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洛阳
5783900000015

第15章 纵横在洛阳(7)

张兴常的战斗热情是感人的,他的建议是诱人的。石团长经过仔细思考推敲,最后还是没有采纳。因为刚才的一梭机枪射击,已经惊动敌人;要夺取桥那头的堡垒,还得经过一场小战斗。如此一来,要骗过守东门的敌人,可能性就不太大了。更主要的这次打洛阳,需要两个野战军的两个纵队密切协同作战,同时从五个门突破。即使东门可以“骗”进去,兄弟部队还没有赶到,我们自己也没有做好强攻的准备,遭敌优势兵力反击,就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石团长经过再三思考,又和团政委王良恩交换了意见,最后还是说服了张兴常。张兴常此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肃清东关残敌,看紧东门,不许敌人出城炸桥。

二十三团第二营,很快就跟东关外敌据点的敌人接上了火。打到半夜过后,歼灭了敌人一个连,剩余之敌,逃进城内去了。

溃逃之敌中,大部分属于青年军二O六师第二团。第二团原定作为总预备队,当晚刚由郑州调到洛阳。邱行湘令团长封期速率领,到东门外加修工事,被解放军击溃。这部溃敌,逃进城时混乱不堪。团长封期速,这个平日里最爱在邱行湘面前出谋献策的“智多星”,悄悄地逃到二O六师随军京剧团里躲藏起来,失踪了。

夺取东关大部,取得攻城依托,真是太顺利了!

十三、九龙台三进三出

华野三纵负责扫除城外东关及北关的敌人据点。前面提到,东关大部已顺利解决了。位于城外东南角的潞泽会馆,此处敌人工事坚固,对攻击东门妨碍不大,决定暂不攻击。

九师二十七团的官兵,10日晨攻入北关,察看地形做好准备后,下午向西车站发起猛烈攻击。成排的炮弹,撕破天空,带着哨声,落在敌人的战壕里、地堡上。敌人的地堡与工事,一个连一个地倒塌,车站上日本人修的大炮楼,也被拦腰炸倒。战士们向着车站猛冲,路过铁路时,敌人修筑在铁轨下的暗堡突然射击,几十个战士倒在血泊中。前面的战士赶快趴下,爬行绕过暗堡,然后突然跃起,继续冲锋。后面的战士们用火力压制敌人暗堡,一齐向暗堡的枪眼射击,终于把敌铁轨下的暗堡打哑。垂死挣扎的敌人急忙发射燃烧弹,炮弹在空中爆炸后,落下来的不是弹片,而是一点一滴的白色水浆。白色水浆落在战士身上,便燃烧衣服和肉体,烧得人在地上打滚。燃烧弹也没能挽救敌人的失败,到下午3时,二十七团全歼敌人,占领了西车站。

攻击东车站的是九师二十五团三营。守敌是一个工兵营,比西车站的敌人多,战斗也更加激烈。所幸的是,激战中敌营长受重伤,不能指挥。守敌很快陷于混乱,被歼200余人。二十五团经过苦战,占领了东车站。

最费劲的,要算打九龙台了!

九龙台,位于洛阳城东北关,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土台子。面积不大,长宽不过30多米,总面积约100平方米。高达15米,上面原有几间破旧庙房。传说,在洛阳建都的九个皇帝,都到上面游玩过,因此,名为九龙台。

九龙台对于防守城东北门,有一定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把九龙台修成独立据点。邱行湘任二O六师师长后,经过加修,更加坚固,成为拱卫城东北角的制高点。守敌为一个加强排,有两挺重机枪。

九龙台分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为三角形,三角形外围,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壕沟,壕沟底部埋了很多地雷。壕沟的陡壁上,设有暗堡,可向壕内射击。三角形的台阶之上,高高地耸立着四方形的台阶。四方形台阶的顶部,修有20个单人掩体,还有地堡、交通壕等。九龙台的内部,可住人储物,并且从台中央挖洞,深入地下十多米。顶部的覆盖物既严又厚,炮火、炸药无法炸穿。

