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这是防止孩子摆阔的重要方法。而且,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
对孩子不要过分的娇惯
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闻之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之形成。
——伯雷
“为了培养孩子,我们花了不少钱,但女儿这两年每次考试都‘红灯高挂’,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是一位姓李的干部给一家报社打来的电话,诉说自己作为父亲的苦恼。
老李在电话中介绍,他和妻子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女儿今年16岁,目前在杭州一所普通中学读书。夫妻俩对女儿宠爱有加,只希望她能够好好念书,考上重点高中。但事与愿违,尽管女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未达到预定目标,进了普通中学。
老李和妻子并没有责怪女儿,反而感到从前关心女儿太少了,心里增添了一份内疚。他们想用钱来补偿。老李是个机关干部,但妻子开了一个服装店,生意红火,几年下来,家中的经济条件不错。只要女儿开口,父母毫不吝惜,每次出手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
出乎老李的意料,有了钱,女儿却渐渐地变了。她把这些钱用在了买衣服、高档旅游鞋上。两年来,她添置了“爱华”放音机、照相机、随身听,每个月光买磁带就要用100多元。现在她在同学中已有相当强的“号召力”,同学聚会她慷慨解囊,同学生日她会送上一份精致的礼品。她好像成了“大姐大”,越来越娇贵了。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去年9门功课除体育及格外,其余8门都只得二三十分。看到女儿这副花钱大方,好吃懒做的模样,老李夫妇曾严厉地指责过,但想不到女儿的脸马上拉长了,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进自己的卧室,狠狠地关上了房门,第二天怎么也不肯开门。老李只好打电话到学校,让老师上门来劝劝她……
老李在电话中感慨地说:“女儿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但现在孩子大了,我们真束手无策了。我现在既担心,又无可奈何,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她的心思拉到学习上去。”
他们的女儿所以会变成这样,是不是金钱害了她?是不是父母对她的娇惯造成的,把她养成这样一个容不得别人批评的娇小姐。由此说明父母的过分娇惯,是滋长孩子不正常自尊心理的一个原因。
那么,怎样做到对孩子不过分娇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对于孩子这种不正常自尊心理,家长应耐心说服教育,讲清楚这种坏习惯的危害。
2.在金钱上应予控制,做到该给的时候给,不该给的时候不给,即该给一分不给一角。
3.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上下功夫,讲些学习的好处,学习的作用,并用成功人士的事迹教育开导孩子。
4.做到帮助孩子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用感情感化,而不是用金钱刺激。
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比尔·盖茨
习惯,不论好坏,都是从小早养成,而且难以戒除。我们为人父母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是定期规律地储蓄。如果想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你就要把它变得有趣,并且使它成为一种例行事项。
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会给今天的父母有所启迪。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9岁时在妈妈的生日时司徒炎恩送了一个生日卡送给她,写道;“我没有钱买礼物,但我可教你如何投资。”另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几十元钱可以买股票,有四千多元钱便应该买房子出租。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让儿童买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价格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经理。
3年之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三成多增长,1996年达到4成增长。后来他父亲把自己十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
从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较强的金钱观,甚至高过上辈人。司徒炎恩生在著名国际大都市的香港,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拥有占全国人口40%的股民的美国对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响和熏陶,纽约金融中心——曼哈顿,以及全球最大的证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长的土壤。司徒炎恩经常出入曼哈顿,在美林证券公司打工,为他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使孩子们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而是必须先挣来,把它存到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再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储蓄优先。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把储蓄这件事延后再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没钱可存了。所以帮助孩子在做其他事之前先把钱存起来。孩子长到3岁,父母便可以用家里的钱和他玩储蓄游戏。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积蓄存到家中的“银行”时,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让他有自己的存折,并妥善保管。到6岁时,应该让孩子理解,把钱存到银行里,不是银行把钱“拿走”了,而是把钱安全地存放起来,并使之有所增加。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2.为特定的目标设定期限。如果孩子要存钱买一组电视游戏器配件,建议他找张那组配件的照片,然后在上面写上希望购买的日期。用磁铁把照片钉在冰箱门上或钉在他卧室的门上,让他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目标。
3.和孩子分享“骗自己存钱”的技巧。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钱(你的话则是薪水);将所有在节庆时收到的礼金都存起来;少花点钱在自己身上多做些额外的家事;在有时间把钱花掉之前先存起来;看电影时和朋友共吃一盒爆米花,而不要自己吃一整盒;尽量少放钱在口袋里。
