚接替熊式辉兼任东北行辕主任职务。陈诚初到东北时野心勃勃,发誓改变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因此,上任后即整编军队,建立了四个兵团部,将原来的7今军扩为10个军,40个师,共约50万人。9月,据守中长和北宁路的国民党军队,采取所谓“机动防御”方针和“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保护海口”的战略计划,还鼓吹“6个月恢复东北优势”。

东北民主联军为继续分割歼灭敌军,遂于中长、北宁沿线发动强大的秋季攻势。东北民主联军首先进攻锦西以西杨仗子国民党军据点,歼灭国民党军增援三个师大部,并同时切断山海关至锦州段北宁路。自10月1日起,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即沿中长路全线向敌发起进攻。东线部队于威远堡门部家店(西丰西)地区歼灭国民党军一一六师后,随即收复西丰、伊通,公主岭等.东北民主联军西线部队在收复梨树、八面城并歼灭国民党增援之敌新一军一个团后,于9月30日以80公里急行军奔袭法库,全歼守敌一个师,随即西进收复彰武、新立屯、黑山、阜新等城,歼敌一部。东北民主联军热河部队则收复朝阳,并于义县西歼国民党军一个师大部,东北民主联军甫线部队则收复海城、大石桥,进逼营口,并击毁敌舰一艘。东北民主联军北线部队则完全扫清吉林、长春外围据点,控制了吉长路,收复九台、农安、德惠等城,并歼敌一部。至此,中长、北宁沿线广大地区为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国民党军巳被完全孤立于长春、吉林、四平、沈阳、营口、锦州等点线及附近地区。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共计歼灭国民党正规部队二个师、三个师部、九个团(即歼灭国民党军七十九师、一一六师、二十一师师部及二个团,一O五师师部及二个团,哲编二十二师师部及二个团,二十五师一个团,五十师一个团,一三O师一个团)。并歼灭国民党军非正规部队二个师、一个师部、十个团、三个营(即哲编五十七师、哲编一七七师,暂编五十一师师部及一个团,暂编五十师一个团,暂编五十三师一个团,暂编一七四师二个团,五个保安团、三个营)共歼灭国民党军69800人,其中毙伤19000人,俘虏49900人。秋季攻势自9月15日开始到11月3日结束。历时50天,扩大解放区3.8万平方公里,收复城市15座。此役将中长路长春至铁岭段、北宁路山海关至锦州段完全破坏,使长春、吉林的国民党军队完全孤立,东北国民党军主力被迫龟缩于四平、沈阳、长春、吉林、锦州、营口等仅占东北总面积14%的3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冬季攻势秋季攻势后,沈阳之敌乘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休整之机,重新占领法库、彰武、新立屯、黑山等外围据点,妄图实现“固点”“连线”“扩面”的战略。为了不给国民党军喘息之机,予敌以更大的歼灭和打击,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12月15日发起了大规模的冬季攻势,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进军沈阳外围地区作战。首先,东北民主联军突然奔袭沈阳外围要点法库、彰武等城,将主力部队陈兵法库周围,当歼灭彰武国民党军守卫部队七十九师后,国民党军妄图合围新民和法库之间的东北民主联军,以保障沈阳的安全。国民党军以新五军一九五师、四十三师为左路、七十一军和新一军为中路、新三军和新六军为右路,向彰武、法库抵进。刚刚改称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以第一、第十纵队阻敌右路,中路向新五军增援,以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合围国民党新五军于公主屯地区。经过1948年1月6日和7日两天激战,全歼新五军及其两个师,共歼敌20257人,俘虏新五军军长陈林达、师长谢代蒸、留光天以下官兵13150人。在围歼新五军的同时,东西两路国民党军向西增援,东北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大规模阻击战。国民党右路新三军、新六军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阻击于公主电以东,国民党中路新一军、七十一军被东北人民解放军一纵阻击于辽河东岸。一纵、十纵在阻击战中共歼敌4000余人。新五军被歼灭后,余敌即向沈阳回缩。东北人民解放军则继续扩大战果,将敌外围之新立屯、辽阳、鞍山、法库等逐一包围攻克,歼灭敌人共四个整师。营口国民党军暂编五十八师在东北人民解放军胜利影响和政治争取下,宣告起义。吉林守敌怕被我围歼,遂弃城逃往长春。1948年1月17日,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正式成立,卫立煌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军区、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改称后的东北军区下辖辽东军区、冀察热辽军区及吉林、松江、合江、牡丹江、龙江、辽吉、嫩江等军区,军区武装总计31万余人。东北野战军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共九个纵队另10个独立师,野战部队总计42万余人。

