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地落叶
5805500000040

第40章 千年唱和(15)

对于一个村庄而言,一个举人是骄傲也是榜样。因此在料村,刘家至今依然享有盛名,村民以刘家古老的建筑为荣,我们在那里停留了很久很久。

归途中经过城东玉雷湾渡口,浆声咿呀处建起了玉雷大桥。关于渡口,《荔浦县志》记载:“荔浦县古代渡口设施,多由地方士绅倡建,并成立渡口管理机构,推选出若干理事,负责渡口的管理和向各界劝募捐资,购置渡船田,以田租作渡船维修及渡工工资之用。旧时渡口多属义渡,行人过渡免交渡费,十分方便。民国三年时,荔浦县境内重要的渡口有‘官潭渡口、玉雷渡口、新河口渡口’等数十处。至1950年,尚有渡口26处。1950年以后,交通发展迅速,有的渡口尚在使用,有的已为桥梁所代替。1988年,全县仍有渡口15处。它们是交椅水库渡口、大江水库渡口、蚂蝗洲渡口、五更地渡口、新河口渡口、思贡渡口、山口渡口、公赖渡口、下车渡口、上车渡口、岭面渡口、大绿水渡口、荷包洲渡口、丘家村渡口和龙村渡口。”

过桥时,我想起玉雷湾渡口曾经作为旧日荔浦县城通往平乐必经之地时的繁华,也想起少年时代四分钱船资往返玉雷渡口的回忆。眼前闪过从前渡人的小船和船上人影,闪过小船从这边到那边,从此岸到彼岸的少年之梦。

以及,小船通过河心,停在彼岸的画面,都令我感慨万千。船上竞争到手的现世光荣与辉煌,最终都沉到了河底。1979年,南雄大桥(也称玉雷大桥)建成后,玉雷渡口随之消失。

过桥后朝刘思齐故居回望,天很蓝,蓝得像蓝宝石一样。这说明荔浦这个地方,多么适合人居。

——第二十七篇2009年9月7日桂林市督查组检查

5日下午接传真,桂林市“三普”办督查组将于本月7日至18日到12县检查“三普”工作。后又接到电话通知,督查组的第一站是我们荔浦县。

条件反射,今天一早我提前10多分钟上班,打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我们的办公室通常是有点零乱的,不提前清理不好看。然后打开笔记本,插线联网,查看自己的文档有什么需要完善的。10点40分,督查组到。他们来了3个人,市考古队领队贺战武队长,文物科董副科长,考古队员苏勇。也没有什么过场,检查立即开始。所长做完口头汇报后,贺队长立即对我们的纸质文档进行了极其仔细的督查和提问。我也就录取信息时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长长短短的请教。

检查中,局里打来电话,交待要写横幅和水牌热烈欢迎桂林市“三普”督查组莅临我县检查。所长冲着电话大大声说:“督查组已经到了,我们正在汇报。”我不好意思地看了督查组一行,说:“我们都是干业务的,政治觉悟不高,请原谅啊。”贺队长说:“用不着那么繁琐,关键要把工作做好。”

说话间他已从我们的纸质文档中抽出“荔浦故城遗址”、“水月庵”、“小青山古寨”3个档案。我知道,这就是督查组此行督查的内容之一——实地调查文本档案数据与文物点的现状是否吻合。

中午在荔波宾馆吃饭,我已经不习惯跟陌生人吃饭了,所以在这个欢迎宴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我不怎么说话,也不主动敬酒。我在大家的碰杯声中觉得无聊,宁可到田野工作。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贺队长是实在人,饭后稍作休息就去检查这3个文物普查登记点。苏勇感冒,局里的司机小黄代他开车。我们先去荔浦故城遗址、水月庵,然后才去小青山古寨。半天时间很快过去,我很愉快。工作时我的话很多,我是一个喜欢工作、喜欢不耻下问的人。

