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字字锦
5807100000002

第2章 《列子》:愚公只是一个精神符号(1)

说《列子》,大家都知道愚公的故事,就我来说,在没有通读它以前,也仅止于此。

读完以后,我的体会是,愚公也只是一个精神符号而已,难怪老人家要把他移山的故事用来励志,励全国人民的志。盲目地开山肯定是愚蠢的,如果感动不了上帝,那么,愚公所做的一切将什么狗屁也不是,成功了才有战略可言。读《列子》,就当是一种精神行动吧。

壹、腰间系着根绳子的隐士

范县郊外。身穿鹿皮大衣,腰间懒散地用一根绳子系着,闭着眼摇着头,边唱边弹,当游泰山的孔子看见荣启期如此投入时,大吃一惊,世间还有这么快乐的人啊。

孔子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他就问:隐士啊,您到底是为什么如此高兴呢?

荣启期站起来,整整衣服,很潇洒地将长头发往后拢去,然后一二三地讲给孔子听。

我呢,快乐的理由有很多啊。首先,天地间物类成千上万,其中人是最可贵的,而我有幸能成为一个人,你说我有多快乐啊,我比那些其他物类真的要快乐很多。其他物类有没有快乐也难说呢,反正我是有快乐的。而人呢,又分男人女人,男女嘛是有区别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是以男为贵的,而我又有幸成为了男人。我们男人的优势太多了,这个您也知道的,不用我细说,不管怎么讲,我们男人在管理着这个社会呢,一切女人都听命于我们男人,这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人的寿命是有长短的,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没有了,有的人几十岁也没有了,而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我见过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经过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像我这个年纪的人真是不多。因此,我感到非常的快乐,我的许多日子都是赚来的,因为我已经活够了,这就是我第三个快乐的原因。听说您很有名,我这三个快乐的理由能说服您吗?

孔子很感慨:您能这样想,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和您相比,我还远远没有达到您这样的境界。您如此宽慰自己,真是个快乐的人。

泰山行,让孔子一行获益不少。

于是,他们继续前往卫国。

暮春时节,在卫国的田野里,有一个披着皮袄的老人在人们收割过的田里捡拾庄稼,一边走,一边唱,无忧无虑,自在自得。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那边那位老人肯定有故事,谁去采访一下呢?

子贡主动要求,他在田埂边上采访了老人。老人名叫林类,也是隐士,年纪接近一百岁。哇,比荣启期还老!子贡的关键问题是:林老先生,您这一生有没有后悔过的事情?林老先生摸摸飘逸的白长须回答:我有什么好后悔的啊。子贡因为在此前的采访中,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林类的一生,于是直击林类要害:

您年少时不勤奋,长大后不上进,现在那么大年纪了,还没有老婆和孩子,都快要死了,您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一边捡庄稼,一边还高兴地唱歌?

林类哈哈大笑,他看着子贡说:其实,我感到快乐的事情,你们都经历过。只是你们不把这些当成快乐,反而当成忧愁罢了。我年少时不勤奋,长大不上进,不是我不勤奋、不上进,而是我不求名、不求利,与世无争,没有老婆孩子,我就没有什么好牵挂的。所以,我能活到这个年纪,所以,我在将要离开人世时还能很快乐。子贡有些不理解了:活着是人之常情,而死去都是人们不愿意的,您为什么把它当成快乐呢?

林类又笑了,这正是我的生死观和你们不一样呢。我认为,死和生,对人来说,只是一往一返,往返你懂不?就是去和来的意思。生,来了;死,去了,我去那个地方,连我自己也不知是个什么地方,说不定比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要好呢?

说不定我死去要比活着过得好呢?于是我就很向往死。不好意思,我只能和你说这么多了,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了。

子贡把采访内容和孔老师说了后,孔子若有所思:果然,这是个不一般的老头,我就知道他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值得采访。但是,他对生死的理解还没有达到我的道我合一、生死两忘的高度。

于是,在这一次的出行中,孔老师就结合前面两个实例进行现场教学。

孔老师说:看来,对于快乐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不同,各人的表现方式也完全不一样。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快乐不能理解透彻,我们是不是得搞清楚不快乐的原因?什么是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呢?据我的人生经历,我认为就是忧愁,是忧愁阻挡了我们的快乐。所以,我们要把忧愁弄清楚,人们为什么忧愁?如何解决忧愁?

和忧愁连在一起的,就是前面那位林类说的,如何对待死亡。前几天,子贡同学向我抱怨,说他很想休息一下,他已经厌倦读书了。我对他说:你只要活着,就找不到一块可以休息的地方。对于君子来说,死的意义是很大的,死就是离开忧愁的一种彻底的休息。人人都有厌恶死的感情,而不知道死是永久的休息,生是短暂的,死的时间要比生长得多了。古人不是把死人称为“归人”吗?既然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行人”有多累,你们是知道的!