二、四战四平与四平的最后解放

一、双方兵力部署

国民党守军的防守部署冬季攻势开始后,被1947年防守四平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敌人错误地估计解放军不会轻易进攻这座坚固的设防城市。他们还认为,即使东北人民解放军攻打四平,他们也会依托现代化的永久工事,有把握守住它。所以,敌军为了应付辽南战事,还把驻守四平的七十一军军部、八十七师、九十一师在军长刘安琪率领下调走,只留下八十八师和七十一军、新一军留守人员及地方部队共19000余人防守,由八十八师师长彭锷任城防司令,司令部设在红万字会内,第二六四团守城东南至东北,第二六三团守城西北、西南,第二六二团守城北。把地方部队及留守人员编为战斗队,分给任务,构筑工事,进行防卫。

东北国民党军攻占了四平之后,为确保中长铁路的安全和作为沈阳,长春之间的坚强纽带,一直把四平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来对待,不断地加强城防工事建设,到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冬季攻势时,四平的城防,已经建设得比较坚固。敌人以四平城北的北山作屏障,以城东的大小山岗作掩护。在城区四周的围墙上设有不等距离的地堡和掩体,城内以日伪时期的永久和半永久工事为基础,在各大坚固建筑物上都增设了防御工事,从而构成了据点式的层层防御,组成了比较严密的火力配系。市区内的各街巷,各蹈口的地堡、暗堡较多,堑壕、交通壕纵横贯通,是很便于防守作战的。这可从敌八十八师师部拟订的防守计划中窥其一斑:碉堡1151个,掩蔽部245个,炮掩体44个,城墙9617公尺,需木料30153根,民工202969个,兵工20037500个。此外,还有许多水泥钢板,铁丝等等,在外围的新立屯、西南砖窑、六家子、三道林子等地安下了许多地堡群,在市内转盘街、红万宇会、油化工厂、晓东中学、康德火磨等地修筑了所谓“核心工事”、“集团工事”。他们决心在第一道防线争取守3天,第二道防线上守7天,第三道防线上守10天。

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力部署1948年2月27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四平的作战命令。命令一纵(包括独二师)、三纵、七纵和炮兵主力共十个整师为攻城部队,由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统一指挥,执行歼灭四平国民党军之任务,独立五师进至四平以北,防敌向长春逃窜。二、六、八、十等四个纵队进入昌图、开原及其两侧,担任打援。具体部署是:二纵进至铁路线上昌图和泉头车站一带构筑防御阵地,六纵进至铁路以东的威远堡、莲花街一带构筑防御阵地,八纵进至铁路以西之通江口一带,准备阻击由沈阳北援之敌,十纵在开原地区,并派一个师到中固车站,李红光支队活动于铁岭东南地区配合行动,独立四师在开原北之庆云堡活动。令独立六师、七师、八师、九师加强活动于长春、吉林之间,逼进吉林。令九纵活动于锦州至新民铁路线上,箝制锦州之敌。令四纵队向本溪前进。并决定:在我总攻四平前沈阳之敌如大量出援,我则留一个师佯攻,其余全部南下打援,如在我总攻后沈阳之敌北援,我打援部队在开原、长岭子一线阻击,争取时间,夺下四平,尔后歼灭北援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