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暗杀:3322
5806200000011

第11章 分手留言(2)

所有这些说法特别是后一种说法,令李门痛苦已极。转眼间,光明化为黑暗,希望化为失望绝望,爱情化为谋杀,结合化为犯罪……还都这么年轻,还都这么幼稚,还都眼巴巴地等待着幸福的未来,就已经陷入了罪恶的泥坑。他不想再听,他不想知道有关这方面的事情的详情,他不敢接触这个话题就像不敢接触麻风病人的身体,他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把自己的耳朵堵上。这是活活在杀人的话题呀!听这样的流言蜚语,无异于观看真正的而不是魔术的大劈活人呀!

抓奸抓奸,他也是来自农村的人,他知道农民对于抓奸的兴趣。生活得贫穷、枯燥、压抑的人们,有机会能抓上一对没穿裤子的男女,那真是妙趣横生,口水涌流,笑在心头,喜在眉头。别说抓人了,就是两条狗在交配,孩子们也要为之欢呼,为之义愤,为之拿一根扁担把两只正在交配的狗抬将起来。污辱、糟蹋与残害哪怕是两只狗的性本能与性要求性活动,并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他真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他即使只是这样一想也感到痛心已极,恶心已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下流而又与人为敌,与一切生灵为敌,一直到与猫狗为敌的劣根性呀!

然而他还是忍不住前思后想。这是一个巨大的暗影,他处在这个暗影之下,十分迷茫,十分恐惧,十分沉重。他不相信冯满满被甘为敬强奸,但是他的感觉是自己受到了强奸。他同样不相信甘为敬会受到冯满满的诬陷,但是他感觉到了是自己受到了诬陷。他感到的是冯满满加甘为敬再加猫儿狗儿一切一切被污辱被残害被抓住或者被抬架起来的生灵的双料八料的痛苦。双塔园,茵梦湖,沧桑亭,未来岛,伊甸园,在那里发生过许多那样的事么?冯满满对待他和对待甘为敬,是有不同么?他自己所经历的所做的所体验的,与甘为敬所作所为与邹晓腾所抓所"解闷"的,有本质的不同么?还是说到底,他李门善良了半天,高雅了半天,幻想了半天,陶醉了半天,也还是难逃被抓获被抬起来示众的下场呢?

人这点德性呀!没有比人更能毁人的了。

据说法院开了庭。满满与毕玉都被传到了法庭上,至于甘为敬,从出了事人们就没有见过。两个半月后,学校布告牌上出现了一纸通告:

本校××届××系××班学生甘为敬,长期不重视思想改造,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屡教不改,腐化堕落……发展到刑事犯罪为国法校规所不容。现该生已因流氓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开除其学籍,以儆效尤。

切切此布。……反正我也对得起你了。满满的声音仍然在他的耳边回响。

没有一个男人可以说他是对得起爱过他的女人的。

如果是李门,他宁愿说:"我--永--远--对--不--起--你!"

他会这样说给冯满满,他尤其要说给简红云。提起简红云,他更是只想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保持着始终对不起爱过自己和自己爱过的人的心态,他想,这是比觉得自己对得起这个也对得起那个的心态,更让人觉得活得有点味道的呀。

简红云本来是他的中学同学,高材生,身材颀长,一条大辫,头发褐黄,皮肤白皙,两只微微近视的眼睛看起东西来分外认真,眼珠色泽偏淡,加上她的常常绷紧和略略噘起的小嘴唇时而不自主地哆嗦一下,更给人一种真诚得近乎愚傻,愚傻得近乎深刻,深刻得近乎悲哀,悲哀得近乎神经质的分外逗人怜爱的印象。她的功课门门优秀,虽然学校已明令考试后不得在班上排列名次,但是同学们还是互相比来比去。比的结果是,简红云每年与每个学期的各科总分都是全班第一--而李门经常是第二。简红云又多才多艺,她会拉手风琴,她曾经在联欢会上表演手风琴独奏:蒙古民歌变奏《森吉德玛》与俄罗斯民歌变奏《康拜因机能割又能打》。她会唱陕北道情,声如裂帛,情如山洪。她会打乒乓球,侧身抢攻型,那时候她活脱脱一个孙梅英。她又会朗诵,她朗诵普希金和伊萨科夫斯基的诗的中译,通过学校的广播室传到了各个教室。李门一进中学就为她的才华所倾倒,他想,从马克思到加里宁到我们中国的共青团中央所主张所追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就是简红云这样的么?

然而不,简红云绝对不是全面发展的新人,而是白专道路,不问政治,走上了邪路的典型。她常常请假不参加政治学习小组讨论,参加了也很少发言,一发言就提一些不应该提的问题。初中时候正赶上粮油统购统销,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是一百个拥护一千个赞成,唯独简红云问这样做是不是说明咱们国家的粮油生产没有搞好?这是多么反动的思想呀!怎么可能是生产没有搞好呢?正因为搞得太好了规模太大了才要统一起来管理嘛!如果不统购统销,那不就让奸商们得了手,不就让老百姓吃了亏了么?怎么大家都明白就是简红云不明白呢?连这都弄不明白的人,又怎么可能考一百分呢?连这都不明白的人,即使考了一百分又有什么用呢!

