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常演出
在一个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他的头脑会很不像样地膨胀起来,忘乎所以,妄自尊大。
——高尔基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在完成名曲《弥赛亚》前,还不是很有名气的指挥家。
为了营造声势,他曾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可是到了演出时间,受邀的客人竟然一个也没来,乐队队员个个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
亨德尔看看四周,站了起来,平静地说道:“不要紧!在没有听众的大厅中演奏,效果一定会更好!”说完就立刻站到指挥的位子上,依照预定的节目单,一丝不苟地把乐曲全部演奏完毕。
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一直保持头脑的冷静和平静,以便能够控制,然后它才能有效地发挥功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不容易的。但是为了对付你的困难,培养出一个哲学家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要平静,要思考,事情来了就加以处理。你要信赖这项使你平静的知识,就是你能够主宰任何可能发生事情的能力。
你可以合理地说,这就是对付困难的一种轻松而具有哲学味道的态度。
大部分的困难,当我们去处理的时候,会得到什么效果,跟我们放松的程度成正比。再强调一次:在对付问题的时候,头脑的冷静最重要。
一个紧张不安的人,不可能顺畅地发挥他的特点,而惟有在他的特点发挥出来以后,他的想法才能有效地紧紧掌握住困难;当头脑因惊慌和忧虑而受到扰乱的时候,不妨就像那位以平均率来安慰自己的棒球打击手那样,用一种冷静而具有哲学味道的态度,发挥思考的力量。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保持冷静的良好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教育孩子不必惊慌
不要惊慌,保持冷静。绝不可以被困难镇慑住,也不可夸张困难,肯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我能够对付它”。
2.教育孩子理清头绪
运用头脑思考,把困难的各部分写在纸上,而在脑子中把每个部分划分清楚,继续思考,继续努力,直至战胜困难。
从小见大
言动举止,至微至粗之事,皆当合理。
——黄宗羲
那年他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猗。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人人都有自私之心,但生活中常有公德与之冲突,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这是一个艰难的决择。能否做到自律,这是对一个人品质的考验,而自律往往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因素。
生活上和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控制情绪和严格的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就是人们自觉地克制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种种欲望,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道德的认可。对于成功人士来说,这是决不能缺少的素质。因为没有这种素质的人,必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抵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谈得上所谓的成功吗?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
孩子自制力弱,就会盲目行事,如本来成绩优秀的孩子,一旦迷上电子游戏机,就会沉迷其中,成绩必然会下滑,长期如此必然贻误孩子的前途,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的观念,孩子自己有一个标准,就能正确行事,控制自己了。
旅人和他的狗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牢。
——韩非
一个旅人预备出发,看见他的狗懒洋洋地伸展着它的身体,站在门口。旅人厉声地问它:“你为什么站在那里打呵欠?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就只等你,赶快跟我走!”狗摇摇它的尾巴回答道:“主人,我早已准备好了,正等着你呢!”
这个旅人是不知检讨自己,只会苛求别人的典型。虽然狗实际上也不用做什么准备,但旅行者因为忙着做准备,所以看到狗在那儿打呵欠,便不禁厉声责骂起来。在人的世界里,有些人鲁钝、笨拙,却又以为自己比别人辛苦,因而责骂那些比他聪慧、敏捷的人,这种人和这寓言中的旅行者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当你要求他人时,最好不仅看别人,也看看自己。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严于律己的生活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父母作自我约束的榜样
孩子是否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父母。
当然孩子看到父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也会效仿。通过家庭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遇到任何问题时首先约束自己。
2.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不能放任不管
孩子订下学习计划以后,任何改变都要提前向父母请示。如果违背了计划,不愿意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孩子不肯说,可以带孩子看医生。只有父母不怕辛劳不怕麻烦,孩子才能为了不让家里麻烦,自觉约束自己。
依次照相
欲影正者端其表。
——桓宽
1956年12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周恩来总理因工作的需要,去北京王府井一家照相馆照像。当他来到照相馆里时,已经有好些人等候在那里,摄影师正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拍照。周总理进门后,大家赶忙迎上前去问好。当知道周总理的来意后,那位战士马上向总理敬了礼,要让总理先照。周总理谦虚地说:“你先照,我等一会儿没关系!”周总理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坐下来,坚持按先后顺序照像,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等那位战士照完了相,走出了照相馆。接着,周总理才去照相。照相结束后,周总理亲切地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照相馆的同志特意精心放大了四张照片,赠送给周总理。周总理非常满意,他派人付了钱,还送给照相馆每人一张照片做纪念。
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纪律规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社会公德的内容,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是一个人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关心和尊重的表现。破坏了公共秩序,社会公共生活就会陷入混乱,它不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也危害公民个人的自身利益。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重要保证。人们的年龄、身份、经历、志趣和习惯各不相同,但只要置身于公共场所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纪律,只要参与公共活动就应该以相应的身份(如乘客、顾客、观众等)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行事,不得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妨碍公众的正常活动。社会公共生活多种多样,需要遵守的公共秩序也各不相同。如乘车坐船,不争先恐后,抢上抢下,而是主动排队,维护秩序;参加会议,准时到会,保持会场肃静;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不高声交谈;在影剧院,不吸烟和喧哗等等。我们青年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该做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率,在学校里就养成自觉遵守秩序的习惯,比如,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到饭堂打饭,自觉排队;在宿舍里,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自行其是,等等。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守规则
