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四平
5783700000011

第11章 英雄们的保卫战(5)

经验证明,在突破方向上至少要打开两个口子,并肩突破,便于扩大突破口站稳脚跟,容易对付敌人的反攻。如果只有一个突破口,易受敌夹击,而并肩作战就减少了这种威胁。四平攻坚战斗中,一纵一、二师由于并肩突击,尽管伤亡不小,最终还是粉碎了敌人的疯狂反扑,并扩大了突破口。

四平攻坚战的宝贵经验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如何集中兵力、如何组织实施爆破、如何粉碎敌反冲击、纵深战斗应注意的问题、攻城组织与指挥问题、步炮协同问题等等。这些宝贵经验都是参战部队在实践中取得的,是经过流血牺牲换取的。战后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东北军区司令部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汇集编印成《典型战例》发到各部队,供指战员们学习研究,为以后攻坚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四平攻坚战失利的教训

四平攻坚战,东北民主联军虽歼敌1.6万余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伤亡1.3万人的代价,值得记取的教训确实不少。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关于夏季攻势经验教训给各兵团的电报中指出:“四平战斗及此次威远堡以北以东的作战均未打好,有的系因对能否胜利的具体条件,缺乏冷静的估计,轻浮急躁攻击表现有信心精神的轻敌的冲动性,而缺乏老练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系因战斗组织的浮躁潦草,未等待兵力集结,未注意迂回切断,致形成击溃战,缴获不多。有的系因分散兵力同时进攻几处敌人,以致对欲攻击之目标,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目标形成包围迂回和充分的重点突破,结果打成得不偿失的击溃战,或成为相持不决消耗力量的不利的战斗。这些未打好的战斗除总部应进行检讨与吸取教训外,我前线的战场指挥机关,也应深刻接受此次教训,进行思想上的理解与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我们过去的胜利与力量,才能在今后争取更多的胜利与力量的壮大,才能避免将主力兵团的力量虚耗与下降。”

对四平攻坚战失利教训,各参战部队在战后进行了认真总结检讨,第一纵队从战前准备到情况判断,从战斗决心倒战斗组织都做了认真的检查;第六纵队的作战检讨中说:“四平作战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最多最丰富,所付出的代价也最大”。他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检讨,邓纵从扫清外围到突破口战斗,从纵深发展到路东攻击也做了详细的检查,炮司从步炮配合上,弹药接济上,目标侦察等方面做了检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指挥员急躁轻敌,求战求胜心切,夏季攻势第一阶段,东北民主联军连打胜仗,伤亡较小,助长了部分指战员的轻敌思想。一些部队看到兄弟部队打胜仗有战果,而自己部队却扑了几次空,如第一纵队的干部看到第二纵队打上仗,自己没仗打,产生急躁情绪,急于打四平立新功,邓纵没打上昌图,有些干部抱怨光跑路,一心想参加打四平这一仗。许多指战员看到分散守备小城市的国民党军弃城逃跑收缩,故认为四平国民党军坚守决心也不大,在这个时候打四平也会像打其它城镇一样,三五天即可解决战斗,表现出头脑发热,对整千情况冷静分析不够,没有从最困难处着想,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只看到七十一军在大黑林子战斗中打了败仗,是溃败之军,士气低落,即使经过补充也是败兵、新兵,没有什么战斗力,易击溃。没有估计到新兵败将在坚固的碉堡楼房中和野外运动战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野战中敌一被冲垮则新兵、败兵可直接影响老兵的作战情绪,甚至可以造成全线崩溃。而在市街守备中,守在密布的地堡里的敌兵,既不能逃脱又在督战队严厉的监视之下,只有拼命地抵抗,以为被炮一打,新兵就会紊乱,东逃西散的认识是不对的。更没料到以陈明仁为首的多数守城军官,抱定死守四平的决心,陈明仁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为什么要坚守呢?我的理由是:(一)蒋介石有命令要死守,我是蒋的学生,关系密切,不能不效忠于他,服从他的命令。(二)根据抗战八年的教训,凡是守不住一个地方的将领,都是被杀了头的,而攻不下一个地方的,却没有人受过处分。我为了保全性命不能不守……(三)我估计当时凡属国民党的部队,守了一个地方,如能坚守下去还比较有把握,如守到中途而要撤退,则绝对会被击溃、被消灭的。”

陈明仁制定了死守四平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不论对任何人,当守军困缩路东一隅时,辽北省主席刘翰东跑来建议突围,“陈立即扳起铁一般的脸色警告刘说:如再有胆敢盲突围者,以扰乱军心论处,立即枪毙!刘无奈走开了。”路西被我占领,“88师师长彭锷,最后只身逃到路东守备区,要求进入,请示陈,陈指示不准放过来。后来还是下面私自放他过来的,陈还要查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阵地一旦失守,守军要么战死,要么被俘,二者必居其一。”四平守军死守四平决心之坚是东北民主联军没有估计到的。