要进攻九龙台,必须先越过深壕,下去再上来,然后爬上三角形台阶,再爬上四方形高台。真难呀!据说,当年侵华日军攻了15天,都没有攻下来。直到第20天,守军弹尽粮绝,才投了降。

攻占九龙台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八师二十一团三营。三营令九连完成这个任务。

10日凌晨3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突然,9连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密集的子弹拖着火舌,划过夜空,飞向九龙台。

在火力掩护下,九连的爆破组迅速冲入敌阵,举起砍刀,砍断铁丝网,劈出一条通路。架梯组扛着梯子,下到壕沟里,敏捷地架好梯子。突击班跳进外壕,攀着梯子,爬上了三角台阶。

睡梦中的敌人被激烈的枪声惊醒,慌里慌张穿衣穿鞋,奔向各个掩体,朝外胡乱打枪。惊慌之中,敌人没有发觉攻到了三角台阶的突击班战士。

漆黑的夜,掩护突击班突入了敌阵。可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害。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突击班的联络就成了问题。

大家摸索着到了四方高台下面,可是,找不着四方高台的路,用手触到的台壁,像陡直的一堵墙,高高地伸向天空,不知该从何处上去。

事实上,除非架梯子,从外面是难以爬上台顶的。外面只有一个洞口,从洞口进到里面,里面才有台阶通到台顶。可是洞口在哪里?天那么黑,没法看见。

突击班十多个战士,为着寻找进攻路线,有的向北发展,有的卧倒掩护。时间一长,互相就联系不上了。

排长摸上来后,只找到几个战士,为了和别的战土联系,便轻轻地吹了几声哨。

敌人听到哨音,方知解放军已到跟前,开始从台顶往下投手榴弹。

从东北的洞口,冲出一股敌人,向突击班反击。敌人估计解放军人数不多,想抓活的。

突击班对着反击的敌人猛烈扫射,终于击退了敌人,敌人又缩回洞里去了。

可是,在奋勇搏斗中,突击班班长牺牲了,排长也负了伤。

敌人用火力严密封锁了来路,后续部队一时上不来。如果敌人发起更大规模的反击,处境将更加不利,突击班只得退了下来。

九连重新组织力量,在天明前发起第二次攻击。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一个排冲进敌阵,爬上了三角台子,但此时,敌人的火力更猛了,难以逼近四方高台。而且,天已大亮,无工事掩护,暴露在敌阵地是很不利的,只得又退出战斗。

九龙台里的敌排长,在击退解放军两次进攻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抓起电话,直接向邱行湘师长报功。

邱行湘的司令部里,设了几部电话,直接与城外几个重要据点联系。自9日打响以来,传来的多是坏消息:解放军突破龙门防线、骑兵队一击即溃、解放军抢先占领东关……他的神情高度紧张,一动也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他在盼望着,盼望着出现一个好消息。有失有得,兵家常事。他相信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摆下的阵式,总有奏效的时候。

好消息终于来了,九龙台初战告捷!邱行湘脸上露出一丝洋洋得意的笑容,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指挥室的全体人员:“我们在九龙台重创共军!”他又吩咐参谋人员,为鼓舞士气,把这个胜利消息通报全师,并尽快向郑州指挥所报告,让上司相信他邱某人有能力固守洛阳。

然后邱行湘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抓起通向九龙台的电话,对那位加强排的排长亲授机宜:“你一定要想尽办法,长期坚持下去,把共军尽量多地吸引到九龙台下来。你拖住的共军越多,你的功劳就越大!我一定论功行赏!”

10日夜,解放军发起对九龙台的第三次进攻。大家不相信打不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土台子!经过白天的侦察研究,制定了新的攻击计划,下决心要坚决打下来!