荔浦故城遗址位于荔浦县青山镇青山村委渡口屯象山脚下,面积13478平方米。志书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荔浦正式立县,属苍梧郡。广63里,纵55里,水程130里。城址初立于青山镇渡口屯象山脚下,因江边盛长蔚然成片、气味芳香的荔草而得县名中的‘荔’字。荔江河、修仁河、长滩河在渡口屯汇合而得县名中的‘浦’字。”渡口屯的东、南、西三面被交汇的三条河紧紧围住,北边是象山,交通极为便利。城廓呈椭圆形,汉时土筑,明时石砌,明代县治迁今址后,荔浦故城址废。遗址现存石砌城墙3米,高3米,为明代遗存。农民在这里建房时挖出大量汉瓦片和陶片,青山古墓群距这里不到1000米。2006年,承蒙国家惠民政策,荔江湾旅游公司把渡口屯开发为旅游景点,称“荔江湾”,为荔浦古八景“青山晚照”又添新貌。

关于荔浦古八景之一的“青山晚照”,古诗是这样形容的:“青山山下有人家,谷雨新晴课中麻。几缕炊烟荒径晚,一湾流水小桥斜。江头角鼓催归牧,渡口扶筇数暮鸦。西岭夕阳刚返照,余晖淡抹斗红霞。”(张翰书)遗址上现有两家农民建的房屋,其余全部种上了水稻和果树。南面是青山镇通向三河乡的三级公路,北距青山政府1500米。四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气候宜人。

我们到达荔浦故城遗址时是下午3点25分,见贺队长动作利索地攀登到好几米高的岩壁上寻找标本,我才发现今天忘了带手铲。看他用石头敲击文化层截面寻找标本,我很不安。手铲是我们每天田野工作的必备物,今天因为换背包,就没有了手铲。“有手铲,多方便,”我喃喃自语。“考古讲证据,你们这个点缺的就是证据。”贺战武队长说这话时是亲切、随和的,但也是有分量的。我和所长一起申辩:“这是志书记载的,所以忽略了标本。”“要补上。”我们点头。是的,没有标本,一切都显得飘忽不定、苍白无力。

水月庵位于荔浦县青山镇青山街鹞鹰山脚,民国三年(1914)《荔浦县志》载:“水月庵,在青山穿岩(鹞鹰山)下,月出山头,有潭水相映,故名。”又载:“青山元代时为永苏里。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后,荔浦屡遭天灾、病疫和兵燹,村落人口损失惨重。明永乐六年(1408),全县18个里,仅剩8个里。永乐九年又少了3个里,仅存5个里。正德十三年(1518)大旱加瘟疫流行,居民死亡一半,全县在编户口仅300户,计4429人。幸存的永苏里人为感谢诸神对他们的庇佑,捐资在今鹞鹰山下,依山旁水建起水月庵,在灵芝仙阁塑灵芝仙女像供奉。”1950年后,水月庵倒塌。2006年,荔江湾旅游公司在水月庵遗址上重建水月庵,庵内塑灵芝仙女像,庵门前两边有鼓亭和钟亭。整个庵子为木山架结构,宽13米,纵深12米,高18米,共169平方米,景观秀美迷人。

所在地青山镇位于荔浦县偏西北,西界修仁镇,东与荔城镇相连,南邻三河乡,北接大塘乡。北距青山镇政府青山街100米,西北与青山小学毗邻。

钻水月庵鹞鹰山洞时董副科长看得仔细,走得慢,所长陪着。贺队长看得快走得快,我紧跟。这样,我和贺队长就先他们一步出来。贺队长见我不停往笔记本上记录,就查看我的笔记。查看“三普”笔记,是督查组到县里督查的一项内容。上午他查看了我们所长的普查笔记,我以字太丑见不得人为由躲过了。现在面对面,我只好把笔记本交给他。他一边看一边称我们工作扎实、仔细,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个肯定,我很开心。我告诉他:“我们常常白跑,白跑是我们常有的事情。”他笑了,说:“这很正常!”