对兵力数量上判断有误,从战前侦察了解的情况,判断四平国民党军主要是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残部及十三军五十四师两个团,总数约1.8万人。后来一纵二师报来3万人的数目,并未引起纵队首长的注意,而在实践中打出来四平守军是34074人。另外,从侦察到判断都忽略了那些省府、警察、特务、铁道警、兵站等人员,以及从外县跑进四平的保安队。这些人虽属非战斗人员,但在陈明仁的督战下,为挽救其灭亡,在做最后挣扎时,也能手执武器与我作战。

因为兵力上投有造成优势,战斗一开始,我即感到兵力不足,守城敌军3.4万人,且有飞机和训练有索的炮兵配合作战,而攻城部队只集中两个纵队和一个师,兵力对比不足2:1,无法实行对敌四面包围。邓华司令员曾据侦察得知守军3万人的情报,建议“东总”用3个纵队攻城,但没有被采纳。由于兵力不足,不得不逐次增兵,造成巨大伤亡。

对四平守军工事构造强固程度上估计不足,攻城部队只粗略了解到守军外围设防,对市区纵深工事缺乏认识,原只估计突破困难一些,没估计到纵深战斗的种种困难,只是根据市内街形及敌之分布情况判断敌防御重点在路西,没有判断出路东油化工厂是敌在路东的主要防御据点。以为有近百门炮,几万斤炸药,即可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实际上,四平守军防御工事巳修筑一年多,且不断加固,已形成永久和半永久的坚固城市。攻城部队在攻城战斗中,一缺乏经验,二没有足够的攻坚武器,随着战斗时间的延长,弹药装备接济不上,炮兵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对每一屋每一堡都要用步兵冲锋爆破,在攻城部队向路东攻击时,所用弹药主要是从路西战斗中缴获的。这么长时间的攻坚战斗,弹药的补充来源是个很大的问题。据邓纵独三师李化民师长回忆:“用于路东攻击的山炮炮弹只有八十余发,因此,部队在攻击中得不到火力的支援而失利。”

采取一面平推的战术对四平的攻击,主攻方向选择了路西,且突破口只有两个。当第一纵队打开突破口时,邓缴尚未打开突破口,这样一纵的突破口又显得窄小,兵力全集中到突破口处,对我不利于施展火力,而对敌则有利于集中火力向我反击,致使一纵在打开突破口向市区发展的战斗中伤亡很大。在邓纵和一纵三师攻不下时,没有及时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去打另一个突破口,致使四平守军首尾相顾。此外,当邓纵攻入市区时,很少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打法,采用一面乎推的方式,先是集中力量攻路西之敌,这给路东之敌以有机可乘,即可以向路西增援,又可以给路西之敌提供避所,使路西之敌有路可退。东北民主联军攻入路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攻城部队伤亡大,而敌兵力集中,反击力强,造成我攻击不利;二是沈阳、长春之敌出动增援,攻城部队又抽出一部分兵力打援,这样更显得城内攻击力量单薄,最后只好放弃四平。一面平推的结果,不仅不能将敌分割解决,反而给敌造成喘息之机,正合了敌人的胃口。陈明仁在他的自传中说:“当时,解放军进攻四平的第一天,便突破了我的阵地,但其战术似乎也只是根据国民党军队的传统看法,始终以突破点发展,不去多突破些地方,而不知我们正希望对方这样做,所以,我们能以少数兵力应付一个突破点,虽则以后还有地方突破,可是,始终只有两个突破点,仍然不曾影响我军的全局,那时,解放军方面炮火很猛,我在八年抗战中,都不曾遇过这种场面,但炮火的射击也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打在突破点上,对我危害不大,我军阵地也不曾受到严重影响。”

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是成千上万的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永远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正如一纵队政治委员万毅所说,“仗打好了固然好,打不好只要能认真总结,正确对待,也同样有胜利因素在里边。这胜利因素不是在这次作战中表现出来,而是在下一次、两次甚至于有决定意义的作战中才能体现出来。也不仅是在最后收复四平作战中得到证明,在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作战,平津战役中的天津作战中也得到了证明。获得此次作战经验、教训的价值,应联系东北战场当时的实际情况看。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我军在东北战场已转入进攻局面,而反攻必定攻城。敌人都集结在一些城市里,假定没有四平那次作战,恐怕对城市攻坚还是生疏的,对敌占城市设防的进攻,没有四平的锻炼,恐怕花更多的代价。在当时,城市攻坚作战是不能避开的课题,必须有那么个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