黄昏时,炮兵开始轰击。一门山炮,是师里调来的;三门迫击炮,是团里调来的。炮兵的火力比昨夜强多了。山炮把九龙台顶上的工事,摧毁了大部。炮弹的烟幕,把台子全部笼罩起来。

九龙台的敌人,死伤了几个。敌排长有点战斗经验,上上下下跑,稳定士兵的情绪。炮声一停,就催逼着士兵进入各种明暗工事。密切注视解放军的进攻动向。

解放军以两个连突击。九连仍从东北角,八连从东南角。

第三次进攻,火力加强了,人数增加了,但运气没有昨夜好。

炮火停了不久,八连开始突击。前面的战士砍开了铁丝网,架梯组跳下外壕,赶快架梯。紧急之中,梯虽架成,但小头朝下,梯子颠倒了,有些斜,不便攀登。

突击班费了好大的劲,顺着斜梯爬上去五个战士。为了加快上梯的速度,后面的战士们重新整理梯子,不巧,梯子恰巧竖在敌人一个暗堡枪眼上。

敌人瞄准梯子。只等解放军战士上来。

先头两个战士刚刚爬到梯子中央,敌人一阵猛射,两个战士打伤,掉了下来。

梯子也被打坏。

前面的战士上不去,后面又有人不断跳进壕沟,沟里的人拥挤起来,不幸踏响一个地雷,又有几个人受伤。

这时,台顶的敌人,不断往下投弹。

先上到三角台的战士,拼命向台顶的敌人射击。打了将近半个小时,子弹也快打光了。

八连因伤亡太大,便退了下来。

九连仍从东北角沿着昨夜的路线攻击。在八连架梯的同时,也跳进外壕开始架梯。

守敌吸取了昨夜的教训,非常重视这一条攻击路线,机枪不停地扫射,封锁进出通路。外壕里,敌人的明暗火力点,一齐向架梯组开火,台顶的敌人又居高临下射击投弹。架梯组难以立足,梯未架好,就伤亡四个战士。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只得退了下来。

胜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取得!

牺牲,并不总是那么慷慨激昂!

对九龙台连攻两夜,三出三进,未能奏效,引起了八师师长王吉文的高度重视。王师长仔细听取汇报,重新研究作战部署,有了新的发现:九龙台虽然是一个制高点,但离城门比较远,兵力也不大,又无炮兵阵地,对攻城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暂时不夺也无碍大局。他向纵队司令孙继先请示;暂停攻击九龙台,而以少量部队包围监视。

孙继先批准了王吉文的建议。

这样,邱行湘用九龙台吸引解放军的计划就落空了。

十四、周公庙力克顽敌

九龙台因“小而坚”难以突破,周公庙则是“袋形双层集团工事”,是邱行湘吹嘘的所谓“不可攻破的要塞”,打起来也颇费周折。

周公庙,是洛阳西门外的敌重要据点,欲攻西门,必先夺取周公庙,它称得上是洛阳西部的门户。敌人几乎用一个整团守卫此处,也可见此处之重要。

敌人在周公庙设了两道防线。核心阵地设在庙内,里面有守敌青年军二O六师第六团的指挥部。保护核心阵地的是以周公庙院墙为主的防线。院墙内有明碉暗堡和各种火器,火力强大。院墙之外,是—道更坚固的防线,由敌人精心构筑的以碉堡为主的所谓“袋形双层集团工事”组成。何谓袋形?何谓双层?何谓集团工事?邱行湘自认为周公庙的工事是最新式的,名词起得古怪,有必要解释几句。

袋形工事是个形象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环形防御阵地。周公庙就在“袋底”,各种碉堡排列成环形,火力互相支援,构成袋形的火网。从“袋口”攻到“袋底”,必须穿过枪林弹雨组成的火海。

双层工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周公庙前的工事构成是双层的。前面是稠密的鹿砦和排列成三角形的地雷群,500米的正面埋下了1500个地雷。后面是根据起伏不平的地形修建的各种碉堡群。(鹿砦,就是砍倒的树木,用来阻挡进攻者前进)。还有一种含义,指周公庙阵地上的碉堡是双层的,既有地上碉堡,又有地下碉堡。地下碉堡有暗道相连,曲曲折折的暗道有1公里长。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进攻者既可能受到地面的火力杀伤,又可能受到来自地下的火力杀伤,没有敢于牺牲的勇气,将寸步难行。

