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花籽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一位贤明的国王,决定从王国的众多孩子中挑选一个,培养成自己的大臣。
国王的方法很独特,他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谁就能够成为丞相。
孩子们得到种子后,开始了精心地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幸运者。
有一个出身贫穷的小男孩也分到了一些花种,虽然尽心尽力地培育,但是花盆里的种子始终没有发芽。
最后,比赛的日子到了。富人家的孩子穿着漂亮衣服走上街头,他们捧着盛开的鲜花,盼望国王的垂青。国王乘着马车缓缓地巡视在花海里,但是,面对着朵朵争奇斗艳的鲜花,他一点都不兴奋,直到他看到那个捧着空花盆的小男孩儿,脸上才露出微笑。
当然,小男孩儿成了最后的幸运儿。因为国王发的花种全部是煮过的,根本就不能够发芽开花。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生根发芽。
从前有个人,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耐,濒临死亡。可他仍然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不住人,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使尽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他好奇地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你先要把这壶水灌到汲水器里,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果然里面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是,他稍加考虑之后,诚实无欺地把水倒进汲水器中。果真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塞上壶塞。他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只有信任人,并诚实无欺者才可能得到诚实的回报!在必要时,你甚至应该把生命置之度外。”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要经常地、严密地观察孩子是否有不诚实的表现,同时分析其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孩子不诚实的行为比较隐蔽,家长如不重视是不易发现的。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拿别人或集体的东西,有的孩子说了假话,这些现象未经严密观察就不可能被发现,从而错过了教育机会。教师和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实行为后,应该按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析其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
乌鸦和财神
水信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
——刘向
一只乌鸦陷在捕鸟网里,它祈求阿波罗神救它,并许愿得救后一定在神座前供香。可是乌鸦被救出了之后,便忘了所许下的愿。不久,它又陷在捕鸟网里,它又许同样的愿,祈求财神赫耳墨斯救它。财神出现了,向乌鸦说:“你这个食言的家伙!你曾亏待第一次的恩人,像这样子,我怎能相信你呢?”
食言而肥的人只能骗人一次,此后他将永远不受人信任。“信”是人与人相处的根本,言而有信,此后便一言九鼎,人人相信。不管是忘了曾许下的承诺也好,不愿意履行承诺也好,背信者终将要为他的背信付出代价。
与此相反,在人际交往中,“信任”都会散发出一种温馨的气息。
它是无形的,它不求助于相貌、年龄,装饰和身份之类;它几乎不可能一望即知;人们不可以触摸它,却可以感觉它。
它又是有形的,一个目光,一个微笑,紧紧的一握,短短的一语,关键时刻的态度言行,更可感于日常交往的细事琐语中。
犹如花香招引蜂蝶,“信任”所招引的是人们的好感和亲近感,以及重大的使命感。心理学家说过:“感到魅力,是对对方抱有好感的心理状态。”虽然并不是一切的“好感”全等同于魅力,但至少也是通往魅力幽径的台阶。
与好感相对立的厌烦感乃至恶感,则难以令人感到魅力,起码会使魅力感大为减损。设想一下:你正赞赏一个美人儿的魅力,她却忽然怀疑你“居心不良”,甚至诬你有“非礼的行为”,你还会觉得她魅力依旧吗?
由信任而唤起的魅力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它的能源是真诚。缺乏真诚,“信任”就会迷惑视听、蒙蔽心灵的假象,一旦被觉察,它引来的魅力感随即烟消云散。
有个浪迹天涯的香港青年,有一次在火车上与一位异国妇人同座;当火车中途停站的时候,那位妇人从手包里抽出一张钞票,牵着孩子下车去买东西,手包就搁在座位上;妇人买好东西归座后,青年忍不住问她:“你的手包里有不少钱,可是您刚才却把它留在这儿,对我这个外国人,您真的放心吗?”
“为什么对您不放心?”妇人微笑着说,“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要信任人,我自己怎么能随便怀疑人呢?”
