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配合中原战场作战,电令栗裕亲率3个纵队,组建一个兵团,渡江南下,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毛泽东设想,粟裕的部队可以在湖北的宜昌至监利之间渡江进入湘西,或从洪湖、沔阳地区渡江进入鄂南,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的方式分几个阶段抵达闽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
一、毛泽东运筹帷幄,中国不能成为“南北朝”
1948年12月底,西柏坡。
在一座不大的小院里,毛泽东伸展着有点酸软的双臂,似乎想把整个世界都揽进自己的怀里。
毛泽东于5月份搬到这个只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在这里他指挥了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了战略决战,取得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快要到元旦了,毛泽东想起他答应过新华社,要为他们写一篇新年献词。所以他稍微活动了一会儿,就转身回到办公室。
毛泽东住的院子有两间北房。里间大约有16平方米,是毛泽东的卧室,里面放着一张双人木板床,—个小沙发,一个茶几,一个小衣柜。相通的外间稍微大一些,约有20平方米,是毛泽东的办公室,里面放着一套沙发,还有圆桌、茶几和一张藤椅,墙上挂满了地图。
回到办公室后,毛泽东面对无数次凝视过的地图,点燃了一支香烟。他从南向北,又从东向西,审视着整个中华大地。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现在终于彻底改变了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渐渐地,毛泽东顿觉文思如泉,转身坐到地图对面的书桌前,提笔饱蘸浓墨,挥笔疾书。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一口气写下近千言,对两年多的战争历程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出,然后他写道:“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了。”
毛泽东笔走龙蛇,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几个小时。打量着厚厚的一叠文稿,他想,该告诉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要做些什么。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做些什么呢?
毛泽东搁下笔,抬头凝视地图。这张地图曾经激发起毛泽东无数的灵感。地图上,蓝色圈圈已经不多了,剩下的一些主要集中在西北和长江以南。对西北地区,毛泽东并不太挂心,那里胡宗南已经维持不了多久。而对于江南之敌,由于有长江天险阻隔,毛泽东却甚感担忧。
在毛泽东眼里,长江不能成为分界线!
可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长江曾让无数的兵家吃过败仗,使中华大地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曹操赤壁惨败,于是三国鼎足;由于长江的阻隔,“南北朝”对峙将近百年;唐、宋、元、明、清,每一次改朝换代,长江都发挥了她的巨大作用。
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当然了如指掌,所以他很久以前就担心长江会影响中国的统一。早在1947年7月23日,当刘邓大军挺进鲁西南之时,毛泽东就有过“叶(飞)、陶(勇)两纵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的设想,但是后来由于要保证刘邓大军提前南下,挺进大别山,所以放弃了这一设想。
到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配合中原战场作战,电令栗裕亲率3个纵队,组建一个兵团,渡江南下,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毛泽东设想,粟裕的部队可以在湖北的宜昌至监利之间渡江进入湘西,或从洪湖、沔阳地区渡江进入鄂南,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的方式分几个阶段抵达闽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
毛泽东正思考今后如何进行渡江作战时,周恩来推门走进来。
“主席,你要多注意休息。”周恩来说。
“恩来,你来得正好,你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告诉人民做些什么?”
“是给新华社写新年献词吗?我们可以告诉人民,我们要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政府,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还要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
“很对。”说完,毛泽东坐回到书桌前,拂了拂白纸,挥笔而书。
周恩来站到毛泽东的身后,只见主席写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两辆沾满泥浆的吉普车从淮海前线一直向西柏坡开来,车上坐着的是两大野战军司令员。
吉普车停在一座大院前。车门打开,刘伯承和陈毅走了出来。他们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整整衣服,谈笑着向院里走去。
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非常热闹,俩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推开了门,只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个个谈笑风生。
刘伯承、陈毅一走进大门就说:“来晚喽,来晚喽。”
众人纷纷起身,互道问候。毛泽东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我们正等着你们来谈谈渡江作战的打算呢。快坐下吧。”
二人入座后,朱德说:“伯承,陈毅,我们刚才正在谈论,打完淮海后,你们下一步怎么办?二位对渡江作战有什么考虑?”
刘伯承扶扶眼镜,慢慢地说:“总前委5个人已经研究过了,一等吃掉杜聿明,大部队就可以向南开进,准备渡江。现在就是时间紧一点,部队很疲劳,需要抓紧时间结束淮海战役。”
“让你们晚一点消灭杜聿明,主要是考虑到平津方面,打早了,傅作义就有可能逃跑。”毛泽东笑着说。
“这一点我们明白。”
周恩来坐在一张旧沙发里,这时将身子向前倾了倾,问道:“你们对渡江作战有什么具体想法?有问题吗?”