到小青山古寨时已快下午6点,古寨里的狗热得大口大口地喘息,懒得朝我们狂吠。

小青山古寨位于马岭镇永明村委小青山自然村,始建于宋仁宗皇佑年间,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迂回曲折的12巷,12巷均设宅门。总门叫覆祥门,内有思文门、崇武门、仁慈门、德心门、劳心门、安定门、怡情门、中兴门。一扇门有一扇门的历史渊源,一扇门有一扇门的悠悠情韵。目前,小青山古寨大部分房屋,仍为明清建筑。关于小青山古寨,口口相传的是宋皇佑年间,狄青率部南平叛乱后,其先锋杨家将之后杨文广屯兵马岭镇镆铘关小青山。杨文广为镇慑“南蛮”,特铸重达百斤的将军铁帽置寨前铁帽岭。

战事平息后,士兵们在小青山建寨休养生息,生生不已。铁帽于20世纪80年代流失,不知所终。

走进小青山古寨,可见它背托群山之险,耸立于镆铘关前傲视关前平川,有暗河流入寨中,关隘极其牢固。即使村寨失守,还可退往寨后小青山通天洞内据守。如今,小青山的通天洞里仍有寨门石门槛遗迹,半山腰仍有依然伸展着的碉楼和炮台加固的围墙,保存现状一般。抗日战争时期,马岭人凭借这些寨门、寨墙和天险屏障与日寇周旋。日本人无奈,最后放火烧掉寨里部分房子,劫掠寨子所有财物,方才撤离。20世纪90年代,桂林市银子岩旅游公司把小青山开发为旅游景点,小青山古寨一下就热闹起来。每一天,都有一车又一车衣着时尚的人涌到银子岩来。他们参观完银子岩溶洞景观,顺路就来观看小青山古寨的明清风韵。小青山古寨里的农民,则乐得将自己种的红薯、芋头、马蹄、柑橘等,一一卖给游客,并为不用出门就能把农产品卖掉而高兴万分。村里还有老年秧歌队,为游人表演。

小青山古寨地处323国道边,南北距荔浦、阳朔两县县城各20000米,南距荔浦河最大支流马岭河5000米。我对这个文物点最头痛的地方是计算单体数量,这在今天上午的汇报中已经说过。所以,从进古寨第一刻起,贺队长就开始教我如何分辨、如何计数。我边听边记贺队长讲解的点滴细节,奇怪的是我弄来弄去弄不清楚的东西,今天下午离开古寨时已经豁然开朗了。令人愉快的晚餐到来时,我满怀敬意地敬酒。因为我这半天得到的考古知识,就是我敬酒的理由。

——第二十八篇2009年9月8日口舌岩石刻失踪

今天督察组的计划,是去检查我们普查登记的另外3个文物点:一是荔浦人化石遗址,二是口舌岩石刻,三是高段古墓群。前往荔浦人化石遗址路上的一座桥梁正在拆除重建,路也就断了。我们的车过不去,只好弃车步行。

天很热,没有鸟,没有风,所长陪贺队长和董副科长走在前面,我背着普查工具、饮用水等物与感冒,还没好利落的苏勇走在后面。我怎么也没料到,昨天才说过的白跑在今天再次得到应验。草木葳蕤,所长与单位男同事来过的口舌岩石刻,居然人间消失了一样。这很尴尬,很有一些谎报军情的嫌疑。

这种嫌疑在荔浦人化石遗址查看时还没有任何预兆,荔浦人化石遗址的周围依然是我们7月28日雨中登记的那样,是一片可怕的脏。所长领着贺队长率先踏着脏物一路进去,我和董副科长、考古队员苏勇紧紧跟随。检查很快结束,大家快步走着,一来免得被臭气熏倒,二来接下去的两个文物点要花不少时间。出了荔浦人化石遗址,我们往口舌岩石刻方向走。所长一路走一路讲述口舌岩石刻的一些细节,很有意思。但是,当他领着大家来到山脚下时,一时间却不敢肯定口舌岩石刻在哪个方向了。我们先后遇到了几个当地人,拦住他们问路,他们都说不知道,尴尬由此而来。

贺队长心存疑问:“你们当真来过?”

“当然来过,可惜当初给我指路的那个老人找不着了。”所长说。

“我没来过。”面对贺队长的一再追问和阳光带来的滚滚热浪,我的内心非常焦虑不安:“估计我上不去的文物点,我就不来了。”

贺队长不置可否,所长决定独自上山,探出一条路来。但是,大家都不同意,贺队长更不同意。贺队长说:“山坡陡峭,灌木丛生,八月黄蜂九月蛇,出了事情谁负责?”