妇人的这番言行,使这位青年受到强烈的心灵感应,因为她的信任源于真诚;而她的魅力也从此深镌在他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作个假说:那妇人把手包放在座位上,显示对青年的“信任”,同时又去嘱咐乘警,让他悄悄地监视着青年;而青年如果察觉了那“信任”背后的伎俩,那么,在他的心目中,那妇人又将会是怎样的形象呢?
乔装的“信任”,源于虚伪的“信任”,它的后果不仅仅是魅力感的幻灭,伴随着幻灭的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信任,真诚的信任,之所以富有魅力感,也许正因为它在人世间并不太富有,而渴求得到他的人却很多很多;正如有人所说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最孤寂的,每个人都渴望理解”;而真正的相互理解却并不易得,真诚的信任在同事、朋友乃至共枕的夫妻间悄悄淡化或流失,而不信任感却无孔不入地弥漫着;人们摩肩接踵,或工作、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心与心却相隔得那么远,但人们内心也有另一种企求:让生活也能稍稍地适应“我”,而无须煞费苦心地考虑“社会角色”问题,这就需要理解并接纳这种企求的人,而谁一旦幸遇了这样的人,那么,恰如莫洛亚所言:
“我们得到了一种美好的感情:信任。至少在这个人面前,我们可以每天有几分钟的时候,掀去脸上沉重的面具,自由自在地呼吸,无所畏惧,开诚布公做人”。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具有“诚信”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家长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算数,自己做到守信,如果父母不守信,孩子就会效仿。
2.加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教育孩子诚信是做人之本,教孩子做一个守信用,负责的人,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名人的诚信故事,对社会上的拐骗欺诈行为,家长要立场鲜明地表示反对态度,让孩子辨明是非、美丑。
伟大的人格
说慌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伊索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请他为一件诉讼案中理屈的一方辩护。他回答说:“我不能做这种事。因为到了当庭陈词时,我的心中,一定会不停地这样想:‘林肯!你是说谎者,你是说谎者!’我相信,那时我会忘形的!”
一个人戴上了假面具,去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或职业,那他一定会常常受自己良心的嘲笑,并且还常常鄙弃自己。良心的谴责,或内心的羞惭,是很痛苦的。它能减损人的力量,淹没人的品格,它足以葬送一个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不管有多么大的利益,千万不可留恋于不正当的职业。假使你要从事这种事业,你最后一定会遭遇失败与不幸。做良心所不允许的事,是足以损害人格,破坏各种精神机能的。
你应该有这样的志向: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引诱你去做“人”所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愿为了金钱而作践你的人格与自尊,去为他人做种种不正当的工作!
不管你从事于何种职业或事业,你总应该尊重你的人格,保持你的操守。在你做一个律师、一个医师、一个商人、一个伙计、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一个政治家时,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最初,最后,直到永远。
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没有灵魂的精神,没有行为的才智,没有善良的聪明,虽说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它们都只会产生坏的影响。
正直人品表现为襟怀坦荡,秉公持正,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正直的反面则是伪善狡诈。正直的人,对人对事公道正派,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虚伪狡诈的人伪善圆滑,曲意逢迎,背信弃义,拿原则做交易。正直和真诚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只有真诚才能正直,反之亦然。观察一个人,可以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他是真诚直爽,还是虚伪圆滑;是光明正大,还是阴险诡诈。这是区别人品的重要标准。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不说谎的好习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弄清撒谎原因,区别对待
明白孩子撒谎的原因,家长在处理时不能一概归结为孩子的道德品质问题。家长首先需要的是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这样才能区分撒谎的性质,做到区别对待。对无意撒谎的孩子,父母要帮助他分辨事实真相,澄清错误的概念。同时防止无意撒谎的孩子利用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有意撒谎。对有意撒谎的孩子,应该严肃地告诉他撒谎的后果和危害,及早防止形成不良品质,帮助他成为诚实的孩子。
