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南昌
5783800000002

第2章 战与和之间的徘徊(2)

他的话刚一落音,就有人发表相反的意见。这些人要求蒋介石早日下野。两派立即展开了争论。见双方争论不休,蒋介石憋了数天的怒火终于冲天而出。他大声骂道:“我并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辞退;娘希匹,我之愿下野,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

蒋气得两只眼珠子都瞪了出来,他原期望在他做出一付悲天悯人的样子之后,他的嫡系、他的心腹,乃至党内的其他人士会挽留他,以便帮助他渡过一场危机,给国内和美国人造成一种“不是他蒋介石不愿引退,而是他的部下、党内的同志们不让他下台”的印象。

但是蒋介石失望了。白崇禧在武汉逼他,张轸在河南也通电要他下野,他鞭长莫及。现在竟有人当着他的面叫他下野,他岂能容忍。蒋介石恼怒地对张群叫道:“有关我下野的一句话,必须列入文告!说罢,愤然离席而去,留下40位大员面面相觑。

第二天,蒋介石的新年文告发表了。这一天,蒋在总统府“团拜会”仪式结束后,将李宗仁邀到一间休息室。蒋对李说:“就当前局势来说,我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但是,在我走开之前,必须有所布置,否则你就不容易接手,请你告诉健生(白崇禧字,也明白这个道理,制止湖北、河南两省参议会,不要再发表通电,以免动摇人心。”

至此,蒋介石终于认识到,一方面,他如不下野,国民党内许多人不答应;另—方面,共产党又要大军压境。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与其在台上度日如年,倒不如退居幕后,以党领政。

于是,蒋介石开始积极准备“后事”。

他下令扩大京、沪警备司令部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全盘掌握江、浙、皖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建立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渡江。

蒋介石预料,李宗仁和共产党的和谈不会获得成功。蒋已经听到了中共新华社的广播,知道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挥师南进。所以,蒋认为江南也决难守住。他要选择一块立足之地,在实在无路可走之时,还有一处可供栖身,蒋介石看中了台湾。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海峡相隔,解放军没有海、空军,对台湾构不成威胁。为此,蒋委任心腹干将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又让蒋经国担任台湾省国民党省党部主委。蒋经国奉老头子之命,到上海把金元券兑换成黄金、白银和外汇(共合3.7亿多美元),密运台湾,以便对台湾进行长期经营。

为了退居幕后仍指挥一切,蒋介石派遣蒋经国和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警卫主任石祖德等人,秘密去老家浙江奉化溪口,替他布置警卫,组织通讯。俞、石二人在溪口共装了7部电台,使溪口成为一个临时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

1月4日,蒋介石将一切下野后的事都安置妥当,御驾亲征傅厚岗,当面拜访李宗仁,请李宗仁出来维持局面,以便自己“引退”。

李宗仁听说蒋介石到了,赶忙出去迎接。对于蒋的亲临,李甚感不安,过去总是蒋“召见”李,现在蒋移樽就教,似乎对李来说并非是一个好的兆头。

两人略微寒喧了几句后,蒋就直接把话题引到他的“引退”上面来。两人你一句,我—句地展开了舌战。

蒋介石:“你看现在这局面怎么办?”

李宗仁:“我以前就向总统建议过,武汉和徐州应划为一个单位,统一指挥。今日挫败原因虽多,而最大的毛病出在指挥不统一之上。”

蒋介石:“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徐蚌失败后,匪军立刻就要到江北,你看怎么办?”

李宗仁:“我们现在样样都站在下风,但是也只有和共产党周旋到底,走一步算一步!”

蒋介石摇摇头说:“这样下去不是事!我看我退休,由你顶起这局面,和共产党讲和!”

李宗仁:“你尚且不能讲和,那我更不行了!”

蒋介石:“你担起这局面,马上就不同了。”

李宗仁:“我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蒋介石:“我看你还是出来,你这姿态一出,共军的进攻可能缓和一下。”蒋此话道出了他的动机,原来他让李宗仁出来,只是要他作为一张缓和共军进攻的挡箭牌。

李宗仁:“总统,这局面你如支持不了,我就更支持不了。无论如何,我是不能承担此事的。”

蒋介石:“我支持你。你出来之后,共产党至少不会逼得我们这样紧。”

李坚持不答应,这一天的谈话没有结果。

过了几天,蒋介石又找李宗仁谈话。

蒋介石:“我以前劝你不要竞选副总统,你一定要竞选。现在我不干了,按宪法程序,便是你继任。你既是副总统,不干也得干。”

李宗仁:“按宪法,我是无法推辞,但是现在的局面,你尚且干不了,我如何能顶得起?!”

“共产党绝不和我讲和。”蒋介石说:“你出来,最低限度可以变一变。”

李宗仁:“我出来,共产党一定要我无条件投降!”

蒋鼓励李说:“你谈谈看,我做你后盾!我做你后盾!”

