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南昌
5783800000024

第24章 雄师过大江(7)

“第9兵团,除以30军监视芜湖之敌,待交4兵团16军外,主力应不为小敌所阻,立即沿南陵、清弋江、宣城、十字铺及以北高淳之间向东北挺进,控制溧阳,截断南京之敌向杭州的退路,以达到孤立分割敌人,有效地协同东集团作战。兵团的先头部队必须于26日前进至郎溪及其以东地区。

“第7兵团消灭当面敌人后,尾9兵团后于南陵、宣城、十字铺以南地区,力求于27日前进至德地区待命,如残敌顽抗可留置一部围歼之。”

张震在地图上,把这2个兵团山西向东,调到了南京守敌的背后,切断了敌人逃向杭州及其以南地区的通路。

粟裕对此安排很满意,他说:“敌人的退路就要被切断,现在该从正面发起进攻了。”粟裕此时考虑将东集团第8、10两个兵团投入渡江作战。

张震了解粟裕的想法,他报告说:“按计划,10兵团4个军今晚开始南渡,先控制江阴,歼灭敌人21军主力。然后,23军、28军向宜兴、金坛急进,切断南京之敌逃向上海的退路后,再插向敌纵深,从东面包抄南京的敌人。”

粟裕说:“3兵团今晚渡不了江,他们面对南京当面,江北敌人桥头堡还没有肃清,还有一场硬仗。”

张震说:“8兵团一过江,我们就可以从三个方面会攻南京。”

师长谭知耕进入江边师临时指挥所,抓起电话对军长陶勇说:“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时间一到,立即启航。就是老刮东南风,对帆船南渡不利。”

陶勇胸有成竹地说:“风向也可能变化的,不要心急。”

“军长,你的表几点了?”谭知耕同陶勇对表。

陶勇打趣道:“怎么,你连表都没有吗?”

谭知耕半开玩笑地说:“打仗的时候,总是上级首长的表准嘛!”

两人一起会心地笑了。

谭知耕放下话筒,走出师指挥所,突然发现气象台上的风标停止了飘动。他正在疑惑间,风向逐渐地变了,由东南风变成了西北风。真是天遂人意!阵地上军民船工无不欢呼跳跃,纷纷称赞上级选择的渡江时机好,气象预测准。

“三国时代,诸葛亮借东风打败了曹操的水军,这次毛主席借来北风,一定能打败蒋介石!”几个年长的船工围着谭知耕说道。

4月21日晚上7时30分,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出发!”陶勇一声令下,满载着23军突击部队的战船,按预定的战斗队形,在迷茫的夜色中迅速驶出各启渡点,乘风破浪,向对岸疾驶而去。

出发前,部队采用“半帆待渡”的办法,将突击营的船只由港汊开出,在长江边靠岸展开,部队登船后用篙和桨支住船体,将篷拉开一半,待命出航。启航命令一到,立即拉满篷帆,船就向离弦的箭一样驶向对岸。

此时此刻,千里江防线上,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千帆争渡。

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一些船被打翻了,一些同志牺牲了、负伤了。但指战员们的斗志是高昂的,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篷帆被打断了不能升帆,就摇橹划船;船被打穿漏水,就用衣服去堵,用身体去挡;船工牺牲了,水尹接过舵继续渡江。官兵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炮火,掩护船工。

原来计划预计横渡四千米水面的长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由于官兵们无畏的勇敢精神,只用了二十分钟,突击部队的一部分终于突破了敌人这条从天空到水底的“立体防线”、“天险防线”,强行登陆了!