家长在处理这一类事时,既要严肃认真,又要满怀信任感,同时要坚持一贯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家长本身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孩子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时,要立即给予充分的肯定。
财神和工人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一个诚实的工人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头掉到河里去了。他失去了赖以维生的工具,不禁坐在河边哭起来。忽然财神出现,问他为什么哭,工人说出了他的不幸,财神便没入河中,很快拿出一把金斧头来,问他失去的是不是这一把。当工人说不是时,财神又没入河中,拿出一把银的斧头,再问工人是否是失去的那一把。工人又说不是。后来财神第三次没入河中,带回那把工人失掉的斧头。工人认得是他自己的,便快乐地感谢财神,财神喜欢他的诚实不贪,除了还他原来那把斧头,又把那金的和银的斧头一起送给他。
工人回家后,把所遇到的事情告诉他的同伴们,其中有一个决定也去试试,看能否有同样的好运。他跑到河边,故意把斧头抛到河中,然后坐在河边痛哭。财神如他所希望的出现了;知道了他悲伤的缘故,便没入河中,带了一把金斧头上来,问他失去的是否这一把。那工人贪心地收下那把金斧头,并说这正是他所失去的那一把。财神恨他不诚实,不但收回了金斧头,而且连他丢在河中的那把也拒绝去找了。
诚实是一种美德,因为有这种美德的人不多,而且诚实又具有无限的雄辩力量,故常能感动别人,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奖赏。不诚实或许能获一时之利,但一被拆穿,会连原有的都失去,这是事实,而不是神话!
顶讨厌的是说谎的人和煤烟,顶喜欢的是正直的人和月夜。这大概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日]须藤五百三《医学者所见到的鲁迅先生》)。我们想,煤之烟既虚又无,几乎与说谎者相差无甚,月之夜既亮又实,恰与正直人格相类似。而且煤之烟,飘拂起来,污染空气,窒息生命,毒害人类,后患无穷;说谎的人,倒弄是非,破坏群体,离散人心,谁不讨厌?月之夜,静谧安详,清风送爽,抚慰大地,造福人类,其品高洁;正直的人,德和天地,惠及民众,甘作公仆,乐于奉献,谁不喜欢?做叫人喜欢的人很不容易,因为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的内心是征服了的伟大理解;做叫人讨厌的人很容易,因为讨厌也是出自内心的,讨厌的内心是玷污了的渺小唾弃。
那么,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给孩子制定一些要求
例如:同学给自己一些食品或文具不要;拿了人家的东西要勇于认错;答应了别人的话一定做到。
2.培养孩子阅读故事的习惯
有很多童话、寓言故事,都包含有诚实做人的道理。通过阅读,可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块面包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
在一个小镇上,饥荒让所有贫困的家庭都面临着危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小镇上最富有的人要数面包师卡尔了,他是个好心人。为了帮助人们度过饥荒,他把小镇上最穷的20个孩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篮子里拿一块面包。以后你们每天都在这个时候来,我会一直为你们提供面包,直到你们平安地度过饥荒。”
那些饥饿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去抢篮子里的面包,有的为了能得到一块大点的面包甚至大打出手。他们心里只想着要得到面包,当他们得到的时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面包吃完,甚至都没想到要感谢这个好心的面包师。
面包师注意到一个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儿,她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别人抢完以后,她才到篮子里去拿最后的一小块面包,然后她总会记得亲吻面包师的手,感谢他为自己提供食物,然后并不吃那块面包,而是拿着它回家。面包师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块面包,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样抢夺较大的面包,可怜的格雷奇最后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面包,但她仍然很高兴。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后,拿着面包回家了。到家后,当她妈妈把面包掰开的时候,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金币从面包里掉了出来。妈妈惊呆了,对格雷奇说:“这肯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掉进来的,赶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儿拿着金币来到了面包师家里,对他说:“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你的金币掉进了面包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丢,而是在我的面包里,现在我把它给您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