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的磨难
5818700000016

第16章 终生坎坷的作家——巴尔扎克(2)

由于长时期的艰苦写作,终日不见阳光,巴尔扎克的体形、容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同他当时相识的人这样描述说:“尽管巴尔扎克的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他那时却令人吃惊地丑陋。蓬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孔,一张大嘴,还有参差不齐的牙齿。”

巴尔扎克在给妹妹的信中,痛苦地呼喊道:

“……你那注定享有伟大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非常像一个伟人。这就是说:他都要快被饿死了!”

但是,巴尔扎克没有退却。他决心一定要使自己的处女作一鸣惊人。他在给洛尔的信中写道:“我要让这幕悲剧成为国王与人民心中的典范。我要靠它一鸣惊人。不然,我将扭断自己的脖子。”

6个多月过去了,巴尔扎克写出了1000多行诗句。剧本写成后,在巴尔扎克的家进行了一场“考试”。参加的有巴尔扎克的父母、妹妹、一位商人,一位外科医生,还有一位法兰西中学小有名气的教师。

巴尔扎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十分卖力地用了4个钟头的时间朗读着自己的“杰作”。“考官”们都屏息静气,洗耳恭听。可是,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大家一致认为:这简直不是什么诗句和悲剧。一句话,什么都不是。一个人后来还对他的父亲说:“令郎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但就是不要搞文学。”

巴尔扎克辛辛苦苦的成果被彻底否定了。他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完全以失败而告终!这对于当时的巴尔扎克,该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会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人间就此失去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啊!

但是,巴尔扎克毕竟是巴尔扎克。失败使他痛苦万分,但没有使他绝望。好在两年时间未到,他又回到了那间陋室之中,继续进行创作。

现实使巴尔扎克意识到,要想走自己选择的创作之路,必须设法在经济上独立,以防两年之后因经济所迫再走进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恰好此时他认识了市侩作家莱格列维尔。此人了解出版界的内幕,知道哪一类东西能费力小、卖大价钱,而且与不少出版商有来往。于是,他俩商定,由出版商出题目,巴尔扎克动笔,最后或者以莱格列维尔的名字、或者用巴尔扎克自己的笔名“洛恩勋爵”发表。他俩合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毕拉格的女继承人》发表后得到800法郎。初次成功的喜悦,使巴尔扎克更加疯狂地写作起来。用母亲的话来说,他“简直像一匹发疯了的马,玩命地奔跑着”。什么名人轶事、离奇的故事、低级的情节……源源不断地开始从巴尔扎克的笔尖流出。管他那么多,只要能赚钱就行。短短的3年时间,光用他自己的笔名“洛恩勋爵”发表的长篇小说竟达10多部。

但是,很快巴尔扎克就讨厌了这种生活。因为所写的东西与其说是作品,不如说是粗制滥造、骗人的劣质商品,毫无价值。巴尔扎克又开始在痛苦中挣扎着。1821年,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我指望这些小说发财,简直是一种堕落!为什么我不能有1500法郎的年金来保证我体面地工作呢!然而,为了生活,我只得采用这种可耻的方法:污染纸张、玷污名声。”他称自己所写的东西为“文学垃圾”。他时常哀叹:“我不得不把精力消耗在如此荒谬的勾当上,这多么令人难过!”

金钱在折磨着这个年轻人的心灵,也严重地阻碍了他文学才能的发挥。如此卖文度日,何日才能有出头之日!

为了能早日在经济上有一笔较大的收入,而且并不浪费太多的精力,1825年春天,巴尔扎克与出版商人卡耐而等人签订了出版古典名着的合同。最初列入计划的是17世纪喜剧家莫里哀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的作品。巴尔扎克亲自写序,又请画家维里亚画了精美的插图,苦心经营一年多,不料却一败涂地。书印成后,只卖出去几十本,其余全都堆在仓库里。这桩倒霉的生意,一次就使他负债达1万法郎。为了扭转局面,巴尔扎克激流勇进,他揽过来一个印刷厂和铅字铸造厂。不料,在与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接连不断地受骗,负债数目直线上升,最后竟达6万法郎。巴尔扎克又一次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他可怜巴巴地说道:

“发一封信,乘一趟公共马车,这都成了我难以应付的巨大开支。我只好待在家里,为的是免得磨坏衣服。”