等到班上练合唱的时候,她又偏说是这个歌好听,那个歌不好听。她这又是怎么了呢?

李门便找她谈话。李门说:"不要认为自己会比集体或者上级更高明,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

你猜简红云说什么,她说:"我不信,三个臭皮匠,能够凑成一个牛顿、一个爱迪生么?三个臭皮匠一人一句,能写出李白、杜甫的诗篇来么?三个臭皮匠去指挥朝鲜战争,能打得败麦克阿瑟和李承晚么?"

"你怎么不去领会精神实质!你不知道这是毛主席喜欢引用的话么?"李门已经近于气急败坏了。

简红云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她没有做任何自我批评,她的不出声只能解释为坚持错误观点。李门只好向校长与支部汇报,简红云思想问题严重,不接受党的挽救与共青团的帮助。同时他恨恨地想:"明明是错误的观点,她为什么就是不能改过来呢?明明他是真诚帮助她,她怎么硬是看不出来呢?他不仅是帮助她,他还有点崇拜她喜欢她呢。她就不明白吗?这样的人居然年年总平均分第一,这是多么荒谬呀!她不聪明,她是傻瓜!她不是高材生,她是畸形儿!她的多才多艺是假相,她的功课优秀是骗局,她简直是不可救药的蠢货!"

接着出现了简红云贬低邹晓腾的"造福人民一千次、一万次、一亿次"的名句的事件。这首诗是区领导要全区的中学生学习的,那么,简红云贬低的就不是、不仅仅是邹晓腾而是区领导;而区领导并不是孤立的,区领导是整个党的领导的一部分。经过了最近的运动,他们对于这种论断逻辑已经耳熟能详。那么,简红云所反对的便不是邹晓腾的几句诗,而是整个的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对于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老天!你简红云莫非是活腻了不成?这样的高材生,其实是蠢材,这样的一百分,其实是不及格。

所以,当中学领导做出了决定,要开联班会对简红云的错误思想进行批评帮助的时候,李门确实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简红云进行了义正词严而又苦口婆心的批评。他批评得相当动情。他问:"造福人民一千次一万次一亿次究竟有什么不好?如果可能,十亿次一百亿次又有什么不好?你何必那么反感?你既然功课好唱歌好朗诵好打乒乓球好为什么就是不能做到思想好呢?思想不好就是品德不好,品德不好就会变成坏人,思想品德不好的话,功课愈好危害就愈大,唱歌愈好危害就愈大,球打得愈好实际效果就愈糟。这就是说,方向错了,跑得愈快离目标就愈远。简红云!你是我们班的高材生!我们都对你寄予厚望!我们都期待着你的转变!回过头来吧!我们欢迎你!我们喜欢你!我们要帮助你!转变过来你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好同志我们的好同学!四个班的二百多个同学为了帮助你耽误了功课来开会,我们为谁呢?我们难道不愿意多学习一点功课吗?我们是为你呀!只要你能进步你能转变,我们再多耽误一点功课也心甘情愿!"

李门在这次批判会上自己被自己的发言感动得泪流满面。简红云虽然勉勉强强,但是也真诚地做了检讨。同学们因为她终于开始做了检讨而兴奋异常,李门带领着大家为简红云的开始转变而热烈鼓掌。一鼓掌就有女同学去与简红云拥抱,一拥抱,简红云还没有哭,帮助红云的人先哭了,一个人一哭,第二个第三个女生也就哭起来了--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正是流泪的年纪,何况哭之有名,哭之高尚,愈哭就愈有觉悟愈显现出班集体的温暖强大甜蜜。于是全班女同学一起哭,简红云终于哭了个不亦乐乎,哭出了个真正转变的样子,弄得一批男生也拼命吸鼻子,挤眼睛,咬牙磨齿。欲哭而强忍不哭,更加深情而又悲壮,说明了这次思想斗争思想帮助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简红云没有考上大学,大家都明白简红云是哪儿不符合高等学校的录取标准。李门相当不安。不是校领导也充分肯定了他们班对于简红云的帮助与简红云的转变成果了吗?不是说转变了就更可爱更受欢迎么?怎么不是那么回事呢?

李门为此去找了校领导。领导批驳了李门的说法。领导说:"转变了欢迎,谁又不欢迎了呢?转变了很好,但是转变了不等于不曾存在。你偷过一毛钱,现在连一分钱也不偷了,这好不好?当然好。但是现在不偷不等于过去没有偷过,现在不偷很好不等于可以否认过去的偷不好。也不能要求旁人认定你现在不偷比从来没有偷过的人更光荣伟大。大学可以在那么多的考生中进行挑选,当然是要挑好的--叫做择优录取。欢迎转变就一定保证你上大学,我看没这个道理,我看你这样激动也没有道理。我看你这样激动实质是立场问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究竟是谁批评谁,谁跟着谁走呢?我们要求你批评帮助她是为了让她改正错误,她不改正错误恐怕就不是上不上大学的问题而是去另外的地方的问题。现在,上不上大学的问题提出来了,这已经说明了是我们仁至义尽地帮助她欢迎她了,你不能反过来为她没完没了地说话。你说是不是呢?"

李门受到校领导的批评,他出了一身冷汗,他无话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