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南昌
5783800000023

第23章 雄师过大江(6)

李德生原想在徽州同敌人打一场硬仗,来一个攻坚战,想不到现在却要防止他们逃跑。时间很紧迫,他不能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只好命令担任后卫的104团迂回70里,插到徽州东面,切断徽杭公路。

李德生这一决心非常大胆,104团的穿插迂回完全是孤军深入,单独作战,可能顺利地抓住敌人,阻止敌人逃跑,也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恶战一场。李德生指示团长张镰斧:“抓住了敌人就不让它逃跑,万一情况紧急,一定要坚持,我们很快就会赶来!”

张镰斧的团走后,剩下的103团没有立即攻击徽州的敌人。8小时后,李德生估计他们已经切断了徽杭公路,才开始率领103团行动。部队冒雨前进,很快接近了徽州城郊。

城里的敌人将主要防御方向设在正北,而西南比较空虚。这里有一条小河,绕城向南流去,敌人以此作为天然的防御屏障。李德生命令部队从这里涉水过河。战士们毫不犹豫,迅速卷起裤管下到河里。

在烟雨濛濛中,城上的敌人看见了这支部队一枪不发地过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是解放军。直到接近了城边,战士们的枪响了,敌人才着了慌,胡乱地打枪还击。城角上防守的敌人,在解放军突然发起的猛袭下,很快就溃散了。城内的敌人一见解放军打了进来,顿时一团混乱,争先恐后地往城外逃命,一股往东北面山上跑,一股沿徽杭公路东窜。

在城里,35师捉了上千俘虏。从番号上看,敌人部队很混乱,有104军的,有88军的,有73军的……他们的主力部队从昨天就在陆续逃跑,106军的282师刚走不远。

李德生立即将情况电告穿插的104团,然后他将亲率的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监视东北山上的敌人,一部分沿徽杭公路前进,配合104团夹歼逃敌。

且说张镰斧的104团,他们在快要迂回到徽杭公路上的时候,部队还没有下山,前哨突然发现东边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批敌人正朝徽州方向走。104团的任务是截住从徽州往杭州方向东逃的敌人,现在却有一大股敌人从杭州方向往徽州来,怎么办?情况很突然,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张镰斧果断地定下决心:“管它哪里来的,吃了再说!”

张团长迅速命令前面的部队,来一个猛袭,被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顿时混乱了。不到1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捉了1200多俘虏。原来,这股敌人是从杭州方向溃逃下来的敌暂2师,少将师长也在其中,当了俘虏。

战斗刚结束,从徽州方向开来一辆吉普车,战士们迅速将其捕获。经审讯得知,他是来通知暂2师,叫他们赶快南逃,不要到徽州去,因为“共军已临城下”。张镰斧对敌军官说:“现在不用南下了,还是到徽州去和106军见面吧!”

104团解决了暂2师后,即按原计划沿公路向徽州进发。这时张团长也收到了师长李德生的电报,知道徽州城里的敌人正迎着他们逃跑过来。

果然,不一会前面就发现溃逃的敌人。敌人在公路上前拥后挤,乱七八糟,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前面,有一支解放军正在等着。解放军根本不用开枪、只消一声大喝,就吓得敌人破了胆,投降一大群。

前面的敌人被捉了俘虏,后面见势不对,就往回跑。这时103团也赶了上来,几千名敌人只好放下武器。

中间的敌人正往城东的大山上爬,解放军赶上去,和敌人“比赛”爬山。敌人从西边往上爬,解放军从东边往上爬;敌人到了山腰,解放军也到了山腰。跑在前面的解放军战士脑子一动,全部丢下背包,一轻装,终于捷足先登,早一步到了山顶。

战士们坐在山上也不打枪,看着敌人。敌人也不敢往上爬,蹲在半山腰不敢乱动。天快黑了,满山都是溃逃的敌人。山脚下的解放军又从下面包围过来。等到第二天,天一亮,解放军朝着敌人多的地方轰上几炮,马上就有几个军官摇着白旗一歪一瘸地走了出来。十几分钟后,敌人的团长带着整整一个团,扛着枪,背着炮,下山投降了。

