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5814300000014

第14章 神秘文化,有待验证的古风旧俗(3)

《左传》昭公十一年(前541年)还记载另一件看相的事:单成公代表周王出访诸侯;在戚地与晋国韩宣子相遇,叔向和韩宣子在一起。单成公眼睛望着地下,说话慢吞吞的。叔向说:“单子恐怕活不久了……”叔向是晋国的元老,见识卓越,他的话往往奇验。这次也是一样,过了不久,单成公就去世了。

以上两次关于看相的纪录,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了。不过,看相并不从叔服、叔向开始。只是在此以前并无文字记载可考罢了。

夜猫子进宅就没好事吗

夜猫子,学名鸱鹗、猫头鹰,古名枭。

在民间,夜猫子却被当成了一种不祥之鸟。

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很讨厌它,说它是“恶声之鸟”。史书记载,西汉贾谊见到一只夜猫子飞进他的宅室,便打开占卜书,书中说,这种鸟飞到宅室,预示着主人将要死去。

这种民间俗信,主要是基于夜猫子的生活习性。古代的人们认识夜猫子,是以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为主,并赋予其比附的民俗意义的。夜猫子夜出昼伏,习性似乎与鬼是相同的,像个幽灵,被称为“黑游神”;夜猫子栖居在荒丘丛棘之中,或坟墓里面,容易接近游神野鬼,阴气重,人们以为它可以与阴间来往,是勾魂鬼。归夜猫子还有食母习性,为不孝之鸟。最为引人注意的,是夜猫子凄厉的叫声和恐怖的笑声。民间又把夜猫子的声音分为两类,一类是尖利的“啾啾”的叫声,一类是一连串的“呱呱”的笑声。

后一类“呱呱”“哇哇”“嘎嘎”的长笑,刺破寂静的夜空,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故又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之说,以为其笑声尤凶:“远笑老,近笑少,不远不近笑大嫂。”就是说,夜猫子在远处笑,要死老年人,在近处笑,要死小孩,不远不近笑,要死中年人。

我们说,这种俗信是纯心理的,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夜猫子的停留、定居与否,是与那个地方鼠类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的。夜猫子的主食是野鼠,如果某个地方的鼠类由于人或其他动物的捕杀,或气候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大批地死去,夜猫子便不会在这个地方停留、栖住;如果某个地方鼠类较多,食物丰富,夜猫子便在这个地方停留、栖住,并开始产蛋,繁衍后代。有夜猫子叫的地方必定有夜猫子停留、栖住,这个地方的鼠类必定猖狂,农作物遭鼠害一定苦不堪言。在古人眼里,夜猫子便与鼠灾、歉收、饥荒、死亡联系起来,等同起来了。

“乌鸦叫,灾星到”是真的吗

乌鸦,古名乌,俗称老鸹、老鸦,又叫“黑寡妇”,民间以为它是不祥之鸟。据史载,周武王率八百诸侯过黄河伐纣王时,见一只乌鸦落在大帐上,便以为出师不利,是上天不让在这个时候讨伐殷纣,于是便收兵而回。

民间有一个公冶长的故事,流传了三千多年,对于这种俗信的解释,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传说春秋时有一个叫公冶长的人,是孔子的女婿,能懂鸟语。有一天,他走过一片树林子时,忽然飞来一只乌鸦对他说:

“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正在吃只羊;快点去,别慌张,赶跑狼,留下羊;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公冶长赶到南山,果然见一条恶狼拖着一只羊,他赶走狼,把羊扛回家吃了,却忘了把肠子挂在树枝上给乌鸦吃。乌鸦非常生气,就想法报复他。又一天,乌鸦飞在树枝上,对他又说了“南山一只羊”。公冶长赶到后,却碰到了一个强盗杀死的一个人在那里。刚要走开,公差捉住了他,押进了公堂,受尽了折磨。所以,乌鸦害了公冶长,人们也从此讨厌乌鸦叫。

实际上,乌鸦和民间以为报喜的喜鹊一样,同属于雀形目鸦科,都是平原、耕作地带、村庄和城市树林常见的鸟类。乌鸦在白天,经常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在农田、草滩、路边觅食,在春夏昆虫繁盛季节,还吃蝼蛄、蝗虫等害虫,应在益鸟之列。

“喜鹊叫,喜事到”真能兆喜吗

“喜鹊叫,喜事到”。民间至今仍俗信,喜鹊能报喜,说:“喜鹊堂前列,不久有客到”,“喜鹊叫,客人到,坐一回,不要跑;吃杯茶,吃块糕;客人吃饱了,明天再请早。”喜鹊的“喳喳”叫声,兆有喜客临门;喜客临门,必带来喜事、喜信、喜报、喜气,必定使主人喜悦、喜欢、喜上眉梢。

那么,喜鹊是凭什么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的?是否真能兆喜?

