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成长的智慧
5786300000024

第24章 敢于创新(3)

养成勇于探寻科学真理的习惯

缺乏创造精神与创造成果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

——刘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来以后,在世界科学界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把时间和空间紧密地连在一起,而且时间和空间还会因为物质的存在而弯曲,这样的概念是闻所未闻的。而爱因斯坦呢,也在急于寻找一种试验模型,以便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当他把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应用于整个宇宙空间时,得到的解却是不稳定的。他惊奇地发现,在这个模型中,空间的距离并不是保持恒定下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伸长,或者缩短。这也就是说,宇宙要么是在膨胀之中,要么是在收缩之中。实际上,这样的结果正是符合相对论的,但爱因斯坦却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认为空间下应该自己胀大或缩小,宇宙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不变的。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在自己的方程式中加上了一个常数项,称之为“宇宙常数”,以此来保证宇宙中的距离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的爱因斯坦静态宇宙。

四年之后,一位出生于圣彼得堡的年轻的数学家和大气物理学家弗理德曼,在详细地研究了爱因斯坦所作的计算之后,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犯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错误,他相信,这个静态宇宙肯定是爱因斯坦对他的方程式作了修改之后的一个解,但却并不是这个方程惟一的解。弗理德曼按照不加任何修改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进行了计算,所得的解却是一个膨胀着的宇宙,恰好与爱因斯坦方程原先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正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爱因斯坦失去了作出“宇宙正在膨胀”这一伟大预言的良机!所以,科学发现的关键在于突破,科学总是在现实不再与现有的理论相符合的时候,出现新飞跃。科学的生命在于发展、创新和革命,在于不断深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突破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所以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精神。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孩子求知求新、乐于提问、勇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动手的新学风。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探寻科学真理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

父母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和激励孩予攀登科学高峰的领路人。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实行科学育人,是父母的主要职责,也是新世纪合格父母的基本标准。

2.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们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才敢各抒己见、讨论争鸣,才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才会探索和创新。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必须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

3.鼓励孩子学好数理化

科学精神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学好了数理化,并不表示就一定具有了科学精神。但是,一点儿数理化都不学,谁会相信能有什么科学精神。

4.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

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做一个实事求是、一心为公的人,不仅是科学精神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5.要结合日常生活,鼓励孩子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把研究性学习同缝纫、家电维修等贴近孩子生活的东西结合起来,把所学来的知识用在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上,绝不脱离生活,让孩子学会关注生活、思考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树立科学精神的意义所在。

让孩子选择有兴趣的突破口

探求新知,是科学研究本来的品格。

——刘大年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科学家。他推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为准确。

然而,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经常挨打,曾被斥责为“笨蛋”、“蠢牛”呢!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9岁,父亲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读一段,就叫他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多行,气得父亲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怒气冲冲地骂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啊!”过了几天,父亲又把冲之叫来,教训他说:“你要用心读经书,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有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决不饶你。”可是父亲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气得父亲额头上的青筋都迸进出来了,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几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父亲口里还不断骂“笨蛋,蠢牛”、“没出息”。正在这时,冲之的祖父来了,问明原因,就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冲之的祖父对朔之还严厉地批评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冲之的祖父批评说,“他不读经书怎么办?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冲之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孩子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冲之去拜见一个名叫何承天的在天文方面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发财,更不会靠它升官,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去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祖父对孙子冲之因材施教,看其兴趣何在,就选择哪儿为突破口,去启发、引导孩子,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是否也有所启迪呢?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父母要做表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很难想像,在一个父母整天无所追求或麻将牌桌整天不断的家里,孩子会有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学习求知欲很强,那么孩子对学习自然而然也会产生浓厚兴趣,他会照着父母的样子,自觉地认真学习,积极完成各门功课。所以,父母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从自己做起,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2.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课外阅读既有利于丰富知识,又有利于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分期分批为他们订购一些书刊杂志和学习上的工具书。如条件许可的话,还应给孩子固定一间书房或一个固定的座位。房间的光线要充足,晚上灯光要柔和,桌椅高矮要合适。孩子做功课时,室内应保持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使孩子不受外界干扰,静下心来学习。

3.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婴幼儿开始,父母就可通过讲述故事、教儿歌等方式教育给孩子各种知识。告诉孩子,只有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才能受人尊重,为国为民做贡献,也才能为自己将来找到理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将逐步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因而从心里形成一种敬学的精神。

4.父母要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种好奇心和兴趣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刻苦钻研,吸收知识的养料。如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各种展览会、博物馆,使孩子了解:生命是怎样起源的?恐龙为什么绝迹?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鸟为什么会飞?火车为什么会跑?可以举办“家庭知识竞赛”、“猜谜语游戏”等。对孩子已有的兴趣,父母应积极支持,多为他们开辟一些培养兴趣的阵地,启发他们去思考探索,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5.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学习。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下子提得过高过严,更不能逼得太紧,否则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劲头。如果父母提出的目标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就人变得焦躁不安,信心不足,潜意识中产生不满或反抗情绪。久而久之,反而会影响学习。

6.父母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如果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则让他先做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父母辅导孩子做课外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增加学习信心。如果孩子真有困难,父母则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当点拨,启发他去思考,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但不能包办代替。孩子一旦有了成功的记录,就意味着得到一种享受,如果能经常尝到成功的滋味,也就会激起更加浓厚的兴趣。

7.父母不要动不动拿别人作比较。孩子不喜欢父母拿他与别人比,特别是与比他强的孩子相比。如果父母老拿别人比较,孩子容易产生反抗心理,不自觉地放弃进取。父母应尊重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

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锲而不舍,蹊径自辟。独立思考,穷理导真。

——华罗庚

好奇是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像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通常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而应该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鲍林从小就非常喜欢到从事药剂师工作的父亲的实验室里去玩。他非常崇拜父亲调配药物,非常想亲自动手做实验。

父亲很早就注意到儿子对实验的浓厚兴趣,慢慢开始教鲍林怎样调配药品,怎样做实验。鲍林高兴极了,每天放学后就到父亲的实验室去做实验。这段时间里,他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父亲教给他自己去探索的精神。

鲍林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鲍林一度陷入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中。后来,他从消沉中走了出来,重新走进了实验室。当他知道好友杰弗里家有个小实验室时,就经常到好友家的实验室去。有一天好友的父亲做的“高锰酸钾产生气体”实验,让鲍林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鲍林迷上了化学。他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正是父亲的鼓励让鲍林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后来鲍林在化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这些都要从幼小时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家长们总是对孩子说:“太危险了,你可不能玩呀!”“这么可怕的事情你想参加吗?”“我看你还是在家看看动画片算了,这种危险性太大的活动不要参加了。”

事实上,孩子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不仅是乐趣,还有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就非常注重让孩子们在各种冒险活动中去体验各种情境,探索新奇的世界。

那么,怎样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像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科学上的发现都是日积月累长期辛勤思考的结果。

——华罗庚

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提问就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说明孩子是在思考和探索。如果成人用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就会被逐渐扼杀。

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刨根究底的人,他经常会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天气情况提出疑问,问父母“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下雨?”“雪为什么是白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来?”“月亮为什么会时而圆时而不圆?”对于爱因斯坦的各种疑问,父母并没有嫌烦,而是尽可能地回答他。这些给了爱因斯坦极大的求知欲和创造激情,他的一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也许正是从小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结果。

那么,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作为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不能因为有的问题显得太幼稚而一棍子打死,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已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这样,孩子提问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