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人民为前线捐款事例层出不穷。据1947年7月22日《东北日报》报道,佳木斯铁路局员工掀起生产节约劳军热潮,仅7月份就献款2291万元,支援前线。1947年8月《东北日报》报道,去年三下江南至今年夏季攻势的9个月中,哈尔滨市人民捐款2亿元。又据。1947年10月24日《东北日报》报道,延寿、五常、绥化、铁力、尚志、拉林、巴彦、双城、呼兰、阿城、镜泊、宁安、绥棱、苇河、方正、宾县、太康、庆安、克山等县劳军优属,捐款突破1亿元。
五、拥军优属,慰问伤员
拥军优属,慰问伤员,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据当时在辽吉地区作妇女工作的几位老同志回忆:“‘一切为了前线,全力支援前线’已成为全体妇女自觉行动。她们和男子一起出战勤、送军粮、做军服军鞋、碾米磨面、站岗放哨、慰问伤员、拥军优属,做到了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全力以赴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三年时间前郭旗妇女为支援子弟兵做了很多好事。仅第五区妇女一年做军鞋5500多双送到前方。许多鞋底上还绣上‘打倒蒋介石’,‘杀敌立功’,以表示妇女支援子弟兵的心意和鼓励亲人杀敌打胜仗的期望。”“拥军优属,照顾伤员,妇女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县区妇女主动到兵站或驻军慰问服务,有的为过往部队送茶送饭迎来送往‘前郭旗两家于46名翻身妇女半个月时间为驻防部队拆洗衣服700多件。西街妇女会长王丽钧、薛玉兰带领百余妇女为兵站医院伤员服务,其中17名妇女统计共洗血衣千件,折被60床,洗绷带两万条,还为伤员洗脸换药。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驻军特奖给她们一面大红旗,全旗妇女和儿童还组织起来接待过往部队和伤员。他们设专人诘望,敲钟通知,设桌备茶,赠送慰问品,表现十分热情亲切。在夏季攻势中,全旗有25000多人持续三个月为前线眼务,其中,大部分是妇女会员,为亲人子弟兵洗拆军衣,洗衣换药,烧水做饭,服务周到似亲人”,“各地妇女会还组织妇女和军属给子弟兵写慰问信,鼓励亲人杀敌立功,早传喜报。镇北一区双庙子村军属王元生妻,经常受到政府和群众的优待照顾,感动她写信鼓励丈夫安心杀敌,争当英雄。她在信中说:村东头成立了小学,大儿子已上学了,老师常夸他聪明。家里分的三垧地,助耕队给全部种完。政府还贷给一架纺车,我早晚纺线,还养7只鸡,一口猪,生活比你在家好多了,你不要惦念家,安心打老蒋,快点解放全中国,早日立功传喜报。”每逢年节各地妇女会、儿童团和地方政府、农会等一起组织慰问团、秧歌队,打着红旗,拉着慰问品,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挨家挨户给军属拜年慰问。
另据1948年《胜利报》数期报道,双辽白市村20天慰问伤员四次,某医院第一所到白市后,全村老百姓,无不欢迎接待,给伤员找了三个宽阔的休养室,还自动帮助做饭做菜,昼夜不息。范村长自愿慰问伤员一头牛、一口猪。“郑(家屯)市各界于1948年元旦为慰问前方归来的同志,由县政府邓科长率各界——爱国自卫战争支援委员会、商务会、妇女会、木铁业工会、学校等各单位,携肥牛两头(一千斤)及慰问品(共值百万元),到各医院进行慰问,妇女代表穆老太太,腑首于每个伤员的脸上,亲切地给予无限的爱抚!小学生们也高兴的唱歌给伤员听。”省立第四中学(在郑家屯)组成了“四中输血队”,为伤员输血。双辽一完小和三个初级小学,为发动群众拥军及爱护伤员,突击演出四个秧歌剧《接担架》、《劳军》、《庄稼忙》、《收割》。从这些片断即可见拥军、慰问伤员的一斑。
优属是支前必不可少的,它能保证部队同志和出战勤的同志安心去前方打仗和支前。