李宗仁坚辞。

李宗仁之所以几次三番没有答应蒋介石,是因为他当时心中有几点顾虑。第一,他不知道蒋的真实意图,是完全撒手不干,还是让他临时应付一下,若是后者,李宗仁当然不愿干下去,他不愿充当蒋的替死鬼;第二,李宗仁得知蒋有放弃大陆,经营台湾的计划,果真如此,他在大陆还有什么前途;第三,面对目前的烂摊子,李宗仁确实感到无法应付,现在和共产党人和谈,只能是为再战拖延一下时间,不可能得到“划江而治”的目的。

李宗仁是桂系的领袖,他17岁开始戎马生涯,从兴师讨袁、统一广西,到誓师北伐、抗日战争,在军界度过四十多个春秋,身经数十战役。特别是在他指挥台儿庄会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之后,资望日高。美国人早就看好了他。司徒雷登曾向美国当局写信举荐,希望李宗仁能取代蒋介石的总统之位。

白崇禧在武汉倒蒋,没有能够同李宗仁配合一致,给李出了许多难题,也加深了蒋、桂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曾大骂桂系:“共产党只要我的命,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

李宗仁哪敢要蒋介石的命,就是连蒋介石的钱也一个捞不着。倒是蒋不放过他,不仅让李宗仁手头上没有分文,差点连李宗仁的命也让他要去了。

自陈诚1949年1月5日赴台北就职后,蒋介石除将在上海用金元券兑换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密运台湾之外,还密令将国库所存全部银元、黄金、美钞运台。据当时监察院财政委员会秘密会议报告,国库库存3.35亿美元。此数字还是依据中国公开市场的价格计算;若照海外比值,尚不止此数。此外,国库内还有390万盎司黄金和折合外汇7千万元的白银。各项总计数在美金5亿上下。

蒋介石在下野的时候,又手令提取中国银行所存的美金1千万,汇交当时在美国的空军购料委员会主任毛邦初。蒋嘱毛邦初将该款以及手上的余款,以毛私人的名义全部从纽约的中国银行提出,存入美国的银行。蒋介石当时担心,如果李宗仁和共产党和谈成功,联合政府成立,该款留在大陆必将落入新政府之手。

李宗仁的命也是蒋介石手下留情才得以保存的。在1948年11月李宗仁出选副总统之后,蒋让毛人凤调来了沈醉,对沈醉说:“共产党只有一个敌人,所以能打胜仗。我们却有两三个敌人,几方面都要对付,困难就大得多。为了统一内部,一致对外,我决定采用暗杀的办法,除掉李宗仁这个祸害。此事关系党国安定,必须绝对保密。”

沈醉当即表示:“为了完成任务,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蒋介石对沈的态度非常满意,还给他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示意沈醉要不惜个人的生命,绝对完成使命。

军统执行这一任务可谓得心应手。沈醉在领受任务后没有几天,就在李宗仁的房前屋后,天上地下,织起了一付天罗地网。李宗仁的一切行动都受到了严密的封锁和监视。

对着李宗仁家门的马路拐角,新设立了一家旧书摊。李宗仁的汽车从家里出来必定要经过这里,速度也要减慢。这个旧书摊是军统的最前哨,它可以昼夜监视李宗仁的出入,而且也可以在决定行动后,趁汽车经过此地,减慢速度时进行射击。

在火车站附近,沈醉命人买了一间木房子,里面摆上香烟摊,以防李宗仁乘火车去安徽桂系的据点。此外,毛人凤还给沈醉两部高速小轿车,一旦发现李宗仁坐上火车,就立即用高速小轿车进行追击。

在光华门外飞机场,军统开设了一家小杂货店作为侦察点,如果发现李宗仁乘飞机,即可通知空军,用战斗机在空中将李的座机击落。

为了防止李宗仁乘汽车到杭州,沈醉在通往杭州的公路上,开了二个小饭馆子进行监视。

布置完这一切后,沈醉自己亲率2名神枪手,每人携带2支装有剧毒子弹的手枪,潜伏在李宗仁住处傅厚岗附近,只等蒋介石一声令下。

李宗仁能死里逃生,可以说是共产党救了他,要没有共产党给蒋介石施加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蒋介石就不会利用李宗仁来维持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李宗仁也就很难幸免于难。

三、粟裕战罢淮海,准备第四次渡过长江作战

1949年1月6日,蔡洼村,华野指挥部。

粟裕一手叉腰,一手捏着支红蓝铅笔。他已经请示中央,今天就可以对杜聿明集团发动总攻。

粟裕拿起电话,要通了第10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喂,老宋,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司令员,没问题,一切都准备好了。”宋时轮在电话里回答。

“让你来指挥3、4、10纵和渤海纵队,你感到有困难吗?这次你们东集团主要作战对象是李弥的十三兵团,李弥这个人老奸巨滑,要防着他一点。上次他在援救黄伯韬兵团时,曾用一个师向我军占领的麻谷子连续冲击了三天,每次冲击前,他都要用飞机和大炮、战车对村子进行火力射击,使村子成了一片火海,防守部队的伤亡很大。”

宋时轮回答:“请司令员放心,这回李弥可不行了,我们把他抓过来见你。”