7时45分,从南岸升起了三颗信号弹,陶勇十分高兴,挥手下令,各炮群按预定计划,进行猛烈的压制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登陆部队勇敢地冲进敌人碉堡,敌官兵有的连酒杯、麻将牌还没来得及放下就举手投降了。

万炮齐发,千帆竞渡。一幅宏伟壮观的战斗场景。陶勇下令先头部队先站稳脚跟,巩固和扩大突破口,迅速向两侧发展进攻,随时准备打退敌人的反扑,接应后续部队的友邻登陆。

陈毅、粟裕个别给叶飞交待任务,要他跟随第一梯队船登陆,担任先头军军长的角色,因为作战地段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易遭东西夹击,所以要他随第一梯队行动,目的是让他直接掌握情况,实施强有力的指挥。

历史上,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兵83万。可是到21日下午4点多,江面仍没有一点风,离起渡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了,叶飞很是着急。就在这时,盼风风到,而且风刮得很猛,呼呼作响。叶飞和指挥所里的参谋们都跑到外面,让风吹着,大家非常高兴。叶飞迎风大喊:“天助我也!”

5时30分,10兵团开始起渡。整个晚上,炮声隆隆,枪声阵阵,人马喧嚣,第一梯队顺利渡过长江。

第二天凌晨,叶飞决定立即过江进行指挥,他对韦国清说:“政委,你留下同兵团部一起走,我先过江。陈老总和粟裕副司令要求我跟随第一梯队船登陆,担任先头军军长的角色。”

韦国清说:“我同你一起走,让参谋长带着兵团部行动。”

两人一同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木船,朝江南岸驶去。

木船驶出好大一截,叶飞发现船上只有一个警卫排,电台没有带来,留到了兵团部里。叶飞很是生气:“怎么搞的?司令部怎么没有把电台弄到船上,没有电台,我怎么指挥打仗?”

韦国清劝道:“老叶,先过江再说,兵团部马上就会随第二梯队过来的。”

一路顺风,叶、韦二人5点多钟在江南岸登陆,接着率部向预定28军渡江后占领的村子走去。到村子前,天还未亮,叶飞让一个参谋先去联络一下,免得发生误会。

这个绰号“小广东”的参谋进村后,找到一个哨兵,三言两语一问,发觉情况不对,,哨兵原来还是国民党兵,这里是国民党军的—个团部。

“小广东”很机灵,急中生智地说:“师长到。请你去给他带路。”

叶飞见“小广东”回来,就问:“联络上没有?28军军长怎么还没来?”

“小广东”说:“来了。”

叶飞一看是国民党兵,十分诧异,问道:“你怎么在这个村庄?”

国民党兵回答:“报告长官,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两个月了。”

“解放军没有打过来吗?”

“打了一晚上的枪炮,长官说解放军就要到跟前了,让我们多小心。”

“我们就是解放军!”

“好险!”叶飞在心里暗叫了一声,“如果我们糊里糊涂进村,岂不当俘虏了?不当俘虏也要被打得稀里哗啦!”于是,叶飞带着大家朝另一个方向走去,走了一里路,才找到28军的先头登陆部队。

此时,兵团部还没有过江。原来,参谋长带着兵团部启渡后,江面上突然出现几艘国民党军舰,这是第二舰队不愿起义的军官,开着军舰向吴淞口逃跑。当时,看到这一情况,有人说,这是国民党军舰封锁了长江,如果渡江非给轰沉不可,所以兵团部只好退了回去。直到第二天晚上,参谋长才率兵团部渡江。

由于没带电台,兵团部又没有及时跟进,叶飞同三野司令部和下属部队失去联络整整一天。陈毅和粟裕都急坏了,不晓得叶飞跑到了哪里,叶飞也无法指挥部队作战。

后来,叶飞同野司联络上了。陈毅问他:“你怎么搞的?整天不与我们联系,你跑到哪里去啦?”