优属除在物资上给以一定的资助外,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1947年春,辽吉省委办公室通报第二号,明确指出:“在组织劳动中,优待军属烈属组织代耕是应予特别重视的。……动员有劳力的军属自己参加搭具换工,不仅做参军模范而且做生产模范,政治上给以最高之表扬荣誉,如有的军属烈属劳力弱还不上工,则可由全屯或全组分担调剂之。如有的军属烈属完全无劳力则可采用代耕队或分配给某一组全部代耕(包耕),同时其所需之工由全屯各户共同负担,由农会统一调剂之,同时为奖励代耕者可以经群众讨论,规定军属烈属之应产量,秋后收获不足者由代耕者补之,如超过则代耕者可以分红。”还规定“临时出勤则出勤者应顶工,其土地由小组或全屯调剂分配人耕种。较长期出勤一般以一次战役期间不换为好,出勤家土地,甚至家中困难,在出勤期间应按军属同样看待,予以照顾或代耕。先给出勤人的土地种好是巩固参战热情保证下次参战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性工作,出勤者所需耕种的工,必须由全屯按等价两利原则共同负担,由全屯调剂分配负担,这才能巩固与其搭具互助者乐于之搭具互助不垮台。”
通报下发后,各地均认真贯彻了省委的指示精神,在搭具互助中普遍实行了代耕、包耕、代收、包收等优属活动,从而极大地稳定了军心,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三、军队后勤的强有力保障
一、军队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
战争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离不开后勤保障。战争实践证明,全面、及时、不间断的后勤保障,是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要保证。东北解放战争中,军队后勤保障一直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保障,是随着战争形势的迫切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11月,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下设供给部、卫生部、军工部、兵站部、铁路管理局、东北银行总行等机构。初期后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筹粮筹款,以供应部队急需,同时收集了一些敌伪的物质。由于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后勤机关分三部分转移,在梅河口成立前总后勤部;在黑山、阜新一带成立野战后勤部;在通化和炮校合在一起成立后方司令部。四平保卫战后,后勤总部设在哈尔滨,并分成前后梯队,分别负责供应前方部队和组织后方生产,前梯队负责对作战、整训部队的物资供应和补充,以及伤员的收容转移等工作;后梯队则组织后勤建设和巩固后方,去佳木斯、鸡西、牡丹江等地建各种军需工厂、学校、医院、发展军工生产,培养后勤干部。
东北局“七七决议”确定创建巩固的根据地与进行长期艰苦战争的方针之后,后勤工作得到了加强,后勤党委根据“七七决议”精神和新的斗争方针,整顿了组织,加强了后勤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推动了后勤建设的发展。先后在佳木斯办了军需学校、汽车学校,在鹤岗办了医科大学和护士学校,培养了医务、军需、车辆驾驶人员。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和鸡西等地建立各种军工为我军后勤奠定了基础。另外还设立了后勤警卫部队,建立了军械局。
随着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大规模的作战,对后勤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东北局决定建立一个集中统一和强有力的后勤机构,把原有的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扩大为后勤司令部。同时还以原后勤兵站部及西满军区、辽东军区后勤部为基础,组成东、西两线后勤司令部。
二、建立兵站和野战医院