集团工事,就是大大小小的碉堡,构成一个有机的群体。一个大堡带几个小堡,组成子母堡。子母堡呈梅花形状,又称梅花堡。梅花堡前后都有枪眼,朝前朝后都可射击。朝后射击的,又称“倒打火”。“倒打火”专门用于射击攻入阵地的进攻者。几个梅花堡,又组成——个互相支援的碉堡群。一个碉堡群,就是一个火力网,一个梅花堡,就是一道大障碍。进攻者面前,困难重重。

周公庙的地形,也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的。它东边紧靠西关,西关有敌重兵防守。南靠洛水,地势平坦。北边是宽展的开阔地,过于暴露。西边靠近西宫,西宫本来是个屯兵场,现在并无兵卒。所以,最佳的进攻路线,是从西宫方向发起进攻。但是,必须通过1000多米的开阔地。

进攻者是陈赓兵团十旅。这支战功卓著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在洛阳战役中担负着攻歼周公庙、西关之敌,从西门破城的重任。

旅长周希汉是湖北麻城人。参加过1927年的黄麻起义,解放战争中,是十三军的第一任军长,解放后担任过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于中将军衔。周旅长智勇双全,指挥作战时善于动脑,讲究战术,力争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周公庙之战,显示了他的这个特点。

9日夜,攻打周公庙的战斗开始了。解放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周公庙,一路同时攻击西关。攻击西关的目的,是为了割断城内敌人与周公庙的联系,把周公庙孤立起来。

进攻周公庙的部队是三十团,他们乘着夜色,悄悄地前进,不久就占领了周公庙西南的营市街,消灭警戒之敌。当夜,向周公庙阵地发起猛攻。

解放军的炮火惊醒了守敌少将团长方景林,方团长前些天夸下海口,对记者说,解放军想来攻击周公庙的“袋形双层集团工事”,无异于“自投罗网”!为了不让这个牛皮破得太早,他要使尽浑身解数,与解放军死拼一场!

方团长快步走进指挥所,指挥大炮小炮、轻重机枪,一齐向解放军射击。又给各个工事的守敌下命令:不许临阵逃脱,后退者格杀勿论!同时,又给邱行湘打电话,要求炮火支援。

邱行湘把周公庙当作防御重点,当作阻止解放军进攻西门的“钉子”,自然格外重视。如果能借周公庙之“袋形双层集团工事”,挡住解放军的西进之路,那他就主动得多了。他就可以腾出手来,从容地对付别的方向的解放军。邱行湘命令各炮兵阵地,随时满足方团长的要求,他什么时候要炮就什么时候打炮,他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

敌方的炮,我方的炮,在夜空划着交叉的弧线,炮弹落地,火光冲天。在火光的映照下,解放军战士冲锋陷阵的身影,清晰可见。三十团的勇士们敏捷地穿过外壕,突入敌前沿。歼灭了一部反击的敌人,占领了阵地的一角。但是,向纵深发展时,遇到了敌人的顽固抵抗。

地面碉堡和地下暗堡的敌人,一齐向突击的解放军射击,子弹从四面八方飞来,防不胜防,几无藏身之地。你去炸前面的碉堡,后面的碉堡向你射击;你去炸左边的地堡,右边的地堡向你射击。进入敌人的地堡群,就像闯入了迷魂阵,不知何处有进退之路。一个个勇士,在敌人的碉堡群里倒下了。

前有碉堡群、地雷阵的障碍,后有从西安、西门和城内核心阵地打来的炮火的拦截,进攻者进退两难,天亮前暂停攻击。

10日白天,三十团重整队形,再吹军号,发起第二次进攻。因敌人火力太强,仍然进展不大,伤亡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进攻西关的部队是二十九团。西关敌人的抵抗也算顽强。敌人依靠西门城垣火力的掩护,与二十九团的勇士逐屋争夺,进行多次反扑。战斗异常激烈,敌我伤亡均大。街头上,屋檐下随处可见战死者的尸体。二十九团官兵不怕牺牲,勇猛向前,一房一屋夺取,一步一步扩张,好不容易攻占西关一部分地盘,打开了一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