就在104团大捉俘虏之时,李德生在徽州城导演了一出“空城计”。

这天清早,忽然警卫的哨兵向李德生报告:“师长,城东北面绩溪方向的公路上,有1000多敌人排着队往城里来了。”

这两天的徽州真是个奇怪的地方,昨天解放军已经攻下了城,但直到今天,还有成百上千的敌人往这里开。李德生想:“既然来了,也不能不收下。可是他的人都开到离城十几里的大山上,去围歼残敌了,城内就剩下师指挥所和一个通信排,加起来连他在内还不到50个人。怎么办?”

李德生导演起一出“空城计”。为了不让敌人发觉徽州内没有多少解放军,李德生让一名参谋带着40多人,隐蔽在城北关外面的一个树林里,把通信排仅有的两挺机枪架起来,准备“欢迎”。

敌人走近了,离树林只有几十米,一个战士突然大声问道:“哪部分的?”

前面领头的军官楞头楞脑地回答:“安徽省保安团的!自己人!”

战士不想和他多罗嗦,大声喊道:“什么自己人!举起手来!我们是解放军!徽州已解放了!”冲锋枪对准那个家伙,吓得他脸色发白,哆哆嗦嗦地说:“别打!别打!我们投降!”

两个保安团的1000多人,一瞬间都做了俘虏。

徽州战斗结束了,李德生仅以2个团的兵力,消灭敌人2个师和2个保安团。

近一周的连续追击,部队疲乏极了。李德生在等待王近山回电指示下步行动时,部队却在地下倒了一大片,他们就地呼呼大睡。104团团长张镰斧靠在李德生身边的一棵大树旁,睡着了。李德生对他说:“老张,到时间了,准备走啊!”他睁开眼“嗯”了一声,又睡着了。李德生又叫了一声,张团长又只睁了睁眼,“嗯”一声,却没有醒来。

5月1日夜,35师换上崭新的美式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继续向南追击敌73军。

在威坪东面的山上,他们追上了逃敌。敌人原以为解放军会沿着大路走,一时还赶不上来,于是在山上摆开炊事锅,烧水、淘米、洗菜、忙个不停,想吃上一顿饱饭。没想到这一耽搁,解放军突然从背后插了过来,惊魂未定的敌人拔脚就逃。开水还在锅里烧着,饭也不吃了,菜也不要了,衣服、行李丢得满山都是。

慌乱的敌人丢下1个团“断后”。这时,解放军一个加强连在104团政委鲁之沫的带领下,乘船沿新安江顺流直下,刚好赶到。他们一路上早有准备,没有戴军帽,光着脑袋,敌人分辨不清,在岸边大声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

船上的人回答:“85军的,不要打,误会了杀你的头!”对方见来者气势汹汹,也真不敢打枪。解放军很快将船靠上岸,一下船就将刺刀对准敌人的哨兵,大声喝道:“缴枪不杀!”

敌副团长在远处见此情景,叫喊着:“不要误会!别打枪!”

解放军队伍里走出一个前两天刚解放过来的新战士,对敌副团长说:“误会不了,你过来吧!我认得你!”

消灭了敌人留下掩护的一个团,103团和104团没有喘息片刻,急速地向南追去。一两个小时后,来到距淳安县十来公里的一座大山。这座山山势十分险要,公路在半山腰盘旋,又窄又陡。山下是新安江大河滩,敌人在此留下了1个连,几下就被解放军解决了。

战斗中,已经能够听到前面有嘈杂的马达声,战土们知道敌人的大部队就在前面,劲头更足,一边跑一边说:“快打!解决了敌人好去捉汽车!”