叶飞搪塞地说:“电台和兵团部在第二梯队过江耽误了。”

十二、江阴要塞起义,地下党立下奇功

滔滔长江气势雄伟地流过南京,行至江阴,受到黄山与孤山的夹持,江面骤然收缩,仅有千余米之宽。位于江南黄山、君山、肖山和长山地区的江阴要塞,是自吴淞口之后,由海入江的第二道屏障,素有“锁航要塞”之称。它占有南高北低的有利地势,瞰制着江北岸广阔的平原和入江港汊。

江阴历来是军事重地。宋朝南渡时,置营寨与城北,设军州为战守要地;明代是防歼倭寇的战场;鸦片战争后,清朝向德国克虏伯工厂购置大炮,建立炮台。当然,国民党对江阴也非常重视。早在1946年6月,江阴要塞就正式挂牌,直接隶属于南京国防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对江阴要塞更加重视,认为“江阴是长江进出口之咽喉,倘若江阴一失,要塞被占,共军强行军6个小时就可抵达京沪重镇无锡,铁路一断,大好江南定失无疑。”因此,蒋军不断对要塞进行扩充,加强要塞的战备建设。

到渡江战役前夕,国民党在江阴要塞已配置有相当于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其中1个炮兵总台,相当于1个重炮团,下辖3个大台,配备德制、美制重炮40多门和小口径直射大炮18门;1个游动炮兵团,下辖3个营,配备五七战防炮36门;1个兵力3千多人、相当于加强步兵团的守备总队;还有1个工兵营和其它一些直属分队。南京国防部给江阴要塞下达的任务是:防守自由港至张家港一线约25公里左右的正面,以重炮火力支援江北八圩港第21军桥头堡战斗,并对江面进行封锁,必要时利用既设坚固工事固守待援。

为了使江阴要塞更加坚固,国民党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道路,设置了许多障碍,准备了三至六个月的粮弹,并对江面上各个区域,江北岸若干目标和港汊都测定好了射击诸元。江阴要塞无疑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点!

那么,在渡江战役中,中央军委为什么要选定这处难点作为突破口呢?据当时担任第10兵团司令的叶飞回忆说:“选东面一些,江面太宽,部队不易于拂晓前登陆建立滩头阵地;选在西面,又靠南京太近。从地理位置来说,最理想的是江阴。要塞掌握在敌人手里,对我军渡江极为不利;但一旦我军掌握这个要塞,对我军整个战役都有积极作用。”

当然,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江阴要塞此时已基本掌握在地下共产党人手中。当时除戴戎光这个空头司令外,要塞的几个主要军官:总台长唐秉琳、游动炮团团长王德荣、守备总队长吴广文、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少校作战参谋兼江阴要塞工兵营长唐秉煜等人,早已都是共产党员。

唐秉琳与唐秉煜是亲兄弟,吴广文是他们的姨表兄,三人同是黄埔生。唐秉琳于黄埔十期炮科毕业,学生时期就是个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他又受到其二兄唐君照(1926年的老共产党员)的教育,逐渐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从根本上转向了革命。唐秉煜于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曾在彭雪枫主办的河南确山训练班学习,毕业后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分配到国民党军队中长期埋伏,为了更深地打入敌人的核心,后进黄埔第十六期工兵科学习。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秘密埋伏近八年中(从1938年6月至1946年4月),曾多次向党请求回解放区进行正面斗争,但组织上以其在国民党军队中取得重要的合法身份,容易更深地打进敌人的核心,一再劝说他仍留在白区,比回解放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吴广文是黄埔八期工兵科毕业,在大革命时期曾在盐城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受到过我党的教育和影响。

早在1946年2月,时任国民党工兵第24团上尉连长的唐秉煜随团开赴南京,准备转赴华北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在南京,唐秉煜和唐秉琳见了面。唐秉煜眼见内战在即,不想再随国民党军队行动了,决心回苏北根据地参加正面斗争。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时任蒋军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第一处参谋股长的唐秉琳。唐秉琳也非常痛恨国民党的腐败,因此对弟弟的建议极表赞同。