祸福相依。卖文度日的玩命写作,虽然未成大器,但却锻炼了他刻苦写作的习性和笔下升华的本领。金钱角斗场上头破血流的记录,使他更能深入其境地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和社会。巴尔扎克虽然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依然腹中空空、负债累累,但他的脑子却空前地丰富起来。他得到了一个作家十分宝贵的阅历。同时,坚强不屈的执着追求,永恒如一的奋斗精神,使他又开始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正像巴尔扎克仰望苍天,慷慨激昂地诵读拜伦的诗句那样:

巨人,

你注定要辗转反侧,

在痛苦和意志之间,

虽然不死,却历尽磨难。

那木然无情的上天,

那聋哑的命运之神,

甚至不给你死的幸福。

但你,是有那不幸的天赋

——永恒!

那么,永恒的奋斗,又使巴尔扎克得到了什么呢。

1828年4月,巴尔扎克搬到卡西尼街1号,又回到了写字台前。这一次,他决心抛弃以往闭门造车的做法,要以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创作。即使再贫困,他也不再去做自己所不愿干的事情。他在写字台上的拿破仑像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勃勃雄心,赫然可见。经过一段深思熟虑,他选中了1799年共和军在旺岱地区镇压反动贵族的朱安党人叛乱为题材。为了把作品写成功,他首先翻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然后,又到有关地区去进行考察。他头戴一顶破帽,衣着俭朴,但目光明亮,散发出青春的活力。他踏遍了平原山冈,访遍了各类知情人。朱安党人事件当时刚过30年,许多目睹者都还健在。他们给巴尔扎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巴尔扎克经过一段充分准备,便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奋笔疾书,两个月时间便写出了初稿。初稿完成后,他反复修改,精雕细刻。1829年3月,他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得意之作《朱安党人》。

《朱安党人》的出版,使巴尔扎克名声大噪。同年年底,他又发表了《婚姻生理学》,又一次引起社会轰动。从1830年开始,巴尔扎克进入创作的旺期。他以惊人的速度,创作出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这一年的4月,他编成了两卷集的《私人生活场景》,第年又出版了3卷本的《哲理故事与小说》。从1829年到1833年的短短几年间,巴尔扎克向社会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学珍品,如:《苏城舞会》《驴皮记》《高利贷者》《红色旅馆》《不可知的杰作》《夏倍尔上校》《都尔的本堂神甫》《钱袋》《被遗弃的妇人》《路易·郎贝尔》《欧也妮·葛朗台》等。

成绩是显着的,但又有谁知道巴尔扎克所经历的心酸?

巴尔扎克一天工作多少时间,谁也说不清楚。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对他来说好像都是一样。只有浓烈的黑咖啡能够刺激他支持住疲惫不堪的身体。

1832年7月19日,他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从晚上8点到凌晨4点,利用8个小时来写《战役》。早上我6点钟起床,修改《朱安党人》。白天,我就修改晚上写的东西。这就是我的生活。”

1833年11月13日,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写道:“从半夜到中午我工作,就是说要在椅子里坐上12个小时,全力以赴地进行书写、创作。然后,从下午4点修改校样,5点半上床,半夜又起来工作。”

异乎寻常的艰苦劳动,蜚声文坛的篇篇力作,并没有使巴尔扎克富裕起来。相反,他终生与贫困相伴。沉重的债务,压得他直到闭上双眼。

1833年7月,出版商玛姆向法厅控告巴尔扎克未能如期交出手稿,被罚款3800法郎。1836年6月,布洛兹一案使巴尔扎克损失1000多法郎。1837年,他主办的报纸《巴黎记事》倒闭,使他负债高达10万法郎。为了还债,他连续工作了22天,其中有8天没有合一下眼睛,写出了《赛查·波罗多盛衰记》这篇力作,并且使刊登这篇作品的小报《费加罗》名声大振,在新闻界的地位陡然增高。看到这里,谁都会佩服巴尔扎克的才华和苦干精神,但谁又会知道巴尔扎克“是把双脚浸泡在芥末水中写完了《赛查·皮罗多盛衰记》的”?1839年10月,巴尔扎克的部分家具被查封。第年11月,他被迫离开惨淡经营的房子“雅尔迪”。半年之后,房子被标价拍卖。短短的几年中,为了躲债,巴尔扎克6次迁居。每次物色新居,他都要注意挑选能够随时可以逃跑的房子。他经常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在住宅里边经过精心布置,凡是来的人,必须答对暗号才准进门。如果听见门铃声,从了望孔里看到是债主,那么,无论铃声响上多半天,院内也是鸦雀无声。难怪在巴尔扎克的大门口,人们可以常常听到粗野的骂声:“他妈的,这院里的人都死绝了!”其实,巴尔扎克就躲在里边。