喜鹊招人喜爱,首先因为它是益鸟。其次它不像乌鸦,全身漆黑,而是黑中透紫,黑白相间,也有灰、褐色的,人们不会把它看成是“黑寡妇”;它的尾巴是身子的一倍多长,站立、走动时为保持平衡,点头翘尾,显得十分活泼;它不避人类,日行昼伏,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相同。因此,人们愿意把它当作朋友。再次,是它嘹亮、清脆而单调的声音,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似乎在与人们进行着某种融洽的交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它的名字里有“喜”,是个吉祥名字,能讨得人们的欢心。民间俗信中,兆喜的东西还有蜘蛛、猫等。民间以为,蜘蛛脱巢而降,为喜事的先兆,《尔雅》疏曰:“此蛊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民间吉祥图案“喜从天降”画的就是一只蜘蛛从网上直垂而下的样子。七夕之夜女子们还用其卜巧,用器皿扣住一只,明早视之,有蛛结网,便为得巧,得到纺织缝补的本领。“是猫就避鼠”,又因为“猫是虎的老师”,猫的到来,也能兆喜。有谚曰:“猪来穷,狗来富,猫来起大厦。”猫可以致富,带来高楼大厦,故以外猫来家为上吉,且将其饲养好,不让它溜走。

什么是“黄道吉日”

“黄道”本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具体来讲,以地球为坐标,则太阳在天图上位移的路径,称为黄道,这是一条波形路径,其中夏至时太阳落在波形曲线的最高点,冬至则坐落于最低点。

民俗上说的神煞包括黄道黑道神煞,有青龙,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匮,天德,玉堂,天牢,元武,司命,勾陈共十二位。其中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这六神所在的日子。这六神所值日的那一天叫黄道吉日,指百事吉利,不避凶忌,万事如意。

镇物“厌胜”是怎么回事

“厌胜”又称为“压胜”,意为“用诅咒制服人物、妖怪”。民间主要用厌胜的方式在门下埋吉符。如台湾一些地方民俗,建门时将米置于槛柱门间,视为可致富贵的喜符。

旧时还有一种说法,建房主家不可怠慢了工匠,否则,工匠暗使凶符、下镇物,会使主家家运衰颓。

此外,北方汉族很多地方的人家在门槛下埋有钱财、药材的“宝瓶”,钱财代表富足,药材表示驱除疾患。有的人家在门槛下埋了“宝瓶”,门梁上还要凿洞装粮装钱,并在大门外放置青砖狮子辟邪,这些都属于厌胜物。

中国人为何爱红色

民俗学家认为,红色可以避邪。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力大无比,殃及人类,却又无人能降伏它。后来,有人发现这怪兽怕红色,于是,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挂红灯笼贴红纸,果然把“年”吓得无影无踪。从此以后,每逢年到,到处一片红色。

老百姓说,红色是一种喜色。人之降生首先见红;两性初交也要见红;大红的“喜”字是跳动着的生命的火焰。红色无疑是喜庆的象征。就连对人的好恶也要用红色来表示,如果是受爱戴的关公,那他一定要是红脸;如果是奸诈的曹操,那就给他涂上白脸。

指纹和身量能决定命运吗

民间俗信常以两手和手指指纹断定人的命运。认为“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而女子手如干姜为钱财运旺、富裕之相。对于手指指纹,民间按形状将其分为“斗”和“簸箕”两种,说:“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开当铺;五斗六斗挑柴卖,七斗八斗住大屋;九斗十簸箕,卖地到江西。”而“十斗全,点状元”。广东一带则以手中断纹断男女命运,说:“断掌查晡(男子)作相公,断掌查某(女子)守空房。”

民间还以上下身的长短断定一个人是苦力还是为人君臣。俗以为,下身长,即两腿长,是四处奔波、劳碌之人的象征,叫“上身短,福分浅”;而上身长,下身短,则可当君臣,享受荣华富贵,叫“上身长,当君王”或“上身长,佑君王”。民间传说,凡为君臣者,都两臂垂而过膝。可以说,民间这一方面的俗信,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深深影响着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心理。其中有一些是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有一些则不无经验之谈,只不过有以偏概全之嫌罢了。

民间认干亲有啥讲究

为了让孩子免灾去病,健康成长,人们想出认干亲的办法,以为认了干亲,孩子就多了一层保护。也有因爹妈“命毒”的,“妨”孩子,也认个干亲。认干亲的习俗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北方叫“认干爹干妈”,南方叫“认寄父寄母”,俗又称为“过房爷房娘”。但认干亲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认的,总之,要利于孩子成长才好。有的地方干亲一定要认姓常或姓刘的,取“常”、“留”的谐音,表示孩子能常在,能够留住。还有的拜场为干娘,碌碡为干爹,碌碡为石碡子,坚硬结实,场谐音“长”,长命。

也有人寻找与本姓谐音同类的姓氏给孩子认作干亲的,譬如孩子姓杨、侯的,多认姓马、朱、牛的人为干亲,因为羊、猴、马、猪(朱)、牛等都是四条腿,是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