翻过山垭一看,哈!前面公路上,河滩上,200多辆汽车从山上一直摆到河边。这些汽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争先恐后地逃命,拼命往前挤,山高路窄,很多连人带车一起翻下几丈高的石崖。有的汽车堵在山坡上,有的陷在泥坑里,有的陷在沙滩上,有的停在河当中,有的头尾相碰动弹不得,有的四轮朝天翻在路旁……车上装满了各种物资、皮箱、网篮……还有些擦脂抹粉的“官太太”,有背着大喇叭、小喇叭的军乐队和带着长矛大刀的京剧队……捉到俘虏一问,原来是侯镜如兵团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的全部家当。

李德生指挥着部队一路追击前进,越过淳安,指向建德。

在离建德还有半里多路的时候,听见前面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声。李德生师长起先以为这是枪声,后仔细一听,又像是鞭炮声。不一会儿,一大群老乡跑来欢迎,李德生甚感奇怪:“老百姓怎么知道我们到了呢?建德城里的敌人难道又都逃走了?”

正在李师长猜想的时候,随侦察连一起出发的侦察参谋从人丛中走出来,笑嘻嘻地向师长打招呼。原来,他们昨天乘汽车赶到建德时,城里的伪警察毕恭毕敬地来欢迎“国军”,侦察连被欢迎进去,一下子就收拾了城内的敌人地方保安团,解放了县城。

35师在李德生的指挥下,马不停蹄,继续逼近浙赣线。

十、六名战士俘敌四百,皖南游击队接应大军

曾绍山军长和鲍先志政委指挥第11军,顺利突破长江天险,于4月23日天色微明之际,到达皖南小镇殷家汇。部队在这里又扑了个空,敌人早已脚底抹油,溜走了。曾、鲍二位首长决定留下少数部队,在群众的带领下进行搜索,主力继续前进,扩大战果。

有六名战士在追击中,不知什么时候脱离了大部队。当天色已黑之时,忽然前面涌来一大群黑影,步伐急促,气喘吁吁,犹如丧家之犬。战士们断定这是敌人,可他们只有6个人,敌人却有好几百。回去找大部队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战士急中生智,向黑压压的人群大声喝问;“哪个部队的?”

“我们……保安4团……突击第2大队……”有一个敌人军官颤颤抖抖地回答。

六个解放军战士齐声高呼:“我们是人民解放军!这里早巳布下天罗地网,谁敢顽抗,坚决消灭!缴枪投降,优待不杀!”

这一阵突如其来的吼声,将这群又饥又饿、毫无斗志的敌人吓破了胆。敌人顿时像被捅破了的马蜂窝里的马蜂,你推我撞,东奔西窜,呼呼啦啦地逃起命来。

战士们又齐声大喝:“四面都是人民解放军,你们往哪里逃?!只有缴枪,没有别的出路!”

早已成了惊弓之鸟的敌人,完全被慑服了,乖乖地把枪丢到地上,排起队来举手投降。

战士们摸黑清点了一下,共俘敌398名,缴获步枪百余枝,轻机枪12挺,重机枪1挺,还有4门六O炮。等大部队赶到,他们把俘虏和缴获的枪枝弹药如数交上,又往南追歼敌人去了。

这天晚上,曾绍山把军指挥所设在殷家汇。午夜,曾军长接到报告,蒋军第174师溃退到了殷家汇附近,其先头已被第93团阻挡在松岭一线。

敌174师是桂系王牌之一,过去在大别山地区曾数次与第11军交锋。这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曾绍山立即调集2个师的主力,形成钳形之势,对敌174师发起了围攻。

此时的174师,军心混乱,士无斗志,已经失去往夕的威风,不堪一击,没用几个小时就被歼灭得一干二净。

天亮后,大批俘虏垂头丧气,穿着沾满污泥、破烂不堪的军衣,有的赤着脚,有的掉了帽,活像一串串大龙虾。这支国民党的反共劲旅,终于在刘邓大军的铁拳之下,结束了它的寿命。

围歼了174师,11军乘胜向南追击。出了殷家汇,满地都是国民党溃军遗弃的辎重、尸体和奄奄一息倒卧在路旁的伤兵,这些辎重和伤兵给解放军指引了追击的方向。

由于国民党溃军的疯狂抢劫,解放军所到之处,见到每个村镇都是一片凄凉空旷的惨景。家家户户被散兵游勇抢劫得乱七八糟,满街满地的稻草、门板,满屋满院的粪便、猪毛,没煮熟的夹生饭,刚抢来的大青菜,猪脚、羊头、鸡爪、鸭毛到处都是,还有许多被惨杀的群众倒卧在血泊和泥水中。