所长不肯,力排众议,坚持一个人上山。边说边拨开丛林,往山上攀爬。我没有跟他上山,我怕蛇。而且石山太陡,我去只能增加他的麻烦。

我和大家一样,在山脚下仰望,很快就不见了他的身影。

由于不放心,贺队长就朝山上喊话,喊他下来,喊他“改天带上大部队,带上镰刀和木棒再来。”所长回答“没事”,继续长时间在山上寻找。

当他空手下山时,人已经很疲倦了,但仍想从另一个方向上山,继续在山上搜索。这回贺队长死活都不再同意,坚决建议改天再来。所长不再反对,接受建议离开了。

一路沉默,一路尴尬,这沉默这尴尬再次证明了白跑的含义。最要命的是,这次白跑是带着督查组来的白跑,是所长他自己执意要来这个点的白跑。

在前往高段古墓群的路口,贺队长想了想说“不去了,因为寻找口舌岩石刻耽误的时间太多啦!”贺队长一边说着一边看天。

“天色向晚,日光迟暮,去看高段古墓群的计划是该放弃了。”我小声嘀咕。然后背着一身除普查用仪器外,还包括尴尬、绝望和不知如何向上交代的心情走在队伍最后,心里全是沮丧。晚餐时气氛有点紧张,我开始担心我们县的“三普”能否通过验收。

——第二十九篇2009年9月12日迷路后的收获

在那偏远的地方,为了防止迷路,我们通常会在当地临时请一个向导。

有许多时候,我感念向导的真诚与纯朴,向导则把我们引向我们想要抵达的地方。今天,我们在马岭镇请的这个向导姓陈,三十多岁,人瘦瘦的,很精神。当时他扛着刮子看田水回村,正准备去镇上建筑工地挑砖。见我们问路,就停下来很详细地告诉我们。又见我们问他愿不愿意带我们翻山越岭到大塘去,工钱50元,就很爽快地答应了。答应后立即回家换了一把镰刀,装了一可乐瓶水就走在我们前面。他习惯山路走法,在前面走得飞快,遇到荆棘或沟渠也不在乎。同事也不错,一路踩着向导的脚印跟在后面。而我小心翼翼,要在心里估计一下是否钻得或跳得过去。这是我屡屡走得艰难走得慢的原因,也是我一再落在他们后面的原因。当然,我爱拍照的毛病,也误事。路过一片荷塘,见荷塘的荷叶与荷花高高地伸出水面迎风摇曳,我停下来拍照。路过一片水塘,见水塘的水面覆盖着一种名叫睡莲的水生植物,开着花,宁静地浮在水里很美,我又停下来拍照。这样,我离他们通常会有二三十米的距离。最不妙的是,为了一棵花树的取景,我一脚踏空,滑下路基,受了点轻伤。

他们站在一面开花的坡前,身影小小地站在那里,回过头来等我。我跑到他们的身边停下,远处的村庄似乎远在天边,近处坡上的花秩序井然,节节盛开,又香又美。红的娇红,绿的媚绿,红绿交织,迷人心意。我被这花吸引了,希望长久看到,就问花的芳名。同事说出“芝麻花”时,我“呀”了一声,欢喜中竟听到了芝麻花开的噼啪声。又见蜂蝶被花的馥郁招引过来,在花盏中尽情饱吮,赶紧拍照。我有点不好意思,我说这花像皇宫里的嫔妃一样腮红如春,妩媚多姿。我没有说我受伤,我们还要赶路,赶大半天的路。再说伤在手臂上,不碍事。

今天翻山越岭,是要沿路寻找飞机航拍后留在地面的“黑公测XX号”标记和线路,是要察看高速公路是否从凤凰坪一带的古墓群中穿过。“黑公测”是“黑龙江省公路测绘……”的简称,航线飞过的地方,在地上500米左右等距离留有名为“黑公测XX号”标志。标志40厘米见方,与地面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