颜回这个时候插嘴说:老师,前些时间,我参加一个聚会,听到过这样一个段子,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人人都是“焦郁碌”,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人都焦虑、郁闷、忙碌。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个“焦郁碌”就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或者忧愁的原因?

孔老师对学生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高兴。孔子说:鲁国君臣表现很差,国家一天比一天乱,仁义一天比一天衰败,人与人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淡漠。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基本上就是颜回说的“焦郁碌”,人人都处于这样一种物欲状态,我的治国理论在鲁国行不通,它还能对整个天下以及后世发挥什么作用呢?所以,我也是“焦郁碌”啊,这样下去绝对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

子贡听了孔老师的议论,茫然若失,不知所措。回家后想了七天七夜,不吃不喝不睡,人都瘦得像副骨头架子。

他想的一个问题是,快乐难道就这么难达到吗?忧愁就这么难去掉吗?荣启期和林类真正快乐的原因他还没有完全理解。

做一个思考者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做一个孔子门下的思考者就更辛苦了!

贰、商丘开奇遇记

晋国有个范氏家族很厉害,范家有个叫子华的儿子名声很大。大到什么程度?

就是凡他看重的,朝廷就给以爵位,他不赞成的,朝廷立即罢黜。于是,他家里门客如云。

有一天,来了位郊野老农,叫商丘开。该商年老体弱,又黑又瘦,邋里邋遢,门客中没有一个人对他好的,但子华收留了他。

这些门客竭尽所能地欺侮他。一次大家来到了一个高台,有人诳哄他:谁能从这里跳下去,赏赐黄金百两。大家争着答应,商丘开信以为真,第一个跳下,只见他姿态优美,像飞鸟一样轻快,着地后,一点也没有损伤。大家都认为,这是偶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一次,这些门客指着一条河拐弯处的深潭说:

里面有珠宝,谁会潜水,谁就可以得到。商丘开就按他们说的,潜入水中,出水时果然得到宝珠一颗。从此,门客就开始怀疑他不是一般的人。

子华知道这些事情后,就让商丘开进入可以吃肉穿好衣服的行列了,就是说提拔了他。不久,范家的仓库失火,子华高喊:谁能从火中把锦缎拖出来,我就按拖出来的数目多少奖励给他。

商丘开没有任何的犹豫,迅速冲进大火,拖出很多东西。他在大火中往返自如,火苗烧不着他的身子,尘埃也不往他身上落,直到把该抢的东西全部抢出来为止。

这个时候,子华以及所有的门客,都认为商丘开是不一般的人。于是众人都向他道歉,并说跳高台、入深潭都是骗他的。而且,大家一致要求他讲讲神秘的道术。

商丘开擦擦汗,一脸的诚恳:同学们呐,道术我真的是没有。我所做的,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只是有一点感受给大家说一下,这一点感受就是,我远道来到范家,是出于对范家的信任,我听说的和到范家看到的事实完全一样,这就更坚定了我对范家忠诚的决心,对这里的一切都感觉顺畅,任何时候都没有不满情绪,平时唯恐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过失,往往把自己的身体都忘记掉了。

我心中根本没有自己的利害,只有“诚”这一个字罢了!

从此以后,范家门客的门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宰我听说这件事后,就告诉了老师孔子,孔老师评论说:你们不知道吗?最讲诚信的人,是可以感动一切外物的!动天地、泣鬼神,东西南北,天上地下都不会遇到阻力。

诚信应该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了,相信孔老师时代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那么,诚信的主要支撑点是什么呢?

孔老师有一次给颜回同学上课时曾经谈到过这个话题。孔老师认为,心中要不装着东西,或者把某种东西看轻,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诚。他举例说,民间有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果用瓦片作赌注的时候,心就灵巧;用银钩作赌注的时候,心就糊涂;用黄金作赌注的时候,心必定昏乱。其实,赌技没有改变,只是赌注不同而使人的心情不同。越是怕输,内心越是紧张;越紧张,越重外;越重外,内心越乱;越慌乱,内心越加拙笨。

孔老师上面说的,但凡我们玩过牌的,但凡有点小搞搞的,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小搞搞,小到什么程度?一颗子五毛钱,或者一块钱。那么,按照各地打牌的规则,就如麻将,如果在三牢时来个杠头开花,那也有六十四颗,算一算,多少钱?赌注可大可小,大到一个晚上,一个有名的地产商可以输掉两千万,小到几十块。输两千万的一点声色不动,因为他们那个圈子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赢回来了。输几十块的可能会出问题,某老人,好牌将和时,突然血压升高,杠开的同时,人也倒下了。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全国各地,情节大致相同,都是因为那个赌注。如果换成纸片,还会发生吗?一般情况不会发生,这都是那个“外”的原因。