巴尔扎克不止一次地对朋友们诉苦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巴尔扎克不仅在生活上贫困,而且在精神上也遭受折磨。特别是他出名之后,由于他的小说取材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又格外注意刻画人物,所以经常引起人们误解,以为他写的是某某人。为此,他不断受到人们的攻击和谩骂。除此之外,黄色小报的无耻之尤,以至于用下流的语言或漫画,对巴尔扎克进行人身攻击。早在1836年,巴乐扎克就立志进入法兰西学士院,但是直到他死,也没有能够如愿。多数院士反对巴尔扎克的原因很简单——他太穷了,负债累累,有伤学士院的体面。如果能进入该院,巴尔扎克就可以取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在贫困中奋斗的巴尔扎克,是多么需要这种经济保障啊。由于贫困而引起的社会冷遇,使巴尔扎克辛酸地称自己是“一只无家可归的狗”。难怪他在《高老头》中借人物之口咒骂道:“咱们这个世界太混账了!”

即使这样,巴尔扎克还是给人类贡献出《高老头》《搅水女人》《幻灭》《贝姨》《邦斯舅舅》等九十多部优秀作品。正因为这样,他才跨进了人类文学创作的巨人行列,才使19世纪的法国,给人类贡献出巴尔扎克这样一个伟人。正如雨果的《悼词》中说的那样:“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如此丰富,但他却终生财囊空空,欠债累累。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以摆脱拮据的困境,这是巴尔扎克从青年时代就有的念头。可悲的是,他多年寻求,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得以实现。

巴尔扎克十分感激他所遇到的忠诚的情人和女友。这些人给了他经济上的支援和感情上的温暖。特别是洛尔·德·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生了9个儿女。然而,从1821年起,她成为巴尔扎克的挚友和情人。当巴尔扎克破产之际,她不止一次地解囊相助。当巴尔扎克得不到温暖和母爱的时候,她给了巴尔扎克无限的温情。巴尔扎克对此刻骨铭心,永志不忘。巴尔扎克曾对朋友们说:“在1823年至1833年间,在人生这场可怕的恶战中,一位天使给我以支持。柏尔尼夫人尽管有家室,却像上帝一样对我无微不至。她是母亲、是女伴、是知己、是慰藉。她造就了作家,她安抚了青年。她每天都来到我的身边,像亲姐妹一样为我欢笑、陪我哭泣。她想方设法提供给我高达4·5万法郎的巨款。毫无疑问,要是没有她,我早就没命了。”

还有一位女性,使巴尔扎克付出了终生的心血。这就是他追求了18年的俄国乌克兰地区的女地主韩斯卡夫人。韩斯卡夫人出身于波兰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她丈夫也是俄国的大贵族,家产万贯,仆人众多。巴尔扎克成名之后,有过无数求爱者。但巴尔扎克为了进行文学创作,摆脱经济困境,就拼命追求韩斯卡夫人。但韩斯卡夫人仅仅是因为丈夫衰老、性情淡漠,只是对巴尔扎克的崇拜,借机宣泄一下自己的感情而已。1841年11月,韩斯卡开始守寡,但她也只是与巴尔扎克保持情人关系,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料儿子生下来后便夭折了,这对巴尔扎克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直到1850年3月,韩斯卡夫人才答应同巴尔扎克结婚。但是,这个富有的妻子来得太晚了。由于数十年的贫困的折磨,使巴尔扎克得了心脏病、肝病、支气管病、水肿病等。这个才华横溢、精力过人的男子汉,一病不起,倒在病床上,他喃喃地苦求医生能延长他的寿命,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尝到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啊!

然而,死神并没有因此而饶恕他。1850年8月18日晚上11点半,巴尔扎克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智慧的眼睛,结束了他坎坷不幸、辛勤劳苦的一生。

其实,巴尔扎克早就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概括:

“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一个伟人的一生势必是不幸的。”