4.让孩子明白金钱得来不易。当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或是幼儿园大班),第一次给他零用钱时,你就必须告诉他:那些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来的,要珍惜它,不要随便浪费掉,让孩子明白金钱得来不易。
5.指导孩子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可以制定一个计划,什么东西是必要的,急需的,应优先考虑。监督孩子零用钱的支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有一些自己支配的零钱,由孩子花销,父母应予指导和监督。
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孔子
勤俭节约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自己血汗钱购买物品的父母的尊敬。勤俭节约不仅使家里的各种东西充分发挥作用,而也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现在孩子们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其中的大部分钱是可以节约的。孩子手中的钱最终来源于父母,从根本上看孩子的浪费是父母约束不力造成的。
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越来越被许多父母接受。美国的山姆·摩尔·沃尔顿是个拥有85亿美元的富翁,但是他却住在一座小镇上的普通房子里,平时开一辆旧福特车,穿着工作服,像一名普通工人,其生活也同样乐趣无穷。他的后代常以此为荣,并继承着这一良好的家风。
哈理的祖父勒克菲尔是美国勒克菲尔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家中巨富,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有个家规就是人长到18岁以后,经济上自理。哈理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还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他当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因为这是家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开端。我们说“有钱难买幼时贫”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俭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以俭养德”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给孩子的永久的财富。
2.父母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勤俭持家。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3.教会孩子量入为出。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道理,使其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是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的衣食住行的所需费用,也不是不费力气挣来的。
4.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习惯。首先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同时要在生活上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贺知章
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他们怀着成功的愿望,寻找适合自已发展的机会。
一天,当他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同时看到了一枚硬币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蔑视了一眼;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却对英国青年有些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才没出息!
两年后,两个人又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经成了老板,英国青年还在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能这么快的发了财呢?”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像你那样绅士般的从一枚硬币上走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
这就是《一枚硬币》的故事。道理很简单,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都要珍惜,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但是,有一个调查发现,在一些小学里边,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每天都能看到从学校里推出一车又一车的剩饭剩菜,有些饭只吃了几口就被倒掉了。
不仅是浪费粮食,还有一些消费现象也令人担忧。有些同学一味追求时新的文具,流行流氓兔,就一定要有流氓兔图案的书包,流行《流星花园》,就非要有F4图像的书包、文具盒,总之是流行什么就要买什么样的文具用品。因为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更换很快,所以往往新的文具还没用几天,就被无情地抛弃了,就这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有些同学将钱大量地用在零食和玩具上面。很多零食的包装袋都附送卡片、小玩具甚至现金来进行促销,他们经不住诱惑,纷纷掏出零花钱去买。有些同学甚至为搜集一种方便面里附送的卡通卡片,在买来方便面之后,只要卡片,而将面饼扔掉。这种浪费现象实在令人痛心。
有些同学课下聚在一起,谈论的不是功课,也不是难题,而是一个个脱口而出的名牌:阿迪达斯、彪马、开拓、耐克、李宁等。他们最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衣服有多贵,鞋子是什么名牌的。
很多同学喜欢过节,比如“圣诞节”、“愚人节”等,过生日更是不可缺少的节目。过节的时候就要互相赠送礼物,这些礼物还很贵。过生日的时候非要请朋友聚餐,有时还要去溜冰场、电子游戏厅去过把瘾。这样一个生日下来,花去几百元也不足为怪。
难道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就可以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吗?
当然不是!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上学,许多失业家庭的生活尚待改善,许多受灾地区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所以我们要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要给孩子讲述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这一道理,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不能浪费粮食。
2.家长要告诫孩子,无论经济多么发达,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却不能掉,因为资源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