华野分别从三个方向攻击杜聿明集团,北集团的几个纵队由山东兵团司令谭震林指挥,南集团几个纵队由苏北兵团司令韦国清指挥,对这两个集团粟裕比较放心。而对东集团,他觉得由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来临时指挥另外几个纵队,担子是重了点。

后来的情况发展虽然比较顺利,东集团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却让狡猾的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化装成伤员,趁混乱之际逃脱了。

6日下午4时30分,总攻发起了。我军的炮火猛烈地射向敌人,当夜就歼敌万余人,攻克村落据点13处。

敌人在雪花飞舞、寒风凛冽之中被围困了20天,已经陷入增援无望、弹尽粮绝的境地,战斗力急剧下降。不过在陈官庄内,杜聿明仍然希望这次能够逃脱。他对参谋长说:“参谋长,明天你飞到南京,向老头子汇报我部的突围计划。”

前次在辽沈战役中,杜聿明最后带着葫芦岛的3个军撤了出来,所以这次他仍想好戏重演。然而,现在与以前不同了,眼下是四面被围,没有能自由出逃的海路。连乘飞机逃跑也困难,陈官庄周围杜聿明仅占有方圆不到50平方公里。

7日,李弥害怕被歼,向邱清泉防区靠拢。宋时轮乘机指挥第3、第4和第10纵队进攻,占领了李弥的兵团司令部驻地龙集,李弥兵团大部被歼,但却找不到李弥本人的下落。

8日,蔡洼村华野指挥部内,副参谋长张震对粟裕说:“司令员,敌人已被割裂,防御体系被打破了,向西逃窜的敌人也被渤海纵队拦住。形势发展对我相当有利。”

粟裕立即命令:“告诉各纵队,让他们猛打猛插,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同时要告诉他们,防止敌人再一次突围。”

9日,蒋介石派来几十架飞机,它们又是投弹,又是放毒。杜聿明率部在其掩护下开始突围。敌人此时军心已散,混乱不堪,像这样一支连防御能力都已丧失的军队,可想而知是根本无法突出重围的。

10日10时,敌人被全歼,杜聿明被生俘,走在长长的俘虏队伍之列。他的得力于将邱清泉,这时已躺在死尸之中。

粟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历时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终于胜利结束了。

下一步干什么呢?粟裕盘腿坐在地图前,他的眼光落到了长江之上。

“要进行渡江作战了。”粟裕心想。去年底,刘、陈两位老总去西柏坡前,总前委5个人第一次聚到一起,粟裕见到了井冈山分手后,17年没见面的刘伯承。在那次总前委会议上,他们研究的已经不是淮海战役的问题,而是何时进行渡江。

粟裕想:“主席对渡江作战非常重视,等两位老总回来后,一定要开始进行渡江的准备。”想到渡江,粟裕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将近一年之前。

那是1948年三四月间,粟裕在接到中央电令他亲率3个纵队渡江南进后,一直在思考渡江作战问题。他认为:“从全局来看,为了改变中原战局,进而协同全国其他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势必还要同国民党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从当时的情况看,要打大歼灭战,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是做不到的。”

当时,粟裕认为渡江有许多不利因素。“三个纵队,加上地方干部,约近10万人,渡江后要在敌占区转战数省,行程几千甚至上万里,敌人必然会利用其大后方的各种有利条件,对解放军实施围追堵截。而解放军则远离其大后方根据地,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作战,兵员补充、粮弹和其它物资供应,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都将遇到很大困难。渡江后,将不得不在沿途湘西(或鄂南)、湘南、湘赣边、赣南和赣东北等地区,依次留下一些部队,建立小的游击区,以收容伤病员和处理多余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将无力攻取大城市,即使出现有利战机和可能打胜的仗,有时也不敢下决心打。”

对这种情况,粟裕有着亲身体验。早在1934年,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当时粟裕任参谋长。抗日先遣队一路转战闽浙赣,行程2500多公里。由于长途跋涉,一路上要同敌人的围追堵截作斗争,战斗十分频繁,加以兵员补充、物资供应,尤其是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非常困难,部队到达皖南时,已减员1/20。

粟裕把他的想法电告了中央,中央和毛泽东对粟裕的建议很重视,立即来电要陈毅与粟裕两人前去阜平县城南庄商量渡江之事。当时,粟裕很紧张,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大胆”举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城南庄,毛泽东对他说:“粟裕,你‘集中两个野战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歼灭战’的想法很好;再具体说说。”

粟裕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几个月来反复考虑的各种情况,他说,在中原地区,可以大量歼敌,诱使敌人同解放军进行决战,这样就可能消灭敌人的主力,为尔后的南下作战创造条件。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听了粟裕的报告后,当即进行了研究,最后同意了粟裕的方案。

会议临近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

粟裕一听此话,感到非常突然;连忙再三请求:“主席,华野没有陈老总不行,我们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您还是让陈老总回华野吧!”

毛泽东说:“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到中原军区、中原局工作。”

“陈老总,您还是回华野吧。”粟裕望着陈毅说,他希望能得到陈毅的支持。

陈毅说:“我把一切交给党了,党叫干啥就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