4月25日大清早,11军先头部队到达了皖南赫赫有名的大洪岭下。

大洪岭位于祁门县以北50余里,是黄山山脉的一隅,上七里下八里。这里悬崖绝壁,巍峨险要,莫说有敌人防守,就是平常行军通过也是非常困难的。山上除了一条石砌的阶梯小道之外,满眼是茂盛的森林,浓密的灌木丛,还有一片一片的毛竹林和一人多高的野草。从山下望不见山顶,山腰又为雾腾腾的白云所遮隐。

狼狈溃逃,疲惫不堪的敌96军,妄想借大洪岭的天险,阻拦解放军前进,以便得个喘息的机会,养养神,饱饱肚,睡睡觉,整理一下残部再退再逃。因此,他们抢占了大洪岭,控制了大洪岭主峰及各个要隘,在上面布置了相当强大的兵力和火器,把独有的一条山路封锁得严严实实。

但是,敌人估计错了!他们不知道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部队。这支部队在太行山上打过日本鬼子,又是大别山上的猛虎雄狮。他们不只是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还有非常灵巧的战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善于山地作战。一个小小的大洪岭,根本不在这支部队的话下。

11军先头部队见正面受阻,不便强攻,就立即改道而行,从没有人走过的地方,攀登上了悬崖绝壁,钻过了密林,突然迂回到敌人主峰的两侧,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一口气攻下了这座险峻的大洪岭,为后续部队开辟了畅通的道路。

敌96军残部见解放军迂回到主峰的两侧,慌忙丢下大洪岭往南逃。南山脚下,又震响起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机枪声,敌人欲逃无路,只得束手就擒。

曾绍山率领11军主力顺利地进入大洪岭。当部队正在延绵的山峰上前进时,忽然从山谷两旁的密林里拥出许多身穿黑衣的军人。他们脚登草鞋,头戴斗笠,肩背土枪、鸟铳、红缨枪,手里提着茶水桶,捧着山果子,涌上前来慰劳解放军。

这是什么部队?战士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这些人。

原来,他们就是坚持在敌后进行了多年艰苦斗争的皖南游击队。他们听说大军渡江,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在游击队政委苏帅仁和队长查得富的率领下,赶到大洪岭和解放军会师。

告别了皖南游击队,11军继续向南追击。在追击途中,他们看见数不清的蒋军官兵、眷属们拄着拐杖,挑着大皮箱,胸前别着个红“十”字章,手上拿着解放军发给他们的“释放证”向北走去,这批为蒋介石卖命流血、又被蒋介石遗弃的官兵们,都为他们自己的悲惨下场流露出哀怨之情。幸亏有了解放军宽大的俘虏政策,给他们指明了生活的道路,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各自回家,否则他们只好远离他乡沿途求乞,或者无声无息地倒毙路旁。

11军一路猛追,插过祁门、屯溪,直向浙赣线前进。在屯溪,曾绍山决定分兵两路,一个师从东直插浙江名城金华;另一个师继续由东向南进车,跨过浙赣线,直向龙游、衢县、云和等县,再进至江西上绕。

十一、东南风变成西北风,天遂人意

4月21日,白马庙,第三野战军指挥所。

粟裕对参谋长张震说:“7、9兵团已经渡江成功。从现在起,中集团由野司统一指挥,你注意不断了解他们的情况。”

张震说:“到目前为止,敌人还没有全盘布置,仅由各守备部队进行局部反击,抵抗甚弱。敌人的二线部队,只有1个军,另加1个师,兵力很空虚。”

粟裕说:“命令7、9两兵团,乘胜迅速展开,插向敌人的纵深,打乱敌人的部署,造成敌人混乱,使敌人无暇调整部署,分割包围敌人。”

参谋长张震根据粟裕的指示,赶紧草拟出详细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