刘伯承说:“在军事上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与挺进大别山那时相比,我们这次非常主动。”
陈毅笑嗬嗬地说:“我看得天下没有问题,”说完这一句,他的脸色又认真起来,“可是,治天下有点难。今后向南发展,解放的土地和城市多了,缺少接管地方的干部。这一点请中央尽早考虑,给我们准备一批地方党及军区的配备。”
“陈老总不必担心,打下地方,总会有人去管理的。你就可以管理嘛!”刘少奇在一旁说。
毛泽东接过刘少奇的话,对陈毅说:“等上海解放了,让你当市长怎么样?”
陈毅说:“有伯承,让他去吧。”
“伯承还有南京嘛。”朱德笑着说。在中共军事家的眼里,似乎南京、上海已在掌握之中。
毛泽东弯腰从面前的火盆里取出一块红炭,点燃香烟,说:“我们是一定要打过长江去的,中国不能成为‘南北朝’,不能分裂,分裂就要受外人欺负,要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大家都没有说话。毛泽东抽了两口烟后,继续说:“到南方去作战,我们有不利条件,那里最广大区域还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我党的组织还不强大,群众还没有发动;在这种条件下,军队的给养在头一个时期内将遇到许多困难;大城市夺取容易,但掌握它则较掌握北方诸城要困难得多。”
毛泽东从坐位上站起来,左手叉腰,右手挟着香烟,走了几步说:“可是我们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啊!比如,国民党军队已经没有主力了,我们则有强大的军队;国民党的威信已经丧失,特别是当南京和武汉被我们夺取之后,它将更加威信扫地,我党则有极高的威信;南方有许多老革命根据地,现在又有许多游击部队和游击区。这些都是有利条件。”毛泽东一边说,一边扳着指头。
刘伯承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毛泽东讲话,见主席此时稍有停顿,就问:“主席,美国有没有可能出兵?”
没等毛泽东回答,陈毅抢先说:“美国鬼子出兵,我们也不怕。”
毛泽东思虑一会儿,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说:“我们要防止美国出兵,要把美国直接出兵占领沿海若干城市,并同我们作战作为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这一种计算现在不要放弃,否则事变万一到来,我们就会手足无措。”
毛泽东将语气缓和下来,接着又说:“不过,现在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正在发生改变,已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武装反共,转变为两面性的政策。这即是: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和地方军阀,继续抵抗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则派遣其走狗混入革命阵营,组织所谓反对派从内部来破坏革命。在人民解放军接近于全国胜利时,甚至不惜用承认人民共和国的方法,以求取合法的地位,实施这一‘内部破坏’的政策。对于这一帝国主义的阴谋计划,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性,并坚决地将其击破。”
任弼时始终默默地坐着,这时却说:“苏联人对我们渡江作战好像不大赞同。”
毛泽东一时没有说话。
刘少奇说:“据说斯大林不同意我们同蒋介石再打下去,罗申大使还在南京,同国民党政府来往频繁。”
毛泽东把手一挥,说:“不去管他们,我们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二、蒋介石山穷水尽,抱怨他比共产党多几个敌人
1948年12月28日,南京,蒋介石总统府。
张治中、张群、吴忠信三人面带难色,望着背手而立的蒋介石。
蒋介石火气很大:“白崇禧是在‘逼宫’,他是和李宗仁串通好的。礼卿(吴忠信字),白崇禧在武汉说些什么?”
吴忠信欲言又止。
蒋介石缓和了一下语气:“说嘛让大家都听听。”
吴忠信战战兢兢地说:“他说,非蒋下野不能‘和谈’,蒋应该让别人来谈‘和’。”
蒋介石转过身,心中的火气又冒出来了:“你们听听,这不是‘逼宫’,又是什么?”