诚信需要不被外物所左右。同样的,它还需要不因外物的诱惑而分散注意力。

正值炎夏,孔夫子仍然带着他那群学生为理想而奔波。在去楚国的路上,经过一大片树林,看到一位驼背老人在举着竿子粘知了。只见他身手敏捷,速度非常快,一只连着一只,就像在平地上捡东西那样容易。孔老师一行看得惊讶,他问了:您的技术真是太神了,其中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吗?孔老师就是这么的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哎。驼背老人很自信地说:当然有的,我每年都要花五六个月的时候来练习累丸(叠小石子)。如果在竿子上头累两个而不掉,那么知了就很少能逃掉的;如果累三个而不掉,那么十个知了中只有一个逃掉的;如果累五个而不掉,那么,就像在平地上用手捡一样简单。你们没有看到我的动作吗?我不管站在哪里,都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抬起的手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两根枯树杈子。虽然,天空是如此的广大,虽然,地上万物是那么的繁多,然而,在我眼中,只有知了们的翅膀。我不回头,不转身,绝对不会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分散我粘知了的注意力,我能这样做,那些知了怎么会跑得掉呢?

更神奇的故事还有。

楚国有一个钓鱼高手叫詹何的,神奇无比。他只用一根细细的茧丝做钓线,用一只麦芒一样的小针做鱼钩,用又小又细的荆竹做鱼竿,用什么做钓饵呢?半粒米饭。准备完这些东西,他专门到百丈深渊、湍急的流水中去钓,往往能钓到像车子那么大的鱼,而他的钓丝不断,钓钩不直,钓竿不弯曲。

詹何是真有钓鱼的本事,不像严光。严先生专门跑到我家乡富春严陵山去钓鱼,坐在东台上,放根长线,其实是做做样子的,他要等他当皇帝的老同学来找他做官呢!

有一天,詹何被楚王叫去聊天了。楚王也很好学,他要从各路高手中学习治国的道理。楚王感到奇怪,不要说他奇怪,我们大家都奇怪呢。

詹何却讲得很随意。他这样对楚王说:我曾经听到我爸爸在世时说过,说有个叫蒲且子的人很善于射鸟,他用的弓力量是最小的,系上最细的茧丝,顺风放箭,一次能射中飞翔在云天之上的两只黄鹂。能做到这一步,是他用心专注,手的力量用得均衡。我就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经过五年的训练,才懂得了其中的规律。每当我来到河边,拿起鱼竿时,我的思想上不存在一点杂念,一心一意地钓鱼。我握竿的力量始终保持均匀,专心致志,任何事物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我能以弱胜强、以轻致重、事半功倍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

詹何的道理的确很简单啊,楚王想,治理国家不也要这样吗?把天下都运乎于掌上,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原来,商丘开的诚,能有这么大的力量,真不简单。我们往往会把“诚”狭义理解,把重点放在“信”上。其实,“诚”的基础,就是内心的专注,内心专注于“诚”,才会真诚,否则一天到晚把“诚”字挂嘴上,那也“诚”不了的,也根本不是“诚”,即便“诚”字是“言”字旁也没什么用处的。

叁、颠倒迷惘病

秦国人逄氏有个儿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大后却得了一种病。这种病的症状是这样的,他听见人家唱歌以为是在哭,他见到白色的东西以为是黑色的,他吃香的东西觉得很臭,他喝甜的东西认为很苦,他做错事以为做对了,总之,凡是他能想到的地方,如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水火五行,四季寒暑,没有一样不是错乱颠倒的。

这是一种什么病呢?问了好多医生都叫不出名堂,自然也医不好了。大家只是说,这大概是一种迷惘病吧。

逄氏到处求医。有一次把儿子带到鲁国去,途经陈国,正巧碰到了老子,闲谈中把儿子的病告诉了老子。老子听了后说:我以为只是他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罢了,哪里是病啊。现在全天下的人都迷惘,都被利害和物质弄得晕头转向。

如果说这是一种病,那么,天下患这种病的人到处都是,真正清醒的人是找不到的。打个比方,如果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和你儿子一样,那么,你不就成了迷惘病人吗?而我说的这些话,未必不是迷惘,鲁国那些君子,更是迷惘中最迷惘的人,他们哪里会医治别人的迷惘呢?你赶紧回家吧!

宋国隐士龙叔,找到名医文挚看病。文挚很有名的,齐威王、齐文王的病他都看过。

龙叔照例自述他自己的病状。他说:我受到家乡的夸奖,不知道这是一种荣耀;受到举国的诋毁,不觉得这是一种耻辱;生活中得到好处,心里不知道高兴;平时受到损害,感情上不觉得悲伤;以为活着同死去差不了多少,把富贵和贫穷看成一个样;觉得人和动物如猪狗没有什么区别;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等等。

我还有好多和别人不一般的病状,请问这是什么病?有什么地方能医治呢?

文挚让龙叔背向光亮站着,从他背后向着光亮处张望。过了一会,文挚说:好了,我看到您的内心了。您的心虚静,差不多就是个圣人哎。您的心有七孔,其中六孔通达,只有一孔有些滞塞。您把圣人的心智当成毛病来让我看,说实话,我医术太浅,我看不了您这圣人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