于是,两人用暗语给其二哥,共产党苏北华中五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们在外跑单帮,小本经营蚀了本,做生意很难,希望回家做生意。”信发出去后,他俩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在蒋军国防部人事厅任上校参谋的吴广文。吴广文当即对他们说:“如有回信,请告诉我,我们一起走。”

不久,唐君照在把情况向地委书记曹荻秋和副书记宋学武汇报后,以老大唐君鄂的名义回了一封信。信上说:“家里生意也不好做,银根很紧。你们在外面还好混些,希望生意做大些,多集些资本。母亲身体不好,很想念你们,二姑奶奶不久将去南京看望你们。”指示他们继续留在白区,做“大生意”。

唐秉煜根据苏北党的这一指示情况,借口身体不好,用请长假的办法辞去连长职务,后又在唐秉琳的举荐之下,于当年秋天考入南京国防部第三厅,开始为党做地下情报工作。此时,江阴要塞也已挂牌成立,唐秉琳应老上司、要塞中将司令孔庆桂的邀请,出任江阴要塞的参谋主任。唐秉煜打进第三厅分管要塞、工兵作战业务,他利用工作之便经常去江阴要塞。自此之后,江阴要塞便成为唐氏兄弟进行策反活动的据点。

1947年初春,党组织派唐坚华从苏北过来与唐氏兄弟联系。唐坚华向他们传达了上级指示:“继续留在白区做秘密工作,首先要站稳脚跟,取得信任,抓实力,多多掌握中、上层军官,力所能及地搞些情报,相机发展。”是年11月,华东局华中工委批准了唐氏兄弟入党的请求。自此之后,江阴要塞地下党的策反工作,就在我党华中工委的领导下,积极而又严密地开展起来。

唐秉煜根据党的指示,利用自己的国防部少校作战参谋身份,先后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如经蒋介石亲自批准的蒋军对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时的《全国作战方案及部署》,以及《华东地区主要战场的作战实施方案》、《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和《二线补充兵团的实施计划》等重要情报,并通过江阴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唐仲衡和交通联络员将这些情报顺利地送到苏北。

1948年6月,交通联络员唐坚华奉命去江阴传达工委指示,由于被敌特怀疑,在镇江被捕。他在监狱中虽遭严刑逼供,但始终坚贞不屈,经华中工委和要塞地下党等紧急援救;安全脱险出狱。华中工委鉴于地下党组织没有暴露,于11月改派吴铭接替唐坚华的交通联络员工作。

与此同时,江阴要塞司令孔庆桂担心倒卖汽油事发,被迫辞职,经要塞地下党精心策划和活动,终于获得蒋介石选派戴戎光出任司令。戴戎光于黄埔六期炮科毕业,曾留学日本。抗战胜利前,由其兄戴克光介绍给参谋总长顾祝同。顾祝同为培植亲信,同意保荐当时任陆军总部兵工处少将处长的戴戎光任要塞司令。戴戎光和唐氏兄弟是小老乡,且有世交关系,他本人与唐君照是中学同学;他的弟弟戴曙光是共产党员,与唐秉琳也是同学。

戴戎光当上了江阴要塞司令后,走马上任,对支持他的人很感激,也很信任,将他们都拉进了自己的班子。他请吴广文当要塞参谋主任,王德容当要塞参谋长,梅含章接任唐秉琳的守备总队长,唐秉琳调任炮台总台长。

戴戎光本是一个精明的人。由于受到蒋介石的重用,感恩不尽,立誓效忠,要塞地下党要架空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的致命弱点是贪财好色,因此地下党就利用这一点力助其捞钱、玩乐。戴也认为手下的得力助手都是“自己人”,也就少问正事,放松了对要塞工作的管理。要塞地下党还利用戴与顶头上司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之间的矛盾,促使其自行其事,从而,逐渐掌握了全要塞的实权。戴被架空后还不知觉,有时还“理直气壮”地“抵制”敌特对唐氏兄弟的怀疑攻击。他哪里知道,这正好帮了地下党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