张治中坐在一旁,他见惯了蒋介石发火的场面,对此既不感到惊讶,也不感到紧张,用他特有的平静劝蒋介石说:“总统,白崇禧是不是‘逼宫’,我不敢说,但这件事副总统并不知道。白是将电报拍给我和岳军(张群字)的,李副总统没有见到。”张治中说完,把目光转向张群。张群点点头。
蒋介石并没有由此消除对李宗仁的恼恨,他在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就萌生过干掉李的念头。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的消息竟在盛怒之下,一脚把收音机踢翻,并说:“要不是行宪时期,简直可以枪毙李宗仁。”
不过,蒋介石这个人城府很深,他在私下里对人采取无情打击,但在表面上却仍装出一付宽厚的样子。他对张治中说:“我想德邻(李宗仁字)不该如此着急,前几天我已让礼卿告诉他,我不想干了,让他出山,让他来应付眼前的局面。”
张群此时说话了:“总统,我看未必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杜聿明还有两个兵团,傅作义的实力也还没有受到大的损伤。现在就是不知道美国人是怎么一个想法。”
“今天的局面,都是他们搞的鬼。”蒋介石觉得最近半年,让他不高兴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战场上损兵折将,外交上失去美国的支持,现在内部又面临着一场危机,这一切把他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总统,夫人去美国的情况如何?”张治中问。
提起宋美龄,蒋介石的火气消下去一些。“夫人也很辛苦,这些天她一直在奔波。她向杜鲁门总统提出了一项援华计划,看来还得努力一阵子。”
蒋介石说这番话时,没有掩饰对宋美龄的感情,但却掩盖了来美龄在美国的真实情况。
宋美龄在美国的日子并不比蒋介石现在好过,她处处遭人白眼。美国早已不欣赏蒋介石,司徒雷登大使密电国务卿马歇尔说:“象征国民党统治的蒋介石,其威望已日益下降,甚至被视为过去人物……”因此,马歇尔没有把宋美龄当作总统夫人来接待,而只是允许她以私人的资格访美。
宋美龄11月28日赴美,12月3日马歇尔才会见她。而等她见到杜鲁门总统时,则又是一个星期已过。宋美龄在美国四处活动,希望能够搬动美国这支大手,救救她的老头子。然而,杜鲁门总统对她采取的态度很冷淡,他直言不讳地说:“我没有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进白宫。我不以为她会高兴,但我不在乎她究竟惬意不惬意。”
12月10日,宋美龄见到美国总统杜鲁门,向他提出了一个援华计划。此项计划主要有三项内容:(一)美国发表支持南京政府和反共宣言。(二)派遣一个高级军官代表团赴华主持反共战争和供应工作。(三)核准对华军援三年计划,每年提供10亿美元。
对她的上述计划,杜鲁门和马歇尔,均未予以理睬。他们认为:现在局势恶化之程度,除实际调用美国军队外,任何大量的军事援助,均于事无补。
宋美龄不甘心白走一遭,于是她才决定暂住下来。
当然,蒋介石是不会把这些情况告诉别人的。
张治中、张群、吴忠信,他们谁也摸不准蒋介石的底。一连几天,他们每天坐在这里同蒋面谈,希望蒋能同意下野,以挽救目前国民党军事惨败、外交失策、内部分裂、财政崩溃的困境。
蒋介石意识到自己确实支撑不下去了,他对吴忠信说:“礼卿,我打算让你来担任总统府秘书长。”
吴忠信连忙说;“我不是秘书长的材料,无论如何担当不了。”
蒋介石视吴忠信为心腹,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盘托出:“我要你当秘书长,只完成一项任务。在任务完成之后,去留由你决定。”见吴点点头,蒋又说:“我观察最近的内外情势,实在干不下去了。我走后,势必由李德邻来过渡。你的任务是拉德邻‘上轿’。等到德邻副总统上台后,你就算完成任务。”
吴忠信最后同意了,他表示愿为党国尽最后一份力。
蒋介石像是为自己办妥了一件“后事”,心里宽松了些。他对三人说:“你们再去找德邻,商量一下我下野的事。”
12月31日夜,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内张灯结彩,一辆辆高级轿车驶入。与西柏坡相比,这里的新年气氛要浓烈得多,但是人们的脸上却并没有流露出新年的快乐。没有欢声,也没有笑语。
晚7时,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立法院长童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委张群、张治中、邵力于、陈立夫、谷正纲、张道藩等40多人应邀来到了官邸。他们是来参加蒋介石举行的除夕便餐。
便餐很丰盛,但准也没有胃口下咽。饭后,蒋介石向大家发表讲话,他的语调很低沉。蒋说:“现在局面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在拟好一篇文告,准备在元旦发表。现在,请岳军先生朗诵一遍,征求大家的意见。”
蒋介石在文告中说:“处此国家危机,我惟有对我的领导无方引咎自责,有负国民付托之重,实不胜其惭惶悚栗。”
又道:“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遭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无复他求。中正毕生革命,只知为国效忠,为民服务,实行三民主义,从而履行一革命者之神圣任务。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两千多字的文告,张群一口气读完。接下来全场一片沉静。
蒋介石问坐在右边的李宗仁:“你对这篇文告有什么意见?”
李宗仁没料到蒋介石有此一问,匆忙地回答了一句:“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
这时,谷正纲、谷正鼎、张道藩先后发言。他们不同意蒋介石下野,反对发表这个文告。谷说:“总统不能有下野谋和的意向,否则会对人心士气发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