教育孩子按公共规则行事。
2.行为节制
教育孩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的规范性。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
从很早的童年时代起,就必须教育我们儿童习惯于服从纪律,纪律应当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凯洛夫
雁群宿营了。跟往常一样,领头雁派好守望的岗哨,才让大家去休息。
被派担任守望工作的雁,在伙伴们入睡以后,想到白天长远的飞行,听到伙伴们均匀的呼吸,感到疲倦了。它想:明天还有艰苦的旅程哩,这时候能甜蜜地睡上一觉该多好。它又对自己说:“当然哪,我的任务是保卫大家的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睡大觉。但是,能打一会儿盹也是好的,不见得刚巧就在这时出事情吧?”于是,它打起盹来了。当它刚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忽被一阵喧哗声惊醒,但这时它和许多伙伴已经成为猎人的俘虏了。
不遵守纪律,没有坚强的忍耐力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有时还会酿成极严重的后果。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父母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游戏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忍耐力和遵纪性。让孩子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从小就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社会道德。
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勿为极端之事,勿增不正之行。
——富兰克林
陈军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他是家里的独苗,简直都快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总是满足他的要求,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
眼看“小皇帝”一天天长大,上三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去上学。这时候,父母才感到这样下去会把他宠坏,将来难以成材,急需改变一下爱的方式,他们决定从经济上严加限制抓起。
一天下午,“小皇帝”要买一只气枪,父母没答应。第二天,他捂着肚子,要钱去买哈密瓜吃,父母还是拒绝了他。再一天,他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被打了一巴掌……一连几件事,陈军由“小皇帝”一下成了“阶下囚”,心里的委屈层层叠加,终于爆发了: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橱,摸出5张“大团结”,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父母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有了“成功”的第一次,“小皇帝”胆子更大了,一个月不到,大立橱里一张2000元的活期存折被他“送”到市场上去了。父母终于发现了“秘密”,沉稳的母亲动了手脚,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不回家吃饭,和一帮小哥们儿厮混在一起,并开始把手伸向了别人的腰包。最终走进少年犯监狱。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据报道:浙江省1983年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995名,而2004年已达12663名,21年上升了4倍多。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们虽然年龄小,有些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犯下了罪行。但是,法律不会因为我们不懂法而不追究责任,不懂法并不能减轻我们的罪过。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后悔当初不该不学法、不守法,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处罚.已经无法挽回了。
然而还有一些人却在知法犯法。由于贪欲的膨胀和缺乏严格的管理,他们一步步走向深渊。
南京曾经发生过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与法律相关的保安专业。
他们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郁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人平均分配获得的财物,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时间长了,对在学校“拿”点东西已经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一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沉痛的事实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会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分析、判别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决定自己赞同什么,反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当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应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和遵守校规校纪。《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整个集体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都应遵守,不能任性妄为。
2.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思想、品行。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孩子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等。注意防止不良思想对孩子的影响,严禁孩子看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
3.教育孩子发展健康的人际交往。不良交往是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良交往会相互影响、交流、传授不良行为。要让孩子交些品行上超过自己的朋友.防止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4.督促孩子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或较系统地学习法律条文。例如《宪法》、《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内容,从而使孩子掌握一点有关的法律知识。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品格的力量,含有两件东西,就是决断和自制力。
——拉相荪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本事就行了。这些父母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事业有成的人有几个不懂文明礼仪?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