为接待过往部队和转运下来的伤员,各地都先后建立了兵站。1947年1月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兵站在吉林省榆树县成立,负责领导各地兵站工作。各县由于其所处地位不同,兵站数量亦不同,各地兵站除设立伤员接待所外,还承担护理、医药管理、饮食管理工作,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这一时期,东北解放区(主要是北满地区)具有较强的现代化运输力量,兵站与铁路、公路联为一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1946年10月,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铁路运输司令部,统一管理全区军事运输,并负责领导铁路护路军。东北民主联军增设铁路军运室,各铁路局、分局设军事运输科,负责军队运输工作。
双辽交通方便,地位重要,1947年5月解放后,成为西线后勤基地,双辽境内各兵站接待了大量的过往部队和伤员。据《胜利报》报道,双辽某地两兵站,在军区领导下,与地方共同组成,伤员一到马上有人接待慰问,居民老曲头把自己的被借给伤员盖,自己侍候伤员。顾果匣铺掌柜每天把炕烧的很暖,帮助伤员烧水。来兵站工作人员刘顺、任庆祥等,送伤员时把自己的旅差费给伤员买水喝。在双辽县《两年零四个月工作总结报告》中写道:“我们所做的是组织慰问伤病员,招护过往部队,很多老乡关心伤员如自己亲人,一位老大娘卖苞米花,见伤员来了把苞米花一把一把抓给伤病员吃,一个小学生担着水壶一碗碗给伤病员倒着喝。他们说:表表我们的心。很多老乡把自己的好屋子、热炕给军队倒出来住,为军队烧水做饭。”据双辽市曾参加支援委员会工作的老人胡永明回忆:“每天午后接打四平下来的伤员,募集物资,少时170人,最高一次接1600多人,拿去烧饼、鸡蛋慰问。在前郭旗设立了三个兵站,即新庙兵站、王府兵站和前郭镇兵站。这些兵站,经常为大军云集筹粮筹款,安排吃住,组织民工运输物资,输送伤员等等。
在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以后,在北满、南满设立了兵站线,兵站线的后勤有权处理本线方面的一切战勤工作,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军械处,警卫团、汽车团、辎重团,增强了后勤工作的机动性和主动性,使后勤与部队协调一致,部队打到哪里,后勤就跟到哪里,基本适应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野战医院是治疗伤病员不可缺少的,据首任四平战地医院院长的吴行敏对四平解放战和保卫战期间的四平战地医院作了系统的回顾。他说;打四平街前,我正在郑家屯接收800名秀水河子战斗下来的伤病员,军区首长要我辽西军区卫生部组织一个前线急救伤员的工作组。当时我带上制药厂政委匡远鹏及其他随行人员先到辽西二分区所在地八面城,后来又随指挥部移动到四平路西郊外的指挥所。1946年3月17日拂晓,我军已攻入四平市内,我正在道西马仁兴、邓忠仁指挥所内,组织伤员包扎转运工作。后来我接收一座日本陆军医院,挂上了“辽西军区医院”的牌子。(今吉林省四平神经精神病医院地址)当时医院住满日籍病人,为接收我军伤员,将这些病员动员出院。在四平保卫战期间,战斗中的伤员都安排满铁医院治疗,此时该院院长为日本医学博士外科教授前田,他在抢救战场上受伤的市民和我军伤员工作中作了积极贡献。
我军战地医院规模很大,设有300张床位,除了收容守城部队的伤员外,还接收昌图兴隆泉下来的伤员,凡经过我战地医院急救转移后方的伤员,据不完全统计有1200人左右,这些伤员轻的住一夜之后就往后转,重者住三至五天就转走,战地医院设有临时手术室,重伤员都得到了完善的急救手术。伤员的饮食也相当好。支前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各个方面运到战地医院。牛、羊、猪肉、鸡、鸭、鱼、蛋堆满仓库,大米、白面、白糖应有尽有,伤员要吃什么有什么,尽量满足伤员要求。开始伤员往梨树、长岭转郑家屯、洮南、白城子,后来因为八面城被敌人占领,我们将伤员转往公主岭、长春、哈尔滨、佳木斯。战地医院经常保持支前的民夫担架500人,路上除了有战地医院的警卫排护送外,还有一个警卫部队协助,以此保证了伤员护送力量和安全。市政府还将养有10万只鸡的敌伪养鸡场交战地区院使用。
三年来,东北总共装备206个卫生机关(包括卫生部、医院及学校等),共计有34542人参加了军队的卫生工作,治好了232036个伤病员,有80%的伤病员经过治疗重新走上前线或生产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